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咨询师训练营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花花。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特别的旅程——在训练营的这些日子,我不仅突破了曾经的自己,更在与父亲的深度沟通中,触摸到了亲子关系里藏了许久的温暖。</p> “说做就做”的报名,打破了我的内耗 <p class="ql-block">与训练营的缘分,其实早在一两年前就悄悄埋下。当时我连同传承班一起报了名,只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多细节渐渐被日常琐事覆盖。直到开营前几天,国琴老师发来报名链接,我才猛然惊醒:原来这场期待已久的学习,真的要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报名表很简洁,没花几分钟就填完提交了。可现在回想起来,这份<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说做就做”</u></b>的果断,对以前的我来说,简直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过去的我,不管是报一门课,还是开启一件小事,总被困在“完美准备”的执念里:要把所有可能的问题想遍,把所有准备做足,才敢迈出第一步。可往往,还没等行动,就被自己脑补的各种困难吓退,最后连开始的勇气都没了。所以这次报名时的干脆,让我悄悄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原来放下犹豫,也能这么“帅气”。</u></b></p> 面对与父亲的沟通,我曾满心抵触 <p class="ql-block">进入训练营后,每日打卡成了生活里的固定环节。前一两天很轻松,只是聊聊父亲的优缺点、在我心里的形象,没费多少力气就完成了。可到了第三四天,打卡要求突然变了——必须和父亲深度沟通后才能继续。看到要求的那一刻,我心里瞬间“咯噔”一下,满是抵触和恐惧。</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其实是个开明的人,但在“我学习”这件事上,他一直不太支持。他总说我工作、生活已经够忙了,再花大量精力学习只会更辛苦,话语里满是心疼。我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离广州有千里之遥,每次去广州学习都要舟车劳顿。之前去广州参加心能营时,我提前和他说这件事,他发了很大的火,觉得我是“抛家舍业”去折腾,还明确拒绝了我。虽然最后我还是去了,但整个心能营期间,我都被这件事的情绪裹挟着,很难真正投入学习。</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心能营里,李老师带我们做过一次潜意识情景对话:想象自己是海豚、是老鹰。当我想象自己是老鹰时,眼前浮现的画面里,大片土地被一道道栅栏圈了起来。后来我问李老师这代表什么,他说,<b style="color:rgb(57, 181, 74);"><u>这其实是父亲在我心里设下的“隐形界限”。</u></b>现在回头想,成长路上,父亲的管控确实不少——<b style="color:rgb(57, 181, 74);"><u>他会给我自由,但这份自由,始终在他设定的范围内。也正因如此,我一直是别人眼里“听话的乖乖女”,面对需要和父亲主动沟通的事,第一反应永远是“躲”。</u></b></p> 鼓起勇气开口后,我收获了意外的温暖 <p class="ql-block">好在前段时间,我去广州参加了静心课,最近的状态不错,能量也很足。我试着给自己打气:“不就是和爸爸聊聊天吗?很正常,有什么好怕的?”然后深吸一口气,走到父亲面前,告诉他我需要他配合完成作业,想和他聊聊他待人的看法、喜欢和讨厌的人。</p><p class="ql-block">让我意外的是,父亲听完后,没有丝毫犹豫,很爽快地答应了。那一刻,我心里的石头瞬间落了地——<b style="color:rgb(57, 181, 74);"><u>原来很多时候,不是事情难,而是我把它想难了。</u></b>之前做了那么多心理建设,脑补了那么多尴尬场景,可只要鼓起勇气开口,一切都比想象中顺利。</p> <p class="ql-block">聊天的时候,父亲还笑着吐槽:“有些问题看着差不多,一个答案能答好几道题,这题目分得也太细了。”虽然偶尔会“抱怨”,但他的配合度一直很高。聊到“讨厌的人”这个话题时,父亲很认真地说:“其实我没有特别讨厌的人,就算有看不惯的,也没必要纠结——我是个大男人,在小事上计较,不符合我对自己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也是这次聊天,我才第一次知道爷爷的故事。爷爷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被划分为“富农”,有过被批斗的经历。父亲当时年纪小,对这件事没有完整的记忆,但他说,那种“怕得罪人、怕被人议论”的恐惧,好像从小就刻在了骨子里——<b style="color:rgb(57, 181, 74);"><u>他总怕自己做得不好,怕别人觉得他难相处,所以凡事都尽量忍让。</u></b>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突然很心疼他,也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他平时的“小心翼翼”。</p> 旅程双获,不仅读懂父亲,亦见成长 <p class="ql-block">现在想来,真的很感谢训练营的这份“硬性要求”。如果没有它,我大概率不会主动打破和父亲之间的那层<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隐形壁垒”</u></b>,更不会有这么深入的对话。父亲后来也说,这次和我聊了很多以前没说过的话,只是还有些内容没敢说,怕影响自己在我心里的“父亲形象”。原来就算是最亲近的人,我们也会下意识地维持自己的“人设”,被外界的眼光、对自己的期待所束缚。</p><p class="ql-block">这段打卡的日子,不仅让我更懂父亲,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一方面,我做事变得更主动了。为了完成作业,我需要主动和父亲约时间、说明要聊的内容,让他提前有准备——这些以前需要别人推着走的事,现在我能主动“出击”了。而且父亲现在退休了,更多时间回归家庭,以前他忙工作的时候,想和他聊点家长里短都难,这次的打卡,刚好给了我们一个好好说话的契机。</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整理打卡内容的过程,也成了我的“专属思考时间”。和父亲聊天时,他说话的速度比我记笔记、打字快很多,我只能先记下梗概。等后续整理的时候,我有了更多时间回味我们的对话,也能挖出很多当时没来得及细想的感受。就像文督导在答疑时说的:<b style="color:rgb(57, 181, 74);"><u>“要关注当下发生的事。”对我来说,整理的过程,就是把“当下”的感受沉淀下来,慢慢变成自己成长的养分。</u></b></p> <p class="ql-block">不过最近关于妈妈的打卡,我因为其他事耽误了。可能是之前和父亲沟通得太顺利,心里没了压力,所以对和妈妈的沟通也看得更轻松了。接下来,我会尽快补上进度,好好和妈妈也聊一聊,解锁更多亲子间的温暖。</p> 写在最后 <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成长,而是缺少一个“推自己一把”的机会。训练营于我而言,就是这样的机会——它让我放下内耗,学会行动;让我打破壁垒,更懂亲人。</p><p class="ql-block">也希望我们都能在往后的日子里,勇敢一点,主动一点:<b style="color:rgb(57, 181, 74);"><u>勇敢打破心里的“栅栏”,主动靠近身边的人。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就会遇见更好的自己,也遇见更温暖的关系。</u></b></p> <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的阅读,也愿你能在自己的旅程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与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