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如今的社会舆论场,谣言的传播速度,永远比真相快;谣言的受欢迎程度

积极心理学推广者 杨彦龙 YYL2998

<p class="ql-block">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如今的社会舆论场,</p><p class="ql-block">谣言的传播速度,永远比真相快;谣言的受欢迎程度,也永远比真相高。你去辟谣?不好意思,哪怕本人否认,依旧有人坚信:“谣言才是真相。”这种场景像极了朋友圈里的保健品广告:医生说没用,用户却说“你不懂,这是秘方!”为什么?</p><p class="ql-block">2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谣言总是先到达?首先,谣言跑得快,有一个社会学原因:它符合人类天生的“八卦本能”。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就靠传递信息生存。你想象一下,几万年前的部落里,有人突然大喊:“东边山谷有老虎!” 这个消息,不需要核实,必须立刻传出去,否则大家可能就被老虎吃掉了。所以人类的大脑,进化出了一个天然的偏好:优先传播“可能威胁生存”的信息。而现代谣言恰恰利用了这一点。比如某明星“深夜陪酒”的小道消息,或某地“出现了病毒变种”,即使真假未定,也比“某明星熬夜读书”“某病毒传播有限”更有传播力。因为前者能刺激情绪,后者则比贤者时间还索然无味。简而言之,</p><p class="ql-block">谣言=猎奇+恐惧+八卦,是真相的“三倍速”。</p><p class="ql-block">3真相的速度之所以慢,是因为它需要经过验证。新闻要有“消息源”,研究要有“数据”,调查要有“证据”。但人们不爱等,尤其是在注意力被短视频压缩成“7秒一滑”的今天。对比一下:谣言传播的成本是“手指一动,转发一下”;真相传播的成本是“专业调查、专业话语、专业发布”。谣言像快餐,真相像炖汤。快餐能立刻填饱肚子,炖汤虽然营养,但在这个信息速食的时代,已经没几个人愿意等了。于是,谣言在网络上像疯马一样乱跑,而真相还在系马鞍。</p><p class="ql-block">4话虽如此,但人们依旧更愿意相信谣言。没办法,人们喜欢谣言——还是谣言能够满足人性需求:·情绪价值谣言让人“感觉自己知道内幕”,这是一种优越感。比如听到“某某企业要倒闭”,你会觉得:哈,我掌握了别人不知道的秘密。·认知偷懒真相往往复杂,需要思考,需要逻辑,需要数据。而谣言往往简单直接,符合直觉,不费脑子。比如“某地井盖下藏鳄鱼”,虽然荒谬,但听起来就是比“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存在问题”更刺激。·群体认同当朋友圈、群聊里都在转发一个谣言时,你跟着相信,就能获得群体归属感。人类怕孤立,谣言提供了“集体参与感”,哪怕是集体误导。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本人辟谣,依旧有人坚信:“你越解释越说明是真的!”谣言就像牛皮癣,刮一次反而扩散一次。</p><p class="ql-block">在他们眼里,辟谣本身就是“掩饰”。</p><p class="ql-block">5但如果你换个角度看,会发现谣言其实是一种“社会体检”。谣言暴发的地方,往往是社会的敏感点。</p><p class="ql-block">比如食品安全、教育公平、医疗问题……哪里有谣言,哪里就有焦虑。所以谣言有时候比真相更能揭示现实:真相告诉你“现在没事”;谣言提醒你“大家担心有事”。就像一个人总是梦见掉牙,不代表真的掉牙,但说明他最近焦虑。</p><p class="ql-block">谣言,就是社会的“集体梦境”。所以,哪怕谣言再扯淡——只要问题没从根上解决,那么它就永远不会消失。既然谣言不会消失,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与它共处。有人说,谣言止于智者。</p><p class="ql-block">但现实往往是:智者太少,吃瓜群众太多。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谣言更不可能彻底消失。</p><p class="ql-block">真正需要做的,也不是单纯喊“别信”,而是去解决那些让人容易相信谣言的土壤。</p><p class="ql-block">当社会更加透明,制度更加完善,个体更加理性——谣言自然会少很多。</p><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今天也花时间听我瞎bb·祝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