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马 冰 河 入 梦 来

阳光逸尘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昵称 阳光逸尘 编号 249678993</b></p><p class="ql-block"> ——记《老战友诗刊》主编</p><p class="ql-block"> 李庆春的退休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在皖北平原的晨曦里,在黄浦江畔的暮色中,在远洋巨轮的甲板上,在诗刊编辑部的台灯下,总有一个身影将岁月淬炼成诗行。他是原北京炮兵第十六师老兵李庆春,笔名“暮鼓晨钟”,更是一位退休后把日子过成诗、活出“退休快乐”真味的长者。从军营到地方,从远洋到诗坛,他的人生轨迹里,藏着退休后追寻热爱的最好模样。</p> <p class="ql-block">一、淬火成钢:军旅生涯埋下热爱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1969年寒冬,16岁的李庆春穿上军装,成为北京炮兵第十六师的战士。燕山脚下的炮阵里,他亲手装填的每一发炮弹,都刻着保家卫国的誓言;晨曦中劈开寒风的口令,暮色里灼痛手掌的炮膛余温,不仅锻造了他的铁血丹心,更让他养成了记录生活的习惯——训练间隙写日记,任务结束记感悟,那些带着硝烟味的文字,成了他后来创作的最初素材。一次实弹演习中,炮班突发故障,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李庆春仅凭一把扳手和手电筒,奋战三小时让火炮重新怒吼。这段经历被他写进报告文学《手榴弹爆炸瞬间》,成了一代炮兵的精神图腾。正如他诗中所写:“炮阵声惊十六师,青春付与雷霆势”,军旅岁月不仅是他生命里的橄榄绿,更埋下了一颗“用文字记录时光”的种子,为多年后的退休生活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二、淬火成金:地方与远洋岁月积累人生厚度</p><p class="ql-block"> 1976年退伍,李庆春毅然回到家乡宿县,从公社秘书到乡党委书记,八年里走遍辖区每一寸土地。他带领群众修的“爱民渠”至今滋润千亩良田,推动的“科技兴农”项目让穷乡僻壤变“吨粮田”,这些沾满泥土的故事,都被他写进散文集《农耕之歌》。1991年调任上海华丰搪瓷厂党委书记,他以“文化铸品牌”让老国企焕生机,企业利税五年增五倍,这段经历写成的《撕裂——上海轻工业第一锤后的思考》,还成了国企改革参考资料。1998年,他临危受命任中国远洋集团政委,从黄浦江到太平洋,从马尼拉锚地到索马里海域,成功解救被海盗劫持的“远洋号”货轮,这段经历化作报告文学《猖狂的索马里海盗》。远洋甲板上凝视地平线的日夜,不仅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更让他的文字多了“胸怀寰宇”的格局。这些在岗位上的历练,攒下的不仅是人生故事,更是退休后能从容创作的“素材宝库”。</p> <p class="ql-block">三、淬火成诗:退休后以诗为友,活出快乐本色</p><p class="ql-block"> 2018年,功成名就的李庆春退休了。但他没让日子陷入平淡,反而带着“把退休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的念头,创办了《老战友诗刊》——这成了他“退休快乐”的起点。八年时光,八卷诗册,他给诗刊取名“铁雁秋鸣”,像给老战友们搭建了一个“精神老家”。每天清晨,他会先翻看战友们发来的诗稿,一杯热茶、一副老花镜,指尖划过字句时,眼角总带着笑意;暮色降临时,编辑部的台灯下,他逐字逐句校阅诗稿,遇到精彩的句子,还会忍不住念出声,偶尔兴起,自己也提笔写两句,把退休生活的恬淡、与战友重逢的喜悦,都揉进诗行里。诗刊成了退休生活的“快乐纽带”:有的老战友多年没联系,通过诗刊重新相聚;有的战友退休后觉得空虚,写起诗来重拾精神寄托。去年重阳节,李庆春还组织了一场“老战友诗会”,二十多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读诗、忆往事、话家常,笑声飘出窗外。他常说:“退休不是停下来,而是换个方式过日子。能和老战友一起,用文字留住青春、分享生活,这就是我最大的退休快乐。”从《三线建设的蹉跎岁月》到《华夏福文化赏析》,他的创作始终紧扣初心,既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迈,也有“润物细无声”的温情。案头那个印着“远洋”的搪瓷杯,陪着他走过无数个与诗为伴的日夜,杯里的茶换了又换,不变的是他对文字的热爱,和退休生活里满满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尾声:暮鼓晨钟里的退休诗意</p><p class="ql-block"> 翻开《铁雁秋鸣》,仿佛能听见燕山炮声、浦江汽笛、远洋轰鸣,更能看见一位退休老人用文字编织的快乐时光。李庆春的退休生活,没有“闲坐看落花”的慵懒,却有“以诗会友、以文传情”的充实——这正是“退休快乐”的最好诠释:找到一份热爱,聚一群知己,让日子在热爱里发光,让心情在陪伴中温暖。</p> <p class="ql-block">  正如他在《暮鼓晨钟赋》中所写:“人生之重与轻,皆如炮弹划出的抛物线,最终落点却在诗行之间。”对李庆春而言,退休后的诗行里,不仅有岁月的沉淀,更有“退休快乐”的真意——这份快乐,藏在与战友的文字共鸣里,藏在每一页校阅的诗稿中,更藏在“活到老、热爱到老”的人生态度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永华,曾服役38载,深耕野战部队与边防一线。退休后致力于军旅题材创作。</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