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3-3)·一本读不完的书[布拉格城堡&查理大桥&伏尔塔瓦河游船]

<p class="ql-block">布拉格抽象地图🗺️,伏尔塔瓦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滋养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离开帅克啤酒馆,我们在此兵分两路:一路前往老城广场休闲购物,一路奔赴布拉格城堡🏰,然后在伏尔塔瓦河河边汇合。都想去!喜欢探寻古堡的我最终选择了后者。一行九人一拍即合,一同前往。</p> <p class="ql-block">穿过双向有轨电车的马路</p> <p class="ql-block">爬上对面的小山坡</p> <p class="ql-block">走过栈桥</p> <p class="ql-block">踏上石子路</p> <p class="ql-block">沿小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跨过一扇大栅栏门</p> <p class="ql-block">沿城墙根继续爬坡</p> <p class="ql-block">眼前终于开阔起来</p> <p class="ql-block">Wow!这里是一家咖啡馆☕️,位于城堡东边的三叉路口上,占据着有利地形。我们刚刚从它的北面沿坡道上来,在它的南面又是一条很陡的下山的路,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远处蓝蓝的河水和近处红顶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距离咖啡馆不远,是由红砖砌筑而成的一段城墙,上有垛口和瞭望孔,现成为一处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布拉格像是一本书,翻开扉页展现在你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城堡地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位于伏尔塔瓦河西岸的丘陵上,是捷克的要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城堡建于公元7世纪,</span>占地7万平方米,长570米,平均宽约13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堡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最初为波西米亚的皇室宫邸,</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历经波西米亚王国、神圣罗马帝国、奥匈帝国等多个历史时期,不断扩建和改造,因而</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有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各个历史时代风格的建筑。远远望去,乳黄色的楼房,铁灰色的教堂,淡绿色的钟楼,白色的尖顶,构成一幅迷人的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长久以来,布拉格城堡一直<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是布拉格的政治中心。</span>过去是皇帝、国王的宫殿,如今是捷克总统为外国元首来访举行欢迎仪式和接受各国大使递交国书的地方,也是捷克总统与公家机关所在地,<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历届总统办公室均设在堡内,故又称“总统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2年布拉格城堡被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它集中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精华,见证了捷克乃至欧洲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是捷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古迹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选购的门票类型是图中的第一类Main circuit(主线路),包括4个景点:旧王宫、圣乔治大教堂、黄金巷、圣维特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门票🎫的正反两面</p> <p class="ql-block">Ⅰ 旧王宫</p><p class="ql-block">Ⅱ 布拉格城堡的故事</p><p class="ql-block">Ⅲ 圣乔治大教堂</p><p class="ql-block">Ⅳ 城堡卫队常设展览</p><p class="ql-block">Ⅴ 黄金巷</p><p class="ql-block">Ⅵ 布拉格城堡画廊</p><p class="ql-block">Ⅷ 圣维特大教堂</p><p class="ql-block">Ⅸ 罗森堡宫</p><p class="ql-block">Ⅹ 圣维特大教堂南塔</p> <p class="ql-block">进入城堡</p> <p class="ql-block">礼品店中出售的手工雕刻的小鸟</p> <p class="ql-block">沿JIŘSKÁ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来到圣乔治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侧是圣乔治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对面即广场西侧是圣维特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沿VIKÁŘSKÁ路西行,经过圣维特大教堂的北侧外墙。</p> <p class="ql-block">来到圣维特大教堂的西侧,这是大教堂的正立面和入口。</p> <p class="ql-block">1️⃣圣维特大教堂(St. Vitus Cathedral)</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维特大教堂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标之一,</span>是天主教布拉格主教区的主教座堂,布拉格大主教的驻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维特大教堂</span>有“建筑之宝”的美誉。公元925年,波希米亚公爵瓦茨拉夫一世在此建造了早期罗马式圆形建筑。1060年扩建为罗曼式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基础上建造哥特式教堂。16世纪后半叶,钟楼上加盖了文艺复兴样式屋顶。1770年帕卡西建造巴洛克尖顶。1872年莫克建造教堂西半部。1929年西尔伯特完成大门等工程,教堂正式完工。从一个圆形建筑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用了整整1000年!</p><p class="ql-block">‍教堂长124米、宽30米、高33米,双尖塔高达97米,大门上的拱柱和飞扶壁装饰华丽,正门上方的玫瑰窗惊艳夺目,西立面的双塔直冲云霄。</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肃穆典雅</p> <p class="ql-block">20世纪的彩色玻璃花窗色彩绚丽,令人赏心悦目,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教堂西立面<span style="color:rgb(0, 3, 17);">主入口正门上方的玫瑰花窗宛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位于北中殿的这扇花窗是捷克国宝级画家、装饰艺术家、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阿尔丰斯·玛丽亚·穆夏(<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Alphonse Maria Mucha,</span>1860-1939)的作品,因而被称为“穆夏之窗”。1931年安装于此,主题为“耶稣祝福斯拉夫人”。花窗最下面中间两块玻璃上还留有捷克保险公司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主祭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圣约翰·内波穆克(St. John of Nepomuk)的银质棺椁,是大教堂中极为著名的艺术品之一。建造于1736年,由奥地利知名建筑设计师</span>约瑟夫·伊曼纽尔·费舍尔·冯·埃拉赫(Joseph Emanuel Fischer von Erlach,1693-1742)用2吨纯银打造,维也纳的银匠帮他铸造完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这座棺椁展现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奢华与繁复,大量运用曲线、动态造型以及华丽的装饰元素。<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约翰头顶五颗星,上方雕刻着守护天使,</span>精细的雕刻工艺,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天使、圣人的雕塑细节非常丰富,从衣褶纹理到面部表情,都体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圣约翰·内波穆克是波希米亚(现捷克地区 )的著名殉道圣人,传说他因拒绝透露王后的忏悔内容,被国王下令溺死于伏尔塔瓦河。在他死后,据说出现了五颗星星,因而他也被视为“五颗星的圣约翰” 。他的棺椁成为教堂内重要的宗教纪念物,吸引着众多信徒前来朝拜,表达对圣人的敬仰和祈求庇佑。</p> <p class="ql-block">精美丰富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捷克有个银矿,银矿在中世纪时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地位。这两边手持蜡烛🕯️的雕像就是当时银矿矿工的雕像,要知道普通人的雕像是很难进入教堂的。这两尊雕像是如此生动、鲜活,让我驻足良久。</p> <p class="ql-block">皇家讲坛,1490年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弗拉迪斯拉夫四世聘请</span>捷克建筑家Benedikt Rejt(1454-1536)设计建造。在两个尖拱的交汇处有个戴王冠的双V标志即为这位国王的盾徽。上方栏杆外挂着的盾徽则为当时臣属于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统治的各地区徽章,其中包括匈牙利,因为弗拉迪斯拉夫四世刚好于1490年继承了匈牙利王位,史称乌拉斯洛二世。</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位于圣约翰棺墓上方的红色锦缎华盖的全貌,四位银质天使各自牵拉着锦缎的一角。这是1771年时任布拉格大主教捐赠的,由一位名叫Nováka的银匠制作。</p> <p class="ql-block">Leopold Antonín Josef 伯爵(1663-1723)之墓,他曾在利奥波德一世发动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任陆军元帅。</p> <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致乔治·波佩利奥·巴罗尼·阿尔·奥尔科维奇,杜克斯瓦和施雷克斯坦领主,最神圣的皇帝鲁道夫二世的顾问,波希米亚王国上诉法院法官,以卓越的虔诚与美德度过一生,于1590年9月11日离世。他的兄弟亚当·加卢斯·波佩利乌斯为这位同胞立此碑。他享年34岁6个月。</p> <p class="ql-block">墙上镶嵌着一块块墓碑,都是历朝历代达官贵人在教堂中的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投入硬币可以点燃蜡烛,“<span style="font-size:18px;">愿这束光成为我祈祷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10克朗/0.5欧元 点燃一支,亮15分钟</p><p class="ql-block">20克朗/ 1欧元 点燃两支,亮15分钟</p><p class="ql-block">50克朗/ 2欧元 点燃五支,亮15分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5, 58, 64); font-size:18px;">圣墓礼拜堂,位于教堂的西侧,装饰有意大利画家Aurelio Lomi的作品《抹大拉的玛利亚》。花窗由捷克画家Karel Svolinský绘制,表现仁慈的主题。</span>最顶端的是耶稣基督,紧接着是圣母玛利亚,下边的图案是向穷人施舍食物,给老人喂水,看望病人和囚犯等表现仁慈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5, 58, 64); font-size:18px;">鲁德米拉礼拜堂,位于教堂的最西端,墙上装饰有表现施洗者圣约翰为耶稣施洗的马赛克图案,</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方挂着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1-1610)的作品《埋葬基督》。</span>花窗由捷克画家Max Švabinský(1873-1962)绘制。上方穿红袍的是耶稣基督,下边的鸽子代表圣灵,再下边则是圣母和众门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5, 58, 64);">‍这间礼拜堂以鲁德米拉命名,鲁德米拉是捷克公主,普热米斯尔王朝的创始人博里沃伊一世的妻子,她在捷克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大南塔</p><p class="ql-block">‍大南塔由建筑师彼得·帕尔勒于14世纪末开始建造,后因胡斯战争等原因工程中断,直至19世纪末教堂进行新哥特式重建时才完工。</p><p class="ql-block">‍大南塔高96.6米,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有高耸的尖塔、飞扶壁等典型元素,展现出轻盈而挺拔的姿态,其内部有287级的狭窄螺旋台阶供游客攀爬登顶。大南塔内有7口钟,其中包括捷克最大的钟——齐格蒙德钟,重达15吨,1549年铸造,上有精美浮雕。</p> <p class="ql-block">大南塔前的圣乔治屠龙雕像</p> <p class="ql-block">2️⃣旧王宫(Old Royal Palace)</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圣维特大教堂相邻的建筑群是旧王宫,</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前是波西米亚国王的居所,现为捷克总统府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旧王</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宫始建于12世纪,在原古罗马建筑基础上历经修缮重建,融合了哥特式与文艺复兴式双重风格,是欧洲建筑艺术发展的重要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个建筑分为3层,入口处是挑高的弗拉迪斯拉夫大厅,它</span>是旧王宫最核心、最著名的部分,也是整个建筑的“灵魂”。大厅建于15世纪末,以波西米亚国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命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厅呈南北向长条布局,长62米,宽16米,高13米,是中世纪布拉格最大的世俗建筑空间,也是当时整个中欧地区最大的世俗大厅,如今仍</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保留着波西米亚王国时期的风貌。</span></p><p class="ql-block">‍自建成以来,这里一直是波西米亚王室举行加冕典礼、议会会议、骑士比武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如今捷克共和国的总统选举以及各种重要的国家庆典活动仍在此举办。</p> <p class="ql-block">沿导引护栏,进入三层王室生活区参观。</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可以逃眺布拉格城区</p> <p class="ql-block">1618年的抛窗事件就发生在这座旧王宫中,成为了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p><p class="ql-block">‍16世纪宗教改革后,欧洲形成天主教和新教两大阵营。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诸侯林立,宗教立场各异,根据《奥格斯堡合约》,虽确立“教随国定”原则,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矛盾依然存在。161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提亚斯派狂热的天主教徒费迪南大公担任波西米亚国王。费迪南上任后禁止新教徒的崇拜活动,拆毁教堂,迫害新教徒,激起了波西米亚新教徒的强烈愤怒。</p><p class="ql-block">‍1618年5月23日,波西米亚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发动起义,冲进布拉格城堡旧皇宫。他们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行,将帝国大臣威廉、亚罗斯拉夫以及书记官菲利普三人从窗口扔出。三人掉落在城堡外的垃圾堆上,幸运地没有受伤。</p><p class="ql-block">‍事件发生后,新教徒们推举腓特烈五世为波西米亚国王,费迪南则派兵镇压,波西米亚战争爆发。起初起义军进展顺利,但在西班牙援军反扑下失败。波西米亚的新教徒起义虽失败,但引发了连锁反应,法国、丹麦、瑞典等国因各自利益纷纷介入,战争范围不断扩大,最终演变成了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深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和宗教格局。</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城堡模型</p> <p class="ql-block">回到弗拉迪斯拉夫大厅。大厅南北两侧墙上有高达5米的大型意大利风格窗户,窗框采用文艺复兴式的罗马柱装饰,与哥特式的拱顶形成风格上的碰撞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大厅拥有雄伟的拱形肋拱顶,由五个穹顶组成,每个穹顶的肋拱交织成精美的图案,如同石制的森林,既坚固又美观,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和艺术水准,是建筑史上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大厅内有五盏16世纪上半叶的文艺复兴风格青铜吊灯,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为大厅增添了华丽的氛围。</p><p class="ql-block">‍大厅铺设着实木地板,其历史可追溯到1791年。历经岁月洗礼,依然保存完好,为大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往上一层是迪耶特厅</p> <p class="ql-block">波西米亚国王的宝座</p> <p class="ql-block">波西米亚国王的三件套(皇冠、权杖、十字圣球)</p> <p class="ql-block">再次返回弗拉迪斯拉夫大厅</p> <p class="ql-block">3️⃣圣乔治大教堂(St. George's Basilica)</p> <p class="ql-block">圣乔治大教堂由波希米亚大公弗拉迪斯拉夫一世创建于公元920年,921年被祝圣,是布拉格城堡内最古老的教堂,也是捷克境内保存状况最好的仿罗马式建筑,从它的命名Basilica就能略知一二。</p><p class="ql-block">‍后经多次扩建与重建:973年增建了本笃会的圣乔治修女院;1142年的一场大火后重建,并于1145-1151年添加了两座尖塔;1364-1378年完成了圣柳德米拉礼拜堂的哥特式翻新;1671-1691年增加了巴洛克式样的正立面。</p><p class="ql-block">‍教堂整体外观为砖红色,正立面红白相间格外亮眼,看上去像由积木搭建而成。门楣上方的三角形山花上刻有屠龙者圣乔治的浮雕,教堂的基石和两座12世纪的尖塔得以保留。</p> <p class="ql-block">走进教堂,它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窄。天花板由深色木材构成,狭窄的宽度和巨大的石墙形成对比,凸显出教堂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内部装饰整体呈现罗马式风格,朴实庄严。</p> <p class="ql-block">同时也有巴洛克式的精美装饰,如祭坛画和穹顶壁画。</p> <p class="ql-block">这里像个迷宫</p> <p class="ql-block">12世纪的壁画碎片</p> <p class="ql-block">一处狭长的走廊,让人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砖石砌成的墙壁泛着幽暗的光,地面铺着石板,两侧陈列着带有文字和图案的整板石刻 ,尽头是拱形的门洞。</p> <p class="ql-block">祭坛</p> <p class="ql-block">如今,圣乔治大教堂作为布拉格国家美术馆的一部分,收藏了19世纪的波西米亚艺术品。同时,教堂拥有良好的声学效果,是布拉格重要的音乐厅之一,在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等活动期间,常常在此举行音乐会,为人们带来高雅的艺术享受。</p> <p class="ql-block">4️⃣黄金巷(Golden Lane)</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圣乔治大教堂和玩具博物馆之间的</span>黄金巷是我们参观布拉格城堡的最后一站,也是玩起来最轻松的一站。巷内有两排糖果色的迷你房舍,屋沿低矮,门窗小巧,搭配上石板路和鲜花盆栽,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黄金巷原本是宫廷仆人、工匠、城堡卫兵居住之处,后来因聚集不少为国王炼金的术士而得名。在19世纪之后逐渐变成贫民窟,20世纪中期重新规划,房舍改成了一间间特色小商店 。</p> <p class="ql-block">No.22😻!</p> <p class="ql-block">水蓝色小屋No.22绝对是卡夫卡粉丝以及文学爱好者的打卡地。22号小屋建于1597年,外墙被涂成蓝色,空间狭小,仅容一榻一桌。1916 - 1917年间,当时身为保险公司职员的卡夫卡,喜欢这里的环境,以每月20克朗租下22号房子作为工作室。在此期间,他潜心写作,完成了作品《乡村医生》和《致科学院的报告》。如今这里已成为卡夫卡主题书店。</p> <p class="ql-block">门口贴着卡夫卡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书架上摆着各种文艺类书籍,看到了克里姆特的画册。</p> <p class="ql-block">卡夫卡作品专柜</p> <p class="ql-block">除了书籍,还有旅游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黄金巷当年正是社会底层人们的聚居地,这也正好解释了卡夫卡选择住在这里进行写作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需要说明的是卡夫卡的名作《变形记》并非写于黄金巷。《变形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完成于1912年,写作</span>地点是在Parizska大街30号的一间公寓,如今那里已被洲际酒店取代。为了纪念卡夫卡,洲际酒店特意设计了一层平台餐厅,从窗户向外望,与卡夫卡当年看到的景象几乎一样。</p> <p class="ql-block">再到别家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间旧时的厨房,窗边挂着蒜串和野兔🐇。</p> <p class="ql-block">餐桌边的墙上挂着一把斧头,下边的文字:“宁可被斧头砍死,也不愿在刽子手的斧头下跪拜。”</p> <p class="ql-block">来到12号小屋,直接上楼。</p> <p class="ql-block">这里陈列着中世纪的盔甲,造型各异,从头盔、胸甲到护腿等部件一应俱全,展现了中世纪工匠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现场这名“工匠”在玻璃窗后的小屋子里演示弩具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头盔既要考虑防护功能,又要兼顾视野和通风,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设计,有鸭嘴型的,有带过滤孔的,有中间分缝的,有全敞开的,不一而足。看着这些冷兵器时代的装备,反倒觉得颇有未来科技感😆。</p> <p class="ql-block">走过幽暗狭长的展示通道,尽头是窄窄的木质旋梯。</p> <p class="ql-block">楼下一层是兵器室</p> <p class="ql-block">还有地下室!</p> <p class="ql-block">走出小屋,终于见了天日。而迎面高墙下蹲坐的几尊石像阴森恐怖,又让人不寒而栗!</p> <p class="ql-block">又来到这个三叉路口,沿右手坡道下山,不走回头路。</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女人身着波西米亚服饰,手持班杜拉琴,唱着古老的忧伤的民谣。</p> <p class="ql-block">途经卡夫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马不停蹄,奔赴查理大桥。</p> <p class="ql-block">跨过支流</p> <p class="ql-block">穿过桥墩</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的台阶上到桥面</p> <p class="ql-block">终于站在查理大桥上了!</p> <p class="ql-block">先来张合影,可惜少了两位😅</p> <p class="ql-block">查理大桥是布拉格重要的文化名片,以建造者波西米亚国王查理四世名字命名。它横跨在伏尔塔瓦河上,连接着东岸的布拉格老城(Staré Město)和西岸的布拉格小城(Malá Strana)及布拉格城堡(Pražský hrad)。1841年之前,查理大桥是布拉格伏尔塔瓦河上的唯一一座桥梁,如今已是18座。</p> <p class="ql-block">查理大桥始建于1357年,1400年竣工。桥长520米,宽10米,有16座桥墩,没用一钉一木,全部用石头建成。</p><p class="ql-block">‍查理大桥以罗马天使桥为样板,是典型的哥特式建桥艺术与巴洛克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桥两侧有30座天主教圣徒和保护神的雕像,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之手,有着“欧洲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 的美誉。为免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从1965年开始,这些雕塑陆续被复制品代替,原作移至国家博物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1️⃣圣维特雕像。<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color:rgb(25, 27, 31);">Ferdinand Maxmilián Brokoff 1714年创作。圣维特(290-303)出生于西西里岛,当时正值古罗马皇帝戴克里先迫害基督徒的时期,年仅13岁的圣维特被迫害致死。由于人们庆祝圣维特节日时常跳一种独特的舞蹈,因此他被奉为舞者和娱乐业的主保圣人。圣瓦茨拉夫获得圣维特的手骨遗骸后建造了圣维特大教堂,从那时起又将圣维特奉为波西米亚的主保圣人。他在中世纪还被奉为天主教十四救难圣人之一,克癫痫病、保护家畜。传说他曾被放入热油锅中,也曾被投入狮群,但都奇迹生还,最后被砍头而殉道。这组雕塑表现了圣维特不畏狮群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color:rgb(25, 27, 31);">2️⃣玛塔的圣约翰、瓦卢瓦的菲利克斯和伊凡雕像。Ferdinand Maxmilián Brokoff 1714年创作,是桥上最大的雕塑群,为纪念圣三一骑士团的两位法国创始人玛塔的圣约翰(1160-1213)和瓦卢瓦的菲利克斯(1127-1212)而建,雕塑家同时将斯拉夫人的主保圣人圣伊凡也放入雕塑群中。圣三一骑士团成立的宗旨是救出那些被异教徒囚禁的基督徒,他们筹集资金成功地从穆斯林手中解救了大批基督徒。下方洞中雕刻的就是被锁住的基督徒在狱中祈祷,洞口由土耳其异教徒和小狗把守。洞穴上方的菲利克斯正在为一位基督教囚犯解开镣铐。左侧的泉水、鹿和鹿角中的十字架象征圣人的创举。左上方的圣约翰左手拿着解开的锁链,右手拿着圣经和四角帽。右上方的是圣伊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color:rgb(25, 27, 31);">3️⃣圣科斯马和达米安雕像。Jan Oldřich Mayer 1709年创作,布拉格大学医学院出资。双胞胎圣科斯马和达米安是三世纪阿拉伯半岛上的医生,常为没钱看病的穷人免费治病,因信仰基督教而被戴克里先迫害。他们是医生和药剂师的主保圣人。中间的雕像为基督,底座上刻着“耶稣基督,世界的医生”。两边是身着学院校袍手拿药罐的两位圣人,左边是科斯马,底座上刻着“希波克拉底(古希腊神医)科斯马”;右边为达米安,底座上刻着“伽林(另一古希腊神医)达米安”。</span></p> <p class="ql-block">来到西端小城桥头</p> <p class="ql-block">小城桥塔是查理大桥的西端入口,也是波希米亚国王加冕途中的重要环节。小城桥塔由一高一低两座塔楼细成,中间以哥特式拱门相连。较低的塔楼是查理大桥前身朱迪思桥的一部分,兴建于12世纪,为罗马式建筑;较高的哥特式塔楼于1357年与查理大桥同期动工。小城桥塔整体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黑色的尖顶,与老城桥塔相呼应,不对称的塔顶使其更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回转向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4️⃣圣路德加雕像。马蒂亚斯·布劳恩1710年创作,西多会修道院出资。这尊雕像被认为是查理大桥上最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圣路德加(1182-1246)是佛兰德修女,1208年加入西多会。她曾在幻觉中见到基督向她展示伤口。她晚年失去视觉,后来成为盲人和肢体残疾人的主保圣人。雕像中圣路德加正凑近基督的伤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color:rgb(25, 27, 31);">5️⃣圣尼古拉雕像。布拉格宫廷雕塑家Jeroným Kohl(1632-1709)和J. B. Kohl(1681-1736)父子1708年创作,布拉格奥古斯丁修会圣托马斯修道院出资。圣尼古拉(1246-1305)是意大利奥古斯丁修会的修士,致力于帮助穷人。雕塑中他左手持百合花,正在施舍面包。身旁的小天使肩上扛着一篮面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color:rgb(25, 27, 31);">6️⃣圣文森特·费雷尔和圣普罗科普雕像。Ferdinand Maxmilián Brokoff 1712年创作。左侧的圣文森特(1350-1419)是西班牙多明我会修士,曾促使许多异教徒转变信仰皈依天主教。右侧的圣普罗科普是11世纪初的捷克传教士,雕塑表现的是他脚踩恶魔的场景。基座浮雕刻画了穆斯林和犹太教徒转投天主教、最后的审判和圣普罗科普降魔等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河面</p> <p class="ql-block">7️⃣<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圣鲁德米拉和圣瓦茨拉夫雕像。马蒂亚斯·布劳恩1720年创作,1784年才被放到这里取代原有的Ottavio Mosto于1701年创作的圣瓦茨拉夫雕像。现在这尊雕像描绘了圣鲁德米拉教孙子瓦茨拉夫读书的情景。基座上的浮雕描绘了圣瓦茨拉夫被弟弟博列斯拉夫杀害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8️⃣<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内波穆克的圣约翰雕像。这是查理大桥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尊雕像,也是唯一一尊铜像。它的原创草图为1681年Matyáš Rauchmüller设计,1682年Jan Brokoff根据草图首先制作成木雕,1683年Herold又依木雕在纽伦堡铸成铜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内波穆克的圣约翰(Jan Nepomucký,1345-1393)是捷克历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áclav IV,1361-1419)统治期间任布拉格副主教。当时正值天主教会大分裂时期(1378-1417),国王支持亚维农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时任布拉格大主教的Jan z Jenštejna则支持罗马教廷的乌尔巴诺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据文献记载当时大主教要任命约翰为克拉德鲁比修道院院长,这无疑将影响国王的利益,于是国王命人将约翰毒打致死,并从查理大桥上抛入河中毁尸灭迹。然而60多年后此事演化为一段传奇,故事变成国王怀疑王后有情人而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内波穆克的约翰说出王后的秘密,但遭到拒绝,从而使约翰惹来杀身之祸(据考证是与另一约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983条规定“告解圣事的秘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听告解者不得以言语,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发忏悔人。”根据这种说法,内波穆克的约翰被认为是天主教会第一位由于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为反诽谤的主保圣人,又由于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为抵御洪水的主保圣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在此雕像东侧不远的桥栏杆上有个十字架标明了圣约翰被扔下桥的具体位置。而这尊著名雕像则成为这位圣人的标准像,在捷克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圣约翰手拿棕榈叶象征胜利,怀抱十字架象征受难。头上的五颗星有几种说法,一说是他在河中被人发现时,尸体头上浮现着五颗星;一说是代表基督的五处圣痕;还有一说是代表拉丁语tacui这五个字母,意思是保持沉默。下方基座的浮雕描绘了王后向圣人忏悔和圣人被投入河中的情景,传说触摸基座者将再次回到布拉格。我们看到基座上的浮雕早已被人摸得锃亮,谁不想再次回到这个美丽的城市呢?</span></p> <p class="ql-block">9️⃣<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圣诺伯特、瓦茨拉夫和西吉斯蒙德雕像。Josef Max 1853年创作,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出资。这里最初为Jan Brokoff于1708年创作的雕像,因石头材质问题而毁坏。现在的雕像由三个人物组成,中间手举圣体匣的圣诺伯特(1082-1134)来自科隆选侯国,他创立了普雷蒙特雷修会。左边举旗的是圣瓦茨拉夫(907—935),右边佩戴王冠和宝剑的是西吉斯蒙德(1368—143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font-size:18px;">圣方济各·波吉亚雕像。</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Ferdinand Maxmilián Brokoff 1710年创作。圣方济各·波吉亚(1510-1572)是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曾前往南美洲传教。在这组雕像中他位于中间,左边是天使手持一面带圣母像的椭圆板,右边的天使托着圣体匣。下方基座上的骷髅头是为纪念圣方济各·波吉亚所在时期的皇后伊莎贝拉(1503-1539,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皇后)。</span></p> <p class="ql-block">1️⃣1️⃣<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color:rgb(25, 27, 31);">施洗者圣约翰雕像。Josef Max 1855年创作。表现了施洗者圣约翰的独自形象。这里最早是Jan Brokoff于1706年创作的约翰为耶稣施洗的雕像,该雕像在1848年革命中被毁坏。</span></p> <p class="ql-block">1️⃣2️⃣<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圣克里斯多夫雕像。Emanuel Max 1857年创作,布拉格市长Vaňky出资。1720年Špork伯爵曾计划请马蒂亚斯·布劳恩制作查理六世雕像向国王致敬,无奈当时这个位置被守桥岗亭占据。1784年洪水将岗亭和五名警察一起冲到河中,只有一人获救,岗亭随即取消。这尊雕像描述了传说中圣克里斯多夫背耶稣过河的故事。克里斯多夫身强力壮,曾立誓要服侍世界上最强大的君王。他发现表面强大的魔鬼实际害怕十字架,因而认定耶稣基督才是最强者,于是专门在河边背人过河,积德行善。一次他背一名男孩过河时发现这男孩体重惊人,便对孩子说“你重到有如世界背在我身上。”男孩应道“你背负的不只是全世界,还包括它的创造者。”原来男孩正是耶稣假扮。</span></p> <p class="ql-block">1️⃣3️⃣<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font-size:18px;">圣方济各·沙勿略雕像。</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波西米亚雕塑家Ferdinand Maxmilián Brokoff 1711年创作,查理大学神学院与哲学院共同出资。圣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是耶稣会的联合创始人,也是首位前往南亚和东亚传教的天主教徒。雕塑中他站在正中手举十字架为左边跪着的印度首领施洗。右边两个男孩,后面手捧书本和法冠的男孩正是以雕塑家本人为模特,前面的男孩捧着用贝壳盛着的施洗用水。下方托举圣坛的四位人物分别为中国人、鞑靼人、印度人和埃塞俄比亚人。1890年洪水泛滥时雕像原作坠入河中。现在看到的是捷克雕塑家Čeněk Vosmík(1860-1944)1913年制作的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1️⃣4️⃣圣西里尔和美多德雕像<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捷克雕塑家Karel Dvořák 1928-1938年创作,教育部出资。此处原为Ferdinand Maxmilián Brokoff于1711年创作的圣依纳爵·罗耀拉雕像,1890年洪水泛滥时受损,现存于Lapidárium国家博物馆。Karel Dvořák创作时正值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教育部不希望重新塑立不受欢迎的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的雕像,因此选择了最早将基督教带到这里的两位圣人兄弟。左边手捧圣经和教堂模型的是西里尔,右边高举右手的是美多德,下边是摩拉维亚民众。</span></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斯美塔纳博物馆,昨天刚刚拜访过。</p> <p class="ql-block">1️⃣5️⃣<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font-size:18px;">圣若瑟和耶稣雕像</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Emanuel Max的哥哥Josef Max(1804-1855)1854年创作,布拉格商人Josef Bergmann出资。雕像中耶稣的父亲圣若瑟手持象征纯洁的百合花,脚踩在木工架上,身旁的小耶稣做出祈福的手势。这里最早原本是Jan Brokoff 1706年制作的同名雕像(当时正值约瑟夫一世执政),不幸的是该雕像1848年毁于战火。</span></p> <p class="ql-block">1️⃣6️⃣十字架和骷髅地雕像<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color:rgb(25, 27, 31);">。1361年查理四世统治时期这里曾树立过一个木质十字架,1419年被胡斯信徒破坏,1629年重新树立的十字架又在三十年战争中被入侵的瑞典人所毁。现在看到的是1657年在德累斯顿购买的1629年制作的金属十字架。十字架上的希伯来文为1696年添加,当时作为对一位当地犹太领袖的惩罚,他被要求出资制作这组称赞基督的镀金经文:“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主。”1666年十字架两旁曾各增加过一尊雕像,但它们在1861年被Emanuela Max创作的圣母玛利亚(左)和福音书作者圣约翰(右)雕像所取代。</span></p> <p class="ql-block">1️⃣7️⃣圣芭芭拉<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font-size:18px;">圣玛格丽特</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和圣伊丽莎白雕像。德国雕塑家Jan Brokoff(1652-1718)和他的儿子Ferdinand Maxmilián Brokoff(1688-1731)1707年创作。中间的圣芭芭拉是天主教十四救难圣人(源自14世纪黑死病时期)之一,克发烧、猝死。左边的圣玛格丽特于公元304年殉道,传说她在狱中手持十字架击退了撒旦变成的毒龙。右边的圣伊丽莎白为圣母玛利亚的表姐,施洗者圣约翰的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1️⃣8️⃣<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圣母玛利亚、圣多明我和圣托马斯·阿奎那雕像。Matěj Václav Jäckel 1708年创作。中间是头戴皇冠怀抱耶稣的圣母玛利亚站在月球上(无玷形象)。左边是多明我会的创始人圣多明我(1170-1221)。右边的圣托马斯(1225-1247)是天主教著名神学家和哲学家,他有大量著作,尤其是对亚里士多德和《圣经》的注释最为著名。</span></p> <p class="ql-block">来到东端老城桥头</p> <p class="ql-block">1️⃣9️⃣圣伊华雕像。<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奥地利雕塑家马蒂亚斯•布劳恩(Matyáš Bernard Braun,1684-1738)1711年创作,查理大学法学院出资。雕像刻画的是律师的主保圣人圣伊华帮助老人、寡妇和儿童的情景,下方浮雕描绘他调解一对母子之间的纠纷。圣伊华(1253-1303)出生在法国,毕业于巴黎神学院,任宗教法庭律师,专为穷人辩护。他在自家建立孤儿院、医院和救济所,自己却睡在地上,1303年不幸病逝,此后被教宗克肋孟六世封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2️⃣0️⃣圣母玛利亚和明谷的圣伯尔纳铎雕像。德国雕塑家Matěj Václav Jäckel(1655-1738)1709年创作,奥塞克的西多会修道院出资。雕像中间是怀抱耶稣的圣母,她望着右下方的伯尔纳铎。圣母下方是天使举着主教冠冕,左边的天使托着与耶稣受难相关的圣物。圣伯尔纳铎(1090-1153)出生在法国,1112年加入新兴的隐修会西多会,随后带领一批修士在法国北部山谷中创建了一座修道院,从此那里被人们称为“光明之谷”,简称明谷。其学生当选为教宗恩仁三世。当时圣伯尔纳铎写了著名的《劝思考书》恳请教宗务必保持警醒。此书成为后任教宗的必读之作,其中一句名言是“记住你不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继承人,而是一个渔夫的继承人。”</span></p> <p class="ql-block">这20座雕像均摄于当日,它们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为之震撼。还有10座雕像没有进入我的镜头,印象也不深了,非常遗憾。</p> <p class="ql-block">补遗:</p><p class="ql-block">‍在团友李老师的大力帮助下,又找到了3座🥳!</p> <p class="ql-block">2️⃣1️⃣圣殇雕像<span style="color:rgb(25, 27, 31); 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捷克雕塑家Emanuel Max(1810-1901)1859年创作。左边是圣母怀抱从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稣,右边是抹大拉的玛利亚亲吻耶稣的手,中间站立的是福音书作者圣约翰。此处最初为Jan Brokoff于1696年完成的圣殇雕像,也是当时大桥上的第一尊巴洛克风格的石头雕像,1859年被移到佩特任山下的圣嘉禄医院,同时以现在的雕像取代。</span></p> <p class="ql-block">2️⃣2️⃣圣安妮雕像<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44, 246, 249); color:rgb(25, 27, 31);">。Matěj Václav Jäckel 1707年创作,布拉格新城的指挥官鲁道夫伯爵出资。中间是耶稣的外祖母圣安妮抱着小耶稣,左下方是圣母玛利亚。</span></p> <p class="ql-block">2️⃣3️⃣帕多瓦的圣安东尼雕像。奥地利雕塑家Jan Oldřich Mayer(1666-1721)1707年创作。帕多瓦的圣安东尼(1195-1231)是葡萄牙圣方济各会修士、神学家。传说他幻觉自己看到了小耶稣,因此在有关他的绘画或雕塑中常以小耶稣形象相伴,通常还有一支象征纯洁的百合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大桥东端入口处的十字军广场中央矗立着查理四世雕塑。<span style="font-size:18px;">雕像创作于1848年,纪念查理四世创立查理大学500周年。</span>查理四世身披华丽的铠甲,头戴皇冠,右手拿着查理大学的建校文书,神态庄重威严,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在俯瞰着布拉格城,守护着这座城市和人民。</p> <p class="ql-block">在雕像背后角落的墙上写着一串数字“1 3 5 7 9 7 5 3 1”,传说查理四世请占星师确定了建桥的具体时辰,20世纪天文学家Zdeněk Horský研究推测为1357年7月9日5点31分,按捷克书写方式形成了有趣的1-3-5-7-9-7-5-3-1的奇数回文。</p> <p class="ql-block">老城桥塔是查理大桥的东端入口,是进入布拉格老城的重要“门户”,与桥西端的小城桥塔隔桥相望,1357年与查理大桥同期动工。老城桥塔是典型的晚期哥特式风格,以深色砂岩建造,因岁月侵蚀呈现出沉稳的深褐色(常被误认为黑色),外观庄重挺拔。塔身主体为方形,高约43米,顶部有尖顶和哥特式尖拱窗,细节处雕刻着宗教符号、花卉图案以及查理四世时期的徽章。底层设有拱形门洞,门洞上方装饰有查理四世的雕像,象征其对布拉格的统治与贡献。</p> <p class="ql-block">离开查理大桥,沿河东岸向北与同伴汇合。</p> <p class="ql-block">经过鲁道夫音乐厅,它是捷克爱乐乐团及捷克室内乐团所在地,在古典音乐界享有极高声誉。</p><p class="ql-block">‍音乐厅内最大的演奏厅以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名字命名。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和布拉格德沃夏克音乐节的大部分音乐会都在此举办,捷克爱乐乐团也常在此演出。</p> <p class="ql-block">德沃夏克(1841 - 1904)雕像</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拐角处张贴着捷克爱乐乐团第130演出季的预售海报</p> <p class="ql-block">路过捷克大桥(Čechův most) 桥头</p> <p class="ql-block">河边椴树花开得正盛,香气袭人。</p> <p class="ql-block">来到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览伏尔塔瓦河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会跳舞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团里的小提琴手Elfi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露天甲板</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坐落在高堡山丘上的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的双尖塔被镀成了砖红色。</p> <p class="ql-block">一曲ABBA的Dancing Queen结束了一天的旅行,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这座洋溢着古典浪漫气息与厚重文化底蕴的的欧洲历史名城,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何时我可以重返布拉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