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游(二)

孙银惠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日,晨光初绽,我们一家自驾从锦州启程,奔赴心中久仰的丹东——那座横卧在鸭绿江畔的边境之城。车行辽东,天幕澄澈如洗,秋阳洒落一路金光,仿佛为这段追寻历史与山水的旅程铺就了光辉前路。按计划抵达丹东后,我们迅速安顿好行装,便迫不及待地奔向梦中的目的地——鸭绿江断桥。江风拂面,水波不兴,碧流如练,倒映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缓缓铺展的水墨长卷。山水相依,城江共舞,辽宁之东的灵秀与厚重,在这一刻悄然浮现。</p> <p class="ql-block">午后两点半,祖孙三代齐聚丹东二号码头,登上了女儿提前预订的游船,开启一段穿越中朝两岸的水上巡礼。游船轻启,划开江心的镜面,两岸风光次第展开。对岸朝鲜村落静谧而质朴:有农人弯腰收割玉米,金黄的穗子在秋阳下闪着光;有孩童骑着旧式自行车飞驰而过;偶见一辆轿车缓缓驶过村道,扬起淡淡尘烟。那景象恍若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缩影,时光在这里似乎走得慢了些,却也更真实了些。</p> <p class="ql-block">行至江心,一艘朝鲜警船悄然驶过,灰绿色的船身略显陈旧,甲板上士兵肃立,目光沉静。它划破平静的江面,像一道沉默的界线,提醒着我们身处两国交界的特殊地带。江风微凉,两岸风景在对比中更显意味深长,历史与现实的张力,在这一刻悄然凝结于水面之上。</p> <p class="ql-block">游船缓缓驶近鸭绿江大桥,那座连接中朝两国的钢铁长虹横跨江面,银白弧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列车不时穿桥而过,轰鸣声与江涛交织,仿佛奏响一曲跨越国界的交响。桥身挺拔,承载着贸易、交流与希望,与不远处的断桥遥遥相望,一新一旧,一通一断,诉说着战争与和平的永恒命题。</p> <p class="ql-block">游船上,几位船员售卖着朝鲜钱币纪念品,纸币上印着金日成、平壤地标与革命标语,泛黄的纸张仿佛带着岁月的温度。我轻轻摩挲着这张异国货币,仿佛触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呼吸。它不仅是旅游的纪念,更是一扇窥见邻邦历史与意识形态的小窗,在辽宁边境的江流之上,悄然打开。</p> <p class="ql-block">回到丹东江畔,夜市已悄然苏醒。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江边步道人流如织,笑语盈盈。商铺琳琅满目,朝鲜特产、东北小吃、手工艺品争奇斗艳。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孩童追逐嬉戏,老人悠然散步,整座城市在秋夜中焕发着勃勃生机。这里是辽宁的东大门,是开放与繁荣的缩影,更是和平年代最动人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半我们祖孙三代马不停蹄的赶到抗美援朝纪念馆,排队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纪念碑,巍峨的碑体直指苍穹,碑上镌刻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庄严肃穆。碑前鲜花簇拥,香烟袅袅,无数游人驻足默哀。这里不仅是英雄的丰碑,更是民族精神的高地。站在碑前,仿佛能听见志愿军跨江出征的呐喊,看见父辈们在风雪中前行的身影。辽宁这片土地,因这段历史而更加厚重,因这份牺牲而愈发崇高。</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园区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由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组成,馆藏抗美援朝文物2万余件。其中,纪念馆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基本陈列主题,设置了序厅、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厅、中朝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纪念厅等,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我凝视着那封泛黄的《金日成求援信函》,字迹虽已模糊,却仍能感受到当年局势的紧迫与沉重。正是这封信,掀开了中朝并肩作战的壮烈篇章。在辽宁的边境线上,历史从未远去,它藏于每一块锈蚀的钢板,每一缕江风,每一声汽笛之中,等待后人细细聆听。</p> <p class="ql-block">当夜幕降临,断桥再度亮起。五彩灯光如织,流光溢彩,将整座断桥装点成一座梦幻的艺术装置。光影在钢梁间流转,时而如星河倾泻,时而似火焰升腾,历史与现代科技在此刻交融。这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民族精神的具象表达——那斑斓光影背后,是对和平的深切祈愿,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是对英雄的永恒致敬。</p> <p class="ql-block">夜幕初垂,我再次伫立于鸭绿江断桥之上。锈红的钢梁在灯光映照下泛着幽光,宛如被岁月浸透的旧信笺,静静诉说1950年的烽火往事。断裂的桥面如被巨力撕裂的琴弦,垂向江心,残存的桥墩倔强地刺向夜空,与对岸新桥的流畅弧线形成鲜明对照。晚风掠过,铁架轻颤,发出低沉呜咽,惊起几只白鹭掠水而飞,翅尖划破晚霞的倒影。游船汽笛回荡桥洞之间,仿佛历史与现实正隔空对话。这座被炮火凝固的钢铁骨架,如今成了时光的标本——弹孔是它的勋章,锈迹是它的年轮,而脚下奔流的江水,始终沉默地冲刷着所有未竟的诺言。</p> <p class="ql-block">站在断桥尽头,江风扑面,心潮难平。这座桥,不仅记录着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更是我父母那一代人跨江参战的历史见证。他们的足迹曾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青春曾燃烧在异国他乡。而今,我踏着他们的记忆而来,追寻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也在这片山水之间,完成了与父辈灵魂的对话。辽宁之行,不仅是一场风景之旅,更是一次血脉与历史的深情重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