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生态保护

醉美阿拉善

<p class="ql-block">阿拉善盟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是人口最少的盟市,沙漠总面积约9.47万平方公里,包括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占全盟总面积约35.07% ,占内蒙古沙漠总面积约83.04%,</p><p class="ql-block">草原总面积 约13552万亩 (约9.03万平方公里) 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5%提高至23.18%,可利用草场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6.3%,约3.7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阿拉善盟的生态治理成就令人瞩目。通过4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锁边林草带”工程的推进,他们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建成了总长1856公里的沙漠锁边林草带,有效阻止了沙漠扩张。</p><p class="ql-block">· 全盟森林覆盖率从建盟初期的2.96% 提高到了8.42%;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双减少”。</p><p class="ql-block">· 探索出了“治沙+产业”的模式,如发展梭梭-肉苁蓉产业、沙生植物种子采集、沙漠生态旅游等,让超过3万农牧民从中受益,实现了生态和生计的良性循环。</p> <p class="ql-block">孪井滩黄河水灌溉区四级扬程一泵站的出水渡槽。</p> <p class="ql-block">阿拉善左旗孪井滩灌区与腾格里沙漠相邻,曾长期饱受缺水之苦,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过度放牧导致生态持续恶化,沙尘暴频发,沙漠化扩展蔓延速度快,部分农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解决用水难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孪井滩扬黄灌溉工程。</p><p class="ql-block">- 建设历程</p><p class="ql-block">- 1970年初期,该工程被作为一项水利开发项目提了出来,并完成了初步设计和土壤调查工作。</p><p class="ql-block">- 1988年,水利部批准立项孪井滩扬黄灌溉工程。</p><p class="ql-block">- 1991年9月,工程正式破土动工,400多名建设者开启了总扬程238米、输水干渠近44公里的建设任务。</p><p class="ql-block">- 1993年11月3日,总扬程238米,4座泵站,41.35公里的干渠,总装机容量22980千瓦的输变电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并一次性通电试水成功。</p><p class="ql-block">- 2012年起,孪井滩灌区陆续投资上亿元实施节水改造工程。</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初,孪井滩灌区8.5万亩农田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p><p class="ql-block">- 2022年,孪井滩引黄灌溉工程进行了信息化升级改造。</p><p class="ql-block">- 工程规模:建成提水泵站4座,干渠4条43.51公里,支干渠2条20.45公里,支渠6条47.48公里,建成沉砂池18座,总容积110万立方米,总扬程达238米,是内蒙古扬程最高的四级黄河扬水灌区。</p><p class="ql-block">- 作用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生态方面:改善了孪井滩地区的生态环境,遏制了沙漠化的扩展,使曾经的荒漠戈壁逐渐变得绿意盎然,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系统逐渐稳定。</p><p class="ql-block">- 农业方面:使11.58万亩灌区实现节水滴灌全覆盖,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4.4万亩达到2024年的8.5万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p><p class="ql-block">- 民生方面: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33个苏木(镇)87个嘎查的1588户牧民5456人陆续搬迁过来,解决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让他们走上了产业兴旺的路子,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实现了从“安居”到“乐业”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示范方面:初步建成了“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建设走在周边灌区前列,2022年被国家水利部评为节水型灌区,为其他地区的灌溉工程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借鉴和示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