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楼里东方神韵

介康

<p class="ql-block">有178年历史的徐家汇藏书楼焕新启幕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即闻风而动慕名而来。</span>徐家汇藏书楼地处我认识的徐家汇文化古建筑金三角之一(另二处为徐家汇天主教堂和徐家汇书院),如今虽然仅仅开放藏书楼南楼一层,并举办首场重磅展览“跨越时空的握手——十九世纪英国皇家建筑师笔墨中的东方神韵”,140余幅英国皇家建筑师托马斯·阿罗姆的珍贵铜版画原稿,让我惊喜,眼睛一亮,那是一场穿越百年的人文欣赏。(版画文字摘录于展览方介绍)</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藏书楼由天主教耶稣会士于1847年创办。现收藏以1949年以前出版的书、报刊为主文献,馆藏涵盖近20种语言的珍稀书籍,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藏书楼由北楼和南楼组成,北楼为两层砖木结构,融合梵蒂冈图书馆布局与明代天一阁设计风格。南楼为四层坡顶外廊式建筑,现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虽目前仅开放南楼一层,但首场展览“跨越时空的握手——十九世纪英国皇家建筑师笔墨中的东方神韵”足以令人沉醉 。140余幅托马斯·阿罗姆的英国皇家建筑师铜版画原稿首次亮相。</p> <p class="ql-block">太神奇了,不可思议,据介绍作者托马斯·阿罗姆没有到过中国,每一幅画依据西方文人到中国后文字记录的游记,版画想象中用每一笔线条、每一处着色却都反映着百年前的东方神韵。让我在驻足观赏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人文历史传递 。</p> <p class="ql-block">急不可待,匆匆地走进大门,穿过西洋建筑西式吊灯照明的门厅,急急地投入欣赏版画的人流之中。</p> <p class="ql-block">19世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描绘中,有一本图册尤为引人注目《中华帝国图景》。这套图册包含约128张精美的版画,被私家和博物馆珍藏。这幅手工矿物颜料上色的版画尤为珍贵,它生动展示了广州十三行/欧洲商行的繁荣景象。画面上,欧洲各国的旗帜飘扬,水路船只繁忙,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时代。</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阿罗姆,这位19世纪中叶的英国建筑师和画家,以其精湛的水彩画技艺闻名。阿罗姆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不仅在建筑上有所建树,还设计了英国议会大厦等标志性建筑。他的铜版画刻印技术同样出色,虽未敷色,但黑白画面中透露出版画的苍劲、古朴和庄重。</p> <p class="ql-block">中国长城</p><p class="ql-block">阿洛姆的插图风格浪漫,长城被绘制成险峻山脉上的雄伟建筑,城墙上的瞭望塔和垛口清晰可见,背景常有起伏的群山和云雾,增添神秘感。长城在中国古代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蒙古人)侵袭的军屏障,部分史料还提到其作为贸易和税收控制点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通州观星楼</p><p class="ql-block">画面上是观星象台附近庭院里的建筑,为观象台官员们生活、工作的地方。北京古观象台,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观象台之一,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清代延续并改称“观象台”,隶属钦天监。最初由明代太常寺卿薛凤祚主持建设,目的是观测天象、编订历法和预测气象,反映了古代天文学的高度成就。</p> <p class="ql-block">道光皇帝大阅兵</p><p class="ql-block">画面表现的是道光皇帝每年元旦举行的大阅兵。“大阅”是清代的阅兵仪式,但按礼典不是每年举行,而是“三岁一举”。大阅兵的日子也不是每年元旦,而是当年的秋季,故又称“秋阅”。</p> <p class="ql-block">打板子</p><p class="ql-block">清代(1644-1911年)“打板子”是一种常见的体罚形式,主要用于司法和行政管理中,作为对犯人或违规者的惩罚方式。“打板子”又称“杖刑”或“打屁股”,是用木板击打犯人的臀部或大腿。</p> <p class="ql-block">北直隶湾:长城尽头</p><p class="ql-block">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也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旧称北海或直隶海湾。位于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之间,被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陆地环抱,仅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东北部沿海是明长城)的东部终点,形成了一道重要的军事防线和地理标志;同时,长城也对渤海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p> <p class="ql-block">江湖郎中</p><p class="ql-block">“江湖郎中”是一个独特而引人注目的群体,他们以卖艺与行医相结合的方式活跃于市井,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湖郎中通常是指没有正式医科背景的游方医生,依靠草药、针灸或偏方行医,常与街头卖艺艺人结伴同行。他们多来自社会底层,凭借口才和表演吸引观众,同时推销药品。以娱乐性掩盖医术不足,表演中融入民间笑话,深受底层民众喜爱,但也常被视为“半信半疑”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戏曲日月奇观</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武将对打”是武戏(武打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表现战场上武将之间的搏斗或比武场景。这种表演融合了武术、舞蹈、戏剧程式化动作和音乐节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p><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作为北京三大皇家园林之一(与中南海、圆明园齐名),在清代是皇室休闲和礼仪活动的重要场所。这幅作品展现了北海公园的优雅景致和皇家气派,同时反映了19世纪西方对清朝宫廷文化的浪漫化想象。</p> <p class="ql-block">小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沟镇狮子沟村,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筑群,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p> <p class="ql-block">西直门</p><p class="ql-block">作品描绘了清朝时期北京西直门的城门景观。通过建筑与人文场景的结合,展现了清代首都的城防功能与都市生活。画面构图以西直门的城门楼为核心,突出其砖石结构、飞檐屋顶和瞭望塔。主体建筑包括主城门和瓮城(半圆形防御建筑),辅以厚重的城墙和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求签问卦</p><p class="ql-block">求签问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古老的占卜方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特别是在道教、佛教和儒教影响下,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部分。中国人相信天人感应,求签问卦被视为与神灵沟通、预知吉凶的方式,尤其在重大决策或人生节点(如婚嫁、迁徙)中使用。求签问卦反映了中国人对命运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盼,融合了哲学与宗教思想。</p> <p class="ql-block">山东船过水闸</p><p class="ql-block">古代船闸是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重要发明,尤其在运河航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最早见于秦代灵渠(广西兴安)(公元前214年),用木桩和木板构筑简易闸门,通过人工拆装控制水位,采用分段筑坝、船舶陆行转运的方式过渡。现存遗址尚有江苏仪征宋代东门水门遗址(2007年发掘),山东临清元代会通闸(2012年水下考古)。古代船闸的发明使内河航运突破地理限制成为可能,其“以闸节水”的核心思想至今仍是船闸设计的基本原则。</p> <p class="ql-block">山东聊城东昌府饭摊</p><p class="ql-block">在东昌府运河沿岸,时常有一些供应饭菜的食摊。纤夫们在等待雇主付费的时候,抓住机会休息一会儿,镇守关卡的士兵也会光顾这里。食摊的凉棚下,围坐着一圈吃饭的客人,他们摘下帽子,整理一下辫子,待到女店主盛好食物,他们便开始狼吞虎咽。主食是米饭,下饭的是蔬菜和一些油腻的动物下水。东昌府是古代山东行政区聊城地区之县。</p> <p class="ql-block">中国渔民的捕鱼妙法</p><p class="ql-block">用鱼鹰捕鱼,对英国人来说是十分新鲜的事。长江的渔民在用鱼鹰捕鱼。随着主人的一声信号、它们便扎入水中,很快就嘴里衔着一条大鱼飞回船上。渔鹰的羽毛呈褐色,喉部白色,黄嘴,蓝眼。原来是在靠捕捉鱼类生存的野禽,经过长年的驯化和饲养,成为江南人捕鱼的帮手。</p> <p class="ql-block">镇江银山</p><p class="ql-block">英国人把镇江的“金山寺”翻译成“金岛”他们觉得金银应该相配,有“金”必有“银”,便把江中的另一座小岛的名字,翻译成“银岛”。这一座“银岛”,其实也很著名,它就是俗称“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中的“焦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河兵营</p><p class="ql-block">天津白河码头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白河北道附近,是天津历史上的重要水运枢纽,在天津的漕运和商贸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白河码头始建于明代,沿河设置兵营,与天津的军事防御和漕运安全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虎丘行宫</p><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欧洲人在13世纪就知道了这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谚语。《马可波罗游记》说:苏州是“地上的城市”,杭州是“天上的城市”,这是在翻译这句名谚。在马可波罗心目中,杭州被置于天堂地位,而苏州仍然是人间最好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太湖娘娘庙</p><p class="ql-block">苏州的西面,太湖的东岸,分布着许多小岛。群山环抱,岬石交错,人们把这里的青山碧岛称为“东山”、“西山”。山脚下,有许多渔村和农庄。站在这里,可以西望万顷湖面。江南太湖之美,最美就在这里的山水交汇,天地一色。画面远处,有两座宝塔,分别压在两座巨大的岩石上。两柱擎天,形如门柱。事实上,这里正是各种船只进出东山码头的人口。东山人原来是靠山间瓜菜果蔬为生,东山的杨梅、枇杷、水蜜桃,驰名江南。东山人的另一项产业就是下湖捕鱼。</p> <p class="ql-block">南京琉璃塔</p><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琉璃塔,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代皇家寺院——大报恩寺的标志性建筑。明永乐十年(1412年),由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而建。高约78米,通体覆盖五彩琉璃砖,夜间悬挂144盏油灯,被誉为“天下第一塔”。被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广州的街道</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广州是中国传统城市的代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街道的缩影。街头的小商贩、各地的游客,一切都和欧洲的城市,特别是古老的伦敦十分相似。广州已经由小城镇发展成了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人口众多,规模庞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东聊城黄河入口</p><p class="ql-block">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水在山东咆哮而过九个城市,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奔腾的黄河孕育出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在聊城也同样不例外,在版画中可见前景展现黄河浑浊湍急的水流与运河水系交汇的壮观场景,中景可见典型山东民居群,青砖灰瓦、挑檐门楼。</p><p class="ql-block">&lt;</p> <p class="ql-block">石门</p><p class="ql-block">这是江南行省一个叫作“石门”的地方。我们没有在江苏和安徽境内找到“石门”的地名,最接近江南行省,最符合画面描绘的市镇,应该是浙江海宁的“石门镇”。“石门镇”因米市兴隆,连通浙北、浙西而闻名,是江南名镇。</p> <p class="ql-block">宁波城远眺</p><p class="ql-block">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宁波建城于738年,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宁波拥有长期的经商传统,宁波商帮是全国闻名的商帮。航运和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最远可以上溯至战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成为通商口岸,这客观上促进了宁波的近代化。</p> <p class="ql-block">山东临清州街头杂耍</p><p class="ql-block">描绘了清代山东临清州(今聊城市临清县)的市井娱乐场景。"Raree Show"为当时英语对街头杂耍的俚称,特指流动艺人通过奇异表演吸引观众的街头戏剧。画面中央搭建简易戏台,艺人正在表演传统杂技,周围聚集着商贩、劳工及妇女儿童。</p> <p class="ql-block">天津大戏台</p><p class="ql-block">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戏曲历史,融合了多种剧种和地方特色。天津戏曲起源于明代(1368-1644),随着漕运和商业繁荣,戏曲艺人从南方传入。清代(1644-1911),京剧成为主流,天津因靠近北京,成为京剧传播的重要据点。</p> <p class="ql-block">接春仪式</p><p class="ql-block">在每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之日,皇帝和衙署里的官员,都要象征性地与民同乐,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这种礼仪起源于远古农业社会,部落酋长在春天耕种开始的时候,和部落民一起祭祀,祈求全年的好收成。</p> <p class="ql-block">京郊宅院</p><p class="ql-block">本件展品以一座精致的亭子为中心,周围环绕着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元素,如假山、池塘、拱桥、蜿蜒小径及茂密植被,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优雅与精巧。画面采用透视法,营造深远的空间感,引导观者视线从前景的亭台延伸至远景的山林。少量人物点缀其中,如身着长袍的官宦或仆人,或漫步、或伫立亭中,姿态闲适,呼应西方对“东方贵族”生活的浪漫化想象。</p> <p class="ql-block">从深井岛远眺黄埔岛</p><p class="ql-block">深井村是广州保存得比较好的古村落之一,深井距离广州的黄埔直线距离约3-5公里,在18-19世纪时期,无建筑物遮挡,远眺是清晰可见的。这幅作品展现了珠江三角洲的港口风光和清代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反映了19世纪西方对中国南方通商口岸的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江苏常州金坛纤夫</p><p class="ql-block">以金坛的运河景观为核心,描绘纤夫沿河岸拉纤的场景,同时展现背景中冒着浓烟的窑炉,象征当地的制陶或砖瓦工业。画面聚焦于纤夫的辛勤劳动:一群身着简单服饰的工人,肩扛长绳,沿着运河岸边步履沉重地前行,牵引着满载货物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官家庭院里的杂耍表演</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场景设定在一个富丽堂皇的中式府邸的庭院里。背景是典型的中国建筑,有精致的雕梁画栋、格栅窗户和翘起的飞檐。画面中央,一群杂技艺人正在表演。其中一人在耍类似“空竹”的器物,动作幅度很大,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周围还有其他同伴准备着道具。在庭院一侧的台阶上,坐着数位身着官服、头戴官帽的清朝官员。他们神情专注,甚至略带严肃地看着表演。整个画面试图营造一种宁静、奢华且充满异国情调的氛围,展现了官员府邸内的私人娱乐活动。</p> <p class="ql-block">官家盛筵</p><p class="ql-block">这是清代官府邸内宴会场景,宾客围坐于圆桌,仆人侍立。典型中式陈设:屏风、灯笼、瓷器、漆器,体现士大夫阶层的精致生活。桌上陈列多道菜肴,包括鱼、禽类等,符合清代宴席规制。酒壶与酒杯暗示饮酒礼仪,反映”无酒不成席”的传统。主人(戴官帽者)向宾客敬酒,体现中式待客之道。仆人端菜、斟茶,展现严格的尊卑秩序。</p> <p class="ql-block">中秋祭拜</p><p class="ql-block">在19世纪,中秋节的月亮被视为神圣的象征,民间普遍存在对月亮的崇拜,主要源于传说和信仰。人们在中秋夜祭月,祈求平安与团圆;玉兔捣药;吴刚伐桂,这些神话强化了月亮的神性,使祭月仪式成为中秋节的核心活动。</p> <p class="ql-block">从外港远眺厦门</p><p class="ql-block">从厦门外港远眺,展现了鼓浪屿岛屿轮廓、港口的帆船和码头,以及背景中的连绵山峦。阿洛姆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海面波光、船只的动态和港口的繁忙景象。远处建筑隐约可见,反映了1840年代厦门作为通商口岸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茶叶装船</p><p class="ql-block">陈塘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地处闽江口北岸,是重要的天然避风良港和渔业基地。画面的核心是陈塘港的茶叶装船活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木质帆船以其独特的船型和帆布结构在港口停泊,船工们忙碌地将成箱的茶叶装上船只。茶叶箱被描绘为堆叠在码头或船边的木箱,细节上刻有中文标识,反映了当时的茶叶贸易包装方式。</p> <p class="ql-block">厦门城门入口</p><p class="ql-block">厦门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因其天然深水港和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在19世纪,厦门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船只,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商业枢纽。画面的核心是一座城门,呈现出厚重的石砌结构,带有典型中国传统城门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肇庆七星岩</p><p class="ql-block">肇庆七星岩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景区以喀斯特溶地貌为特色,包含七座石灰岩山峰,排列如北斗七星,因而得名“七星岩”。景区内有五湖、六岗、八洞,湖中有山,山中有洞,素有“岭南第一奇观”和“人间仙境”之称。七星岩属于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p> <p class="ql-block">肇庆府羚羊峡</p><p class="ql-block">描绘了羚羊峡的山水景观,包括险峻的山崖、奔流的西江、沿岸的植被或人文元素,如渔船、村落或文人游览场景,体现清代岭南的自然美和文化氛围。画面以羚羊峡的山峰为中心,突出喀斯特地貌的险峻,山崖被描绘为高耸入云,覆盖绿色植被或云雾。西江占据画面中部或下部,河面波光粼粼,倒映山影。背景包括连绵的山脉、远处的北岭山或云雾缭绕的峡谷,营造深远的空间感。前景有河岸、绿树、渔船或小径,通向峡谷深处或沿岸村落。</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瀑布</p><p class="ql-block">鼎湖山是广东省著名的风景名胜,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佛教寺庙和瀑布闻名。位于广东肇庆市鼎湖区,地处北回归线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面积1133公顷,山脉为西南至东北走向,西南高东北低,几乎全部为山地和丘陵,最高峰为“鸡笼山”,海拔1000.3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帽子商的店铺</p><p class="ql-block">在清代,广州帽业发达,形成了专业街市——装帽街。本幅作品以此为主题,画面以帽子商铺为中心,一间临街的开放式店铺,带有木制招牌、悬挂灯笼,店内展示各式清代帽子(如官帽、瓜皮帽、斗笠)。店铺位于狭窄的石板街上,两侧有其他商铺或摊位。</p> <p class="ql-block">山东临清州踢毽子</p><p class="ql-block">这是最早记录踢毽运动的西方图像文献之一。踢毽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最初可能是由古代军中游戏“蹴鞠”演变而来。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踢毽子在民间非常流行,尤其受到青少年儿童的喜爱,特别是少年女子。这幅创作于19世纪中叶的版画出自英国建筑师兼画家托马斯·阿洛姆的系列作品《中国:那个古老帝国的风景、建筑与社会习俗》。</p> <p class="ql-block">大黄滘炮台</p><p class="ql-block">珠江上的龟岗岛地势险要,是从珠江南航道进出广州城的必经之地。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两广总督阮元奏准于龟岗岛添建炮台,名为大黄滘jiào炮台,俗称车歪炮台。</p> <p class="ql-block">广州的街道</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广州是中国传统城市的代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街道的缩影。街头的小商贩、各地的游客,一切都和欧洲的城市,特别是古老的伦敦十分相似。广州已经由小城镇发展成了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人口众多,规模庞大。</p> <p class="ql-block">船工斗鹌鹑</p><p class="ql-block">喜欢玩鹌鹑的人,从早到晚,像苍蝇一样聚集在魁巷。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鹌鹑集市,不仅买卖鹌鹑,也是最有名的斗鹌鹑赌博场。赌徒之众多,足以把街道堵死。不少八旗子弟凭祖宗福荫,靠朝廷月钱过活,长年游手好闲,沉溺于斗鹌鹑、斗雀鸟的赌博中。</p> <p class="ql-block">流动剃头匠</p><p class="ql-block">这幅版画生动记录了清代街头理发师(剃头匠)的工作场景。剃头匠没有固定店</p><p class="ql-block">铺,而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担子一头是</p><p class="ql-block">热水炉和脸盆,另一头是工具凳,展现了</p><p class="ql-block">传统服务业的灵活性。</p><p class="ql-block">画中顾客坐在矮凳上,剃头匠正用剃刀为</p><p class="ql-block">其修面或编辫子(清代男性需剃发留</p><p class="ql-block">辫),旁边还有等待的客人,反映了市井</p><p class="ql-block">生活的日常。背景中的街巷、行人及摊</p><p class="ql-block">贩,勾勒出清代城市的生活气息,也暗示</p><p class="ql-block">剃头匠是底层劳动者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从香山要塞远眺澳门</p><p class="ql-block">公元1152年,广东划出南海、番禺、新会、东莞四县的沿海地区,建立香山县。澳门属香山县范围,故旧称香山澳。澳门位于原香山县最南端的一个半岛,原始面积2.78公里。</p> <p class="ql-block">香港的竹渠</p><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波塞尔(1808-1877)在《中国及中国人素描集"中,有如下的描述:此部分山谷,仅有一个狭窄的出口可通向海边,峡口有一条引水道,由一条横亘于巨石上的竹制导水管接连,把水导引到一块荒瘠的土地,作灌溉之用。</p> <p class="ql-block">香港的发迹</p><p class="ql-block">香港岛以山地为主,北岸有零星渔村,南岸多悬崖峭壁。早期主要居民为疍家渔民(水上人)和客家农民,聚落集中在赤柱、香港仔、筲箕湾等地。岛上土地贫瘠,农业有限,经济依赖渔业、采石(花岗岩)和盐场。属广州府新安县(今深圳)管辖,明清时期为海防前哨,设墩台(瞭望哨)防倭寇与海盗。1685年清朝开放广州贸易后,香港岛附近水域成为中外商船临时停泊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贾梅士洞</p><p class="ql-block">该遗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它是一位葡萄牙富商庄园的一部分。英国人于1835年撤离了该地。不久之后,葡萄牙人在此建造了一座石窟,以纪念诗人贾梅士,澳门政府于1885年购得该地,并于次年将其改建为公共花园。贾梅士被认为是葡萄牙和葡萄牙语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造诣堪比莎士比亚和但丁。</p> <p class="ql-block">妈阁庙的神堂</p><p class="ql-block">妈阁庙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保存至今时间最长的。观音阁最早为一石亭,1828年重修,形成今貌,阁内供奉观音。</p> <p class="ql-block">从九龙远眺香港..</p><p class="ql-block">香港岛距离九龙最短直线距离(水域宽度)约1公里。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两地隔维多利亚港相望。画面以维多利亚港的水域为中心,港湾布满中式帆船、舢板和早期西方蒸汽船,香港岛的海岸线占据画面中部。</p> <p class="ql-block">小武当山</p><p class="ql-block">提起“丹霞地貌”,很多人或许并不陌生了,丹霞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以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武夷山、张掖丹霞等最负盛名。在江西省有一座与世界文化遗产湖北武当山同名。在南武当山景区中耸立着99座奇峰,宛若平地突兀而起般,绵延数十余公里。</p> <p class="ql-block">镇海孔庙大门</p><p class="ql-block">旧时镇海县的最高学府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后屡次重建。孔庙是供奉孔子及儒家圣贤的场所,通常与学府结合,历史上用于祭祀和科举考试管理。这幅插图不仅表现了孔庙作为儒家文化象征的重要性,还体现了19世纪西方人对中国的好奇与想象。</p> <p class="ql-block">犁田车水</p><p class="ql-block">江南鱼米之乡,所谓“苏松熟,天下足”。《犁田车水》把苏州郊区农民的稻田耕作表现得细致入微。龙骨水车是江南稻作地区的人力提水装置、机械结构相当复杂。阿罗姆精确地画出了它的原理、性能和比例。农人们扶着把手,踏动转轴,淌水板把沟里、河里的水刮到田里。画家注意到水车车轴上踏脚的角度是不同的,可以均衡每个人的力量,平稳转动水车。另外,画家还画出了水车工粗壮的小腿,对江南稻作地区农人插秧季节的辛苦,想必也是有所体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