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游西北胡乱记(十一)

七月骄阳

<p class="ql-block">  9.14 </p><p class="ql-block"> 可可苏里,一个融合自然美景与浪漫传说的天鹅湖,穿过怪石林立的峡谷通道,路边即为景区主要区域。航拍景色壮观无比,一片海中无数岛屿相连,成群鸟类水中尽情嬉戏,红黄绿蓝各色映日泛光,忽然让人想起“万类霜天竟自由”的美好画面。更吻合了深秋时节,万木霜天,层林尽染,一片金黄与火红交织的壮丽景象。 </p><p class="ql-block"> 三号坑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东北边缘,阿尔泰山脉的东端南麓,额尔齐斯河的源头。此前很期待,矿坑的照片非常壮观,特别是色彩和线条很有画面感。</p><p class="ql-block"> 探访后得知,这个坑不一般,是全世界目前为止发现的结晶分异最为完善、结构分带最为明显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脉,于地质学界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军工行业的需求更为神秘,可以说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怪不得当年苏联下了那么大的功夫来挖坑。所以自建国以来就被列为国家高度机密的区域。</p><p class="ql-block"> 旅行中对于这些类似的景点,还是很值得玩味的,特别是那些难以忘怀的过往和带有历史云烟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可可托海没有海,听说这个地方,来自于王琪的一首原唱“可可托海的牧羊人”。</p><p class="ql-block"> 可可托海的核心其实就是额尔齐斯大峡谷,额尔齐斯河的源头地带。不过峡谷因特殊地质构造、风雨侵蚀和流水切割而成的无数景观,还是有它独特的一面。峡谷内森林繁茂,额尔齐斯河蜿蜒其间,山水树石相映成趣,来回穿梭拍摄不停,有倒地而眠之感 。 </p><p class="ql-block"> 开车返程,人多路窄,星雨飘空。行至一转弯处,对方两辆大客中,后者横空超出,即将迎头而上之际,小哥反应敏捷、果断处置,急打转向,躲闪于三到五厘米间擦身而过。一场人毁车亡,粉身碎骨的坠崖事故,在小哥的机敏应对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回想起来,不寒而栗,后背发凉。 </p><p class="ql-block"> 晚宿阿拉泰巴里巴盖乡喀拉尕什村杜曼民宿,导航障碍,路线出错,伸手不见五指天,荒漠小道崎岖夜,车内气氛一度沉闷不语,偶有悔恨抱怨之声,在期待、惶恐、猜测、无奈和叹息声中,抵达坐落于荒郊野外,偶尔传来几声狗叫的被称为“杜曼民宿”的破败院落。温度5°C,湿度91%,空气质量优,房间已经供暖。</p><p class="ql-block"> 此处哈族领地,严格禁止用酒。不过吧台上布满各类酒瓶,据说空瓶装饰,大厅内监控周全,男老板一脸严肃:只提供一种饭食谓之拌面,酒是严格控制,公安监控,村民举报,防不胜防。但老板低头耳语:当地人顿顿不离酒,见酒就往死里喝!</p> <p class="ql-block">  自出行以来,每晚一瓶老烧已成惯例,此时被告知不得饮酒,如同馋嘴的猫盯着鱼缸里的鱼,就差伸爪子扒拉了,偏偏只能干看着,连空气都觉得没了那股子让人放松的“酒香滤镜”。于是四盘微量拌面,香飞碟舞,狼吞虎咽,一扫而光。直到饱腹打嗝后,八平米房间,摆櫈为桌,席床而围。 </p><p class="ql-block"> 两根老黄瓜,半捧焦花生,一根香肠二十薄片,两个番茄大如核桃,算作高档下酒菜,一副扑克伴着老酒,直到凌晨时分,方才不浴而眠。 </p><p class="ql-block"> 深度感悟:网络的极度发达,把生活揉成了“即享速食”,便利得像给日子装了快捷键。可屏幕里的世界总带着滤镜:网红打卡地是精修后的“照骗”,直播间的“完美生活”藏着脚本,老大妈都集体回到了十八岁,就连隔壁邻居的朋友圈,也只晒得出精心包装的片段。隔着像素看世界,像隔着毛玻璃猜风景,以为摸清了生活的全貌,回头才发现,那些没被镜头捕捉的烟火气、没被文案修饰的真实褶皱,才是日子本来的模样。就如同杜曼民宿,还不如称作“农家院”更受欢迎。怪不得广东同来俩美女,见面抿嘴微笑,半夜江苏来客断然离开,都是网络惹的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