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國慶,中秋兩個節日相臨。這幾天我走了不少地方,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國慶節當天來到十八梯神仙茶館品茶,後到解放碑步行街溜達了一圈。後幾天去朝天門長江大橋上走了一趟,然後在彈子石碼頭乘兩江小渡到洪崖洞民俗風貌區。去建川海疆博物館參觀166導彈驅逐艦。又到黃桷坪電廠,現在的美術公園觀賞燈光秀。到白象居體驗一下24層無電梯房的感受。還到江津大酒店參加的同事結兒媳的婚禮。總之這幾天都過得非常充實,感覺十分愉快!</p> <p class="ql-block">九龍書城閱讀好地方……閱讀的人不少,有老人,小孩,坐位不多,很多人席地而坐……</p> <p class="ql-block">橋是城市的脈絡,也是我看見重慶靈魂的地方。那天站在紅色的橋面上,風從江面吹來,帶著水氣與遠方的訊息。腳下是奔流不息的長江,渾濁卻有力,像這座城市的性格——熱情、堅韌、從不停歇。遠處的高樓在藍天下排列成群,像守護這片土地的巨人。我沿著人行道慢慢走,偶爾停下拍張照,不為打卡,只為記住這一刻的開闊。橋上人不多,偶有幾個像我一樣的遊人,戴著帽子,靜靜望著江景。這條橋不只是交通的通道,更像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走廊。橋身如一道赤虹橫跨江面,將兩岸的喧囂與寧靜串成一線。走著走著,我忽然想起兒時父親帶我來看江水,如今我獨自站在此處,才真正明白,有些風景,是要用歲月去讀懂的。</p> <p class="ql-block">船緩緩駛離碼頭,江面蕩起細碎的波紋。我站在甲板上,看著岸邊的現代建築逐漸退後,洪崖洞的燈火卻越來越近。那是一片依山而建的吊腳樓,夜裡亮起金黃的燈光,像從童話裡搬出來的城池。江風吹得衣服微微鼓起,天空雖有些陰沉,卻不減心情的明朗。身旁的乘客不多,有人拍照,有人沉默,大家都被這流動的風景吸引。河水悠悠,載著我們穿越城市的兩岸,也載著節日的溫度,從一個故事駛向另一個故事。船行江心,水面倒映著兩岸的燈火,彷彿整座城市都浮在水上。那一刻,我忽然覺得,重慶不只是立在山巒之間,更是生長在江水之上的夢境。船身輕晃,像搖籃般搖著這座城的夜晚,也搖著我心裡那份久違的安靜。</p> <p class="ql-block">走進建川博物館的軍艦展區,第一眼就被那艘龐大的166驅逐艦鎮住。它靜靜停泊在江邊,艦身斑駁卻依舊威嚴,像一位退役的老將軍,沉默地訴說著過往的風雨。登上甲板,觸摸冰冷的金屬欄杆,抬頭看見高聳的雷達塔刺向晴空,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意。這不只是鋼鐵與機械的組合,更是一段國家記憶的載體。我沿著艦身走了一圈,想像著當年艦上官兵的生活——風浪中的堅守,任務中的專注。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裡,這樣的參觀,讓喜悅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底色。艦體靜默,卻彷彿在低語:每一份歡騰背後,都有人曾默默守望。我站在甲板上,望著江水東去,忽然覺得,國慶的煙火,不只是為今日綻放,更是為那些不曾被看見的歲月而燃。</p> <p class="ql-block">黃桷坪的夜晚,從不寂寞。電廠變身美術公園,老舊的工業遺跡被光影重新點亮。那晚的音樂啤酒季熱鬧非凡,舞台上的藍白燈光交織閃爍,像星河墜入人間。我站在人群中,手裡拿著一杯冰啤酒,看著高塔與煙囪被紅光包裹,頂端的燈芒直射夜空,彷彿在向城市致意。有人歡呼,有人跳舞,也有情侶依偎在燈影下拍照。我走到一座寫著「國慶快樂」的煙囪前,抬頭凝望,那四個字在夜色中熠熠生輝,不只是裝飾,更像一種集體的告白——我們都在這片土地上,共享這一刻的榮光與歡樂。光與影在舊牆上流轉,像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工業的冷硬,被節日的溫暖融化,而我們,都是這場對話的見證者。</p> <p class="ql-block">朝天門的城門終於開了。清晨的陽光灑在石砌拱門上,映出斑駁的影子。我站在門洞內,看著行人來來往往,有的提著早餐,有的牽著孩子,臉上都掛著輕鬆的笑容。這座城門曾是重慶的咽喉,如今成了市民晨練、散步的日常通道。遠處的江面霧氣未散,幾艘渡輪緩緩駛過,像在喚醒沉睡的城市。我忽然覺得,節日的意義,不只是慶祝,更是讓那些平日緊閉的門,為生活敞開。</p> <p class="ql-block">古渝雄關四個大字鋼勁有力。我站在石碑前,仰頭看著那金色的字跡,彷彿聽見了歷史的迴響。遊客們在碑前拍照、低語,有人輕輕撫摸石面,像在與過去握手。這座城市從不吝於展示它的厚重,卻也從不拒絕新潮的腳步。現代建築在背後靜靜矗立,像在守護這段記憶。我拍下一張照片,不是為了炫耀到此一遊,而是想記住:一座城的根,就藏在這些字裡行間。</p> <p class="ql-block">十八梯的茶館,藏在老街的轉角,木窗、竹椅、紅燈籠,一切都慢得恰到好處。那天國慶清晨,我坐在戶外的竹椅上,手捧一杯熱茶,茶香隨著晨風輕輕飄散。鄰桌的老人笑著剝香蕉,桌上竹籃裡還放著糕點,那畫面溫馨得像一幅老照片。我啜一口茶,看陽光一點點爬上石牆,遠處的高樓在晨霧中若隱若現。這座城市從不缺少現代的喧囂,但總有些角落,願意為慢生活留一席之地。在這雙節交會的時刻,一杯茶,一陣風,一縷陽光,便是最樸實的幸福。茶香裊裊,像時間也放慢了腳步,讓人想起中秋的月光,也是這樣靜靜地灑在老屋的屋簷上。</p> <p class="ql-block">白象居的24層樓沒有電梯,我一步一步爬上,氣喘吁吁,卻也好奇。這裡不像高樓大廈那樣光鮮,卻有種真實的生活氣息。走廊上晾著衣服,門口擺著小凳,鄰居們在樓梯間打招呼,像一個緊密的大家庭。站在天橋上往下望,纜車緩緩穿過樓群,綠植爬滿牆面,城市在眼前展開一幅立體的圖景。這不是旅遊手冊上的景點,卻是最接地氣的重慶。我忽然明白,一座城市的溫度,不在於它有多高,而在於它是否容得下平凡人的日常。高樓林立之間,這棟老樓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守著市井的煙火,也守著節日裡最樸素的團圓。</p> <p class="ql-block">婚禮在江津大酒店舉行,紅色的佈置熱烈而溫馨。賓客們笑語盈盈,孩子在走道間奔跑,長輩們圍坐一桌,話著家常。我坐在角落,看著新人攜手走來,眼裡有光,彷彿整個節日的喜氣都匯聚在這一刻。婚禮不只是一場儀式,更像是一種延續——把雙節的團圓之意,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