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外公讲他上学的故事三

杨峰

<b>问:除了上课外,你在上学期间还有什么其他收获?</b><div><br>答:在武汉上学那两年,我的感觉主要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div><div><br>我到武汉上学时已经二十岁了。那是我第一次到武汉,第一次看到长江,看到轮船,看到武汉长江大桥。我到过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知道大学是个什么样子。逛过武汉商场、中心百货商店,知道了城市繁华是个什么模样。到电影院看过电影,在武汉剧院看过演出,那档次是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div><div><br>有了这些经历,人的眼界就不同了。后来放假回到农场,觉得原来的房子比以前小多了,好像一眼就能看到房子背后去的感觉,说明人的眼光不一样了。</div><div><br><br><b>问:你们班同学都来自哪里,好相处吗?</b></div><div><b><br></b>答:我们班一共有60人,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恩施地区20人,来自好几个县市。二是荆州地区40人,分别来自四个农场(五三、三湖、六合垸、菱角湖),每个农场十个人,其中共有武汉知青23人。全班共有女生20名。</div><div><br>我们班同学都是有一定社会经历的人,有的工作过好几年,有的当过兵,有的还在基层当过干部,班上党员就有十几个。</div><div><br>总的来说,同学们都还比较好相处。平常交往一般与来自同一个农场或县城的人多一些,再就是与同小组或同宿舍的人熟悉一点。</div><div><br>因学校明确规定同学之间不准谈恋爱,大家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还是比较克制和单纯的。</div><div><br><br></div> <div><br></div><div><br></div> <b>问:你们毕业分配主要去了哪些地方?</b><div><br>答:毕业分配除了6名男生分配到部队外,其他都在湖北省内。部队的6人中,4人分到江苏江阴的海军部队从事通讯工作,两人分到四川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工作。</div><div><br>分到省内的各个地区都有,武汉最多,共22人。荆门有10人,恩施、襄阳各5人,黄石4人,宜昌、荆州各3人,咸宁、孝感各一人。主要是在省内电子行业里工作。</div><div><br><br><b>问:你们学校现在的情况怎么样?</b></div><div><br>答:湖北省电子工业学校后来建校在洪山区关山那一带。建校20周年时我去过一次,因为我不是在那里上的学,所以没有回母校的感觉。再后来,电子工业学校与马路对面的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合并,成立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大专。2025年上半年又升格为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成为本科职业院校。</div><div><br><br></div> <div><br></div><div><br></div> <b>问:如今再回首,你如何看待那两年?</b><div><br>答:五十年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div><div><br>上中专的那两年,总的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以前我是农场职工,毕业后成了三线工厂的一名职工,工作性质变了,工作地点也变了。</div><div><br>两年时间的学习,不但文凭上了一个台阶,也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一些专业基础。毕业后我在厂里从事有线广播和电视转播等工作,靠的就是在校学的那些知识和技能。</div><div><br>再就是认识了好多同学,这些同学当年都是很优秀的,是各地推荐选拔上来的,与他们成为同学,这也是人生的一种缘分。尤其是人到老年后,同学相聚那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