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掠影圣彼得堡</p><p class="ql-block"> (掠影之一)</p><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堡是一座美丽而有魅力的城市,是一座有温度,有故事和富有传奇的城市,在历史的风云中,见证了沙皇的兴亡,历经了苏联的解体,前后易名的兴替。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探奇观光。圣彼得堡在苏俄的历史上,是开国之城,是俄罗斯最悠久,最灿烂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曾是苏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为双都之城,是沙俄时代的贵族之城,贵族们乘着马车穿行在窄窄的街道,马蹄敲击青石路面清脆的声响至今还深深的融印在大街小巷。是苏联时期的英雄之城,德国围困圣彼得堡872天,硬是没攻克圣彼得堡,这便是电影里史诗般的列宁格勒保卫战,至今历史的天空里还回荡着战争的映像。德军发射了14万8千多发炮弹轰炸金顶大教堂,楞是教堂没炸塌,至今墙上还有弹片的痕迹,这便是史上最富传奇的史记,上帝厚爱圣彼得堡。除此之外圣彼得堡还是天文学里的不夜之城,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至七月二十四日全天白昼。更为神奇的是一百多条河流围城而转,纵横交错,水路相连,致有北方威尼斯之誉。九十多座教堂林立,街街有教堂,处处能礼拜,不负教堂之城的盛名。可谓一城秀水,半城教堂。最为著名的便是圣彼得堡大教堂,金顶大教堂,滴血复活大教堂等。在世界上知名度不亚于莫斯科。我们是九月十九日晚上从莫斯科乘火车,二十号早上五点多到的圣彼得堡,一下车异域风情扑面而来,窄窄的街道,宽宽的建筑,美美的城堡,童话般的世界。夜晚刚下过雨,街道上湿漉漉的,令人想起沙俄的马车驶过的镜像。时代的更替,汽车取代了马车,而圣彼得堡的有线电车,霎时又把时代感拉满,让人充满了回忆。因太早的缘故街上冷清的没有行人,我们被导游带到了一个小街巷小门面的中餐馆就餐,然后就马不停蹄带我们去参观最为著名的圣彼得堡大教堂。浅蓝色和白色相间的外墙装饰的大教堂精致典雅,在微曦中高耸的塔楼尖顶像连接天穹的天线,一群鸽子飞过,显的教堂宁静庄严。据说这座教堂已被辟为博物馆,列为旅游景点,只能外观不能入内。门前空旷的大地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笔直而宽阔的大道直对着一座大学还是市府我没听明白,显示着圣彼得堡大教堂过往的輝煌,至今还在人们心目中永不消失的圣地荣耀。也许这里是著名圣地或有要地,还有安保人员武装值勤,这是我在圣彼得堡唯一见到的一次安保人员。我们与值勤人员互致问候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圣彼得堡大教堂,这是我唯一见的蓝白相间外墙的教堂,清新脱俗,典雅静穆,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教堂遥相对应的大楼,没弄清是大学还是市府。</p> <p class="ql-block">与安保人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看完圣彼得堡大教堂又去看以萨金顶大教堂,历史上金顶大教堂建了四十年,其规模,其辉煌,其风格,其宏伟在圣彼得堡,乃至俄罗斯也是首屈一指,据说其巨大的金顶耗金就达四百公斤以上,名符其实的大金顶。主建筑师是法国人,毕其一生就建了这一座教堂却名留青史。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圆顶大教堂之一,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佛罗伦萨主教堂齐名。在二次大战中,金顶大教堂是重点的轰炸对象。人们为了保护金顶大教堂,用最原始的办法,把熬化的沥青覆盖了金顶,让德军的飞机看不到金光闪闪的金顶,才有了14万8千7百20发炮弹倾落在金顶大教堂附近而金顶大教堂安然无恙。当战后人们清除沥青后,金顶略显发乌没有过去那么金亮,人们想了好多办法也无法使其恢复原有的亮度。也许金顶是用这种方式感谢沥青覆顶躲过了一劫,也在提醒人们在瞻望金顶时别忘了与其共患难的沥青。金顶大教堂的对面是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上巨大的青铜骑士雕像便是彼得大帝。左面是俄罗斯外交部在圣彼得堡的礼宾大楼,右面是波罗的海的舰队司令部,正前方涅瓦河穿境而过,湿润的河风吹拂的广场花红柳绿,点缀了金顶大教堂的美丽,优美的环境造就了广场幽美精致,衬托了金顶大教堂的庄严,布局犹诗意般的油画,令人谜恋忘返。</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不同角度拍的金顶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青铜骑士像,马上是威风凛凛的彼得大帝。</p> <p class="ql-block">金顶大教堂面对的广场和涅瓦河。</p> <p class="ql-block"> 正在沉浸的兴致中,又被导游急匆匆赶往滴血大教堂,这座教堂是亚历山大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废除奴隶制度而遭暗杀的父亲亚历山大二世而建,就在其父遇刺的涅瓦街的原址上修建,前后历经24年。並亲自起名滴血复活大教堂。在以后的岁里曾易名多次,是典型的东正教堂,其巨大的洋葱头装饰华丽,其外墙色彩鲜艳,与古典式的教堂格调分明,二战时被苏军征用存储马铃薯,故有了马铃薯上的教堂之称。我们进入院内,围着教堂转了一圈,见一油画作家摆摊买画,其大小不一,大多是风景画,人物肖像鲜有,价格不是很贵,画作很有功力,层次分明,意境幽深。不愧是油画的国度,小摊的画作也大有品味。多的是卖邮票的,大多一百人民币一本,小贩操着流利的中文在兜售。漫步教堂对精美的建筑艺术赞叹不已,而对教堂们认知仅停留在电影里的场景,一座大房子,几排櫈子,牧师在讲经,有个小房间供人们忏悔,或是举行婚礼的地方。其实教堂文化博大精深,积淀厚重,远不是一般游客一时半会能理解,也不是靠导游三言两语而入心,需认真的下功夫才能略知皮毛。一上午看了三个教堂,还都不让进,你能感悟到什么教堂文化呢?即便进去了,时间匆匆,你又能领悟到什么教堂内函呢?只不过在你人生的旅游经历中,只能是丰富了你的感知,在人生的阅历中看过了异域风情的著名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滴血大教堂,其建筑风格和彩绘与其他教堂风格不同。色彩鲜艳明丽,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摆摊的油画家,画作格调清新,功力不俗,有大家风范。</p> <p class="ql-block">卖邮票册的小贩,中文说的极为流利。</p> <p class="ql-block"> 下午观光欧州最大的拉多加淡水湖,旧称涅瓦湖,是涅瓦河的源头,最深处51米,最浅处28米。在历史上这是苏联和芬兰的界湖,后来被前苏联收入囊中。因雨大多人没有下去,我踩着泥沙下到湖边,雨朦朦,雾淡淡,我看到了水远天阔,却没有蓝天白云下的碧水荡漾,我看到了淡雾中的水天一线,却没有太阳照耀下的清沏碧水和飞翔的海欧,在旅游中总是留下一丝遗憾和念想。既如此,何不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让湖水波翻云诡,让风浪拍涛惊岸,让人惊心动魄。不温不火,不惊不澜,不刺不激,让人看了个寂寞。但在二战的历史中,拉多加湖被誉生命之湖,生命之路,大胜利的突破口。圣彼得堡,也就是苏联时期的列宁格勒被围困时期,德军封死了所有通往列宁格勒的补给线,唯有拉多加湖在冬季冰冻时是唯一通向外部的通道,苏联人就用这仅有的冬季,冒着敌机轰炸,用鲜血和生命打通这条生命之路,用运输车输送弹药补给,当时开车的司机都是开着车门开车,随时准备在德军飞机炸沉汽车时,在落水前跳出车门,还有好多汽车在运输时,行驶到冰封未冻实的湖面时陷落湖中。就是靠着这条生命之路,胜利的天平倾向了圣彼得堡。战争的残酷超出了人们的想像,被围困的872天,仅饿死的军民就达十几万人,六十多万人战死沙场,拉多加湖被载入史册。后来在这条生命之路上修建了许多纪念碑,在湖边修建了突破口烈士纪念碑,並点燃了永久不熄的生命之火,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祁愿世界和平,祝愿世上再无战火。第一天游览结束己的暮色,入住波罗的海大酒店。晚上和朋友们围座在波罗的海酒店的凉棚下,吃着俄罗斯的肉肠,喝着俄罗斯的伏特加,吹着波罗的海的风,聊着一天的观感,没有比较,就没有𨥫别,感到无论交通还是生活和服务,都比不上自己的祖国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拉多加火车站,就在拉多加湖边。二战时期被炸断,车站矗立一块被炸穿而扭曲的车头钢板,以示战争的惨烈。</p> <p class="ql-block">这辆机车在二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功勋机车,</p> <p class="ql-block">这是突破口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烈土墓前永不熄火的生命之火。</p> <p class="ql-block">这是保卫生命之路的高射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