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尖 <p class="ql-block">白马尖的清晨,山风微凉,石碑上“安徽避暑旅游自由地”几个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像是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轻声问候。我们沿着林间小路缓步前行,阳光穿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脚下的石阶还带着夜露的湿润。大别山的静谧不似城市边缘的短暂安宁,而是一种从心底蔓延开来的空旷与澄澈。红旗在风中轻轻摆动,像是为这片山林注入了一丝人间烟火,却不曾打破它的沉静。</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上走,一块巨岩横卧在山路旁,青苔爬满了它的脊背,仿佛披着一件岁月织就的绿衣。岩壁上“大别山”三个白字赫然入目,笔力遒劲,像是有人用整个山势作纸,以风霜为墨,写下了对自然的敬意。这字不像是刻上去的,倒像是从石头里长出来的,与山林共生共息。站在这里,人忽然变得很轻,轻得能听见风吹过树梢的声音,也听得见自己心跳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蓝白运动服的男子站在岩石前,右手高举,像是在向远方致意,又像是在丈量这座山的高度。我没有打扰他,只是悄悄停下脚步,任这幅画面在眼前定格——人与山的对话,从来不需要言语。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山高水长”,不只是对风景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寄托:不争不躁,静静生长,像这山中的石头,经得起风雨,也守得住寂寞。</p> <p class="ql-block">山道蜿蜒,林木愈深。</p> <p class="ql-block">阳光渐暖,林间空地上一块巨石静立,上面刻着汉字,字迹古朴。一位女士坐在石前,背靠山林,神情放松。她没有拍照,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像是一块石头的延伸,又像是山的一部分。这画面让我想起,旅行最动人的时刻,往往不是站在最高处俯瞰,而是蹲下来,与一棵草、一块石、一阵风平视。</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片密林,一座石砌的遗迹悄然出现在眼前。石柱斑驳,藤蔓缠绕,像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一位女子站在前头,右手抬起,似乎在拍照,又像是在触摸那段沉睡的历史。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石墙上,光影交错,仿佛过去与现在在此刻轻轻握手。这里没有喧嚣的解说牌,也没有拥挤的游客,只有风在低语,讲述着山与人之间那些未被记录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溪流,石块错落,边缘已被岁月磨平。一位穿黄灰运动服的男子站在桥头,右手轻触桥身,左手叉腰,神情专注。他不像是在参观,倒像是在与这座桥对话。桥下流水潺潺,桥上光影斑驳,整座山仿佛都安静下来,只为了听清那一声轻触的回响。有些路,走过千遍也不如一次驻足来得深刻。</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几块刻字的大石围成一道风景,身后是木质结构的建筑,飞檐翘角,与山林融为一体。一群人站在石前合影,姿态自然,笑声轻扬。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像是为这一刻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边。旅行的意义,有时就藏在这样不经意的瞬间——一群人,一座山,几句闲谈,一段光影。</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站在刻字石前,一手轻扶石头,另一手微微抬起,姿态优雅。她身后是木屋与高树,阳光正好。她没有笑得很灿烂,却有一种沉静的美,像是与这座山达成了某种默契。我忽然觉得,有些人来山里,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找回——找回那个在城市里被遗忘的、更真实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入口的几块巨石上刻着汉字,石后是木屋,屋后是山。几位游客在石间穿行,脚步轻缓,像是怕惊扰了山的梦。这里没有喧嚣的喇叭声,也没有匆忙的打卡,只有阳光、树影、石头与人,静静共处。白马尖的美,不在于它有多高,而在于它让人愿意慢下来,像一株草那样呼吸,像一块石那样沉默。</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蓝黄运动服的男子站在刻着“白马山”的大石前,背景是“游客中心”的木屋,几人正在附近活动。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他没有急着进去,而是站在石前,仰头看了看山,又低头看了看字。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一个旅人,在出发前,先与山打了个招呼。</p> <p class="ql-block">他举起一只手,像是在向山致意,又像是在召唤同伴。森林葱郁,木屋静立,阳光明媚。这动作简单,却充满力量——不是征服的宣告,而是归属的确认。我们来了,不是闯入者,而是归人。</p> <p class="ql-block">石墙上挂着导览图,上面标注着登山步道、服务中心、停车场,还有那些藏在深林里的景点。二维码静静躺在角落,像是现代与自然的握手。我盯着那张图看了很久,最终却把它留在身后。有些路,不必规划得太清,走着走着,山自然会告诉你方向。</p> <p class="ql-block">太阳小镇的建筑依山而建,外墙写着“白马尖森林旅舍”,屋顶铺满太阳能板,像是山送给现代文明的一顶绿帽子。几辆车停在屋前,安静地晒着太阳。这里没有城市的浮躁,只有青山作伴,阳光为邻。旅舍的名字叫“力仙鸟霍山米酿”,听起来像一首小诗,让人想留下来,喝一杯米酒,听一夜山风。</p> <p class="ql-block">远山连绵,绿意如海,几栋小屋散落其间,屋顶上闪着太阳能板的微光。这画面不像是规划出来的,倒像是山自己长出来的。人住在这里,不是在改造自然,而是在学习如何与它共生。山谷静谧,风从林间穿过,带来一阵草木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站在白色框架前,手机对准青山与云雾。框架左侧有个卡通鸡装饰,俏皮又可爱。她拍得很认真,像是要把整座山装进手机里。可我知道,有些美,是拍不走的——它只属于那一刻的风、光、云,和站在山前的那个人。</p> <p class="ql-block">一对男女站在“清风问茶 香遇云尖”的立体字前,双臂张开,像要把整片山景拥入怀中。背景是层叠的青山与流动的云雾,人与景融为一体。茶香或许还未飘来,但“清风”已先至,拂过发梢,也拂过心间。</p> <p class="ql-block">他们又换了个姿势,在另一个框架前,女子单手高举,男子双臂伸展,像是在与山对话。左侧的卡通玩偶咧着嘴笑,仿佛也在为这一刻欢呼。旅行的乐趣,有时就藏在这些小小的仪式感里——摆个pose,喊一声“我来过”,然后笑着跑向下一段路。</p> <p class="ql-block">山景壮丽,绿意铺展到天边,白云悠悠飘过。没有人物,没有文字,只有山、树、云、光。这样的画面,适合发呆,也适合放空。我们总在寻找风景,其实风景也在等我们——等我们停下脚步,真正地看它一眼。</p> 大化坪 <p class="ql-block">大化坪的风车在山间转动,木结构,红屋顶,黑叶片,像从童话里搬出来的。山林葱郁,云雾缭绕,几位游客在下方走动,有的撑着伞,有的仰头拍照。风车缓缓转着,不为发电,也不为打卡,只为在这片山里,留下一点轻盈的声响。</p> <p class="ql-block">风车立在绿坡上,背景是远山与蓝天。游客们或站或坐,有的在拍风景,有的在等风。阳光穿过云隙洒在草地上,像是给大地打了一束追光。风车不说话,却用转动诉说着山间的节奏——慢一点,再慢一点。</p> <p class="ql-block">一位戴墨镜的人站在风车前,手握花纹白伞,背景是青山与蓝天。他不像是在避雨,倒像是在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风车在转,云在</p> 龙井冲 中国画家村一屋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