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旅1079

天涯

<p class="ql-block">  文明之旅的这一年关注一件历史传播度极高的案件——乌台诗案。这是我少有的一次视频观看。看后简单归纳一下我的收获。 乌台诗案不是子虚乌有的捏造、屈打成招。在宋朝已经有完整的司法制度,有完整的类似于公检法的系统。查案只认定事实,复录分离验证事实,判官只针对事实找律条对应判处。这个和现代公检法如出一辙了,可见在1000年前,中国已经拥有多么先进的司法制度。 </p><p class="ql-block"> 乌台诗案的结局是个人处分+组织处分。这个也是乌台诗案最有趣的点。在个人层面,按律判处两年,又适用赦免时间点,所以没有实际执行。在组织层面,作为大宋在编的系统内官员,没有注意个人言行带来的影响,所以判罚去黄州当团练副使,就是限定地点,做个闲官。相当于发配到固定地点进行观察,做一个戴罪思过的闲官。这里有两大历史亮点,一个是从历史功过来看,皇帝的这次判罚“功不可没”,千古名篇陆续产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定风波,这些名篇全出在这期间。可见,低谷对一个伟大文学家的淬炼效果太神奇了。这是一场蜕变。从此,东坡先生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另一个是历史偶然开了个玩笑,本该湮灭于时空里的机密性文件《乌台诗案卷宗》被偶然泄密,继而被印刷出版,从此留存了下来。以至于我们今天能原封不动看到千年前的原始案子的字句。 </p><p class="ql-block"> 乌台诗案的本质是一宗争夺话语权的文字狱。这么说可能有些绝对,或者生硬了一些。但从当时历史环境里看确实是这样。这一年王安石辞相已经两年,变法实际由皇帝一人主持,还在继续反对新法就是在反对皇帝本人,苏轼一直在地方官系统里,也就是在反对新法的被贬地方官阵营里辗转,没有到过开封,看不到大气候已经发生的变化。在皇权社会里,有一个呼声很高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且是出了诗集的苏轼,他是有很高的民间呼声的大文豪,他发出来的声音与朝中的声音不一致,而且这种话语权不是皇帝赋予的单独从民间取得。这样的身份发出的声音很有伤害性,无意中形成了与朝廷争夺话语权的局面。在我看来,拾掇这样的局面,大宋朝廷以乌台诗案划上了句号,是很合情合理的,这其实已经是很温柔的软着陆和解方式了。乌台诗案也算是,王安石变法在时代里微微变化而形成的一粒尘埃,刚巧落到了苏轼的头上,成了一座山。 </p><p class="ql-block"> 看视频确实直观,但文字阅读更适合我。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到罗振宇老师娓娓道来的历史,而且文字更能让我的思维自由驰骋。看罗振宇真人视频演讲,感觉更像停于机坪的一架始终未起飞的直升飞机,尽管已经发动螺旋桨做足了起飞的动作。而直接看文字让我感觉这架直升机总在山川河岳的高空盘旋,时而悬停,时而快速掠过,时而降到地面又飞出。鉴于自己的喜好,我以后更多还是会选择文字阅读。 </p><p class="ql-block"> 1080年,再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