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雨天探寻周公故里</p><p class="ql-block">雨丝把周公故里的青砖黛瓦淋得发亮,倒像给老故事蒙了层薄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撑伞走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脚步溅起的水花里,恍惚看见当年制礼作乐的人,也是这般在雨中思量——那些规整的典章,原是要给风雨里的人间,搭一处安稳的檐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雨水洗过的故里,少了些寻古的庄重,多了份家常的湿润。仿佛周公的心思,不是刻在鼎彝上的硬邦邦的礼,而是像这雨,无声无息,却要把人间的角角落落,都润得妥帖。</p> <p class="ql-block">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西北7.5千米处的凤凰山南麓,是为纪念周公姬旦而建的专祠。</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周公旦晚年归隐于卷阿,逝世后即建祠祭祀,西周末年建筑遭毁坏,秦汉以后曾重修。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在古卷阿创建周公祠。宋、元、明、清、民国年间都对周公庙进行过修缮、扩建,使其逐渐形成规模。</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周公庙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是陕西省宝鸡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景区存世单体建筑三十余座,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依山就势,对称布局,以周公正殿和献殿为主导,召公、太公殿相衬托,姜嫄、后稷祠为延伸,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群落。</p><p class="ql-block">主要景观:有周公庙八景,如枯柏复生、乐山名画、云房仙笔等。此外,还有润德泉、乐楼、八卦亭、碑亭等众多景点。庙内还存有大量宗教性建筑,多依山崖凿洞而成,如吕祖洞、八仙洞、三清祠等,洞内多有塑像、壁画。</p> <p class="ql-block">许同学给姥姥拍照</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带着未尽的故事转身离开,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们反倒乐得这份自在,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在周公庙里慢慢逛。檐角的雨滴顺着瓦当坠落,砸在石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古柏的枝叶被洗得发亮,透着股沉静的绿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驻足在殿宇前,看斑驳的墙面上雨水划过的痕迹,像在诉说岁月的纹路;对着那些石刻、匾额细细端详,指尖拂过微凉的石面,仿佛能触到历史的温度。举起相机,把雨雾中的飞檐、带雨的古柏、同伴撑伞的身影一一框进镜头,每一张照片里,都藏着这雨天独有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进展览馆,灯光下,一件件文物静静陈列,从青铜礼器到古籍拓片,无声地铺展着过往的脉络。我们凑近了看说明,低声讨论着那些尘封的故事,雨声被挡在窗外,馆内的安静与窗外的雨景相映,倒让这份“评味”多了层沉浸式的专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雨没停,脚步也没歇,就这样在雨里与历史擦肩,把周公庙的雨天,酿成了一段慢慢回味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王怀礼岐香源的午餐档口,热闹得像开了场盛会。门口排着长队,人声鼎沸里混着后厨飘来的酸辣香,勾得人肚子直叫。等了约莫半小时,终于寻到座位坐下,眼前的桌子瞬间被摆满——十几种岐山特色菜挤得满满当当,臊子肉的红亮、醋粉的清爽、擀面皮的筋道……还有好几种面食冒着热气,油泼面的辣子香、臊子面的酸汤味,争先恐后往鼻尖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惊喜的是,每人四十元就能敞开吃,管够管饱。夹一筷子臊子肉拌进面里,酸辣鲜咸在嘴里炸开,再就口清爽的凉菜解腻,这丰盛又实在的滋味,把排队的那点急躁,全化作了满足的喟叹。</p> <p class="ql-block">2025、10、7日 小雨15—17°C</p><p class="ql-block">岐山红色教育展览馆</p><p class="ql-block">踏入展厅,仿佛进入了那个特殊的年代。琳琅满目的特定时期的物品。像能触到当年的温度。那些被口号填满的日子,和眼前这安静的展品,早是两回事了。但从旧物里找过去,尤其是那些粮票,主席雕像,像章,商店,赤脚医生站。还有那些主题性绘画作品。都让我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岐山民俗收藏展览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周原广场牌楼往北200米路西。它是岐山县老科协收藏分会所在地,由县老科协理事、民俗收藏分会会长于宗科投资创办。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展览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藏品丰富,有上万件。展品以传承保护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重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珍贵的红色文化遗存物品,如毛主席雕像、照片、像章、语录等,还有历代民间农业生产各式工具、民俗生活用品和有关公文信札、名帖名碑等重要真迹实物。</p> <p class="ql-block">太平塔文化旅游街区,它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中心。</p><p class="ql-block">街区得名于太平寺塔,该塔始建于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是一座砖结构的宋代古塔,因建于太平寺内而得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街区依托太平寺塔建设,形成了“一塔两街三牌楼十二院”的宏伟格局,以关中牌楼、关中传统的青砖灰瓦式设计以及明清硬山式仿古建筑群落和院落为载体,包含民族文化、休闲度假、特色餐饮等六大核心功能区。</p><p class="ql-block">街区以“咥街”特色美食、“岐山印象街”特色地域文化贯穿内街,汇集了知名品牌店铺、非物质文化遗产店铺、岐山特色文化展馆、太平塔公园以及音乐喷泉广场,是集文化旅游、民俗休闲、美食体验、非遗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街。</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18日,该街区获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街区;2024年2月20日,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改委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p> <p class="ql-block">岐伯纪念馆是中共岐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华夏中医始祖”岐伯而修建的公益性场馆。</p><p class="ql-block">位于岐山县城太平市文化旅游街区,与宋代太平塔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p><p class="ql-block">中华医祖岐伯纪念馆建设项目于2021年10月19日正式立项,2022年7月28日建成竣工,2023年3月10日开馆。</p><p class="ql-block">展厅设置:建有医祖堂、岐伯学堂、开卷有益厅、百草玄妙厅、杏林春暖厅、名医堂等展厅,通过陈列互动、展览场景、图文资料等多种方式,立体展示了岐山与岐伯、岐伯与岐黄、岐黄与中华的历史渊源,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p><p class="ql-block">是岐山县科普知识教育基地、中小学校外实践基地,也是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致力于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服务社会,提高公众对传统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原想趁着兴致在街上溜达,找间茶馆坐下喝杯热茶歇脚,可雨下得实在太急,砸在伞面上噼啪响,风裹着湿冷的气息往衣领里钻。街上本就冷清,店铺大多半掩着门,转了一圈也没见着茶馆的影子,索性驱车回家。</p><p class="ql-block">窗外雨还在下,屋里却暖融融的。不用管街景冷清,不用寻茶馆踪迹,就这么陪着孩子掼蛋,摸牌、算牌,输了笑闹,赢了欢呼。这假期里的松弛,原也不必向外求,在家的方寸之间,就藏着最踏实的暖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