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通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日记</b></p><p class="ql-block"><b>徐锦/晴/2025年10月10日</b></p><p class="ql-block"><b> 故事六十六《刘家桥上的还魂》</b></p><p class="ql-block"> 协和的玻璃门在身后合拢时,我忽然觉得,这或许是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清晨出门时满怀着忐忑,现在却带着一张轻飘飘的入院证踏上归途。夏天教授突然被安排远赴新疆支援,周武教授开了入院证,王医生让我回家等待夏天教授回来。一切仿佛都在告诉我:时候未到,继续休养生息。</p><p class="ql-block"> 辉哥什么也没说,只是接过那张纸,仔细折好放进我的迷你小包里。我们在最近的咖啡厅点了披萨和奶咖啡,<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一位身材高挑的美女营业员忙里忙外,有</span>意思是端来的夹肉面包里有异腐味,她马上换了份别的,有差价二十元,我也没想找回,可临走时,美女营业员送了个印有LAVAZZA白帆布包,给我作为补差价和不好的体验!刚好被推门而入的两位阿姨看到,问今天送包?我忙打圆场是自己买的,免得尴尬,我与美女相视一笑!</p><p class="ql-block"> 打开导航,坐车子驶出武汉,在通往通山的公路上平稳前行。不知不觉当刘家桥的路牌掠过视线时,辉哥轻轻转动方向盘:“下去坐坐吧。”</p><p class="ql-block"> 踏出车门的那一刻,一股炎热裹挟着桂花香扑面而来。奇怪的是,这份炎热并不让人烦躁,反而像一床厚厚的棉被,把医院里带来的寒意都驱散了。</p><p class="ql-block"> 走在青石板上,一个被岁月尘封的记忆忽然浮现。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初秋,我和朋友在桥头的饭庄吃饭。辉哥和他朋友坐在邻桌,认出我们这桌有他的熟人,便过来打招呼。几句寒暄,一杯清茶,谁也没想到这个偶然的相遇,会绵延成往后余生的相伴。</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把这个突然想起的往事告诉辉哥,只是任由这个念头在心底泛起涟漪。</p><p class="ql-block"> 站在廊桥前,我细细打量着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桥。桥身全由青石垒成,廊亭内的梁柱上精雕细琢着龙凤八卦图。这座横跨白泉河的古桥,原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弟彭城王刘交的后裔所建。明崇祯三年,第六十代后裔刘伯常迁居此地,在这四面环山之处建村立业,至今已传承十八代,近四百年光阴。</p><p class="ql-block"> 我朝桥头走去,几个小学生正围着鱼篓忙碌。拿钓竿的男孩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旁边的男孩忙着把溜出来的小鱼抓回鱼篓。</p><p class="ql-block"> “小朋友,没钓到大鱼吗?”我问。</p><p class="ql-block"> “里面有大的!”钓竿男孩头也不回。小男孩抓起一条鱼:“你看,这好大!”</p><p class="ql-block"> 巴掌长的喜头鱼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我和辉哥相视而笑,“哇,真的好大!”</p><p class="ql-block"> 这相视一笑的瞬间,我忽然想起, 啊2011年也是初秋在饭庄初遇时,我们也曾这样相视而笑过。</p><p class="ql-block"> 时光真是个奇妙的东西,把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瞬间,编织成生命里最坚实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走上廊桥,我在美人靠上坐下。桥下的景象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五六十只鸭子自然地分成了几个群落,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靠近桥墩的浅水区,七八只麻灰色的鸭子挤作一团,它们似乎是最安分的一群。</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只年长的母鸭正细心地为同伴梳理羽毛,另一只则把头埋在翅膀下打盹,偶尔还会发出满足的咕噜声。一只调皮的小鸭子试图爬上母鸭的背,却总是滑落下来,但它并不气馁,一遍遍地尝试着,最后索性放弃了,转而追逐水面的浮萍。</p><p class="ql-block"> 在河中央的深水区,一群雪白的鸭子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排成整齐的楔形队列,像一支训练有素的舰队。领头的是一只体型较大的公鸭,它昂首挺胸,不时回头查看,确保没有同伴掉队。</p><p class="ql-block"> 每当它发出“嘎嘎”的号令,整个队伍就会调整方向,那默契的配合令人惊叹。偶尔会有鱼儿跃出水面,它们也只是优雅地侧身避开,保持着整齐的队形。</p><p class="ql-block"> 靠近岸边的水草丛中,一群花斑鸭正在嬉戏。它们时而扎进水里觅食,只留下圆滚滚的屁股朝上;时而拍打着翅膀在水面滑行,溅起晶莹的水花;时而互相追逐打闹,那欢快的叫声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最有趣的是,它们似乎在进行某种游戏——一只鸭子叼起一根水草,其他鸭子就会追着抢夺,抢到的鸭子又会成为新的被追逐对象。</p><p class="ql-block"> 在柳树垂荫的河湾处,五六只墨绿色的野鸭独自游弋。它们显得格外警惕,总是与其它鸭群保持着距离。 </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只特别漂亮,它的脖颈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游动的姿态优雅从容。它们偶尔会潜入水中,许久才在另一个地方冒出头来,嘴里叼着小鱼小虾。</p><p class="ql-block"> 而在下游的激流处,一群棕褐色的鸭子正在展示它们的身手。它们迎着水流奋力游动,时而借助水势玩起冲浪的游戏。</p><p class="ql-block"> 一只特别勇敢的鸭子甚至会从稍高的石头上跳下,激起大片水花,引得同伴纷纷效仿。它们似乎很享受这种刺激,欢快的叫声在河旁间回荡。</p><p class="ql-block"> 最温馨的要数芦苇丛边的那对鸭子了。它们形影不离,一只是羽色光亮的公鸭,一只是羽毛朴素的母鸭。公鸭总是游在前面,时不时回头确认伴侣的位置;母鸭则温顺地跟在后面,偶尔发出轻柔的叫声回应。它们一起觅食,一起梳理羽毛,一起在芦苇丛中休息。</p><p class="ql-block"> 当有其他鸭子靠近时,公鸭就会游到母鸭身边,用身体护住它,直到来者离开。夕阳为它们镀上一层金边,那相依相偎的身影,在潺潺流水声中显得格外动人。</p><p class="ql-block"> 西斜的阳光穿过桥下的桥洞,在水面投下晃动的光斑后,反射到青石拱洞光滑的石面上,像无数只鸭头在疯狂摇摆,又像芦苇在风中狂舞。</p><p class="ql-block"> 这光影仿佛在诉说着刘家桥四百年的故事——古民居群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含老屋、下厂、上新屋、下新屋四处群落,共740间房屋、38条楼道、54个天井,全部采用徽派建筑风格,雕梁画栋,房厢相连。站在这片古建筑群中,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在青石板路上回荡。</p><p class="ql-block"> 而我与辉哥的故事,不过是这漫长岁月里一个轻浅的注脚。就像桥下流水,看似不经意地流淌,却在不经意间滋养了沿途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越过廊桥,“窗口咖啡”飘来阵阵香气。四位水粉写生的少女坐在柳树下,画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六只花船停泊在水边,一位老奶奶撑着竹竿,载着游客在碧绿的水面上缓缓前行。</p><p class="ql-block"> 风车在桥的侧面深情的静静守望,绿藤不离不弃的爬满了所有古老的房檐围墙,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两副对联在夕阳下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 桥头餐厅挂着:“一泓碧水穿桥过,半壁青山伴云眠”;</p><p class="ql-block"> 隔壁茶庄则是:“书香门第传世远,墨庄人家情意长”。</p><p class="ql-block"> 这两副对联不仅道尽了此地的山水意境,更道出了刘家桥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素有“墨庄世第”之称,历史上出过不少举人、贡生,至今仍保留着石碾、纺车、古床等传统工具及古老的婚丧习俗,堪称一座活着的民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望着对联,我忽然明白了什么。人生所有的相遇,看似偶然,实则都藏着深深的缘分。就像那年饭庄里不经意的打招呼,就像今天求医未果后的偶然驻足。</p><p class="ql-block"> 这座见证了四百年沧桑的古桥,看过太多这样的故事——明代的匠人、清代的学子、民国的商旅,还有像我们这样偶然滞留的路人。它始终静默地横跨在白泉河上,守护着这一方水土,见证着时光的流转。</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夕阳西沉。我们回到车上,打开所有车窗,任凭秋风撕扯着我稀疏的头发。九个月来,每次梳头都像一场告别,但此刻,我却觉得风正在治愈这份凋零。</p><p class="ql-block"> 辉哥专注地开着车,后视镜里,刘家桥的灯笼次第亮起,像一双双温暖的小眼睛。</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告诉辉哥刚才想起的往事。有些记忆,适合独自珍藏;有些感悟,需要静静品味。就像这座古桥,它见证过太多故事,却始终沉默不语。</p><p class="ql-block"> 原来,还魂不需要神迹。只需要在某个秋日,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让流水带走疼痛,让古桥抚平创伤,让那个突然想起的往事,在心里开出一朵安静的花。</p><p class="ql-block"> 前天晚上,回到通山的人民医院康复科的病床上,九个月来我第一次睡了个整觉。梦里,我坐在刘家桥的美人靠上,看着鸭群游过,右手的疼痛渐渐消散在潺潺流水声中。</p><p class="ql-block"> 治愈,从来不在遥远的协和,而在每一个被我们忽略的当下。在鸭群欢快戏水的涟漪里,在廊桥吱呀的声响里,在写生少女的画笔下,在垂柳轻拂的温柔里——更在那些突然想起的、轻描淡写的往事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秋过刘家桥》/徐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古桥四百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彩羽画中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荷影摇清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波光淡旧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四百年的古桥教会我:时光终会抚平所有伤痕,就像它曾经抚平过无数代人的悲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