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9日上午9:30至11:30,北流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团再度走进玉林新世纪高级中学,在学校阶梯教室为高一(2519-2527班)新生开展专题急救知识讲座。此次培训以“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创伤包扎”为核心主题,内容兼具实用性与操作性,帮助新生系统掌握关键急救技能。</p><p class="ql-block"> 培训活动响应了教育部与中国红十字会“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学校”的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融入基础教育课程的文件精神。</p><p class="ql-block"> 培训由北流市红十字会资深讲师邹明广主讲,他通过理论讲解、动作示范、要点拆解等方式,让新生直观理解急救原理与操作规范,有效提升了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自救互救能力。随着本次培训的顺利结束,玉林新世纪高级中学2025级高一全体学生已完成急救知识专项培训,实现年级全覆盖。</p><p class="ql-block"> 此次校园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得到了玉林好人好报基金会“玉林好人赋能计划”的大力参与和支持,为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提升学生应急素养注入了关键力量。</p>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670号建议“关于将心肺复苏术作为高中毕业生必备技能之一的建议”进行答复。具体内容如下: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对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紧急救护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部、中国红十字会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协同推进包括心肺复苏术在内的中小学急救知识教育。</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明确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相关要求。</b></p><p class="ql-block">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包括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在内的15项专项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探索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2008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安全应急与避险”等五个领域,将拨打求助电话、基本急救知识内容、简便止血方法、中暑的预防和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等内容,循序渐进纳入按不同教学阶段健康教育内容。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院前急救技能作为大学生健康教育重要内容,明确规定要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b>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生物学、地理、化学等学科融入了急救知识相关内容。例如:小学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救助办法”。初中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模拟练习人工呼吸或止血包扎”等,高中生物学课程专门开设了“急救措施”模块,其内容包括紧急情况下公民必备的最基本的医疗急救措施知识与技能,如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120”紧急呼叫、心肺复苏、外伤止血、游泳意外的自救、动物咬伤后的处理、煤气中毒后的自救与互救等方面的内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安全运动、预防常见运动伤病和突发事故、消除运动疲劳的知识与方法,如心肺复苏、溺水救护等知识与技能”“掌握并运用安全避险的知识与方法,如拥挤、暴恐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避险和急救常识”。2017年9月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加强学生急救自护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中,结合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推荐了安全使用与维护家用电器、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等主题活动,指导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应急防护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四、加强学校应急救护培训。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学校。</b>红十字会分学段编辑出版系列读本,在部分省份开展健康安全辅导员培训,建设安全教育体验教室,支持学校开展救护支援活动,其中2019年支持内蒙古等25个省份开展活动,在学校与社区培训救护员3.06万人,开展救护讲座普及3.29万人次,开展救护演练58次。“十三五”期间红十字会开展标准化的救护培训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支持地方建设标准化培训基地150个,实现培训、体验、传播的三大基本功能,成为中小学生参加应急救护培训与体验活动的重要场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