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岭南——佛山祖庙

陌上行人

<p class="ql-block">佛山别称禅城,是个很特别的地方,从古至今都是。</p><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佛山地域属南越,其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唐贞观二年(628年),古人在城内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地名为“佛山”。</p><p class="ql-block">唐宋年间,这块风水宝地发展出了卓越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明清时,佛山的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在南方都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跻身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的“天下四聚”;又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齐名的中国四大名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作为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佛山既有千年古镇的悠悠古韵,又有现代都市的繁华活力,更有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是一座值得细细品味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在这片充满了历史与古韵的土地上,藏着许多亟待人发掘的宝藏。当然不是真的宝藏,而是珍贵的记忆,那些凝集在古建筑之上,通过历史的一砖一瓦传递出来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就是代表之一。其实佛山祖庙不仅仅是一座庙,同时也是佛山祖庙博物馆,是佛山文化、历史和艺术的汇聚之地,是了解佛山最好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广东佛山市禅城区闹市中心的佛山祖庙,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原名北帝庙,明代时改称灵应祠。元代以后,祖庙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的地方,是联结各姓的纽带,因此佛山人习称它为祖庙。</p><p class="ql-block">祖庙原建筑已于元末焚毁,明洪武五年重建,以后经过数十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如今这座建筑艺术高超,装饰工艺精美、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岭南特色的古建筑群。佛山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p> <p class="ql-block">当你走进祖庙,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座十分醒目的老旧红色牌坊,一眼望去你就能够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历史沧桑感。在牌坊上还刻着“祖庙”两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正前方有安全围栏,围栏后面是文物双龙壁双龙戏珠,两边两鐏上古神兽蹲卧在石墩上面守护着双龙。</p> <p class="ql-block">神兽侧面有标签记载是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勇猛无畏的独角神兽,知晓人言通识人性,能辨别是非曲直与善恶忠奸。</p> <p class="ql-block">獬豸是中国传统司法追求公正的象征。此铜铸獬豸仿制于20世纪90年代,其原型源自于北京故宫钦安殿外天一门前清代铜銮金獬豸。</p> <p class="ql-block">石雕盘龙柱。</p> <p class="ql-block">双龙壁为陶塑壁,壁上两条巨龙遨游于蓝天碧水之间,呈二龙争珠之势,釉色浑厚,跃然灵动,祥云波涛,洋洒壮阔。</p><p class="ql-block">佛山陶瓷业在明清时期发展鼎盛,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至今佛山石湾仍被冠以“南国陶都”的芳名。这块双龙壁就是石湾陶匠的大型陶塑佳作。</p> <p class="ql-block">双龙壁北侧有醒狮台,所有的狮子均为清代佛山本地建筑使用过的古物,红色砂岩基座也是佛山成凤里清代建筑遗物雕制的。</p> <p class="ql-block">玻璃罩内的光绪癸卯年(1903年)佛山石湾窑陶塑人物瓦脊。</p> <p class="ql-block">佛山民间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说,形容两地祠庙多乎寻常。佛山旧属南海,庙宇之多又冠于南海,是因为佛山手工业发达,商业繁盛所致。因为封建社会的行会会所,多以庙宇的形式出现。“南泉古庙”为冶铸业的宝炉行所建。</p> <p class="ql-block">石雕洋人柱础,是清末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佛山人民为表达对其仇恨和蔑视而雕刻的。</p> <p class="ql-block">醒狮台后一座清代岭南风格的仿古建筑颇为引人注目,门前的牌匾上写着“叶问堂”。</p> <p class="ql-block">叶问(1893-1972年)是将咏春拳发扬光大的一代宗师,本名叶继问,是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技艺日渐精湛。1949年他赴港定居,设馆授徒,一直致力于咏春拳的推广与普及。</p> <p class="ql-block">出叶问堂往东,看到一座碑廊环绕的雄伟牌坊——褒宠牌坊。褒宠牌坊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为四柱三门楼式石牌坊,装饰有大量砖雕,内容丰富,有鸟兽花卉、故事人物等,颇具匠心。坊额正面石刻“褒宠”二字,乃明代正德皇帝朱厚照敕书,为了追念郡马梁氏家族梁焯的功绩而立。梁焯是明正德戌年(1514年)进士,授礼部主事,性情刚直,尽忠职守,嘉靖七年(1528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牌坊下有两尊铁炮,分别于1975年和1974年出土于广州沙面和东莞虎门,炮身铭文显示它们均是清道光年间由佛山铸户铸造,其时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兵围困广州城,省吏曾委托佛山乡绅监造大炮协助防务。佛山是明清时岭南地区的重要冶铸基地,鸦片战争期间佛山铸炮甚多,至今在东莞虎门等炮台遗址仍保存了不少佛山铸炮。</p> <p class="ql-block">沿碑廊向北,又看到了一座牌坊——节孝流芳牌坊。此牌坊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旌表尹廖氏节孝所建。其装饰繁复,建筑精巧,匠心独运,气魄不凡,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坊,来到了醒狮场,这里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定时的武术和醒狮表演。武术有拳脚和兵器,拳脚凌厉,刀枪生风,引得观众阵阵叫好。</p> <p class="ql-block">醒狮场西侧是演武厅,这里是佛山另一位武术宗师——黄飞鸿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纪念馆是一栋两层楼房,里面复原着桌椅板凳古色古香,陈列着黄飞鸿先生的画像与人生履历。两边厢房玻璃密封陈列着先生拥护的义旗与义军用过的双刀护甲。</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是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医者,他尚武而有仁心,仁恕而彰狭节,更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义士。</p> <p class="ql-block">我们大多数人对于黄飞鸿的了解源于影视,其实,由于黄飞鸿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影视普及之前,就有关于他的小说和粤剧以广播的形式流传甚广,一个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艺术形象——佛山黄飞鸿,早已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纪念馆南侧是忠义流芳牌楼,从牌楼望去,一列南北排布的明清古建筑群展现眼前,最北端的古建筑是庆真楼。</p> <p class="ql-block">庆真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为供奉北帝圣父母(明真大帝、善胜皇后)的神殿,又叫“父母殿”,是祖庙古建筑群中最晚的一座建筑。庆真楼高16.63米,在清代是佛山古镇最高的建筑,站在庆真楼上可俯瞰佛山镇全景。它甚至高于供奉北帝的主殿“紫霄宫”,体现了“父母为尊”之意。</p> <p class="ql-block">祖庙由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等建筑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疏密有致,庙内亭台廊榭的设置以藏和露的巧妙结合,让游客觉得其内部空间含蓄、内敛、复杂、神秘。</p> <p class="ql-block">再往南来到了灵应祠,这是佛山祖庙的主建筑,建于明洪武五年,祠内供奉着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北帝。在珠三角地区,供奉北帝的庙宇很多,而佛山祖庙的规模位居首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殿“紫霄宫”,三门面阔九间,单檐硬山顶,明间和两次间辟拱券式门洞。明间门楣上所悬“灵应祠”金漆木雕龙匾由明景帝题写,当中的“敕封”二字格外显眼。门联“凤形涌出三尊地;龙势生成一洞天”。</span></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形象威严的北帝神铜铸造像,北帝就是真武玄天上帝。唐宋时期珠三角一带多有水灾,北帝是传说中的北方水神,所有兴风作浪的龙虾蟹将都由他统管,禅城人便将北帝请到禅城坐镇,说来奇怪,自此之后,禅城一带再也没有闹过水灾。广东人有以水为财的观念,北帝崇拜就成了珠三角的民俗,其中蕴含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p><p class="ql-block">这尊北帝坐像面相饱满,眼神和蔼,面露微笑,乌髭美髯,极具庄严贵重之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明代真武坐像,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对当地人来说,灵应祠是祭祀神灵的圣地,而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这里是一座岭南建筑装饰“艺术馆”,祠内很多陈设和装饰别具一格,充满岭南特色。</p><p class="ql-block">前殿南端置有一张长约4米的柚木贴金镂雕神案,上下两层分别为“荆轲刺秦王”和“李元霸伏龙驹”故事,有多层镂空浮雕,技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殿前的“狮子滚绣球”贴金双面镂空木雕座屏,豪华富丽,恢弘大气,线条流畅,展现了浓郁的佛山传统木雕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走进正殿,最吸引我的,反而是屋檐瓦脊之上的陶塑和灰塑作品,细节雕刻得一丝不苟,让人叹为观止。在祖庙三门屋脊上,有一条被誉为“花脊之王”的石湾陶塑人物瓦脊,长达31.7米、高1.78米(含以灰批艺术作基座的高度)。瓦脊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祖庙大修时安上的,安放后整座庙宇更加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这些作品大多都是在讲述着一个个民间故事,造型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佛山的陶俑雕刻出了一个真切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如果稍不留意,就很容易错过,所以在旅行中,别只顾着看前方,偶尔也得抬头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才能抓住每一处风景。</p> <p class="ql-block">前殿与正殿之间的天井里筑有一座香亭,亭内放置的“狮纽盖铜鼎炉”是祖庙的重要祭祀彝器之一,铸造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p> <p class="ql-block">前殿出来又是一处天井,天井中也筑有一座石柱香亭,亭内悬有三块匾额。正北一块为“国朝祀典”。亭内所置铁鼎铸造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由佛山当地冶铸商号“万明炉”完成,代表了当时佛山冶铁业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位于东西两侧,相对而立,为典型的“东钟西鼓”对称布局形式。祖庙钟楼、鼓楼的始建时间已不可考,最早的修缮记录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可见历史也已非常悠久。</p> <p class="ql-block">灵应祠南侧是锦香池和灵应牌坊。</p><p class="ql-block">锦香池开凿于明正德八年,初为土池,清雍正时为石块围砌,绕以雕栏,遂成今貌。如今,佛山人向池中象征北帝座下龟蛇二将的龟蛇石雕投掷钱币,祈求鸿运当头。</p> <p class="ql-block">灵应牌坊始建于明朝景泰二年,是广东现存最雄伟壮观的木石混合牌坊。因明景泰皇帝将祖庙赐封为灵应祠,所以牌坊建造格外讲究,壮丽异常。牌坊为三楼三层式,檐柱间大量施用斗拱,飞檐叠翠,飘逸凌云。</p> <p class="ql-block">灵应牌坊正面顶层竖书“圣旨”二字匾,下层横书“灵应”。背面顶层竖书“谕祭”二字匾,下层横书“圣域”。朱红的木结构映衬着贴金大字,配以绿色琉璃瓦上盖,再加之牌坊风骨凛然的结构,使整座牌坊显得辉煌夺目。</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群最南侧的建筑是万福台,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装饰最堂皇、规模最大的古戏台,其中间隔板采用了大量金漆木雕装饰,显得金碧辉煌,极其华丽。</p><p class="ql-block">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昔日戏班每年组班一次乘红船外出四乡演出,为祈求北帝保佑旅途平安,组班后的首场演出必选在万福台,可以说万福台见证了粤剧在佛山的历史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转完万福台,折而向西,经过藏珍阁,来到佛山孔圣园。园前有一座经堂古寺铁塔,铸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为阿育王式塔,里面藏有舍利和佛家法物,原存于古寺塔坡中,后寺因战乱而毁,铁塔被复原移至祖庙。</p> <p class="ql-block">走过经塔,来到孔圣园,这是一座园中之园。1911年由本地的一批尊孔士绅集资修建,是佛山尊孔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入园后首先看到的是古洛芷兰牌坊,四柱三门楼式石牌坊以石雕斗拱承托,小巧精致,极具岭南古建特色。坊额正面题“古洛芷兰”,背面题“季华留芳”,均为对佛山的赞美之词。</p> <p class="ql-block">走过牌坊,下三步台阶,有一座砖砌照壁,中央嵌有红砂岩浮雕的麒麟像,故称“麒麟照壁”。</p> <p class="ql-block">麒麟照壁的后面,为烧瓷壁画《孔子授课图》,壁画前是一尊青铜铸造的孔子立像。</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对面园子中有三元亭、文魁阁等建筑,是新世纪新建的仿古建筑,飞檐翘角,亭廊相连,古意盎然。</p><p class="ql-block">除了人文的厚重,园中假山嶙峋,池鱼鲜艳,花木扶疏,亭台雅致,风景也十分秀美。</p> <p class="ql-block">围墙上的佛山历代状元榜。</p> <p class="ql-block">“金榜题名,步步高升”;“身体健康,心想事成”。</p> <p class="ql-block">园子深处是孔圣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面宽、进深各三间,穿斗式结构,门窗柱梁都雕有类似花草的孔洞图案,相当精美。</p> <p class="ql-block">进入孔圣殿看到金字牌匾高悬房顶,殿内置孔子石刻像,孔子像下是讲台与课桌,讲台上面摆放着五鐏墨绿色春秋器皿。东西两壁嵌有《孔子庙堂碑》拓本刻石。整个大殿从上到下呈现出古典儒家的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佛山这座孔庙,是我见到的规模最小的文庙,仅有一座大殿。没有正统的文庙中应有的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戟门、大成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走完佛山祖庙,就像是走完了一座佛山文化博物馆。佛山祖庙,其实不仅仅是一座庙,更是佛山的历史汇聚之地,是佛山的文化展现之地,佛山人的信仰之地,佛山人的精神地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