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的崛起与覆灭

冰兰

<p class="ql-block">文稿、摄影:冰兰</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9月</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西藏扎达县古格王朝遗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踏入扎达土林(今世界最大的土林)的疆域,一场时空的盛宴轰然降临。眼前的土林奇观,绝非静止的地貌,而是时光以大地为画布,用风与水为刻刀,创作出的一幅幅辉煌的油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坐落于土林中的、远方的扎达县城,是西藏人口最少的县之一,常住人口约8000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道沟壑,都是地球亿万年呼吸的痕迹,是镌刻在天地间的壮美诗篇。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更为这片土地注入灵魂的,是隐于其间的古格王朝遗址。它依土林而生,与山岩同体,将昔日雪域西部的辉煌,无声地刻进了这片苍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然的奇观与人文的史诗在此交汇,引得每一位到访者,在惊叹于造物神工的同时,也仿佛能触碰到那沉睡千年的历史脉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9世纪中期,吐蕃未代赞普朗达玛被弑,吐蕃王朝陷入内乱。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逃至象雄国(今西藏阿里札达地区)。他娶了象雄地方官之女,借助岳父的力量进入军界上层。下图为古格王朝遗址壁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终,吉德尼玛衮(“衮”为王之意)逐渐控制了象雄,成为象雄王。吉德尼玛衮有三个儿子,为避免子嗣争权,他将自己的国土一分为三,让三个儿子各辖一地,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衮占三围”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子所辖,为今印度拉达克(拉达克目前由印度实际控制,但中国从未放弃对该地区的主权主张);次子分得今西藏普兰、亚孜(今属尼泊尔);幼子则承袭象雄故地(今扎达等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子的封地,发展为雄踞一方的古格王国。自13世纪起,直至16世纪,古格王朝步入其黄金时代。此时的古格,不仅是权力的中枢,更是喜马拉雅西部璀璨的文化、艺术与贸易交汇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城及其宫殿、寺庙群在此期间大规模兴建,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拔地而起的绝壁之巅,便是古格王宫的所在。它如一座天空之城,俯瞰着苍茫大地。宫殿群落错落有致,议政的大殿、诵经的殿堂、修行的坛城,乃至王室起居的冬夏二宫,一应俱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这座戒备森严的堡垒,在当年却仅靠一条隐于山体、幽深曲折的暗道通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庙,是古格王国遗址都城建筑群中保存最为完好、壁画艺术价值最高的殿堂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庙、度母殿并列为古格都城的核心宗教建筑,是研究古格历史、艺术和宗教信仰的珍贵宝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山顶王宫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山脚下密集分布着窟洞与简陋房屋的遗迹,这里曾是奴隶与普通百姓的栖身之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同宗的邻邦,长子的拉达克王国与第三子的古格王国关系十分微妙,既有联姻结盟的密切,亦有领土扩张的矛盾。在16世纪下半叶,两国的关系越来越来紧张,最终演变为战争,古格战败,沦为向拉达克纳贡的属国,为其最终的覆灭埋下了伏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6世纪末,古格王朝的宁静被远道而来的葡萄牙传教士打破。古格王对天主教的青睐,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他与亲弟(佛教寺院领袖)之间的权力暗涌。17世纪初,矛盾升级,古格王之弟暗中联合拉达克王室,引其军队攻入古格。烽火燃尽,末代国王沦为阶下囚,一个延续700年的王国就此落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朝的覆灭,并非历史的终点,反而开启了更深的谜团。那一夜之间消失的十万民众的去向,至今仍是未解的悬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2万平方米的宏伟废墟,是古格文明留给世界的唯一回音。在阿里高原凛冽的风中,它沉默不语,却将一个失落文明的秘密,封存于永恒的寂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680年,布达拉宫政权在清政府的帮助下,打败拉达克王国,从此,阿里纳入布达拉宫政权统治的版图。古格随着政治核心的消失,都城迅速失去其功能,加之其地处干旱、风沙肆虐的扎达土林,环境恶劣,居民逐渐迁徙,曾经辉煌的都城被彻底遗弃,在风沙中沉寂,逐渐沦为历史的废墟和谜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世纪,古格遗址被西方探险家发现,其宏大的规模与极高的艺术价值旋即引起世界瞩目。这个被尘封近三百年的失落王国,终于重返历史舞台,成为一座研究西藏历史与艺术的宝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这片沉寂的土地上,不禁感慨古格王朝猝然的寂灭。它并非亡于天灾,而是终结于一场惨烈的内斗与外侵。一个王朝的背影,就这样凝固成一首戛然而止的史诗,无声地昭示着:再巍峨的城池,也经不起人性的分崩离析;再辉煌的文明,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归于尘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朝时期,拉达克作为西藏藩部,处于清王朝的管辖之下。19世纪初,新兴的锡克帝国查谟王朝(即查谟-克什米尔土邦)对拉达克发动侵略,藏军起初胜利,但在班公湖抵抗失败。1846年,查谟-克什米尔土邦沦为英国殖民体系下的一个土邦。尽管如此,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从未承认这一侵占,清政府也始终视拉达克为边疆属地。下图拍摄于西藏公班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者对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控制权,继续实际管辖拉达克。然而,中国政府历来的立场是,不承认印度对包括拉达克在内的中国领土拥有主权。2019年8月,印度政府单方面设立“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将部分中印边界争议地区划入其行政管辖范围。对此,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强烈反对,并重申拉达克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行为是非法无效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