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姐 189552881 起初听导游说要游览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多年前建造的的丹布勒石窟寺,觉得肯定又是斑驳脱落的历史遗迹,没想到到那里一看,保存得非常完好,令人赞叹信仰的力量可以创造奇迹。 雄伟壮丽的大金佛。 寺庙门口有一座漂亮的大金塔。 寺庙外有人在卖敬佛用的鲜花, 非常美丽, 很多过去都没有见过。 金佛的左侧塑造了一排僧人。 两千多年以前,也就是公元一世纪末,南印度曾入侵锡兰古都阿努拉德普勒,当时的国王为了躲避南印度的入侵逃到了丹布勒,躲到石窟中,并得到当地僧侣的庇护。几年后,国王夺回了王位,为了感恩,便将当年避难的石窟建成了佛寺,捐赠给了当地的僧侣。后来,又经过两任国王的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并且给寺庙的内饰镀了金,因此寺庙又被称为“金岩”。 沿着金佛右侧的山路可以到达金佛寺的石窟。 登山途中见到的树抱石。 石窟的入口处, 在这里要脱掉鞋子赤脚进入。 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大佛像,据说高达30米,这就是现代庙宇——丹布勒金寺,是日本人捐款在2000年建造的,因为仅用167天建成而闻名。右侧山坡上有一排僧人塑像,面向大佛;左侧有通往石窟寺的甬道。 石窟就是在石头山的底部挖的一排洞穴,外面再建上房子。 石窟周围青山绿树, 风景优美。 在石窟寺门前按照要求大家都脱掉了鞋子。走进去一看,右手是一座巨石山坡,下方有一段长达160米的花岗岩层面,硬是被人工向里面凿出了五座石窟。<div> 导游说,里面有150尊佛像、古代帝王像和印度教神像,窟壁和穹顶上有2万平方英尺的壁画。其中多数壁画绘于19世纪,有些壁画被认为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画中有山川云雨、人物器具、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场面宏大、层次分明,反映了佛陀一生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div> 信徒们焚烧祭品的炉子, 据说烧的越充分就越吉祥。 很多当地的信徒扶老携幼, 手捧鲜花来这里祭拜。 站在石窟前看远山美景如画。 石窟外面是白色的游廊,令人感到圣洁又明亮。大家安静地走进洞窟内,里面光线很暗,显然对保护雕刻和壁画很有好处。 长长的走廊连接着五个洞窟。 每个洞窟都有一个漂亮的大门。 第一窟内有一尊14米的卧佛,是用整块岩石所雕。佛陀的弟子阿难尊者站立在佛陀的脚边。佛陀头顶有一尊毗湿奴像,相传这些洞窟便是这位印度教中重要的天神以其法力变化而成的。因此第一窟也称为“天王窟”。看佛像的模样,与我们国家的略有不同,但神态都是很安详慈悲。 用整块岩石雕刻成的卧佛。 洞窟顶部的壁画同样精彩。 第二个洞窟规模最大,东西长52米,从入口至岩壁宽23米,顶壁最高处达7米。窟内除了有十六尊站立佛像和四十尊佛陀坐像,还有两尊印度神以及两尊国王像,分别为一世纪前来朝圣的国王和十二世纪为石窟寺内五十尊塑像贴金修饰的国王。因此第二窟也称“大王窟”。窟内还有一座佛塔。 这也是壁画。 第三窟为“大新寺”,据介绍窟内壁画和石洞顶上的绘画是斯里兰卡十七世纪的绘画风格。窟内除了五十尊佛像石刻外,还有十七世纪振兴佛教的国王的塑像。 供奉在神像前的鲜花。 第四窟面积较小,穴内仅有一尊佛陀坐像。导游说洞内的佛塔曾被小偷洗劫过。第五窟曾是储藏室,主尊为一尊巨型卧佛,身边有许多印度神。第四和第五窟规模和历史都不如前三窟。 据介绍,这里的坐佛取自释迦摩尼打坐冥想状态;卧佛像大多是释迦摩尼入灭时的姿态,神情安详;立佛是南印度传统式样,右肩袒露,左肩斜披袈裟,右手肘高举,左手在肩上轻拉袈裟,脸部表情平和安详。 石窟周围有许多可爱的猴子, 一点也不怕人。 手捧鲜花来祭拜的斯里兰卡姑娘。 这些壁画之所以历时两千年依然色彩依旧,导游说这要归功于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当时这种画经过清理石面、粗细分层粉刷、加色、绘画、防水处理等8道工序,每道工序均采用天然材料,才使得这些壁画得以保存2000多年。她又让我们仔细看石窟上方,有一个小水槽,下雨的时候雨水会顺槽流走,而不会流进石窟。周到而精密的设计真令人惊叹。 “佛祖行处,地涌金莲”。洞窟前建有一座小水塘,水塘里绽放着美丽的斯里兰卡国花——紫睡莲花。有不少来此拜佛的当地人,一经邀请便高兴地与我们合影。有信仰的人确实好相处啊。 这是斯里兰卡的国花。 站在佛窟前眺望远方,美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