<p class="ql-block"> 近几年,陆陆续续,听闻一些孩子事,唏嘘不已。是慨叹为人父母之下易,还是惋惜孩子年少的无知。</p><p class="ql-block"> 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些人的诉说,其亲戚的孩子费了好大的财力人力,进入了一些知名中学,然孩子入学之后,水土不服,然频繁请假,借口很多,但主要是说身体这不舒服,那不得劲,家长无计可施,多次劝说,方恢复健康入学。</p><p class="ql-block"> 家长慌的是晚上接早上送,直看到孩子进班方始心安。中间孩子休过学,恢复入校谈何容易,家长求爷爷告奶奶方才做到。</p><p class="ql-block"> 我也想起以前我班的一些孩子,年少气盛,与学生一矛盾,与老师一呕气,与家长一吵闹,一气之下,抱上书本,潇洒而去,我百般劝说无效。</p><p class="ql-block"> 不到半日,认识我者,上办公室拜访,请求让学生入班。不识我者,央人拖己,找我熟者,渴望入校。</p><p class="ql-block"> 我乃有名的温和派班主任,既注重情面,更不愿耽误孩子前程。我常常与家长沟通,你回家看看孩子后悔了,想入学,就出去打个半天牌,别叫孩子看见,回去给孩子说,找老师求请去了。</p><p class="ql-block"> 家校合作,孩子再进班往往会收敛很多。但我所在学校是乡镇学校,又乡里乡亲,加上性格使然,不会为难家长。</p><p class="ql-block"> 但现在他们说的多是城市名校,有些已是高中,孩子再任性,难为的是家长。我曾在班中给孩子们说,你为一时之气,撑一时之快,洒脱离校,蹂躏的是你家长的脸面。你们要自己的脸看的很贵,但更应看重你父母的脸面。</p><p class="ql-block"> 就前面所说的家长,专职陪自己的孩子,花钱出力也就算了,只要孩子能够坚持。</p><p class="ql-block"> 但事情的最后往往是令人叹息的,可能是孩子的基础不太好,自律又跟不上,觉得父母的行为是堰苗助长,给自己造成了较大的思想压力,最后只能是化成一声叹息。</p><p class="ql-block"> 做为一名旁观者,也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是感叹家长的不易,还是家长的不务实际?是感伤孩子的任性,还是体验孩子的不易。</p><p class="ql-block"> 结果是令人感伤的,因为在我的认知之中,一件事既然做了,就齐心协力,尽力而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