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凯旋门!宏伟庄严-揭开巴黎5个凯旋门的神秘面纱-世界各地的凯旋门

婉兮清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多朋友多次到过巴黎,可当我给他们提及巴黎的5个凯旋门时,大多是一头懵圈的感觉……巴黎凯旋门作为巴黎的4大标志性建筑,与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齐名,是人尽皆知的,而参观卢浮宫时都会看见一座小尺寸但似乎更加精美的小凯旋门,也有人说,站在凯旋门所在的戴高乐广场顺着香榭丽舍大道向西向城外远远望去是有一座特大的门式的高大建筑物正对着大街,应该说只是一个大拱门,权当大家俗称的的大凯旋门吧……可是还有其他更多的凯旋门吗?</p><p class="ql-block">好了,本篇就给大家来个解惑,一同来揭开巴黎这5个凯旋门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当然了,我们也会普及一下关于凯旋门的历史和背景知识,甚至是全世界的5大著名的凯旋门是哪些?那么方尖碑、庆功柱这些同样是古罗马古埃及的经典作品,也可顺便提上一提……</p><p class="ql-block">巴黎有多个凯旋门,但通常提及的凯旋门是指位于香榭丽舍大街一端、由拿破仑下令建造的巴黎凯旋门(雄狮凯旋门)。其他的凯旋门还包括卡鲁索凯旋门、圣但尼门、圣马丁门,以及位于拉德芳斯地区的新凯旋门(拉德芳斯大凯旋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凯旋门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属于“巴黎塞纳河畔”这个整体打包的世界文化遗产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整体打包的“巴黎塞纳河畔”世界文化遗产除了巴黎凯旋门(又称星形广场凯旋门)外,还有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博物馆、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街等,这些建筑展现了巴黎几百年来的发展,体现了城市的发展与保护传统的极佳结合。1991年,“ 巴黎塞纳河畔”作为一个文化遗产整体打包,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博物馆、埃菲尔铁塔都已经有了专门独立的美篇,欢迎朋友们空闲时间来欣赏斧正,本篇另辟蹊径,除了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街,更是将世界各地最著名的凯旋门集合起来,将它们的前后今生系统的展示一下,甚至把相关遗产庆功柱、方尖碑的知识也简单聊上一聊……</span></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凯旋门建成于1836年7月29日,凯旋门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是欧洲的一个著名建筑物,也是欧洲最大的凯旋门,它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夏尔·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中眏,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打败奥俄联军的功绩而建。</p><p class="ql-block">1920年11月,在凯旋门的下方建造了一座无名烈士墓。纪念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每年的7月14日,法国举国欢度国庆时,法国总统都要从凯旋门通过;每位总统在其卸职的最后一天也要来此,向无名烈士墓献上一束鲜花。凯旋门也成了法国人的精神象征。</p><p class="ql-block">凯旋门最奇特之处,据说是每当拿破仑周年忌日的黄昏,从香榭里舍大道向西望去,一团落日恰好映在凯旋门的拱形圈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凯旋门是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拱形建筑,起源于古罗马,用于庆祝军事胜利,后来被世界各地许多国家模仿,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纪念碑。其建筑风格受到古罗马宏伟、庄严的建筑启发,并通过大型的拱门和繁复的浮雕来彰显统治者的文治武功。凯旋门具有宣传和纪念的功能,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象征,如巴黎凯旋门下方就安放有无名烈士墓。 </span></p><p class="ql-block">凯旋门是一种独立的纪念性结构,该建筑呈现拱门形状,是门的一种,通常为横跨在一条道路上之独立性建筑,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凯旋门由两个拱门连接的巨大桥墩组成,顶部设有一个平坦的柱顶或阁楼,上面能够安装雕像或刻有纪念铭文。主体结构通常雕刻装饰、浮雕和奉献者等。更精致的凯旋门则可能设有多个拱门。</p><p class="ql-block">凯旋门是与古罗马建筑相关,最有影响力和最独特的建筑类型之一。凯旋门被认为古代罗马人创建的,用于纪念战争胜利的重大公共事件,例如新殖民地的建立、道路或桥梁的建造、皇室成员的去世或新皇帝的登基等,至今留存的罗马凯旋门包括提图斯凯旋门、塞维鲁凯旋门及君士坦丁凯旋门等。启发了许多后罗马国家和统治者以模仿凯旋门。使世界各地皆有仿照古罗马凯旋门建造的建筑物。最著名的是巴黎的凯旋门、圣彼得堡的纳尔瓦凯旋门与伦敦的威灵顿拱门。</p><p class="ql-block">凯旋门本身具有庆祝军事成功之宣传性质功能,因此不应与纪念门、拱门和城门混淆,例如柏林的勃兰登堡门、纽约市的华盛顿广场拱门或新德里的印度门。或是因纪念一个事件(例如国家独立、战争伤亡)而建造的建筑。凯旋门也是中世纪教堂圣坛入口上方拱门的名称,能够放置十字架。</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法语:L'Arc de Triomphe),位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区香榭丽舍大街,地处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中央,是为颂扬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由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主持修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是法国国家象征之一、法国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巴黎市地标纪念碑。 </p><p class="ql-block">本篇跟朋友们聊一聊的主题就是围绕着这个城市古韵经典的巴黎凯旋门,去探知巴黎的的5座凯旋门而由此引发的关于凯旋门、方尖碑及庆功柱等古埃及古罗马的相关艺术历史和文化遗产……当然也包含巴黎中轴线连接三大凯旋门的其所在的通往协和广场的香榭丽舍大街……又被称为世界三大繁华商业中心大街之首,更是现代时尚的象征,巴黎这座著名的世界浪漫之都,无时不刻都在展现着其多元包容、古典时尚的优雅魅力……</p><p class="ql-block">本篇梳理出一个思路去一步步揭开这些世界经典建筑遗产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一是巴黎的五大凯旋门以及相应的知识兴趣点</p><p class="ql-block">二是世界的五大凯旋门以及散布于各国各地的著名的凯旋门、拱门及其他</p><p class="ql-block">三是凯旋门发源地古罗马的三大古凯旋门以及庆功柱和古代建筑奇观的埃及方尖碑小知识</p><p class="ql-block">四是凯旋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黎中轴线香榭丽舍大街第一功能:国家庆典、大阅兵及历史积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是香榭丽舍大街第二功能:世界三大奢华商业中心大街之首及三大凯旋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六是与凯旋门起因有关主角拿破仑路易十四与巴黎的传奇和逸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愿能从不同的视角和朋友们一道既更深入认识了巴黎也同时对自己的知识点有点拓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p><p class="ql-block">1806年,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击败俄奥联军后,向法国士兵宣告:“你们只有在凯旋门下经过,才能回到家园。”此举引用了罗马帝国时期为纪念胜利将领率军凯旋而建造凯旋门的传统。</p><p class="ql-block">《奥斯特利茨战役中的拿破仑》,弗朗索瓦·热拉尔绘制,现藏于凡尔赛宫。</p><p class="ql-block">根据1806年2月18日颁布的帝国法令,拿破仑下令建造一座新的凯旋门以永志法军的胜利。他最初计画将凯旋门建于林荫大道的入口,即过去巴士底狱所在地附近,使人们进入圣安东尼郊区时能通过这座凯旋门。他希望将其作为一条横贯罗浮宫与巴士底广场的凯旋大道起点。然而,内政部长让·巴普蒂斯特·尚帕尼以成本过高为由,说服皇帝将凯旋门选址于巴黎西部的星形广场(Place de l'Étoile),以展现宏伟的景观。</p><p class="ql-block">国务委员、伯爵让·贝伦杰以偿债基金总监的身分负责筹措资金。1806年2月26日的帝国法令明确规定,将从大军团所缴纳的贡款中拨出一百万法郎用于此目的。偿债基金自1806年3月1日起,每月应拨出五万法郎供未来建筑师使用,并拨出一万五千法郎用于艺术及雕塑工程</p><p class="ql-block">让-沙尔格兰于1806年提出的凯旋门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在建筑设计方面,建筑师让-沙尔格兰与同业让-阿诺·雷蒙同时受命负责专案。前者希望以独立的圆柱装饰凯旋门,而后者则主张使用附壁柱。两种设计理念不相容,使得两位建筑师无法合作。内政部长尚帕尼裁决此争议,迫使雷蒙体面退出。沙尔格兰随后删除了柱式设计,并借鉴罗马雅努斯拱门及提图斯凯旋门的立面设计。</p><p class="ql-block">巴黎的五大凯旋门包括:</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雄狮凯旋门)</p><p class="ql-block">:位于巴黎十七区,戴高乐广场中央,香榭丽舍大街西端。由拿破仑于1806年下令兴建,以纪念1805年的奥斯特利茨战役。 </p><p class="ql-block">卡鲁索凯旋门(小凯旋门)</p><p class="ql-block">:位于杜乐丽花园中,由拿破仑下令建造。 </p><p class="ql-block">圣但尼门</p><p class="ql-block">:由路易十四下令兴建,是巴黎历史悠久的城门之一。 </p><p class="ql-block">圣马丁门</p><p class="ql-block">:同样由路易十四下令兴建,也是巴黎的古老城门。 </p><p class="ql-block">拉德芳斯大凯旋门(新凯旋门)</p><p class="ql-block">:位于巴黎拉德芳斯商业区的地标性建筑,也是现代建筑的代表……</p><p class="ql-block">下面马上就和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巴黎的5大凯旋门都是什么样子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巴黎凯旋门正如其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雄狮凯旋门)</span>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这座广场也是配合雄狮凯旋门而修建的,因为凯旋门建成后,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纪中叶,环绕凯旋门一周修建了一个圆形广场及12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有40~80米宽,呈放射状,就像星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又叫星形广场。凯旋门也称为“星门”……巴黎这一个经典景观让你记住了两个法国人,凯旋门—--几乎一统欧洲的拿破仑大帝,戴高乐广场——带领现代法国取得二战胜利的第一位总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卡鲁塞尔凯旋门(卡鲁索),建于1806年至1808年之间,以纪念拿破仑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巴黎圣但尼门,为纪念法国路易十四的胜利而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圣马丁门(Porte Saint-Martin)是一座法国凯旋门,三重拱门,纪念路易十四击败荷兰,德国,西班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香榭丽舍大道另一个方向远处的拉底坊斯大凯旋门(拱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稍许多了解一下巴黎几多凯旋门以及一些简单的相关知识点吧……一个一个认真看一下……</p><p class="ql-block">先概述一下……</p><p class="ql-block">1、说起巴黎的凯旋门,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戴高乐广场(原星形广场)的大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只从照片上看,很难感受出它竟有十七,八层楼的高度。那巨大的体量, 那阳刚的造型,坐落在十二条放射形大道的中心点上,与周围的城市空间环境组成气势恢宏的整体,透出一种泱泱大国的气度。不愧是拿破仑一世的法国国势鼎盛时代的大手笔。据说每年的五月五日,拿破仑生日这天,西沉的落日正好悬在凯旋门门洞的中央,不知是巧合还是建筑师的匠心独运。正面(面向协和广场)右侧的浮雕,是弗朗索瓦吕德的 “马赛曲”(La Marseillaise)。门洞内墙刻有法兰西共和国和拿破仑时期法军128 场胜利战役及曾经征战的558 名将军的名字。</p><p class="ql-block">2、在香榭丽舍大道的另一端,杜乐丽花园和罗浮宫之间还有一座小凯旋门 – 卡鲁索凯旋门(Arc de Triumph du Carrousel) 。它与大凯旋门一样,也是为炫耀拿破仑一世1805 年一系列战争胜利的武功而建。与大凯旋门相比, 它的体量要小得多。四根苗条的,粉色调的大理石壁柱,一大二小三个拱门,都透着一种阴柔的纤巧,与大凯旋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门顶上的四匹镀金的青铜骏马,原是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掠来的战利品,后来还了回去。现在的是复制品,又配上了战车和胜利女神像。从罗浮宫方向透过小凯旋门的中央门洞向西望去,恰与协和广场上的埃及方尖碑和大凯旋门连成一线。</p><p class="ql-block">5、从大凯旋门沿香榭丽舍大道的延伸轴线万军大道(Av. De La Grande Armee)向西,在拉德方斯(la Defense) 新区矗立着一座方形中空的建筑物,这就是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丹麦建筑师斯普瑞克森(Johan Otto Von Spreckelsen)设计的新凯旋门(La Grande Arche)。它那简洁的造型,雄浑的体量(高110 米,深112 米,宽108米),把新区各种争奇斗艳的现代及后现代新建筑协调起来,并在同一条轴线上与大,小凯旋门遥相呼应,起到了把新城区与老城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并象巴黎的一座敞开的大门面向世界。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高超意匠令人叹服。</p><p class="ql-block">4、一天我们去一家中国餐厅吃晚餐,没想到就在街口见到了另一座凯旋门,这就是圣马丁凯旋门(Porte Saint-Martin)。它是1674 年为纪念路易十四击败荷兰,德国,西班牙三国同盟而建。</p><p class="ql-block">3、同时建造的还有两街之隔的圣丹尼斯凯旋门(Porte Saint-Dennis) 。圣马丁和圣丹尼斯凯旋门要比最经典的众所周知的大,小两个凯旋门要早上一百六十多年。这两个具有纪念意义和装饰功能的大门,是十七世纪巴黎城入口的象征性标志物……</p><p class="ql-block">提到巴黎凯旋门,多数人便会想到香榭大道上、由拿破仑一世下令建造的 Arch de Triomphe。然而军事成就同样耀眼,又好大喜功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其实也在巴黎建有属于他的凯旋门。事实上,巴黎总共有四座凯旋门(广义的话则为五座),由这两位君王各兴建了两座,分别为路易十四的圣丹尼门Porte Saint-Denis、圣马丁门Porte Saint-Martin,与拿破仑的杜乐丽花园里的卡鲁索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以及大家最熟悉的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广义的第五座就是现代的最大的拉底坊斯门了……</p><p class="ql-block">下面按照编号与朋友们一起共同仔细端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p><p class="ql-block">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的凯旋门,为拿破仑为纪念 1805 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 1806 年下令修建而成的。凯旋门高 49.54 公尺,宽 44.82 公尺,厚 22.21公尺。在两面的墙面上,以四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为最精采的看点之一。四周的门内刻着跟随拿破仑远征的 386 名将军及 96 场胜战的名字及 1792 年至 1815 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如果想要登高眺望巴黎市景及铁塔,那可以爬 284 街的石梯或搭乘电梯登顶。</p><p class="ql-block">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p><p class="ql-block">———香榭大道 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为法国首都巴黎的一条大道,它被誉为巴黎最美丽的街道。「香榭丽舍」原意为希腊神话中圣人及英雄灵魂居住的冥界中之至福乐土。整条街道起于协和广场;讫于凯旋门所在的戴高乐广场。夏天时大道两侧树木修整得整齐漂亮,到冬天就会变枯木们,不同时节来都有不同的景色!</p><p class="ql-block">香榭大道 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p><p class="ql-block">和朋友们一道深入了解一下巴黎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街那些有趣的历史和故事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凯旋门是巴黎四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因此许多法国重要人物,如拿破仑与维多雨果,逝世后的棺木在前往最终的长眠地之前,都曾穿过或停棺于这座凯旋门。</p><p class="ql-block">而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景观最好且最受游客欢迎的,莫过于香榭大道西端的星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以下简称凯旋门)。这座门原本是由拿破仑在三皇战争中获胜后,下令建造的。但因为工程浩大、工期耗时,拿破仑还没能看到凯旋门完工,就被推翻。凯旋门的建造便因此延宕,直到西元1836年才完成。或许因为如此,凯旋门除了标志拿破仑的重要军事胜利外,也加入纪念法国大革命、为法国捐躯的将领与士兵等元素。</p><p class="ql-block">也因为此门的『凯旋』性质,许多为庆祝战胜的军事游行 -无论是法国战胜或是他们的对手战胜法国,几乎都会在这里举行阅兵与游行。如普法战争后的普鲁士军队,一战战后的法国军队、1940年的纳粹德军与1945年的法军与盟军。然而不像前两次的阅兵是直接穿越凯旋门,由于一战后在凯旋门下设置了无名士兵墓,此后,包含每年的法国国庆,的任何阅兵行动,出于尊敬,都是绕行凯旋门,包含1940年占领巴黎的纳粹德军。</p><p class="ql-block">星凯旋门上有极好的视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仔仔细细看看这座伟大的巴黎象征 —— 凯旋门!</p><p class="ql-block">最高的凯旋门指的是法国巴黎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高约5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凯旋门之一,以其纪念意义和宏伟的建筑艺术而闻名。它的高度超过50米,宽约45米。</p><p class="ql-block">关于巴黎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建造原因:由拿破仑下令建造,旨在纪念他在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凯旋门高约50米,宽约45米。其基座上刻有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无名烈士墓,每天傍晚会点亮永恒之火。</p><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除了军事纪念,它也是法国重要的国家象征,法国国庆日阅兵仪式都会在此举行。</p><p class="ql-block">艺术价值:凯旋门上装饰有描绘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浮雕,如著名的《义勇军出发》(马赛曲),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需要区分的其他建筑:</p><p class="ql-block">新凯旋门::在巴黎拉德芳斯商业区,高度达110米,虽然同样被视为“凯旋门”风格的建筑,并且比巴黎凯旋门更高,但它在历史和功能上与传统凯旋门不同,其正式名称是拉德芳斯新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凯旋门与拿破仑</p><p class="ql-block">《奥斯特利茨战役中的拿破仑》,弗朗索瓦·热拉尔绘制,现藏于凡尔赛宫。</p><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的法军将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建筑师让·夏格伦的设计开始动土兴建,但后来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才得以继续。断断续续经过了30年,凯旋门终于在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筑(即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之一。这座雄伟的建筑是为纪念拿破仑1805年1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所以,被称为“星形广场”。1970年戴高乐将军逝世后,遂改称为戴高乐将军广场。 </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巴黎凯旋门是帝国风格的代表建筑。此种风格的崛起和拿破仑的倡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的兴盛与衰败始终都与拿破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些建筑都是以罗马帝国雄伟庄严的建筑为灵感和样板。它们尺度巨大,外形单纯,追求形象的雄伟、冷静和威严。巴黎凯旋门以古罗马凯旋门为范例,但其规模更为宏大,结构风格更为简洁。整座建筑除了檐部、墙身和墙基以外,不做任何大的分划,不用柱子,连扶壁柱也被免去,更没有线脚。凯旋门摒弃了罗马凯旋门的多个拱券造型,只设一个拱券,简洁庄严。 </p><p class="ql-block">凯旋门开建1806年8月15日,1836年7月29日竣工。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还高达五六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巴黎市区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的立面结构可分为数层,主立面拱脚正面第一层设有置于基座上的半圆雕群。该饰带上方是一道由檐壁组成的第一条带,包括一条饰有希腊回纹的雕带以及一条凸出的檐口。第二层以大型矩形石框为主,饰有浅浮雕;其上方是一条包含叙事浮雕的檐壁,檐口同样外凸。第三层为建筑垂直分层中的屋顶墙层,装饰有30个盾。</p><p class="ql-block">高浮雕</p><p class="ql-block">拱脚侧壁紧贴著四座置于高座上的高浮雕,这些寓意化的雕塑高度达18公尺,分别为:</p><p class="ql-block">由弗朗索瓦·吕德创作的《1792年志愿兵出发》(俗称《马赛曲》)</p><p class="ql-block">由让-皮埃尔·科尔托创作的《1810年凯旋》。</p><p class="ql-block">由安托万·埃泰克斯创作的《1814年抵抗》。</p><p class="ql-block">由安托万·埃泰克斯创作的《1815年和平》。</p><p class="ql-block">《出征》,1792年 《胜利》,1810年 《抵抗》,1814年 《和平》,1815年</p><p class="ql-block">凯旋门虽然没有由拿破仑亲自组织完成,但却牢牢的刻上了拿破仑的印记。</p><p class="ql-block">城门边的四座雕塑、上方的浮雕、门内部的刻着的名字都在向来往的人们无声的诉说着那段辉煌与动荡的岁月。</p><p class="ql-block">下面挨个来向大家介绍下,而在凯旋门的内壁,则刻着为法兰西征战的将军的名字,其中名字下方划了线的是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军,</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凯旋门建好了,伫立在巴黎的接头,和法国再度经过风风雨雨……</p><p class="ql-block">再详细来说一说最重要的的雕塑,</p><p class="ql-block">第一座也是最有名的一座叫做马赛曲,又叫“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p><p class="ql-block">1792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奥地利的军队进入法国境内镇压起义,而雕塑刻画的是法国组成的志愿军上战场迎战奥地利军队的场景。</p><p class="ql-block">最上方的是带翅膀的和自由女神,下方则是父亲带着儿子上战场。至于为什么儿子不穿裤子,我觉得可能是雕塑家为了通过连裤子都来不及穿,来表现当时战事比较紧急吧……</p><p class="ql-block">题外话:这个雕塑是凯旋门建成的当年由著名雕塑家吕得做的,本来当局说4座雕塑都让他做,但是最后却变卦了。吕得说无所谓,就算只让我做一座,我也能把戏都给抢过来。结果这一座雕塑成为了整个十八世纪艺术的典范,有人评价这一座雕塑的艺术价值比剩下3座加起来都高……</p><p class="ql-block">第二座雕塑的场景就来到了1810年,这幅雕塑的名称叫“胜利”,那一年拿破仑打败了第五次反法同盟,迎取了奥地利公主(就是那个从木头凯旋门下面过的那位)。</p><p class="ql-block">站在最中间的就是拿破仑,胜利女神给拿破仑带上代表胜利的橄榄枝环……</p><p class="ql-block">第三座雕塑描述的是法军抵抗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在此次战争中战败。</p><p class="ql-block">整座雕塑也不像第一座“马赛”那样意气风发,整个法国经过了长期的战争以及显出了颓势……</p><p class="ql-block">第四座的主题是“和平”,拿破仑在这一年第二次退位,法国终于停止了不断的对外作战。</p><p class="ql-block">母亲抱着孩子,马儿也放归南山,背景是农作物,战士放下了剑拿起了犁。</p><p class="ql-block">四座雕塑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体现出了法兰兰西第一共和的各个阶段。</p><p class="ql-block">从战到和,从荣耀到困境,最终归于平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的西边是凯旋门,原本是为了纪念1805年拿破仑大破三国联军而兴建,直到1835年才完工,外观非常古典,有大型浮雕描绘法国史上重大战役,当然也少不了拿破仑功绩的雕刻。地面广场是戴高乐广场,有知名的无名军人之墓,象征性的纪念众多于一次大战时为国捐躯的军人,晚上都会点起纪念之火。</p><p class="ql-block">永恒之火</p><p class="ql-block">拿破仑曾经打过九十六场胜仗,这九十六场胜仗都被记录在了凯旋门内,凯旋门内还刻着曾经跟随拿破仑征战的三百多位将军的名字。凯旋门向那些为法国而战的士兵表示敬意,在拱门下方建立了一座无名烈士墓,以纪念在一战中牺牲的法国官兵。</p><p class="ql-block">墓碑旁的永恒纪念火焰与罗马维斯塔贞女之火相呼应,但后者在394年被野蛮人的袭击扑灭。每晚六点半这里会有一位老兵来点燃永恒之火,至今已持续燃烧90多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卡鲁索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p><p class="ql-block">许多人都认为,巴黎有两座凯旋门,一座是在香榭大道最知名的凯旋门,另一座则是前者二分之一大小,位在罗浮宫卡鲁索广场 Place du Carrousel 的《卡鲁索凯旋门》。此座凯旋门建于 1806 – 1808 年间,高 19 公尺、宽 23 公尺、厚 7 公尺,以 8 根科林斯花岗岩圆柱及其顶部的帝国士兵为主要架构,玫瑰色大理石的浅浮雕则为拿破仑入侵慕尼黑、维也纳等战役之场景。原为杜乐丽宫的入口,现在为通往杜乐丽花园的通道之一……</p><p class="ql-block">由卢浮宫去杜勒麗花園的小凯旋门,卡鲁塞尔凯旋门……记得罗马大斗兽场旁边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吗?拿破仑最喜欢的就按照那个建的,外部装饰有8根科林斯花岗岩圆柱,拱门上方镶嵌玫瑰色大理石浮雕,描绘奥斯特利茨战役等历史场景。门顶四匹镀金奔马原为拿破仑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掠获,1815年拿破仑退位后归还意大利,现存为复制品并增设马车与和平女神像……</p><p class="ql-block">也说是称为骑兵竞技场凯旋门……</p><p class="ql-block">杜乐丽花园 Jardin des Tuileries</p><p class="ql-block">杜乐丽花园为巴黎最大也是最美丽的花园,位于罗浮宫与协和广场间,拥有莫内巨幅画作睡莲的橘园美术馆也座落于此。杜乐丽花园由王后凯萨琳·德·美第奇于 1564 年时为了兴建杜乐丽宫所设计的并根据家乡佛罗伦斯的风景来设立一座庭园。花园于 1667 年首次对外开放,并在法国大革命后成为公园。现在是巴黎市区的重要景点,也是当地人日常休闲、慢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看到照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鲁索凯旋门中间门洞底部隐约的小小方尖碑和凯旋门了吗?没错,从卢浮宫到卡鲁索凯旋门,再继续往前向西经过杜乐丽花园就是协和广场的方尖碑,然后顺着香榭丽舍大街这个中轴线就直达凯旋门了,再往前呢?就是城外的立体城区拉底坊斯的那个新的大凯旋门了,新凯旋门的高度比戴高乐广场凯旋门高出一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鲁索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p><p class="ql-block">第一个与历史轴心对齐的纪念碑是卡鲁索凯旋门,在拿破仑一世由查尔斯·珀西耶(Charles Percier)和皮埃尔·弗朗索瓦·莱昂纳德·芳丹(PierreFrançoisLéonardFontaine)于1807年至1808年建造,以庆祝法国帝国军队在奥斯特里茨的胜利 ,同时也是进入杜乐丽宫的入口。但随着宫殿的消失,卡鲁索凯旋门变成卡鲁索广场的主要标志。</p><p class="ql-block">卡鲁索凯旋门高19米,宽23米,厚7米,是巴黎五座凯旋门中外型最为华美的一座。中央拱门高6米,两侧较小的拱门高4米,是在塞维鲁凯旋门和君士坦丁凯旋门的基础上设计的。</p><p class="ql-block">八根玫瑰色科林斯花岗岩圆柱格外醒目,它与凡尔赛的大特里亚农的玫瑰石柱出自同一种石材,产自南法的科内米内尔瓦,曾一度是被路易十四垄断的皇家建材。石柱之间的浅浮雕表现了拿破仑的外交和军事胜利,描绘了《普雷斯堡和约》、拿破仑进入慕尼黑、拿破仑进入维也纳、奥斯特利茨战役、提尔西特条约和乌尔姆投降等场景。但是战争行为仅作了少量描述,重点更多地放在展现和平。柱子上方分别是拿破仑的八位帝国将领。</p><p class="ql-block">在凯旋门的最顶部是一组颇为引人注目的“四马战车”(quadrige),它是胜利的象征,被和平女神和胜利女神所围绕,寓意和平引导胜利,她们正面朝东方缓缓前行。</p><p class="ql-block">近代战马雕塑中最著名的是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圣马可之马,如果你觉得这具雕塑眼熟,没错,建门之初,拿破仑从圣马可大教堂掠夺来这具雕塑按在了卡鲁索门上,又因滑铁卢的战败于1815年返还给了意大利,现在看到的这具是1825年圣马可之马的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杜乐丽宫被烧毁后卡鲁索门的视野变的开阔,向西可直接眺望到更一座更为出名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杜乐丽宫前的阅兵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拿破仑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除了太阳王路易十四,另一位带领法国征服欧洲的君主拿破仑,在巴黎也兴建有两座凯旋门,也是同时期设计、同年开始兴建。这两座门也是旅人来到巴黎最常见到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 罗浮宫对面的卡鲁索凯旋门。</p><p class="ql-block">两座门中较小,但也最早完成的,便是许多旅人到罗浮宫都会看到、原作为杜乐丽宫宫门的卡鲁索凯旋门。这座凯旋门详细地记录了拿破仑的多场重要外交与军事胜利,像是征服了慕尼黑、维也纳等重要城市。但最抢眼的,莫过于门上的『圣马可马匹』,这是拿破仑于西元1798年征服威尼斯时,从圣马可大教堂上拆下来带回巴黎的战利品。</p><p class="ql-block"> 法国将圣马可马匹移交给奥地利后,奥地利也立刻将这组雕塑归还威尼斯。</p><p class="ql-block">但后来波旁王朝复辟后,便把这『圣马可马匹』交给了当时并吞且统治威尼斯的奥地利帝国。取而代之的便是今日我们所见,和平女神驾驶胜利马车的雕塑。</p><p class="ql-block">杜乐丽宫被烧毁且拆除后,便可以从卡鲁索凯旋门沿着历史轴心看向大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圣丹尼门和圣马丁门的历史实际上是更早的……巴黎人心目中的两个征服整个欧洲的大英雄,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更早时代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了,他们两人在巴黎一人留下了两座凯旋门,这两个早期的规模较小的凯旋门就是路易十四建造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奥斯曼大街延长线蒙马特大街上的两个小凯旋门:圣丹尼门和圣马丁门……</p><p class="ql-block">画面上近的是圣马丁门,而左上方远远的那个小的就是圣丹尼门了……</p><p class="ql-block">巴黎在历史上曾被重重城墙包围,因为他们信奉没有围墙的城市不可称之为城市,同时也可抵御外界的侵略。随着朝代的更迭与占领,巴黎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城墙也随之拆了又盖,自第一道由高卢人建起的围墙之后,巴黎共经历了七道围墙。</p><p class="ql-block">由内往外分别是高卢罗马墙,第一个中世纪墙,菲利普二世奥古斯都墙,查理五世墙,路易十三墙,征税人墙,梯也尔墙。</p><p class="ql-block">有城墙,也就意味着必有城门,即使没有城墙,也要建一座凯旋门来以示权力,门对于一位君主乃至国家来说都意义非凡。即使是君主制消亡的几百年后,法国人也依然对门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信仰,如今在巴黎依然矗立着五座凯旋门,静静的诉说巴黎三百余年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下面来看看遗留至今的两座小凯旋门吧,就在奥斯曼大街的延长线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但尼门(Porte Saint-Denis)是一座法国凯旋门,单拱门,位于巴黎第十区圣但尼郊区街附近。圣但尼门原址是查理五世城墙城门之一,它曾是巴黎的防御工事。距圣但尼门最近的车站是斯特拉斯堡-圣但尼站。</p><p class="ql-block">历史,圣但尼门是由建筑师弗朗索瓦·布隆代尔(François Blondel)设计。路易十四命令雕塑家安吉耶兄弟于1674雕出圣但尼门上的凯旋门雕像,以纪念路易十四在莱茵河及弗朗什-孔泰胜利。</p><p class="ql-block">圣但尼门建于1672年,它取代查理五世在14世纪所建造的城门。</p><p class="ql-block">圣但尼门是布隆代尔最有影响力建筑。它在1988年整修。</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这些凯旋门顾名思义,便是兴建以纪念、甚至夸耀法国军事上的胜利与成就的。然而相对于拿破仑纯为彰显成就、纪念性质较重的两座凯旋门,路易十四的两座是有实际通行与防御功用的城门。</p><p class="ql-block"> 圣丹尼门上写着『献给伟大的路易』(LUDOVICO MAGNO)。</p><p class="ql-block">古代的巴黎如同许多欧洲城市建有城墙来防卫。圣丹尼门与圣马丁门前身是巴黎中世纪城墙 -查理五世城墙的城门。十七世纪中叶时,由于战争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为了因应火药与炮弹,旧城墙便被拆除,新建更大、防御力更强的路易十三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丹尼门(Porte Saint-Denis)一段历史 </p><p class="ql-block">这座大门是14世纪在巴黎周围建造的查理五世城墙的一部分。查理五世墙建于1356年至1383年,是巴黎的第四重城墙。直到1640年代,查理五世城墙的西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面积更大的路易十三墙。到17世纪,这座城市已大大扩展,中世纪留下的城墙更像一道屏障,而非保护性的防御设施,路易十四下令拆除城墙。城墙的平顶变成了一条翠绿的长廊,称为林荫大道 。坚固的城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数座凯旋门。</p><p class="ql-block">查理五世于1358年8月2日进入巴黎</p><p class="ql-block">圣丹尼门是当时数座凯旋门中的第一座,它由皇家建筑学院院长弗朗索瓦·布隆德尔( François Blondl)于1672年建造。路易十四国王亲自下令建造该建筑,并由巴黎市资助支付。凯旋门的设计是为了纪念路易十四在莱茵河和弗朗什孔泰取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圣丹尼门宽24.65米,高25米,深5米。它的灵感来自罗马的提图斯拱门。中间是大型的拱门,拱门两侧是方尖碑,用于承载纪念战争胜利的雕塑。在纪念碑的底部,有一段拉丁文标记,表示路易十四在60天内越过莱茵河,瓦尔河,默兹河和易北河,征服了3个省,占领了40个据点,并在13天内占领了乌得勒支市。</p><p class="ql-block">南面描绘的是“ 在Tholus的莱茵河通道 ”,可以清楚地看到路易十四在骑马前行。</p><p class="ql-block">北面显示“ 路易十四接管马斯特里赫特市 ”。两面上方均刻的镀金青铜铭文『LUDOVICO MAGNO』译为致路易大帝。</p><p class="ql-block">巴黎的皇家入口</p><p class="ql-block">至于为什么取名为圣丹尼门,追究起来也说来话长。</p><p class="ql-block">公元二世纪时,罗马人来巴黎传教,其中一位传教士叫圣丹尼,后来他成为了巴黎最早的主教。但是好景不长,他们的传教被当做异教徒遭到迫害,圣丹尼和他的同伴被砍了头。随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被砍了头的第二天,殉教者站了起来,他们俯下身子,慢慢捧起了自己的头颅,走到一条小溪边,洗净了血污。然后他们又走了五英里,走到一个小村庄,在那里随之倒下死去。</p><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就是巴黎北部的郊区小镇叫做圣丹尼。而圣人圣丹尼也成为了法国人心目中神圣的宗教象征,他是最早把基督教文明带到巴黎的圣者,他的形象至今也随处可见,在巴黎圣母院正门的雕塑群中,有一位手捧头颅的无头教士的形象就是圣丹尼。人们将圣丹尼的尸体埋葬在那个村庄的教堂里,随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法国历代绝大多数国王都葬在这座教堂里,1966年,这座教堂正式更名为圣丹尼大教堂,由此可见他在法国至高无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门口的圣丹尼雕像</p><p class="ql-block">圣丹尼门是法国国王从巴黎去圣丹尼大教堂必经的大门,最后一位通过凯旋门的君主是维多利亚女王,她参观了1855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圣马丁门(Porte Saint-Martin)是一座法国凯旋门,三重拱门,位于巴黎第三区。圣马丁门原址是查理五世城墙城门之一,它曾是巴黎的防御工事。距圣马丁门最近的车站是斯特拉斯堡-圣但尼站和共和站</p><p class="ql-block">历史,圣马丁门是由建筑师弗朗索瓦·布隆代尔(François Blondel)的学生皮埃尔·比莱(Pierre Bullet)设计。路易十四命令皮埃尔·比莱建筑圣马丁门纪念路易十四在莱茵河及弗朗什-孔泰胜利。</p><p class="ql-block">圣马丁门建于1674年,它取代查理五世在14世纪所建造的城门。1862年,圣马丁门被列入历史建筑。圣马丁门在1988年进行整修。</p><p class="ql-block">圣马丁门。</p><p class="ql-block">而为了取代旧城门,路易十四下令兴建两座纪念法荷战争胜利的凯旋门。这场战争除了为荷兰黄金年代的终结拉开序幕外,法国的全面胜利也打响了路易十四的名号,是太阳王称霸欧洲的起点,也无怪乎路易十四会想要纪念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马丁门(Porte Saint-Martin)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在圣丹尼门建成后仅两年的1674年,同一条大道上东侧两公里左右的位置建成了圣马丁门,和圣丹尼门同样由路易十四下令修建, 圣马丁门由皮埃尔·布勒特Pierre Bullet建造,他是圣丹尼门的建筑师弗朗索瓦·布朗德尔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圣马丁门比圣丹尼斯门要小并朴质的多, 仅高18米,在左右两侧有两道明显的小拱门,质朴的结构是用石灰石建造的,并在白色大理石上饰有扁平的笔尖。</p><p class="ql-block">1829年的圣马丁门</p><p class="ql-block">胜利寓言</p><p class="ql-block">四座浅浮雕是将路易十四的英勇战绩描绘成了四则神话故事。</p><p class="ql-block">北面左侧:La Prise du Limbourg en 1675 占领林堡</p><p class="ql-block">描绘了一名神似悲伤妇女坐在躺着的狮子旁边,狮子象征法国,妇女寓意荷兰,暗示了法国对林堡的征服 。</p><p class="ql-block">北面右侧:Las Défaitedes Allemands 德军大败</p><p class="ql-block">战神玛斯手持百合花盾牌正在击退一只老鹰来保护女人和老人,玛斯是路易十四,老鹰暗指德国,寓意德军的战败。</p><p class="ql-block">南面左侧:La Rupture de la Triple Alliance 解散三国同盟</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化身为半裸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戴着假发拿着大锤,胜利女神正为他戴上月桂冠。</p><p class="ql-block">南面右侧:La prise de Besançon 占领贝桑松</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站在一棵橄榄树和一棵棕榈树前,在传闻女神法玛的看护下,从一个跪着的女人那里得到了城市的钥匙,寓意占领贝桑松。</p><p class="ql-block">南部立面的字样带有拉丁文的铭文:致路易斯大帝,因为他击败了德国,西班牙和荷兰的军队并占领了贝桑松和弗朗什-孔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去过巴黎的人都没有来到过这里,如果你真的来到这里就会发现,巴黎老城会有许许多多让你感觉特别的精彩,比如还有像这样的圣马丁门歌剧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热闹非凡的圣马丁门市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马丁运河一带也是很好的游览地,向南并入塞纳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朋友问,凯旋门位于星星广场中心,外边是一圈环形车道,为什么远处的拉底坊斯大凯旋门却看着正好在大街的中心位置上,那么是如何行车呢?</p><p class="ql-block">还好我87-88年就在拉底坊斯新城住了半年,真的是熟的不能再熟了,巴黎人不愿影响巴黎古城的风格和形象,又想有一个现代纽约的感觉,就在巴黎城外的西方,香榭丽舍大道的延伸线上建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立体新城,而整个新城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大平台上,公路延伸至此就钻进了平台下面的,公交、车道所有交通就都在下面,而地铁又在更下一层的地下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La Défense 的新『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另一座没有『凯旋』意味的『门』,则是凯旋门西北方四公里的『新凯旋门』( Grande Arche, 意思是大拱门 )。新凯旋门跟罗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同属1980年代,我87年来巴黎时,新凯旋门和立体新城早已建成,而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还没有任何消息,应该是由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庆祝法国大革命两百周年的『大计划』(Grandes Operations d'Architecture et d'Urbanisme)。</p><p class="ql-block">最新的一座『凯旋门』其实本身并没有军事意涵,而是作为凯旋门二十世纪的版本,旨在纪念人性与理想。新凯旋门内主要是政府机构。</p><p class="ql-block">新凯旋门所在的地方叫做la Défense,因此处有普法战争时抵抗普鲁士军队的雕像而得名,所以新凯旋门的原名为La Grande Arche de la Défense。今日la Défense已经是现代高楼林立的商业办公区。</p><p class="ql-block">新凯旋门的建立也延伸了巴黎的历史轴线。</p><p class="ql-block">这座二十世纪版本的凯旋门,延伸了过去以香榭大道为主『历史轴心』,成为了新的端点。同时也创造了连接埃菲尔铁塔与蒙帕纳斯塔的第二条轴线。</p><p class="ql-block">由蒙帕纳斯塔望向新凯旋门。新凯旋门与巴黎的两座最高建筑 -艾非尔铁塔和蒙帕纳斯塔形成了香榭大道外的第二条轴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和巴黎蜿蜒的石砖街道、古老的地标和中世纪建筑形成强烈对比,是高度现代化的商业区。</p><p class="ql-block">拉德芳斯是个繁忙的都会区,也是上万名巴黎人的居所,还有许多颇受商务人士好评的旅馆。它位于 20 区外围,从市中心搭地铁约需 30 分钟车程。</p><p class="ql-block">多亏井然有序的当代设计、修剪整齐的绿地和前卫的地标,这个 31 公顷大的都会绿洲吸引了许多想体验现代巴黎人生活的游客。</p><p class="ql-block">这一区最吸引人的景点是黄铜色的新凯旋门 (Grand Arche)。这个巨大的方形结构是以现代凯旋门为概念设计的。这个拱门高 109 公尺,宽 107 公尺,大到足以容纳巴黎圣母院。从凯旋门上的观景台上也可以看见这座新凯旋门。不妨在夜晚参观新凯旋门,此时建筑上的玻璃和卡拉拉白色大理石会点亮灯光,是它最美丽的时刻。虽然它的观景台从 2011 年起就不对外开放了,您还是可以看看观景台入口。</p><p class="ql-block">另一个主要的景点是庞大的四季购物中心 (Les Quatre Temps)。它是欧陆最大的购物中心,拥有 185,806 平方公尺的零售空间。您可以在这里找到知名的商店和品牌、上百家餐厅和一个巨型电影院。如果您想呼吸点新鲜空气,四季购物中心还有一个名叫「圆顶」(Le Dome) 的户外平台区,那里有许多餐馆和咖啡店,是室内美食广场众多选项之外的选择。</p><p class="ql-block">在户外,您会看到这个区域命名来源的雕像。法国雕塑家巴里亚斯 (Louis Ernest Barrias) 于 1883 年完成了黄铜雕像「保卫巴黎」(La Défense de Paris),以纪念 1870 年普法战争时为法国而战的士兵。它位于色彩缤纷的亚刚喷泉 (Agam) 附近,行人步道广场的边缘。在这一片充满未来感的高楼大厦之中,这座雕像古典且历经风霜的样貌,更显得独特美丽。</p><p class="ql-block">购物中心外还有其他近代的雕塑作品,包括雕刻家塞萨 (César) 的「大拇指」(Le Pouce)、卡尔德 (Calder) 壮观的「红色蜘蛛」(Le Grand Stabile Rouge) 和米罗缤纷的「一对幻想人物」(Deux Personnage Fantastiques)。</p><p class="ql-block">拉德芳斯位于巴黎西边的郊区,主要的公车、地铁以及火车等交通路线都会经过这里。从市中心开车到这里约需 30 分钟,而且这里有充足的路边停车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的门,凯旋之歌</p><p class="ql-block">巴黎起源于塞纳河上的一座小岛,也就是今日的西提岛,那时居民只有几百人。巴黎在历史上曾被重重城墙包围,因为他们信奉没有围墙的城市不可称之为城市,同时也可抵御外界的侵略。随着朝代的更迭与占领,巴黎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城墙也随之拆了又盖,自第一道由高卢人建起的围墙之后,巴黎共经历了七道围墙。</p><p class="ql-block">由内往外分别是高卢罗马墙,第一个中世纪墙,菲利普二世奥古斯都墙,查理五世墙,路易十三墙,征税人墙,梯也尔墙。</p><p class="ql-block">有城墙,也就意味着必有城门,即使没有城墙,也要建一座凯旋门来以示权力,门对于一位君主乃至国家来说都意义非凡。即使是君主制消亡的几百年后,法国人也依然对门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信仰,如今在巴黎依然矗立着五座凯旋门,静静的诉说巴黎三百余年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1. 圣丹尼门(Porte Saint-Denis)</p><p class="ql-block">这座大门是14世纪在巴黎周围建造的查理五世城墙的一部分。查理五世墙建于1356年至1383年,是巴黎的第四重城墙。直到1640年代,查理五世城墙的西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面积更大的路易十三墙。到17世纪,这座城市已大大扩展,中世纪留下的城墙更像一道屏障,而非保护性的防御设施,路易十四下令拆除城墙。城墙的平顶变成了一条翠绿的长廊,称为林荫大道 。坚固的城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数座凯旋门。</p><p class="ql-block">查理五世于1358年8月2日进入巴黎</p><p class="ql-block">圣丹尼门是当时数座凯旋门中的第一座,它由皇家建筑学院院长弗朗索瓦·布隆德尔( François Blondl)于1672年建造。路易十四国王亲自下令建造该建筑,并由巴黎市资助支付。凯旋门的设计是为了纪念路易十四在莱茵河和弗朗什孔泰取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圣丹尼门宽24.65米,高25米,深5米。它的灵感来自罗马的提图斯拱门。中间是大型的拱门,拱门两侧是方尖碑,用于承载纪念战争胜利的雕塑。在纪念碑的底部,有一段拉丁文标记,表示路易十四在60天内越过莱茵河,瓦尔河,默兹河和易北河,征服了3个省,占领了40个据点,并在13天内占领了乌得勒支市。</p><p class="ql-block">南面描绘的是“ 在Tholus的莱茵河通道 ”,可以清楚地看到路易十四在骑马前行。</p><p class="ql-block">北面显示“ 路易十四接管马斯特里赫特市 ”。两面上方均刻的镀金青铜铭文『LUDOVICO MAGNO』译为致路易大帝。</p><p class="ql-block">巴黎的皇家入口</p><p class="ql-block">至于为什么取名为圣丹尼门,追究起来也说来话长。</p><p class="ql-block">公元二世纪时,罗马人来巴黎传教,其中一位传教士叫圣丹尼,后来他成为了巴黎最早的主教。但是好景不长,他们的传教被当做异教徒遭到迫害,圣丹尼和他的同伴被砍了头。随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被砍了头的第二天,殉教者站了起来,他们俯下身子,慢慢捧起了自己的头颅,走到一条小溪边,洗净了血污。然后他们又走了五英里,走到一个小村庄,在那里随之倒下死去。</p><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就是巴黎北部的郊区小镇叫做圣丹尼。而圣人圣丹尼也成为了法国人心目中神圣的宗教象征,他是最早把基督教文明带到巴黎的圣者,他的形象至今也随处可见,在巴黎圣母院正门的雕塑群中,有一位手捧头颅的无头教士的形象就是圣丹尼。人们将圣丹尼的尸体埋葬在那个村庄的教堂里,随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法国历代绝大多数国王都葬在这座教堂里,1966年,这座教堂正式更名为圣丹尼大教堂,由此可见他在法国至高无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门口的圣丹尼雕像</p><p class="ql-block">圣丹尼门是法国国王从巴黎去圣丹尼大教堂必经的大门,最后一位通过凯旋门的君主是维多利亚女王,她参观了1855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p><p class="ql-block">2. 圣马丁门(Porte Saint-Martin)</p><p class="ql-block">在圣丹尼门建成后仅两年的1674年,同一条大道上东侧两公里左右的位置建成了圣马丁门,和圣丹尼门同样由路易十四下令修建, 圣马丁门由皮埃尔·布勒特Pierre Bullet建造,他是圣丹尼门的建筑师弗朗索瓦·布朗德尔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圣马丁门比圣丹尼斯门要小并朴质的多, 仅高18米,在左右两侧有两道明显的小拱门,质朴的结构是用石灰石建造的,并在白色大理石上饰有扁平的笔尖。</p><p class="ql-block">1829年的圣马丁门</p><p class="ql-block">胜利寓言</p><p class="ql-block">四座浅浮雕是将路易十四的英勇战绩描绘成了四则神话故事。</p><p class="ql-block">北面左侧:La Prise du Limbourg en 1675 占领林堡</p><p class="ql-block">描绘了一名神似悲伤妇女坐在躺着的狮子旁边,狮子象征法国,妇女寓意荷兰,暗示了法国对林堡的征服 。</p><p class="ql-block">北面右侧:Las Défaitedes Allemands 德军大败</p><p class="ql-block">战神玛斯手持百合花盾牌正在击退一只老鹰来保护女人和老人,玛斯是路易十四,老鹰暗指德国,寓意德军的战败。</p><p class="ql-block">南面左侧:La Rupture de la Triple Alliance 解散三国同盟</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化身为半裸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戴着假发拿着大锤,胜利女神正为他戴上月桂冠。</p><p class="ql-block">南面右侧:La prise de Besançon 占领贝桑松</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站在一棵橄榄树和一棵棕榈树前,在传闻女神法玛的看护下,从一个跪着的女人那里得到了城市的钥匙,寓意占领贝桑松。</p><p class="ql-block">南部立面的字样带有拉丁文的铭文:致路易斯大帝,因为他击败了德国,西班牙和荷兰的军队并占领了贝桑松和弗朗什-孔泰。</p><p class="ql-block">3. 卡鲁索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p><p class="ql-block">巴黎的历史轴心</p><p class="ql-block">位于巴黎右岸的历史轴心,可谓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地标之一。Axe historique,也被称为凯旋之路(Voie Triomphale)或皇家之路(Voie Royale),这条主干道随着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呈26度建造。沿着轴心贯穿的不仅仅是数座著名的建筑与纪念碑,更是承载了巴黎乃至法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东起的卢浮宫,卡鲁索凯旋门,已不复存在的杜乐丽宫,杜乐丽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直至西侧的星形广场凯旋门,拉德芳斯...在这里漫步仿佛见证了法国一段段辉煌与残酷的历史往事。</p><p class="ql-block">第一个与历史轴心对齐的纪念碑是卡鲁索凯旋门,在拿破仑一世由查尔斯·珀西耶(Charles Percier)和皮埃尔·弗朗索瓦·莱昂纳德·芳丹(PierreFrançoisLéonardFontaine)于1807年至1808年建造,以庆祝法国帝国军队在奥斯特里茨的胜利 ,同时也是进入杜乐丽宫的入口。但随着宫殿的消失,卡鲁索凯旋门变成卡鲁索广场的主要标志。</p><p class="ql-block">杜乐丽宫前的阅兵式</p><p class="ql-block">卡鲁索凯旋门高19米,宽23米,厚7米,是巴黎五座凯旋门中外型最为华美的一座。中央拱门高6米,两侧较小的拱门高4米,是在塞维鲁凯旋门和君士坦丁凯旋门的基础上设计的。</p><p class="ql-block">八根玫瑰色科林斯花岗岩圆柱格外醒目,它与凡尔赛的大特里亚农的玫瑰石柱出自同一种石材,产自南法的科内米内尔瓦,曾一度是被路易十四垄断的皇家建材。石柱之间的浅浮雕表现了拿破仑的外交和军事胜利,描绘了《普雷斯堡和约》、拿破仑进入慕尼黑、拿破仑进入维也纳、奥斯特利茨战役、提尔西特条约和乌尔姆投降等场景。但是战争行为仅作了少量描述,重点更多地放在展现和平。柱子上方分别是拿破仑的八位帝国将领。</p><p class="ql-block">在凯旋门的最顶部是一组颇为引人注目的“四马战车”(quadrige),它是胜利的象征,被和平女神和胜利女神所围绕,寓意和平引导胜利,她们正面朝东方缓缓前行。</p><p class="ql-block">近代战马雕塑中最著名的是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圣马可之马,如果你觉得这具雕塑眼熟,没错,建门之初,拿破仑从圣马可大教堂掠夺来这具雕塑按在了卡鲁索门上,又因滑铁卢的战败于1815年返还给了意大利,现在看到的这具是1825年圣马可之马的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杜乐丽宫被烧毁后卡鲁索门的视野变的开阔,向西可直接眺望到更一座更为出名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4. 雄狮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p><p class="ql-block">雄狮凯旋门几乎与卡鲁索凯旋门同年建造,同样也是为了纪念奥斯特里茨的胜利,然而到完工却整整花了三十年。它如今是巴黎最负盛名的地标之一,知名度远远高于其他四座凯旋门。凯旋门标志着香榭丽舍大道的尽头,它矗立在一个圆形的巨大广场中心,被命名为“星形广场”。巨大的拱门是巴黎历史轴心的重要舞台,现在是欧洲最高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拿破仑曾经对他的士兵说:你们将从凯旋门下列队回家。</p><p class="ql-block">然而拿破仑从来没有机会看到这座纪念碑的完成。</p><p class="ql-block">在拿破仑政权被推翻期间,凯旋门工程被迫中止,直到1830年波旁复辟被推翻才得以继续施工,1836年举行落成典礼。最终,拿破仑的遗体于1840年12月15日在凯旋门下方经过,随后到达他在荣军院礼拜堂的最后安息之地。</p><p class="ql-block">凯旋门立面的四个侧面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浅浮雕,高浮雕和带状装饰,描绘了拿破仑战争的场景,四处最为醒目的浮雕分别是“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p><p class="ql-block">另一位获得国葬殊荣待遇是维克多·雨果,他的遗体于1885年5月22日在凯旋门下停留了一夜,随后被安葬在了先贤祠。</p><p class="ql-block">永恒之火</p><p class="ql-block">拿破仑曾经打过九十六场胜仗,这九十六场胜仗都被记录在了凯旋门内,凯旋门内还刻着曾经跟随拿破仑征战的三百多位将军的名字。凯旋门向那些为法国而战的士兵表示敬意,在拱门下方建立了一座无名烈士墓,以纪念在一战中牺牲的法国官兵。</p><p class="ql-block">墓碑旁的永恒纪念火焰与罗马维斯塔贞女之火相呼应,但后者在394年被野蛮人的袭击扑灭。每晚六点半这里会有一位老兵来点燃永恒之火,至今已持续燃烧90多年。</p><p class="ql-block">象征广场</p><p class="ql-block">星形广场于1899年落成,1918年为纪念一战胜利而改名为胜利广场,二战法国遭纳粹德国占领期间,被改名为贝当广场。1970年11月13日,为纪念逝世不久的前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而改为戴高乐广场,但现在巴黎市民仍愿意称呼它为星形广场。</p><p class="ql-block">传统意义上,12是一个崇高的数字,各种象征性的地方都有数字12:十二使徒,十二生肖,十二月份,白天或黑夜十二小时。星形广场半径120米,由十二条大道构成一个完美的星状射线,每条大道均以名人和重要战役命名。它以令人惊叹的历史轴线为背景,各种著名的地标都在此轴线上,然而法国政府想要竖立一座更大,更高,更宽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5. 拉德芳斯新凯旋门(Grande Arche)</p><p class="ql-block">就像埃菲尔铁塔落成时一样,新凯旋门的建成也备受争议。媒体经常将密特朗总统与路易十四,埃及法老王或上帝相提并论,因为他热衷于在法国首都建立长久而雄伟的地标建筑。但是对于密特朗来说,这个时机再次具有历史意义:他正计划以此来纪念1789年法国大革命胜利200周年。</p><p class="ql-block">早在蓬皮杜和德斯坦执政时期就有了改造巴黎历史轴心的计划,但直到密特朗时期才真正实施。丹麦建筑师斯普雷克尔森赢得了这项设计大赛,它是一个外观简洁现代化的立方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向世界敞开并注视着未来的窗户。但它不是庆祝军事胜利,而是致力于人类和人道主义理想。</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现代的凯旋门,竖立于人类胜利的荣耀;象征着希望将来人们可以自由相见。”</p><p class="ql-block">新凯旋门也坐落于历史轴心上,视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从卡鲁索凯旋门眺望到新凯旋门。正如巴黎的一段历史,从凯旋门开始,到凯旋门结束。</p><p class="ql-block">新凯旋门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立方体,高110米、宽108米、深112米,如期于1989年法国大革命200周年之际落成。从建筑结构的角度来看,新凯旋门外表像是一个四维的超正方体被投影到三维的空间中。</p><p class="ql-block">6.33度</p><p class="ql-block">尽管拉德芳斯凯旋门坐落于历史轴心上,但并未与之对齐,而是有一个6.33度的夹角,这是由于地铁建设情况产生的:巴黎地铁、区域快线及高速公路皆位于新凯旋门的下方,所以为了建造新凯旋门巨大的地基,只好让新凯旋门与历史轴线之间产生夹角。</p><p class="ql-block">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为了建筑物的地基深度考量,然而如此一来新凯旋门跟位在历史轴另一端的卢浮宫产生了相同的夹角(卢浮宫和金字塔也并未与历史轴心对齐),不得不说是一个命运的巧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今天战争的烟云早已散去,凯旋门正上演着它最后一幅雕像的主题 —— 和平,凯旋门顶上的咖啡馆每天都被挤满了游客,如果你真的有幸到了那里,不妨和不远处埃菲尔铁塔的人挥挥手,说不定还能收到对方的回应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凯旋门介绍 </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形制: 通常是横跨在道路上的独立建筑,主体由两个桥墩连接一个拱门组成,顶部有柱顶或阁楼,可安置雕像或铭文。装饰: 建筑物上常雕刻装饰、浮雕和纪念铭文,以展示胜利和成就。风格: 巴黎凯旋门等建筑具有帝国风格,以宏伟、庄严、简洁的特点著称,摒弃了罗马凯旋门多重拱券的造型,仅设一个大拱券。 </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历史起源: 凯旋门最早由古罗马人建造,用于纪念战争胜利、重大公共事件等,例如新殖民地的建立或皇帝的登基。文化象征: 凯旋门成为欧洲各国仿建的对象,世界各地都有以古罗马凯旋门为蓝本建造的纪念建筑。</p><p class="ql-block">纪念性: 凯旋门下方通常设有纪念性设施,如巴黎凯旋门下的无名烈士墓,象征着对为国牺牲烈士的敬意。<span style="font-size:18px;">宣传功能: 凯旋门具有明显的宣传性质,旨在彰显统治者的军事和政治成就,因此常被用于庆祝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不同于纪念门: 凯旋门应与纪念门、拱门和城门区分开来,后者通常是为了纪念某一特定事件(如国家独立或战争伤亡),而非仅仅庆祝军事胜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巴黎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也叫雄狮凯旋门,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的法军将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建筑师让·夏格伦的设计开始动土兴建,但后来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才得以继续。断断续续经过了30年,凯旋门终于在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5年,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这是一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7.4米。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凯旋门的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表面上看去,巨大的凯旋门和丰富的浮雕虽然气派很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德国柏林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德国凯旋门,又叫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1788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为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下令重新建造勃兰登堡门,历经三年于1791年完工。第二场世界大战之后,勃兰登堡门同柏林墙一起见证了德国近半个世纪的分裂,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它成为了两德统一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米兰凯旋门</p><p class="ql-block">米兰凯旋门位于意大利米兰市古城堡旁。1807年为纪念拿破仑征服米兰而建,门高25米,顶上矗立着青铜武士和兵车造像。1826年,米兰统治者弗朗西斯科将它改名为“和平门”。1920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这座宏伟的凯旋门下又修建了一座“无名烈士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在这次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朝鲜平壤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平壤凯旋门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平壤之“牡丹峰区”的凯旋广场。始建于1982年4月15日,是为了纪念朝鲜的领袖金日成两次战胜侵略朝鲜的日本及美国,使朝鲜获得独立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而建立的。</p><p class="ql-block">平壤凯旋门规模居世界诸凯旋门之冠。它用了10500多块花岗石建造,高60公尺,宽52.5公尺,拱形门洞高27公尺,宽18.6公尺。4根花岗石枝柱上,刻有金日成先生投身抗日战争的公元1925年及凯旋归国的1945年,并有浮雕。它的东面和西面的墙面有长白山的浮雕;南面及北面的墙面则被雕刻有朝鲜民谣:《金日成将军之歌》的歌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来看看另一个版本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凯旋门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巴黎凯旋门</p><p class="ql-block">法国的巴黎凯旋门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上。1806年,拿破仑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役的胜利,下令修建了这座凯旋门,历时30年才最后建成。凯旋门高约50米,十分宏伟壮观,气势非凡。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约15米。整座建筑物都雕有精美绝伦的浮雕,展示了拿破仑帝国时代的辉煌战绩。每年法国国庆日,都会在凯旋门举行盛大隆重的国庆献礼,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p><p class="ql-block">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这座广场也是配合雄狮凯旋门而修建的,因为凯旋门建成后,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纪中叶,环绕凯旋门一周修建了一个圆形广场及12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有40~80米宽,呈放射状,就像明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又叫明星广场。凯旋门也称为“星门”。凯旋门就位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罗马提图斯凯旋门</p><p class="ql-block">罗马提图斯凯旋门,高14.4米,宽13.3米,深6米,上面装饰有浮雕。是纪念罗马帝国的提图斯皇帝(又译提图皇帝),于公元70年,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兴建的凯旋门,亦是现存于罗马最古老的凯旋门。兴建年份约为公元81年,是提图斯皇帝驾崩后,由罗马帝国元老院所兴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罗马的塞维鲁凯旋门</p><p class="ql-block">罗马的塞维鲁凯旋门,罗马帝国塞维鲁皇帝,为了庆祝罗马帝国战胜帕提亚人,于公元203年兴建,其跨越之道路称为圣道。</p><p class="ql-block">地塞维鲁凯旋门(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是古罗马广场上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之一,它位于古罗马广场西北端,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建于公元203年。该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皇帝(emperor Septimius Severus)和他的两个儿子卡拉卡拉(Caracalla)和塞普提米乌斯·盖塔(Geta)在194或195年和197-199年两次战胜帕提亚。</p><p class="ql-block">在中世纪时期,再三发生洪水将更多的沉积物冲刷到了这里,使得当时很多浮雕都被冲刷掉,直到1742年才再次补画上去,不过只有拱门的上半部门可以看得出来。这座凯旋门之所以能够保持得比较完好主要依赖于当时与一座基地教堂结构相组合。当教堂被重建于别处时,凯旋门仍然保留着教堂的性质,所以它能够一直保留至今而没有被其他建筑所代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5年,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p><p class="ql-block">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高21米,宽25.7米,是古罗马时代最大型的凯旋门,耸立于罗马斗兽场与古罗马城之间的大道上。是君士坦丁大帝为了纪念他于公元312年击败马克森提乌斯(四奥古斯都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希腊加莱里乌斯拱门</p><p class="ql-block">加莱里乌斯拱门:希腊塞萨洛尼基市的一座古建筑,拱门建于公元298年至299年,为纪念加莱里乌斯打败波斯的入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俄罗斯莫斯科凯旋门</p><p class="ql-block">这座凯旋门高28米,是按照古罗马康斯坦丁凯旋门的样式建造。门的基座上共竖立着6组12根圆柱。圆柱用生铁铸成,高12米、重16吨。圆柱之间站立着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勇士,勇士头顶的墙壁上是反映俄军同法军作战的浮雕。凯旋门顶部安放着6匹背生双翅马拉着的凯旋车,车里坐着胜利女神,她的右手高擎着月桂花环,面向城市入口处。其下武士,手执利剑,或月桂花环和橄榄枝,象征胜利和平。门柱之间,四尊俄军士兵,身披盔甲,手执盾枪,手指上刻着“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门楣上饰有抗击拿破仑军队的44个俄罗斯城市的城标。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在黑色圆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俄罗斯莫斯科凯旋门:和巴黎凯旋门相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莫斯科凯旋门,是纪念1814年俄罗斯在卫国战争中俄军打败由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p><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国家象征标志,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美国战士和水手拱门</p><p class="ql-block">美国战士和水手拱门:纽约市的一座南北战争纪念物,是纽约市的一座南北战争纪念物。东端有楼梯到达向公众开放的观景台和顶部雕塑,内部有时开放,用于艺术展览和表演(西端楼梯仅用于存储),1973年列为纽约市地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美国千禧门</p><p class="ql-block">千禧门是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个凯旋门和博物馆建筑。截止2011年,千禧门是美国继杰佛逊纪念堂之后最大的纪念建筑。千禧门于2008年7月4日开幕,修建耗资2000万美元。千禧们也是一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中国广东凯旋门</p><p class="ql-block">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的凯旋门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凯旋门”呢,除了上面的“五大”、“十大”,这世界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凯旋门呢?这一源自于古罗马的古建筑形式在古罗马时期就是为了记载战功而建造的纪念碑式的建筑……</p><p class="ql-block">世界其他地区比如德国就有一座鼎鼎大名非常著名名的凯旋门,叫勃兰登堡门,上面有德国的民族象征之一--胜利女神铜像,这铜像在拿破仑占领柏林的时候还曾经被夺走,之后朋友们如果有机会去德国的时候是一定不可错过的……五大里的的第三及十大里的第七,足见其在凯旋门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其他的和它差不多的还有吗?也可以一并去看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圣彼得堡的纳尔瓦凯旋门,由贾科莫·夸伦吉(Giacomo Quarenghi)设计,建于1814年,以纪念俄罗斯战胜拿破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国奥朗日的奥朗日凯旋门,现存最古老的三拱形罗马凯旋门,可能建于奥古斯都皇帝统治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并曾于公元20年代重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国贝桑松的黑门,是由两根柱子叠加而成的单拱门,建于公元171-175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利比亚大莱普提斯的塞普蒂米乌斯·西弗勒斯凯旋门,一个四拱形的四边形拱门,建于公元100年-203年前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阿尔及利亚泰贝萨省的卡拉卡拉拱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莱里乌斯拱门建于公元298年-299年,为纪念加莱里乌斯打败波斯的入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罗马凯旋门</p><p class="ql-block">罗马的凯旋门在罗马帝国的衰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作为过去罗马帝国辉煌的代表和国家权力的象征,使得凯旋门仍然被人们重视。洛尔施隐修院实际也是故意模仿罗马凯旋门而建造的,以表示加洛林帝国与前身罗马帝国之间的连续性。然而,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到来,各地的统治者才试图通过建造自己的凯旋门,系统地将自己与古罗马的遗产联系起来。最早的拱门之一是位于那不勒斯新堡的“阿拉贡凯旋门”,是由阿拉贡的阿方索五世于144年竖立,卡普阿门也采用相似的设计,到16世纪末,凯旋门已与宫廷剧院、国家盛典、军事防御工事密切相关。凯旋门的图案也开始融入了市政厅和教堂等公共建筑的外墙。</p><p class="ql-block">由板条和石膏制成的临时凯旋门通常是为皇室成员竖立的。与罗马征服者竖立的永久性拱门不同,文艺复兴时期的统治者经常建造一排拱门,并通过这些拱门举行游行,并标明了在每个阶段传达特定资讯的重要地点。例如,新当选的教宗可以建造的临时凯旋门下穿过罗马的街道。或是为了王朝婚礼而特地建造的。1585年,当萨沃伊公爵卡洛·埃马努埃莱一世与西班牙公主卡特琳娜·米盖拉举办婚礼时,也曾建立了临时凯旋门。</p><p class="ql-block">此外,此时也留存许多凯旋门的图像,虽然临时凯旋门通常在使用后被拆除,但广泛分布的版画中也对当时时代的凯旋门进行了详细的记录。雕刻的媒介,也让观众从而得知凯旋门所呈现的寓言和铭文的关键讯息。然而,有时所描绘的拱门甚至不是真实的结构,而完全是作为皇家宣传的虚构表现而存在。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Triumphal Arch》 ,该画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所委托创作,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印刷品之一,高3.75公尺(12.3 英尺)。</p><p class="ql-block">当波旁王朝和拿破仑一世因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时,同时为了彰显自身的胜利而人率先建造了新的永久性凯旋门。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拱门是建于1806年至1836年的巴黎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到了近代,凯旋门曾被视为独裁者的权力宣言和国力强化的象征性。阿道夫·希特勒曾计划在柏林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凯旋门。拱门比以前建造的任何拱门都大得多,宽550英尺(170公尺),深 92英尺(28公尺),高392英尺(119公尺),原本打算刻上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180万人的名字。然而,该项目建设从未开始。朝鲜金日成最后则于1982年在平壤市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凯旋门的形式也被用于其他目的,特别是建造纪念性拱门和城门,例如柏林的勃兰登堡门、纽约市的华盛顿广场拱门或新德里的印度门,或简单的欢迎仪式拱门,例如巴塞罗那的凯旋门,尽管以凯旋门为原型,但它们的建造目的却截然不同:主要以纪念战争伤亡,民事事件(例如国家独立),或为城市提供纪念性仪式等,而不是传统的庆祝军事胜利。</p><p class="ql-block">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Triumphal Arch》,1515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不勒斯新堡的阿拉贡凯旋门,为纪念阿拉贡在战役后胜利统治那不勒斯而建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伦敦的威灵顿拱门,建于1826–30年,以纪念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纽约市的战士和水手拱门 建于1889–92年,以纪念美国战胜美利坚联盟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里门与孟买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壤凯旋门,世界第二高的凯旋门,建于1982年,以纪念朝鲜1925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以及金日成70大寿……而现在全世界最高的凯旋门在宇宙文明的中心--朝鲜?</p><p class="ql-block">那是未来的无产阶级导师、军事家、人民艺术家金正恩同志在他出生之前亲手设计的!比巴黎凯旋门足足高了10米思密达?</p><p class="ql-block">其中表达的主体思想极大的震慑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其艺术价值比巴黎凯旋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思密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各种凯旋门已经让不少朋友理不太清楚了,在这里梳理一下几个最重要的和其间的相互关联吧……</p><p class="ql-block">这个主题让我们拉的远一点吧,两个世界著名的古都市,巴黎和罗马!</p><p class="ql-block">1、二千年前古罗马的两个凯旋门:(罗马三大古凯旋门随后介绍)(在意大利罗马)</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凯旋门和提图斯凯旋门</p><p class="ql-block">2、巴黎的两个最著名的凯旋门:(巴黎还有两个小的和一个超大现代的后面介绍)(在巴黎)</p><p class="ql-block">本篇的主角巴黎凯旋门和卢浮宫前的克鲁索凯旋门</p><p class="ql-block">3、这4座凯旋门的关系是:</p><p class="ql-block">巴黎:世界最大的巴黎凯旋门是按照提图斯凯旋门的风格建造的,大型单拱门,简单、大气、庄严……</p><p class="ql-block">罗马:罗马古城的提图斯凯旋门,在罗马大斗兽场通往古罗马广场圣道的入口就矗立着这座以古罗马皇帝之一命名的提图斯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巴黎:卢浮宫外的克鲁索凯旋门是根据拿破仑最喜欢的古罗马最大最新的君士坦丁凯旋门的格式建造的,三重拱门,精雕细刻、华丽美观……</p><p class="ql-block">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与罗马大斗兽场相邻的著名古建筑……建于西元312年,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西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p><p class="ql-block">罗马古城多达36座而仅仅现存的三座主要凯旋门是:提图斯凯旋门、塞维鲁凯旋门和君士坦丁凯旋门。它们都是古罗马时期为了纪念重要人物或事件而建造的,至今仍是罗马的重要地标。</p><p class="ql-block">1、提图斯凯旋门 (公元81年): 建造于公元81年,是为了庆祝提图斯皇帝平定耶路撒冷叛乱而建造的。它是一座单拱门,上面刻有提图斯凯旋归来的浮雕。</p><p class="ql-block">2、塞维鲁凯旋门 (公元203-205年): 建造于公元203-205年,是为了庆祝塞维鲁皇帝及其两个儿子对帕提亚的胜利。它是一座三重拱门,也是古罗马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大凯旋门之一。</p><p class="ql-block">3、君士坦丁凯旋门 (公元315年): 建造于公元315年,是为了庆祝君士坦丁大帝在米尔维安桥战役中战胜马克森提乌斯。它也是一座三重拱门,上面有许多雕塑和浮雕,其中一些是从其他古建筑上取下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源与发展,罗马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凯旋门的创立及发展通常被视为古罗马建筑的一部分。如同过古罗马时期所兴建的渡槽、桥梁、圆形剧场和圆顶一样,凯旋门也是采用拱形原理技术而兴建。罗马人可能从伊特鲁里亚文明学习了拱门建造技术。在当时,伊特鲁里亚人经常兴建精心装饰的单海湾拱门,作为通往城市的大门或门户 ;伊特鲁里亚拱门的例子在今日的佩鲁贾和沃尔泰拉依旧可见。</p><p class="ql-block">罗马凯旋门共有两个关键元素:圆顶拱门和方形柱顶,自古希腊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独立的建筑元素使用,但希腊人更喜欢在神庙中使用柱顶,并且几乎完全将拱门的使用限制在承受外部压力的结构,如坟墓和下水道。因此,罗马凯旋门在一个独立的结构中结合了圆形拱门和方形拱顶。最初的支撑柱变成了拱门外表面的装饰元素,而拱顶从建筑支撑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拱门建造者则希望通过使用建筑上的雕像,传达著公民和宗教资讯的框架,以及象征性、叙事性和装饰性的元素。</p><p class="ql-block">现代术语的凯旋门基本源于罗马凯旋门的观念,即这种建筑形式是通过罗马元老院投票表决,以授予特别成功的罗马将军凯旋式胜利的奖励、纪念有关。最早为纪念胜利而建立的凯旋门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建造的。当时被称为“fornices(穹窿门)”,并带有描述纪念胜利和凯旋归来的意象。卢修斯·斯特里蒂努斯(Lucius Steritinus)曾在公元前196年竖立两个拱门,以纪念罗马共和国在西班牙的胜利。另一个穹窿门建在公元前190年由大西庇阿于卡比托利欧山建造,公元前121年,昆图斯·法比乌斯·马克西姆斯·阿洛布罗吉库斯 (Quintus Fabius Maximus Allobrogicus)则在罗马广场建造一座穹窿门,上述结构至今并未有幸存下来,因此人们对其外观知之甚少。</p><p class="ql-block">罗马的凯旋式习俗最终在罗马帝国初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奥古斯都元首下令凯旋和纪念荣誉仅限于皇室成员。“穹窿”一词则被“拱形”取代。共和国的凯旋门可以由凯旋者自行决定并自费建造,而罗马凯旋门则是由元老院颁布的法令赞助,或者是由身居高位的富有人士所赞助,通常拱门纪念和提升皇帝、他们的职位和帝国的价值观而建立。拱门不一定是作为入口建造,并通常竖立在马路对面,目的是供人通过,而非绕行。</p><p class="ql-block">大多数罗马凯旋门都是在帝国时期建造的。到公元4世纪,罗马共有36座凯旋门,但至今仅存三座凯旋门幸存下来——包括提图斯凯旋门(公元81年)、塞维鲁凯旋门(公元203-205年)和君士坦丁凯旋门(公元315年)。在罗马帝国的其他城市也建造了许多凯旋门。单拱门最为常见,但也建造了许多三重拱门,其中奥朗日凯旋门(约公元21年)是现存最早的例子。从公元2世纪开始,有许多四角弓的例子:在十字路口竖立的方形凯旋门,四面都有拱形开口,尤其是在北非。罗马和意大利的拱门建筑图拉真时代(公元98-117年)之后逐渐减少兴建,但在公元2世纪和3世纪期间,罗马凯旋门在各省仍然普遍兴建;通常是为了纪念帝国访问而建立。</p><p class="ql-block">人们对古罗马人如何看待凯旋门知之甚少。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是唯一一位讨论过它们的学者。他曾写道,凯旋门成立的目的是“提升于普通世界之上”的尊贵人物形象,通常以带有四轮马车的雕像形式描绘[7]。然而,罗马帝国凯旋门的设计随著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复杂,并演变出一套规则化的特征,显然是为了向传达许多资讯。</p><p class="ql-block">拱门的装饰旨在作为对于战役的胜利和胜利者的资讯为重点。它专注于事实意象,而非寓言。立面装饰设有大理石柱,桥墩和阁楼装饰有飞檐。雕刻的面板描绘了胜利和成就、胜利者的事迹、敌人缴获的武器或凯旋游行本身。拱肩通常描绘维多利亚的胜利,阁楼则常刻有命名、赞美胜利者的题词。内部通道也装饰有浮雕和独立雕塑,一些凯旋门上方有一尊雕像,或是一组描绘皇帝或将军乘坐四轮马车的雕像。罗马凯旋门上的铭文也具有非常精细的切割,有时还会镀金。每个字母的形式和它们之间的间距也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辨识,并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强调罗马人对秩序的品味。这种后来成为字体排印学的概念,直到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1805年,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又称三皇会战)以艺术般完美的方式以少胜多,击败了俄国沙皇和奥地利皇帝率领的俄奥联军,粉碎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的军事威望达到顶峰。</p><p class="ql-block">于是拿破仑决定在巴黎星形广场兴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的法军将士。建筑师接到任务后冥思苦想,最终决定以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作为参照,兴建一座凯旋门。</p><p class="ql-block">这张古罗马广场示意图上,最近的是塞维鲁凯旋门,远处圣道入口处的是提图斯凯旋门,而更远处与罗马大斗兽场相邻的看不见的是君士坦丁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古罗马广场入口处的提图斯凯旋门……</p><p class="ql-block">提图斯凯旋门是一座早期的罗马帝国凯旋门,只有一个拱门,建于公元81年。</p><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提图斯凯旋门,我在公元82年就被建造出来了,比巴黎那个家伙整整早了一千七百多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马古城的提图斯凯旋门,在罗马大斗兽场通往古罗马广场圣道的入口就矗立着这座以古罗马皇帝之一命名的提图斯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图斯凯旋门上描绘的提图斯凯旋队伍,展示了公元81年从耶路撒冷缴获的战利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2-315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巴黎卢浮宫杜乐丽花园的那座小凯旋门就是按拿破仑指令仿照它建造的……</p><p class="ql-block">这座凯旋门是在意大利罗马市区与罗马大斗兽场相邻的古罗马最大的凯旋门,以著名的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名字命名,站在这里可以远远看到前面提到的通往古罗马广场入口的提图斯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凯旋门高21公尺,宽25.7公尺,纵深7.4公尺。它拥有3个拱门,中央的拱门高11.5公尺,宽6.5公尺;两侧的拱门则高7.4公尺,宽3.4公尺。凯旋门上方的浮雕板是当时从罗马其它建筑上直接取来的,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如安东尼、哈德连等,下面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战斗场景。所以君士坦丁凯旋门虽然是罗马三座凯旋门中建造最晚的一座,但仍然可以看出早期罗马艺术的影子,而且保存比较完好,值得一看……尽管比大斗兽场晚了200多年,但同样都是近2000年的古建筑,依然从另一个角度展示给我们古罗马的辉煌和荣耀……君士坦丁凯旋门的雕塑精美绝伦、恢宏大气,生动保存了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不失为一座精美恢宏的古罗马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千年逝去,残迹斑斑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与古罗马斗兽场共同见证罗马的辉煌………</p><p class="ql-block">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巴黎卢浮宫杜乐丽花园的那座小凯旋门就是按拿破仑指令仿照它建造的……</p><p class="ql-block">这座凯旋门是在意大利罗马市区与罗马大斗兽场相邻的古罗马最大的凯旋门,以著名的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名字命名,站在这里可以远远看到前面提到的通往古罗马广场入口的提图斯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凯旋门—与罗马大斗兽场相邻的著名古建筑……建于西元312年,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西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凯旋门高21公尺,宽25.7公尺,纵深7.4公尺。它拥有3个拱门,中央的拱门高11.5公尺,宽6.5公尺;两侧的拱门则高7.4公尺,宽3.4公尺。凯旋门上方的浮雕板是当时从罗马其它建筑上直接取来的,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如安东尼、哈德连等,下面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战斗场景。所以君士坦丁凯旋门虽然是罗马三座凯旋门中建造最晚的一座,但仍然可以看出早期罗马艺术的影子,而且保存比较完好,值得一看……尽管比大斗兽场晚了200多年,但同样都是近2000年的古建筑,依然从另一个角度展示给我们古罗马的辉煌和荣耀……君士坦丁凯旋门的雕塑精美绝伦、恢宏大气,生动保存了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不失为一座精美恢宏的古罗马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千年逝去,残迹斑斑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与古罗马斗兽场共同见证罗马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凯旋门上的门楣,描绘君士坦丁一世向人民分发礼物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罗马竞技场大斗兽场旁边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与远处古罗马广场圣道入口处的提图斯凯旋门的位置关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塞维鲁凯旋门,建于公元203年-205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马的塞维鲁凯旋门,罗马帝国塞维鲁皇帝,为了庆祝罗马帝国战胜帕提亚人,于公元203年兴建,其跨越之道路称为圣道。</p><p class="ql-block">地塞维鲁凯旋门(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是古罗马广场上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之一,它位于古罗马广场西北端,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建于公元203年。该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皇帝(emperor Septimius Severus)和他的两个儿子卡拉卡拉(Caracalla)和塞普提米乌斯·盖塔(Geta)在194或195年和197-199年两次战胜帕提亚。</p><p class="ql-block">在中世纪时期,再三发生洪水将更多的沉积物冲刷到了这里,使得当时很多浮雕都被冲刷掉,直到1742年才再次补画上去,不过只有拱门的上半部门可以看得出来。这座凯旋门之所以能够保持得比较完好主要依赖于当时与一座基地教堂结构相组合。当教堂被重建于别处时,凯旋门仍然保留着教堂的性质,所以它能够一直保留至今而没有被其他建筑所代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塞维鲁凯旋门精美的雕刻和格子拱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站在古罗马广场这一端的塞维鲁凯旋门,向广场另一端的东端望过去,是可以看到圣道入口处的提图斯凯旋门的,甚至更远处的古罗马大斗兽场和旁边的君士坦丁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过罗马的的朋友都知道,与巴黎一样城市广场、喷泉、教堂众多,本人有几片专门的美篇,欢迎朋友们空闲时间去欣赏斧正!罗马的历史比巴黎要更加久远一些,整个古城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除了是本篇重点讲述的凯旋门的发源地,还有罗马斗兽场和古剧院,建筑物方面还有同样是古建筑的代表—庆功柱,以及古埃及的方尖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就是著名的图拉真庆功柱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欧洲建筑中,罗马庆功柱是一种经典的建筑形式,例如图拉真柱和马可·奥里略柱,是罗马帝国时期典型的纪念性建筑,它们结合了多种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古罗马柱式、浮雕艺术和拱券结构……图拉真柱或译作图拉真凯旋柱,图拉真纪功柱(拉丁語:COLVMNA·TRAIANI,義大利語:Colonna Traiana),位于意大利罗马帕拉蒂尼山丘边的图拉真广场,为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所立,以纪念他胜利征服达契亚的战争。该柱由大马士革建筑师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洛斯奉罗马元老院的命令建造,于113年落成,以柱身精美浮雕而闻名。其主要建筑风格特点:</p><p class="ql-block">1. 古罗马柱式: 罗马庆功柱通常采用古罗马柱式,包括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和科林斯式,以及罗马人自己发展出的塔司干式和复合式。这些柱式在庆功柱上以不同的方式运用,既体现了古典的比例和美感,又展现了罗马的创新。</p><p class="ql-block">2. 浮雕艺术: 庆功柱的柱身通常装饰有螺旋形浮雕,描绘着与柱子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战争场景、凯旋游行等。这些浮雕不仅具有装饰性,更具有叙事性和纪念性,是罗马浮雕艺术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3. 拱券结构: 庆功柱通常建立在基座上,基座部分可能采用拱券结构,增强了柱子的稳固性和视觉效果。拱券是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庆功柱上有所体现。</p><p class="ql-block">4. 柱身装饰: 柱身通常采用圆柱,并有凹槽,增加了柱子的肌理感和光影效果。柱头的设计也体现了不同的柱式风格,如科林斯柱式的华丽卷草纹等。</p><p class="ql-block">5. 纪念性: 庆功柱作为纪念性建筑,其设计和装饰都强调庄重、宏伟,以彰显罗马帝国的力量和成就。柱顶通常矗立着皇帝的雕像,进一步强调了纪念的主题。</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罗马庆功柱的建筑风格是古罗马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融合了古希腊的柱式传统、罗马的创新拱券结构和精湛的浮雕艺术,并赋予了其独特的纪念性和装饰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卢浮宫去巴黎歌剧院是有一条称为歌剧院大街的相连在一起,路途中少许一拐就可以看到旺多姆广场……</p><p class="ql-block">旺多姆广场庆功柱</p><p class="ql-block">拿破仑缴获的1250门大炮,模仿罗马的图拉真纪功柱铸造的,柱高44米直径3.6米……</p><p class="ql-block">还记得罗马威尼斯广场和古罗马广场交汇处的那个图拉真柱吗?是不是很像?</p><p class="ql-block">广场一侧就是巴黎最豪华的丽兹酒店(Hotel Ritz),当年英国王妃戴安娜和男友出车祸前就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旺多姆圆柱,亦称凯旋柱,位于巴黎旺多姆广场中心的纪念铜柱。</p><p class="ql-block">旺多姆圆柱,拿破仑军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象征,历经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拿破仑三世及巴黎公社的多次更迭,其雕像与命运反映了法国政治变迁与民众情感波动,最终在资产阶级政府下恢复原状。</p><p class="ql-block">Vendôme Column,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使拿破仑威震欧洲,因此,法国元老院宣布为他建立一座巨大的记功碑。旺多姆柱就是1810年,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为原料,模仿罗马的图拉真纪功柱修建的,柱高44米,直径3.6米,柱身周围自上而下环绕着22道由32位艺术家制作的青铜浮雕,上面描绘着拿破仑的四十五个战役的事迹,柱座四周刻有战利品浮雕,柱角上装饰着雄鹰,顶上立有拿破仑一世铜像,头戴罗马皇帝的桂冠,一手拿着权杖,一手握着金球,显示出征服欧洲,称霸世界的雄心。波旁王朝复辟期间(1814年)被取下,换上了亨利四世的骑马塑像,路易十八时期上面是巨大的百合花。1833年在人民的压力下,七月王朝重新竖起一个时髦的拿破仑雕像(三角帽,靴子和长大衣)。后来拿破仑三世期间又换成了一个更威风的古典风格造型……</p><p class="ql-block">巴黎旺多姆广场(Place Vendôme)中央的柱子是纪念拿破仑的“旺多姆柱”。是指一根柱子。这根柱子高44米,由青铜制成,上面环绕着描绘拿破仑战争场景的浮雕,顶部是拿破仑的雕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共和广场南行塞纳河方向顺着马丁运河,中间会看到巴士底广场……再西行就是孚日广场,继续走顺着塞纳河也就是巴黎市政厅,卢浮宫了……</p><p class="ql-block">巴士底广场</p><p class="ql-block">有著名的巴士底七月柱和新的巴士底歌剧院(87年去的时候还没有,96年去时就多了这么大的一座现代版的大型歌剧院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月柱 Colonne de Juillet,法国巴黎巴士底广场,建筑风格:胜利纪念柱</p><p class="ql-block">七月柱(法语:Colonne de Juillet)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巴士底广场上的高柱,建于1835年至1840年间,以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该革命曾推翻了查理十世的统治,结束复辟王朝而建立了七月王朝,由路易-菲利普一世继位成为法国国王。</p><p class="ql-block">在柱子底部的一块铭牌上则写着:为了纪念法国公民在1830年7月27日、28日和29日的著名事件中为捍卫公共自由而武装和战斗的荣耀,敬献给法国公民。柱身上刻有1830年七月革命期间死亡的受害者名字,柱顶上饰有由奥古斯特·杜蒙创作的黄铜雕塑作品「自由之神」。该高柱是建在一个墓地之上,以纪念在七月革命中丧生的人们。</p><p class="ql-block">七月柱所在的区域曾经历几次改变及利用,早先在恐怖时期的第二年的牧月,断头台从革命广场(现在的协和广场)搬到了巴士底狱的荒地上进行处刑。但经当地居民抗议后,该断头台只运作了三天,但仍造成75人受刑而死亡。之后,断头台被迁移到王座广场(即民族广场)。</p><p class="ql-block">再生之泉,自1792年6月16日起,人们就决定将巴士底狱改造为一个名为「自由广场」的地方,并在此地建立一座纪念性柱子。但在此之前,人们首先在此处建造了「再生之泉」。这座喷泉于1793年8月10日竣工,成为了庆祝共和国「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活动中心。这场革命庆典由雅克-路易·大卫组织,马里-让·埃罗·德·塞谢勒设计,是所有革命庆典中最重要的一环。国民公会拨出了200万预算用于此活动。游行的路线上设有五个象征革命的「站点」,从战神广场出发,经过协和广场,最终到达巴士底狱。再生之泉是为了纪念八月十日事件而建。采用埃及式喷泉型式设计,喷泉的雕像形象为一只母羊,从两个乳头喷出水而落入池中。这座喷泉归功于新古典主义画家和雕塑家雅克-路易·大卫的设计。</p><p class="ql-block">拿破仑之象,帝国时期,政府有计划在巴士底广场上建造一座大型喷泉,用来供给巴黎居民所需的饮用水,水源则来自当时正在进行的乌尔克运河的工程。人们最初曾规划在广场的喷泉上方,建造一尊青铜古代军用大象的雕塑。若该雕塑完成,那么大象的尺寸共16公尺长、15公尺高(在喷泉基座上24公尺)。大象雕塑基座的第一块石头是在1808年12月2日由内政部长放置,以庆祝拿破仑一世加冕的四周年纪念日。规划上,螺旋形楼梯的设计能够人们进入大象内部,到达一个设有观景平台的顶部。让·安托万·阿拉沃万随后接手了建筑师雅克·塞莱里耶的工作完成喷泉的基座设计,更成为了七月柱现在的基地。随后,他在广场南部立起了一座真人大小的木制石膏模型,一直保存到1846年。</p><p class="ql-block">由于帝国后期财政紧缩,这件永久性青铜雕塑从未正式制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协和广场 Place de la Concorde</p><p class="ql-block">协和广场,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一座大广场,面积约 8.4 万平方公尺,建于 1757 年,设计师为 Ange-Jacques Gabriel。广场上立有雕塑、喷泉,在 1763 年时,曾以当时国王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Place Louis XV),竖立起国王的骑马雕像,直到法国大革命期间,雕像被推倒,广场也改名革命广场(Place de la Révolution),成为一段时间的断头台、无数血泪的过去,包含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等人都是在革命广场被处决。而广场上的方尖碑是十九世纪埃及政府送给法国的方尖碑,高 23 公尺,重达 250 公吨,为一红色花岗岩柱。尖塔部分曾经被偷,直到 1989 年才由法国政府重新立上金顶。</p><p class="ql-block">巴黎的另一个灵魂就是星罗棋布的广场,在法国巴黎和其它大城市里,广场在城市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当您徜徉在壮阔的古老广场上,浏览着典雅的建筑群和精美的雕像,观赏着与光影交相辉映的喷泉水雾,定是心旷神怡的,因为古老广场所带有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即强调对称、轴线和主从关系,讲究沉稳大气或豪华富丽,给予人真正的视觉美感。同时每一个广场都见证了法国的一段历史,了解它们所蕴含的人文历史背景,也许正是旅程中的收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协和广场 Place de la Concorde</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大广场的一个,</span>雄伟的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a Paris)是法国最大的广场,它坐落在巴黎东西走向的历史轴线(Axe Historique)上,东面通往杜伊勒里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和罗浮宫,西面连接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广场呈八角形,南面为塞纳河,北面是古典风格的建筑物。埃及方尖碑矗立在广场中央,两侧是一对巨大的喷泉。协和广场在法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此曾上演过一幕幕人间悲喜剧,漫步其间,能感受到它曾有过的辉煌和悲怆,以及在法兰西这一方水土特有的典雅与浪漫。</p><p class="ql-block">2、从皇家广场到断头台</p><p class="ql-block">1748年,巴黎市政府为了庆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大病初愈,决定竖立一座国王的骑马雕像。1753年皇家建筑学院决定在一块沼泽空地上建一个广场安放雕像,那年代法国似乎盛行建造「皇家广场」,以颂扬国王的荣耀,在蒙彼利埃、南特、梅茨、第戎、波尔多和南锡都先后建成「皇家广场」。</p><p class="ql-block">这个巴黎的「皇家广场」当时被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Place Louis XV),由国王首席建筑师加布里埃尔负责建造,于1772年竣工。广场中央是路易十五的骑马塑像,穿着古罗马服饰,戴着桂冠,嘶马半立在空中。底座的四个雕像分别代表力量、正义、审慎与和平,意寓国王的品质。在广场北侧的皇家路两侧,兴建了两座式样相同的华丽大厦,呈典型的路易十五建筑风格。东侧的一座现为法国海军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用作德国占领军总部。西侧的那座为豪华的克里雍大饭店,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曾在此学习钢琴课程。</p><p class="ql-block">当16岁的路易十六王储和14岁的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于1770年5月30日举行婚礼时,「路易十五广场」上发生了一幕悲剧。那天为了庆祝皇家婚礼,市政府在广场上放烟火,不料出了事故,导致300多人死于窒息和恐慌骚乱造成的踩踏。大婚之际出现这种不幸事件,是否是对他们最终悲惨命运的一种预示和铺垫?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血雨腥风在法兰西大地上肆虐。王权统治被推翻的同时,法国众多杰出的艺术品也被摧毁,「皇家广场」上的路易十五雕像是王权的象征,自然免不了被销毁的厄运。广场在1792年被重新命名为「革命广场」,断头台被安置在这里,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共有1,100多人在广场上被斩首(大革命恐怖时代中共有7万人被处决),其中包括国王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杜巴利伯爵夫人(Comtesse du Barry,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和恐怖时代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法国大革命开始时是国王路易十六执政,他是一位善良的国王,但性格软弱。他在其祖父路易十五驾崩后登基时,法国君主专制的大厦已经岌岌可危了。当路易十六介入美国独立战争后,更是让国债飙升,外加伏尔泰、卢梭等思想家发起的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其它因素,大革命终于爆发了。路易十六在出逃失败后被国民公会判处死刑,他在被处决的前一天晚上见到了家人,这个仁慈的国王告诉儿子路易.查理斯永远不要为他的死去复仇,儿子承诺了,但可怜的小路易却未能活到成年,就在囚禁中被虐待死去。1793年1月21日早晨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而断头台就设立在「革命广场」上的西北角上。斩首前国王路易十六表现得很从容,笃信天主教的他向广场上的人们说「我是无辜的。我没有犯我被指控的任何罪责。我原谅所有把我送上死路的同胞。我祈求天主,法兰西从今以后永远不要再有流血。」同年十月,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也被处死在「革命广场」上。</p><p class="ql-block">历史的变迁和沉浮有时是那么不可思议:曾经展现路易十五国王威仪的广场,20年后却成了其孙子路易十六的斩首之地。曾经叫嚣「路易必须死,因为共和必须生」的罗伯斯庇尔在路易十六死后一年半,被七月党人推上了同样的断头台。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宿命。「革命广场」上的断头台革了太多人的命,据说它散发的血腥气曾让一群牛从这里经过时都嘎然止步,而后改道绕行了。在督政府期间(1795-1799)广场名又更改为沿用至今的「协和广场」,表达了祈望和平的心愿。</p><p class="ql-block">3、埃及方尖碑</p><p class="ql-block">广场中心的装饰雕塑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换着:从最初的路易十五骑马雕像,而后相继被大革命时期的自由女神像及路易十六雕像取代,最后是矗立至今的埃及方尖碑。</p><p class="ql-block">巴黎协和广场上的埃及方尖碑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方尖碑高23米,重达220吨,是埃及总督于1830年送给法国的礼物。方尖碑是巴黎街头历史最古老的纪念碑,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高23米,重达220吨,是埃及总督于1830年送给法国的礼物,整座粉红色花岗岩柱上雕刻着象形文字颂扬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统治。</p><p class="ql-block">方尖碑原本竖立在卢克索神庙的入口处,1832年8月它离开埃及,经过两年的迂回航线后才运到巴黎,其间途径尼罗河、穿越地中海抵达法国南部城市土伦,再绕过西班牙北上,最后顺着法国的塞纳河于1834年8月抵达巴黎,1836年10月25日在协和广场正式落成,20万市民亲眼目睹了这个盛大仪式。因为原始的尖顶遗失了(据信是西元前六世纪被偷的),1998年法国政府在方尖碑的顶端加上了金色的金字塔尖顶。这座象征埃及文明的方尖碑屹立在巴黎的历史轴线上,与其它法兰西建筑艺术杰作遥相呼应,不但不突兀,而且是水乳交融般地和谐。</p><p class="ql-block">4、精美绝伦的喷泉</p><p class="ql-block">巴黎协和广场上的喷泉。</p><p class="ql-block">当国王路易.菲利普收到埃及政府的方尖碑礼物时,就委任德国出生的建筑师Hittorff设计点缀方尖碑的装饰物和重新设计整个广场。Hittorff的喷泉设计灵感来自罗马喷泉,协和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南边是海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Mers),着意体现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巴黎协和广场上的喷泉的雕塑维妙维肖。喷泉的雕像由十二个雕塑家共同完成,为了确保整体的和谐与平衡,Hittorff密切监督。喷泉的座底是个大水池,池中有上小下大两层蘑菇形圆盘,座上的圆轴心周围,都雕有栩栩如生的男女神像和可爱的小天使塑像。池边的青铜雕美人鱼手抱着鲤鱼,从鱼嘴中喷出水柱,直达下层的大圆盘上,上层的小圆盘泉水也向下倾泻在大圆盘里,顿时水花飞溅,甚是美妙。精致的静态雕像和泉水的流线型动感相结合,予人一种欢快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克索方尖碑(〔法〕Obélisques de Louxor)是一对古埃及方尖碑,已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雕刻完成于公元前1250年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矗立在卢克索神庙门口的两侧。右侧(西侧)的石碑高23米(75英尺),于1830年代被搬迁到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而左侧(东侧)的方尖碑则仍然保留在埃及原址。巴黎的卢克索方尖碑于 1936 年被正式列为法国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两碑同在埃及兴建,卢克索神庙的建成比拉美西斯二世早约 150 年。在他统治期间,进行了翻新,其中就包括增加了这两座方尖碑。这两座方尖碑均由一块红花岗岩雕刻而成,在卢克索以南约 100 英里(160 公里)的阿斯旺采石场开采,用专门设计的驳船运输,并用绳子和沙子将其放下到位。 外观特征,这两座方尖碑的高度略有不同,卢克索现存的这一座更高。较矮的方尖碑安装在一个更高的基座上,并且比另一座更远离塔门。对于一位前进的观者来说,这两座方尖碑可能看起来高度相同,而这种设计选择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卢克索残存的方尖碑正在倾斜,巴黎方尖碑的原石上有一条裂缝,在古代就已被修复过,每座方尖碑的东面和西面都略微凸出,这是唯一具有此特征的两座古方尖碑,其原因尚不清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埃及的建筑向以规模宏大而著称,其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金字塔、神庙、方尖碑、宫殿、陵墓、城堡等等。其中,成对耸立于神庙前的方尖碑是古埃及法老时代流行的一种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外,古埃及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方尖碑的由来,方尖碑(obelisk)是一种装饰性的巨大石柱,其上有雕刻、线脚和檐口。方尖碑的起源可以溯追到古埃及很久以前的一种竖起的石头,它们具有巫术的象征意义,传说有创造奇迹的能力。在古埃及,方尖碑最初是用来作为赫利奥坡里斯(Heliopolis)的太阳神创世象征物,竖立在神殿的入口处,以便能最先获得旭日的照射。</p><p class="ql-block">如今在方尖碑的故乡埃及只剩下5座方尖碑,其他的方尖碑都散落在世界各地,总数至少有16座以上。在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畔、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意大利拉特兰的圣·佐凡尼广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们都可以欣赏到古埃及方尖碑的风采……罗马拉特朗圣殿广场——Lateranense,图特摩斯三世或四世时期,这是罗马最高的方尖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埃及方尖碑,原重约455吨。来自卡纳克神庙,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下令与另一个方尖碑一起带到亚历山大,公元357年又独自来到罗马。1587年被挖掘出来时已经是三块了,修复后缩短了约4米,重约330吨;1588年竖立在拉特朗圣殿门口至今……</p><p class="ql-block">同时,在欧美的许多大城市里,模仿方尖碑而建的纪念性建筑随处可见,如俄罗斯莫斯科胜利广场的黑色方尖碑、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方尖碑和美国的华盛顿纪念塔。华盛顿纪念塔位于华盛顿特区白宫南面的中央大草坪上,为纪念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 华盛顿而建,高169米,是现今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之一。内部中空,有50层铁梯,也有高速电梯,只需70秒钟就可直到顶端。成为西方一座有名的现代方尖碑,从它那高大的塔身上,仍可显示出古埃及的建筑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目前全世界方尖碑最集中的城市就是罗马了,那我们就去看看罗马的这13座著名的方尖碑吧,这样就相当于参观了最经典的方尖碑博物馆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再回顾一下,到近处仔细看看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家庆典—大阅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了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道的国家级庆祝活动,不妨再次回顾一下以前在巴黎参加的庆祝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长住巴黎的87年,恰逢法国军人节11月11日大阅兵,记得当时还是密特朗总统在凯旋门演讲接见二战老兵大集会,然后再驱车加入香榭丽舍的大阅兵大游行……法国的政府是总统制,作为国家元首领导政府,7年大选一次,而总理只相当于内阁首脑,由各个政党5年竞选一次,不同党派的总统、总理交迭的几率较大,加上议会、法院,斗争妥协的政体和东方号令统一的政府概念区别很大……军队、外交的领导都是归于国家,也就是总统全权领导了……</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还在圣诞和新年逛过满树悬挂彩灯的香榭丽舍大街夜色,不过那年圣诞夜是在巴黎圣母院度过的,当年有幸作为少量的参观者进入了大教堂内部观看红衣大主教主持的圣诞弥撒……</p><p class="ql-block">记得先后几次参加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道的各种阅兵或游行,7月夏天的国庆节是最热闹的了,当然还有11月11日的法国军人节(也是一战胜利日)以及12月底的圣诞节和新年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他的像奥运会这样的国际盛事或国家外交大事等等……</span>国家级的庆祝活动在凯旋门附近似乎更多一些,对了记得当年进入88年就是冬季最冷的季节了,但感觉巴黎的冬天也不是太冷,去大使馆教育处看电影时,听留学生说,巴黎的冬天温度比北京高10度,而夏天的温度又比低北京10度,虽说不上是冬暖夏凉,但也挺羡慕他们的气候,后来才知道这是大洋暖流逆时针从东岸向北而上造成的,而寒流则是在西岸向下了,西岸的纽约北京就比不上东岸的欧洲和北美的加利福尼亚了……</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长住巴黎的96年,我有幸参加过法国国庆节三大国家庆祝活动,前一天晚上巴士底广场的大型露天舞会,当天白天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街的集会阅兵大游行,以及当天晚上在埃菲尔铁塔脚下广场的国庆焰火音乐晚会,记得当时在夜色下看着流淌的塞纳河河水和广场的喷泉,听着几组巨大的落地大音像组合喇叭播放着的一首又一首温柔动听的法国歌曲,等待着焰火……<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同的场合不同性质的活动都有适宜的效果……</span>当焰火从塞纳河畔的埃菲尔铁塔四周不同角度发射到天空组合成神奇的形状并照亮了整个广场的上空,水与火的交织真得感到壮丽多彩像仙境一般……记得当时心里想着火药本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却被这些洋人玩得这么多姿多彩,后来焰火也就看的多了……我比别人更多了一份感动就是奇妙的是我的生日与法国的国庆节正好是同一天……像是大家都给我庆祝生日似的,是不是有点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但能在这一天在现场参加庆祝活动,人山人海的,也算是运气不错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我们再一次游巴黎恰逢胜利日(Victoire 1945),这个节日纪念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二战欧洲战场结束。法国各地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总统会在巴黎凯旋门无名烈士墓前献花圈。许多城市会组织老兵游行、学校音乐会等活动,缅怀战争历史,弘扬和平理念。这是法国人反思历史、珍视和平的重要时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的另一头 ——— 协和广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您知道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道名称的由来吗?这条皇家大道由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é le Nôtre)创建于 1674 年,并于 1698 年正式命名。香榭丽舍大街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亡灵国度,更确切地说,是为英雄和有道德的灵魂保留的天堂般的花园。这个名字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它象征着步行者能够在国王的花园中休息的特权,暗指希腊神话中英雄的永恒休息。回顾一下这条标志性大道的历史。每个人都知道香榭丽舍大道,它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道,但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香榭丽舍大道以其辉煌和历史重要性而闻名,但它的起源却令人惊讶,深深植根于希腊神话之中……</p><p class="ql-block">根据记录,它们是由才华横溢的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é Le Nôtre)于1674年建造的,当时的目标是扩建杜乐丽花园。路易十四委托他的园丁安德烈-勒诺特尔将这片区域改造成一个巨大的绿色庄园,并用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来扩展杜伊勒里花园。香榭丽舍大道先后被称为大路(Grand-Cours)、鲁勒大路(Grande allée du Roule)、皇家格栅大道(Avenue de la Grille Royale)和杜伊勒利宫大道(Avenue du Palais des Tuileries),直到 16 世纪 90 年代才被命名为香榭丽舍大道,象征着皇家花园向人们的欢乐长廊开放。这条大道直到1698 年才正式命名。</p><p class="ql-block">沿着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大道漫步,您会穿越一个历史遗迹,它的原址是巴黎城外的一片沼泽地。大埃古特河(Grand Égout)就是在这里汇集首都的废水并排入塞纳河的。幽默的巴黎人将这里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Champs-Élysées),意为永恒的天堂,这也是当时对这条皇家大道位于不毛之地的一种嘲讽。Le saviez-vous ? D’où vient le nom des Champs-Elysées ?</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的原名指的是莱多扬公园(carré Ledoyen),这是大道底部的一片广阔绿地。大革命后,香榭丽舍大道的名称扩展到了整条大道。直到 1833 年,兰布托(Rambuteau)省长和奥斯曼(Hausmann)省长才将 "香榭丽舍 "命名为现在的样子。当您漫步香榭丽舍大街时,您会发现这条大道的演变是如此迷人。从国王的花园到郁郁葱葱的林荫大道,再到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道,每个阶段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1674年: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é Le Nôtre)为扩建杜伊勒利花园而创建、</p><p class="ql-block">1698年:正式命名为 "香榭丽舍大街"、</p><p class="ql-block">大革命后:整个大道都被命名为 "香榭丽舍大街"、</p><p class="ql-block">1833 年:兰布托省长和奥斯曼省长对 "香榭丽舍 "进行了改造。</p><p class="ql-block">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有趣而不寻常的故事。我们发现自己被带到了另一个时代,神话、皇室和城市变迁共同造就了这条传奇大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法国的埃菲尔先生因为埃菲尔铁塔闻名世界,那么兴建凯旋门的这位根本不需要任何建筑来衬托他的名气,因为他的名字叫--拿破仑!</p><p class="ql-block">在已经初步了解了不少关于巴黎凯旋门逸事--下面来一段一文一图说历史:</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再一次穿越时空隧道,再来说一说关于巴黎市这一最有代表性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巴黎凯旋门~的历史故事和凯旋门这一类大型公共建筑的背景知识和趣闻吧……</p><p class="ql-block">拿破仑等不到的法国凯旋门,藏着你不知道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凯旋门在法国近代上史上,究竟有何特殊意义?</p><p class="ql-block">凯旋门是世界最出名的纪念建筑之一,位于戴高乐广场(前称星形广场)中央、香榭丽舍大道西端,在两公里外的香榭大道东端,就是协和广场。凯旋门坐落在圆环中心,巴黎12条大道从这里开始呈放射状延伸,构成一个星形。</p><p class="ql-block">180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指挥6万8000人的军队,在现今捷克境内的奥斯特利茨村以寡击众,击败近9万人的俄罗斯、奥地利联军,为了宣扬法国军队的战功,拿破仑下令建造凯旋门。凯旋门由建筑师夏尔金设计,高50公尺,宽45公尺,深22公尺,是世界上最大的拱门。</p><p class="ql-block">1806年凯旋门动工,选在8月15日拿破仑生日。1810年,凯旋门才刚完成奠基不久,拿破仑迎娶第二任妻子奥地利女大公玛丽-路易斯,为了讨新娘欢心,让她永生难忘,拿破仑要夏尔金用木头和彩绘帆布在原地搭起同尺寸的凯旋门,让新人从下方穿过,直抵罗浮宫进行结婚大典。</p><p class="ql-block">1811年夏尔金过世,凯旋门只完成一小部分。1814年拿破仑退位、波旁王朝复辟后,工程几乎停顿。直到1823年,法王路易十八才下令复工。1831年凯旋门基础结构完成,1836年法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时总算完工。</p><p class="ql-block">建造凯旋门的拿破仑来不及看到它落成,1821年客死于南大西洋英属圣勒赫拿岛。1840年,他的棺木被重新移出送返巴黎,12月15日,在暴风雪中、40万人见证下,拿破仑的移灵队伍浩浩荡荡带领拿破仑穿过了凯旋门,这也是他第一次通过凯旋门,最后将他归葬到巴黎伤兵院。</p><p class="ql-block">1885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去世,法国为他举办隆重的国葬,把他的灵柩放在凯旋门下停灵一夜,才安葬于先贤祠。</p><p class="ql-block">1919年,盟军在一次大战获得最后胜利,凯旋的军士返回巴黎时,就是列队由这座大拱门下迈步走入香榭丽舍大道。1921年,拱门下方空地增设无名战士墓,以纪念140万名一战殉难法军。1923年11月11日,法国战争部长马奇诺在「钢琴诗人」萧邦的「送葬进行曲」乐声中,首次点燃墓旁的纪念火焰,此后至今,凯旋门长明灯委员会每晚都会添火。</p><p class="ql-block">1944年8月25日,占领巴黎的德军投降、法国重获自由的消息,由法军统帅戴高乐将军向法国人宣布。为纪念这位带领法国人度过二次大战的英雄人物,巴黎市政府将凯旋门所在的星形广场改名为戴高乐广场。至今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的阅兵典礼都从凯旋门开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能是因为这座门象征凯旋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凯旋门前阅兵成为了一项传统……</p><p class="ql-block">第一张是1996年法国国庆阅兵时我拍下来的照片,可惜当时他路过时总是看着右边,没有回过头来……</p><p class="ql-block">一战胜利后时法国在这里举行阅兵……</p><p class="ql-block">二战巴黎被德国占领后希特勒这里阅兵……</p><p class="ql-block">第二张就是二战胜利后,戴高乐在这里阅兵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二战后法兰西建立了第五共和国(也就是说之前法兰西共和国被推翻了4次!)整个国家的政局才稳定下来。每年的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凯旋门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阅兵。</p><p class="ql-block">题外话:法国国庆日定在7月14日,是因为那天是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这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端。说来也好笑,巴士底狱是用来关押政治犯的地方,但是路易十六当政时其实政治气氛还是比较宽松的,巴士底狱里的犯人也没有收到虐待,每天还有葡萄酒供应。</p><p class="ql-block">但是巴黎人民不知听信了谁的谣传,坚信巴士底狱“是一个草菅人命的地方,里面有上百位革命英雄在受着酷刑”。于是上千人涌向巴士底狱,最终以死伤100多人的代价,救出了里面的7个犯人---这7名犯人分别有4个人伪造犯,两个精神病,还有一个因为玩SM游戏而被关押在这里的贵族……</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历经了风风雨雨后,凯旋门成为了巴黎的新地标建筑。巴黎人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它。有一部分人还能每天看半个小时。不是因为那些人艺术修养比较好,而是因为……………堵!车!</p><p class="ql-block">因为拿破仑在选地方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堵车的问题!那个时候的人都还没见过都汽车呢,所以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巴黎的交通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大量的车一到这里就堵死,时间嘛,从半小时到一天不等。法国人也就每天被迫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和艺术修养教育了。</p><p class="ql-block">可是这个门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又不能炸掉。于是大规模的扩建开始了,最终凯旋周围一圈被修了一条环路,才勉强解决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到了后来的凯旋门上层被改装成了法国大革命的博物馆,而正下方埋葬着一位一战中牺牲的法国无名士兵。他代表了一战时为国捐躯的150万名法国士兵。</p><p class="ql-block">每位法国总统在任职的最后一天,都要在来到凯旋门为无名战士幕献上鲜花,以感谢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细心的朋友会从凯旋门的背景中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大凯旋门和一大批高楼大厦,这就是香榭丽舍大道中轴线延伸线上巴黎古城外新建的现代化立体新城—拉底坊斯,而拉底坊斯是俗称类似纽约的巴黎现代建筑的集合代表,巴黎人不愿意破坏巴黎古城内的建筑风格,就干脆另起了一座新城,而新城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就是那座与凯旋门遥遥相对的“大凯旋门” —— 拉底坊斯门……</p><p class="ql-block">我在1987年第一次长住巴黎时就住在拉底坊斯的东方酒店,整个拉底坊斯城相当于是建在一个大大的平台上,公交和汽车通道什么的都建在平台下面大都被覆盖的一层,各层之间都有许多电梯,而我们去搭乘地铁就都在再下一层的地下了,光电梯就拐好几圈……平台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除了那个巨大的大凯旋门,还有大型音乐喷泉广场等等,喷泉的水柱高度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韵律不断调整跳动……其他各类艺术作品、塑像、小主题广场的玻璃建筑很多,当时最让我吃惊的就是,第一次见到广场上的每一颗树的下方都有一段水管并有一盏灯照着,那时候可还是1987年啊……</p><p class="ql-block">凯旋门和其所在的巴黎: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一是连接三大凯旋门巴黎中轴线香榭丽舍大街与国家庆典和大阅兵历史</p><p class="ql-block">二是巴黎中轴线香榭丽舍大街世界三大繁华商业大街之首</p><p class="ql-block">三是与凯旋门起因有关主角拿破仑与巴黎的故事和传奇</p><p class="ql-block">这些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包括:凯旋门……国家大阅兵与历史故事……香榭丽舍大道与精品店……香街另一端的协和广场、卢浮宫以及旁边的爱丽舍宫、大宫殿等……中轴延伸线上的拉底坊斯大凯旋门与现代立体新城……拿破仑与巴黎荣军院、枫丹白露宫、凡尔赛宫的加冕油画……浪漫之都巴黎一览……一边聊一边把能涉及到这些主题的也说一说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大游行……趣闻共享……香榭丽舍街封路 参与者……</p><p class="ql-block">游行这事,巴黎人估计从小看到大。宣传理念,要游行;假期被削,要游行;待遇不好,也要游行。</p><p class="ql-block">但在2025年10月5日这个星期天,他们还是被震惊了——因为香榭丽舍大街的“主角”,变成了两百多只狗。法国斗牛犬、金毛、贵宾、哈士奇、柴犬……一时间,巴黎最有排面的那条大道上,毛发飞扬、尾巴摇摆、闪光灯此起彼伏。有人打趣说:“今天的巴黎,狗比人还chill。”</p><p class="ql-block">这事怎么开始的?要先介绍一位名叫亨利-让·瑟尔瓦(Henry-Jean Servat)的作家——也是个出了名的动物痴。四年前,他就在尼斯(Nice)的搞过类似的“动物游行”,场面一次比一次大:从最初几十条狗,到后来连马、驴、羊驼都加入了行列。今年,他和老搭档、律师克里斯托夫·杰拉德(Christophe Gérard)一拍即合,决定把阵地搬到巴黎——没错,直接上香榭丽舍。“起初我们也没想这么夸张,”杰拉德笑着对记者说,“但第八区区政府告诉我们,那天正好是‘无车星期天’,又是世界动物日(10月4日)的第二天。我们想,这不就是命中注定吗?”他们俩联系上巴黎市政府、第八区区政府,以及几个动物保护协会,居然真的批下了许可。于是,这场“巴黎史上第一次动物游行”正式定档——10月5日下午3点,香榭丽舍大街,狗狗专属伸展台。为了避免误会,主办方在活动前反复强调:“这不是示威,也不是游行,只是一场庆典。”没有口号,没有横幅,更没有标语。官方原话是——“不宣言、不抗议、无传单、无海报。”这场活动唯一的主题,是“人和动物的温柔共处”。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巴黎警方和市政安保部门也没闲着。当天的安保规格比肩市区节庆:除了常规巡逻的国家警察,还有十多名志愿兽医、训犬师、动物行为专家和宠物推拿师(对,连这个都有),一整个“毛孩子专属医疗小队”。第八区区长珍妮·多特塞尔(Jeanne d’Hauteserre)也亲自到场,她笑着说:“这完全符合我们推动‘动物友好城市’的理念。”这个区一直在寻求改善动物处境的措施,比如蒙梭公园(Parc Monceau)早上7点到9点就允许狗狗无绳活动。</p><p class="ql-block">10月5日的香榭丽舍,就是它的豪华版。</p><p class="ql-block">庆典当日,天气晴朗,秋天的阳光在凯旋门上镀了一层金。下午两点半,第一批“选手”开始集结。一位女士踩着高跟鞋出现,身后跟着两只卷毛贵宾犬,毛发打理得像走秀模特。她叫拉蒂法(Lateefa),住在第十六区,平时最喜欢带狗去布洛涅森林散步。“今天要让他们出镜,”她笑着说,顺手给狗狗们系上丝巾——一粉一橙,相得益彰。“我觉得他们也该体验一次香榭丽舍的风光。”路人立刻围上来拍照。有人惊呼:“我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狗!”有人干脆蹲下自拍。闪光灯连成一片,真有点巴黎时装周的味道。不远处,一只金毛拖着主人跑,一只法国斗牛犬趴在凯旋门前,硬生生成了“网红打卡点”。记者形容得好:“巴黎的地标那天都在抖毛。”然而,这场热闹的盛会,其实差点没能开场。活动当天早上,组织者亨利-让·瑟尔瓦还在和警察局电话拉锯——警方担心可能出现混乱,尤其是面对几百只狗同时上街这种“前所未有的场景”。“他们不知道会不会有狗打架、或者咬人,”瑟尔瓦后来苦笑着说:“我几乎以为要被取消了。”最终,活动被允许进行,但有条件:不许使用扩音器,不设讲台,也不允许发表演讲。结果,原本准备好的音响和舞台全撤了。香榭丽舍变成了一场纯“散步秀”——没有音乐,只有狗叫和人笑。瑟尔瓦一生都热爱动物,戴高乐将军在解放巴黎后走上香榭丽舍的那一幕让他记忆犹新。所以,他也想让狗狗们上去走一遭,对他而言那将是历史性的。对这位七十多岁的老记者来说,这场活动几乎像个“圆梦计划”。三年前,他在尼斯的海边首创动物游行时,没想到能演变成全国性的庆典。那时,500多只动物跟着海浪一起走,狗、驴、马、羊驼同框。那种场面在法国电视新闻播出后,被网友封为“最治愈的示威”。如今,他终于把这个概念搬上了巴黎的“国家大道”——凯旋门脚下。</p><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左右,整个香榭丽舍已经成了一场“犬种联合国大会”。斗牛犬靠体型压阵,萨摩耶负责笑容管理,边牧在努力维持秩序,博美负责卖萌拉票。一只阿拉斯加和两只雪纳瑞在树荫下发生了“外交小摩擦”,训犬师立刻冲上去调解;五分钟后,又有一只吉娃娃对着哈士奇狂叫,被主人抱起来训话——“你以为自己多大啊?”在一旁维持秩序的训犬师克里斯兰·贝利维耶(Chrisland Bellivier)笑着总结:“其实一切都很好,我们只处理了几场‘狗与狗之间的小误会’。”活动主打“无政治”,致力于把香榭丽舍大街变成欢声笑语的海洋。可偏偏有人觉得——太温和了。一位名叫纳比勒(Nabil)的香榭丽舍居民牵着他的母狗走在队伍里,一脸不服气:“我每天都在这儿遛狗。要真想为动物争取点东西,就该去杜乐丽花园那种不让狗进的地方啊!”他和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400人规模的狗主人协会,常年呼吁巴黎扩大宠物友好区。不过训犬师贝利维耶倒是乐观:“我觉得这活动挺好。哪怕它不喊口号,也让大家看到狗和人能一起生活在城市里——这是种象征。”到了傍晚,夕阳照在凯旋门顶上,金灿灿的光落在那些还没走完的尾巴上。人群渐渐散去,街道上留下的是几只还在玩耍的小狗,还有笑声、照片、和地上几根被啃掉的香肠。</p><p class="ql-block">主办方宣布:活动圆满结束,无人受伤,零事故。记者们纷纷写下标题——“历史性的香榭丽舍犬吠声”,“巴黎最优雅的一天”,“时装周都没它精彩”。而亨利-让·瑟尔瓦在接受最后一个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今天,香榭丽舍属于动物。明年,我们还会回来。”那天的巴黎“游行”,没有政治,没有怒火。只有一条大道,一群狗,和一座城市最纯粹的笑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法语: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意为“星形凯旋门”),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十七区的戴高乐广场中央的凯旋门,亦为香榭丽舍大道的西端标志。该建筑由拿破仑于1806年下令兴建,以纪念1805年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法军击败俄奥联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取得的辉煌胜利。</span>拿破仑政权崩溃后,工程一度中断,直到1830年波旁王朝覆亡后复工,并于1836年竣工。门体上刻有法国大革命战争及拿破仑战争期间660名法国将领与158场战役,记录了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军事历史。</p><p class="ql-block">巴黎的12条大道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顶层平台可俯瞰巴黎全景。凯旋门内设有电梯,可直达50米高的拱门。人们亦可沿着273级的螺旋形石梯拾级而上。在上面设有一座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关于凯旋门建筑史的图片和历史文件,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及法国各种勋章</span>。另外,还有两间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用英、法两种语言解说。游人还可以上到博物馆顶部的大平台,从这里可以一览巴黎的壮美景色,欣赏到香榭丽舍大道的繁华景象、埃菲尔铁塔的英姿以及塞纳河畔巴黎圣母院、圣心教堂等胜迹风情。</p><p class="ql-block">12条大道相交于此的星星广场,拱卫着庄严雄伟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香榭大道與凱旋門:</p><p class="ql-block">塞納河畔到香榭大道蠻近的,這條貫穿巴黎市中心西邊核心區域的大道,堪稱聞名遐邇的世界級城市大道,每年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客來這邊朝聖,不管是蜂擁是大道靠近凱旋門那邊的精品店,或者由東側綠地區漫步,都能體會到濃濃巴黎風情。</p><p class="ql-block">大道西邊的盡頭是凱旋門,原本是為了紀念1805年拿破崙大破三國聯軍而興建,直到1835年才完工,外觀非常古典,有大型浮雕描繪法國史上重大戰役,當然也少不了吹捧拿破崙的雕刻。地面廣場是戴高樂廣場,有知名的無名軍人之墓,象徵性的紀念眾多於一次大戰時為國捐軀的軍人,晚上都會點起紀念之火。</p><p class="ql-block">凱旋門算是塞納河的右岸,步行到最後一個景點:左岸的艾菲爾鐵塔約2.5公里、半小時,雖然遠了點,可以沿著塞納河畔散步也是蠻愜意的,有鶴立雞群的艾菲爾鐵塔當地標絕對不會迷路。</p><p class="ql-block">法國-巴黎-香榭大道:</p><p class="ql-block">法國的象徵:香榭大道與凱旋門</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尽管拿破仑本人未能亲眼目睹其落成,这座纪念碑最终在1836年由路易·菲利普一世主持落成典礼,成为法国国家象征之一。巴黎凯旋门的故事与细节:</p><p class="ql-block">1、始于拿破仑的荣耀: 1805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大获全胜,击败了俄奥联军。为了庆祝这场胜利,也为了彰显帝国的力量,拿破仑下令建造一座凯旋门。</p><p class="ql-block">2、设计与灵感: 凯旋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由建筑师让·沙尔格林负责设计。</p><p class="ql-block">3、工程的波折: 拿破仑的政权倒台后,工程一度中断。直到1830年波旁王朝覆灭后,工程才得以复工。</p><p class="ql-block">4、最终落成: 凯旋门最终在1836年由路易·菲利普一世主持落成,并在1840年,拿破仑的遗体运送回国时,曾从凯旋门下经过.</p><p class="ql-block">5、象征意义: 凯旋门不仅是军事胜利的纪念碑,也象征着法国的荣耀与力量。门体上刻有法国大革命战争及拿破仑战争期间660名法国将领与158场战役的名字,记录了法国在那段时期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6、今日地位: 如今,巴黎凯旋门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地标建筑和法国的国家象征,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p><p class="ql-block">7、凯旋门(Arc de triomphe)巴黎凯旋门,巴黎凯旋门是一个相当新的建筑。 它成立于 XNUMX 世纪上半叶。 它纪念那些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为法国牺牲的人。</p><p class="ql-block">8、拱门的建设是由Bonaparte创立的,由公民国王路易斯·菲利普一世(Louis Philip I)完成。</p><p class="ql-block">9、在拱门的柱子和立面上有浮雕,展示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最重要的事件和战斗的场景。还镌刻了660个名人(主要是将军和元帅)的名字和见证了158场战役的地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的“凯旋门”是巴黎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位于香榭丽舍大街的西头,戴高乐广场中央。当然凯旋门建造的时候戴高乐还远不知在哪儿乐呢,所以广场最初叫做“星形广场”,一战后改为“胜利广场”,二战时又变成了傀儡政府的“贝当广场”,谁知道以后随着法国未来命运的变化又会成了什么广场。之所以叫“星广场”是因为以此为中心,向所有方向发散出十二条大道,就像星光灿烂,放射大地。尽管一些人知道凯旋门的名字,但或许不太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和前生今世,所以还是再讲一点凯旋门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凯旋门是拿破仑最初为庆祝和纪念法国在奧斯特利茨战役中战胜俄奥联军建造的,1806年奠基动工,几经政权交替的波折,费时30年,终于在1836年落成。不过最初下令建造的拿破仑自己却生前从没有见过竣工的凯旋门,他的遗体到在1840年从圣赫勒拿岛运回巴黎安葬时特意从凯旋门下穿过,也算是完成了他的一个心愿。</p><p class="ql-block">军事历史迷们对凯旋门应该有特别的兴趣,首先它的建造就是战争的结果,后来围绕着它更是演绎了很多相关历史事件。之前的就不详细说了,法国军队打了胜仗必须要从这里走一趟庆祝胜利,炫耀荣誉,接受欢呼。如果法国战败了,凯旋门反倒成了敌人的宣传道具,德国人就先后走了两遍。最近的就是见证了二战时期法国反败为胜的经历,最后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部队经过凯旋门进入解放了的巴黎,胜利打回首都老家,算是洗刷了几年前德军从这里游行象征占领法国的耻辱,当然了真正的战斗主角美军也是不客气,理直气壮从门前昂首阔步走过,总之凯旋门一直就是法国爱国主义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凯旋门整个建筑大约高50米,宽45米,厚22米。四个门柱外墙下部的四个雕塑表现法国历史上的重要和转折时刻,冠以“1792出征 (马赛曲)”、“1810胜利”、“1814抵抗”、和“1815和平”标题,描绘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这些作品都是出自当时法国著名雕塑大师之手。内外墙柱上还镌刻着众多主要战役名称和660个人名,其中包括拿破仑的558位将军,注意名字下面有底线的表示是战斗阵亡的将领。</p><p class="ql-block">凯旋门的正中地面鲜花围绕着一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无名军人墓,下面埋葬着一位一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遗骨,现在代表着所有法国为国捐躯的无名将士。墓前有一盏火焰,从建成以来迄今从没有熄灭,美国总统肯尼迪在阿灵顿公墓的长明火就是复制的这个概念。无名烈士墓建成以后,为表达尊重,所有军队行军阅兵都不再直接从门下穿过,而是从侧面绕行,所以前面只是说运送拿破仑遗体曾经穿过凯旋门,其他都是经过或者走过,甚至二战时德军进入巴黎也是如此。也有不在乎的,1995年,伊斯兰极端恐怖分子在凯旋门引爆了一颗炸弹,炸伤了数十人。</p><p class="ql-block">故事就讲到这里,这次去的时间游客太多,不想排长队,就没有登上凯旋门顶部,只在下面转悠参观,相信从上面看巴黎市景会应该很棒,只能从别人照片补充一下了。本文的照片除了借用历史资料图片,上面的无名军人墓和下面所有照片都是自己随手所拍,包括从香榭丽舍大街走向凯旋门的沿路景色。</p><p class="ql-block">想象着当年法国军队胜利归来,民众夹道欢迎,高呼“Vive la France!”。</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过了香榭丽舍大街的国家庆典和大阅兵活动,</p><p class="ql-block">一定不要忘了奢华的香榭丽舍大街一项最最最重要的功能……</p><p class="ql-block">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就是指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span>并列为世界三大繁华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世界三大繁华中心是指巴黎的香榭[xiè]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span>并列为世界三大繁华中心。</p><p class="ql-block">1.法国香榭丽舍大道</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这条位于巴黎市中心商业繁华区的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是全长1800米,集合了众多世界名牌、服装店和香水店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除了购物之外,每年的7月十四日还会在此举办法国国庆大阅兵。</p><p class="ql-block">2.美国纽约第五大道</p><p class="ql-block">第五大道这条位于纽约曼哈顿,呈南北走向,坐拥众多景点的重要干道,其中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中央公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景点、许多著名的品牌商店均可在这条高级购物街区中找到。</p><p class="ql-block">3.日本东京银座</p><p class="ql-block">东京银座这处与香榭丽舍大街和第五大街齐名的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之一,是日本许多百年老铺和本土品牌的发行地,在每周周日下午,还会实施交通管制,使得这处作用迷人银座夜景、变幻多端霓虹灯和众多酒吧、各类商店的商业区成为行人的步行者天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三大商业大街通常指巴黎香榭丽舍大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纽约第五大道、</span>东京银座,它们是全球商业文明的象征,汇聚了世界知名品牌,是国际消费的热点区域。 </p><p class="ql-block">巴黎香榭丽舍大道(Champs-Élysées, Paris):围绕香榭丽舍大道形成了多个繁华商圈,包括著名的蒙田大道和奥斯曼大道,汇集了全球知名品牌的店铺,并常年举办展览、演艺和娱乐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纽约第五大道(Fifth Avenue, New York):作为纽约中央商务区的一部分,第五大道不仅有高端购物中心、工厂直销店、专卖店等各类商店,还拥有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等文娱设施,提供了多样的前沿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东京银座(Ginza, Tokyo):被誉为“东京的心脏”,银座是日本最具商业价值的区域,拥有多家大型百货商店、奢侈品旗舰店以及酒吧、画廊和影院等设施,是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国香榭丽舍大街</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最为繁华、而风景又极为特殊的主要街道。它西起戴高乐星形广场,东至协和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两边店铺林立,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甚为豪华气派。</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的西段集中了诸如法国航空公司、法兰西商业信贷银行和奔驰、雪铁龙等名牌轿车公司的展厅,汇聚了一些著名的香水店、夜总会和快餐店,可称得上是商贾云集。大街的东段则是花园锦簇、鸟语花香,协和广场与绿树成荫、艺术气息浓郁的卢浮宫毗邻,呈现一派恬静自然的风光。香榭丽舍大街除了拥有优越的四车道外,街道两边还各有10-20米宽的步行道。茂密的梧桐树沿街排列,郁郁葱葱,在夹杂着浓烈的香水味的空气中,使人顿时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的两端是一些历经沧桑的历史古迹。著名的凯旋门就矗立在大街西段星形广场的中央。1806年,拿破伦为了炫耀战功,决定修建凯旋门。而凯旋门历经30年的风雨后才得以与世人见面。以后,每年法国的国庆阅兵式和一些盛大庆典活动就从这里开始。东段有建于1757年的协和广场,广场中央竖立着据说19世纪30年代从埃及运来的一座高23米的方尖碑。法国大革命时,愤怒的人民把国王路易十五和王后推向设在协和广场上的断头台。</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上还保留有两个于1836-1846年修建的圆形喷水池,这两个喷水池模仿了罗马圣。彼得广场上的水池风格,造型独特,尤其是在夜晚灯光四射时,水池喷涌,五彩斑斓。夜幕下的香榭丽舍大街惹人迷醉。微风轻拂,香味扑鼻。喜好夜生活的法国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街边的咖啡厅或酒吧门前的小桌旁,倾心交谈。有些年轻、时髦的金发女郎倚在橱窗边悠闲欣赏,恋人们则在街边相拥漫步。</p><p class="ql-block">夜生活是法国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夜生活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香榭丽舍大街。这里有世界闻名的丽都夜总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不惜重金一睹利用现代科技和绚丽服装组合于一体的精彩舞台表演。街道两边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车流驶过,划出一道道灯影,甚为壮观。没有嘈杂的喧闹,没有汽车的鸣笛,呈现出一派静谧和恬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旅游团组织去巴黎,一般只是安排在香榭丽舍大街的两端停留看看拍拍到此一游的照片,就组织团队赶赴巴黎歌剧院和老佛爷百货所在的奥斯曼商业大街了,那里商业更发达一些,吃喝、停车也更方便一些……</p><p class="ql-block">其实香榭丽舍大街以及加上乔治五世大街等组成的金三角才是巴黎最高档的奢侈精品店所在地……</p><p class="ql-block">许多人甚至不知道香榭丽舍大街上也有一家老佛爷,不过我近40年前来巴黎时,几乎见不到出国的国人,那时还没有旅游购物的概念,也根本就没有老佛爷的称呼,我只知道歌剧院傍边最大的商场叫做拉法耶特百货商场……</p><p class="ql-block">记得那个时候逛香榭丽舍大街的精品店,也就是看看而已,大街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就是沿街琳琅满目的漂亮橱窗,即使只做windowshopping,也会让你心情大好。只是那个年代收入那么低,根本买不起,记得出国前在北京看到燕莎刚刚开业,进去一转,一个皮带扣都好几十元,吓个够呛……再者,大家有机会出国,都攒钱准备回国后到北京的出国人员服务部去买指标限制的三大件原装进口的日本家用电器了……</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逛香榭丽舍大街,有许多精品店还不开门,法国公司的洋人说,一些非常高档的店只给特定的客户预约服务,约好时间才开门,这时其他的人才有机会进店参观一下了……</p><p class="ql-block">让我印象极深到如今都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当我们进入一家临街店铺,看到店铺并不是很大但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商业服务的柜台,另一半就是完全的装饰艺术展示了,大概有两三层楼高的一个大厅中央是由一组流水玻璃组成的巨大的水钟!曲里拐弯粗细不同长短各异的玻璃管道系统里的流水不断地依次注入横向排开的12个玻璃球罐,60分钟都注满了,阀门顿开,12个球里大量的水带着响声就忽然快速流入一个大球,并伴着报时钟声清空了12个玻璃球罐,水之后又被系统升高一切又从头开始,涓涓细流依次流向一个个玻璃球……</p><p class="ql-block">当时我都看呆了,等以后近10年后再次长住巴黎,专门去找了好几次,都再也没有找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主脉﹕香榭丽舍大街</p><p class="ql-block">“到香榭丽舍大街,</p><p class="ql-block">在中午, 在晚上,</p><p class="ql-block">阳光下, 细雨中,</p><p class="ql-block">在香榭丽舍找到你的所有”</p><p class="ql-block">人人都知道这首著名的歌, 歌中唱出了事实: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p><p class="ql-block">到巴黎一定要去的景点─凯旋门、香榭大道、大小皇宫﹑协和广场及罗浮宫,都集中在香榭大道 (Avenue des Champs Elysees) 区,走过一个个名胜,慢慢就能体会巴黎人优雅而闲适、时髦又古典的气质从何而来。</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的主脉﹐中文的翻译堪称点睛之笔。各式香水的芬芳﹔植物叶子的清香﹔新出炉的面包和点心散发出黄油和面粉的甜香被不时来临的雨水溶解在空气中﹐造就了巴黎特有的香气。香气在空气中舞蹈﹐使得建筑物成为“香榭”。整洁和精致的建筑和橱窗﹐加上规划者巧妙运用柔和的灯光﹐在夜晚使得大道上房屋象法国宫廷舞蹈中盛装列队的淑女﹐排列在一起组成了典雅的油画。称为“丽舍”恰如其分。</p><p class="ql-block">国王路易十四修建这条大道最初想法是能够沿着太阳的轨迹从日升到日落都可以从这条大街前往杜伊勒里宫。香榭丽舍大街建于1670年,西起戴高乐星形广场的凯旋门,东至矩形协和广场,街道全长1800米,宽120米。于17世纪时设计,做为巴黎通往凡尔赛的王室大道,当时民众以乘马车欣赏沿途风光为时尚。虽经几百年的变迁,古意犹存。这里路面由石头铺就,川流不息的汽车疾驶而过,让人仿佛听到了遥远年代的马蹄声。人行道全用方石铺成,平整光滑,与路面同样宽敞,行人再多也不显拥挤。</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从建立之初经历了多次扩建,一次是路易十四执政时期,一次是本世纪90年代。在路易十四时期,当时的财政大臣柯尔培尔将塞纳河右岸杜伊勒里宫花园的小径向西延伸,扩建成70多米的大马路。本世纪90年代,爱丽舍田园大街又经过了3年多的改造,拓宽和美化了人行道,修建了地下车库。其末段依然是林荫大道,改造的重点是靠近凯旋门100多米的闹市区,将道路两侧的平行侧道一律改为人街道,且全部铺上浅色花岗石。此外,在每侧人行道中间,还安装了古朴有致、典雅大方、青铜色的雕花灯柱。</p><p class="ql-block">大街的东半部分是从协和广场开始的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两侧绿树成行,种满栗树和梧桐。﹐林木郁郁葱葱,如诗如画。成群结队的飞鸽在草坪中悠然散步,是闹市中不可多得的是一块清幽之处。走进绿树成荫的深处,漫步在保存完好的精致宫殿旁,时空似乎一下子被挪移到过去,都市人惯有的匆忙脚步也忽然变得缓慢而优雅。在阳光笼罩下的醉人景致旁小坐,世间再多的苦难和烦恼也会在此刻暂时离开你的心灵。在香榭丽舍的中间地带有大小皇宫。这是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兴建的场馆。两座宫殿巍峨宏大,众多的廊柱和雕塑,使它更显华丽风貌。如今这里是巴黎重要的文化殿堂,举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各种大型的文化艺术和展览活动。大道的右侧则是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官邸的后门……</p><p class="ql-block">法国香榭丽舍大道-法国香榭丽舍大道的故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是举世闻名的街道,她是巴黎的灵魂。</span>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异常出名,为何要起这个名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香榭丽舍大街(爱丽舍田园大街)(法语Avenue des Champs-elysées或les Champs-lysées),是巴黎城一条著名的大街。根据法国一个常用的说法,她被看作是巴黎最美丽的街道。</span>其中CHAMPS(香)意为田园,ELYSEES(爱丽舍)之意为“极乐世界”或“乐士”因此,有人戏称这条街是“围墙”加“乐土”的大街,法国人则形容她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名称来源: “香榭丽舍”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指的是圣人和英雄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地位,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最著名、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p><p class="ql-block">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在哪里?地理位置优越,相信大家对卢浮宫这个博物馆并不陌生,而香榭丽舍大街的修建也正得益于卢浮宫博物馆,它位于卢浮宫博物馆的外面,而且,站这片沼地上可以将最美的日落风光尽收眼底,视线不会受到任何阻碍。香榭丽舍大街的故事,要从17世纪说起,其源头于1616年,玛丽·德·美第奇皇后下令将卢浮宫外一片沼泽地改造成一条林荫大道,因此得名“皇后林荫大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来1667年皇家园艺师勒诺特将其延伸,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巴黎地标之一</span>,勒诺特将杜伊勒里花园的轴线向西延伸至圆点广场,形成了大道的雏形。道路两旁当时还是荒野和沼泽。发展到后来,香榭丽舍大街逐渐发展成为巴黎重要的公共空间,并因其美丽的林荫道和沿街建筑而闻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香榭丽舍大道在法国首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长约5公里,有两道8线行车的大马路。香榭里舍大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800米,100米宽的大街——确切意思是“极乐田园大街”,直到17世纪中叶,这里还被沼泽和森林所覆盖。香榭丽舍大街位于巴黎八区,城市的西北部。起始于协和广场,广场上矗立有方尖碑,大街由东向西延伸1915米,前半段较平坦,接着有一段上坡直到戴高乐广场(旧称星形广场,位于夏约宫所在的高地顶部),广场中心屹立着凯旋门……</span>从凯旋门出发,沿着香榭丽舍大街向东走。这条大街全长约9公里,两侧林立着高档商店、咖啡馆、剧院和电影院,你可以在这里找到路易威登、香奈儿等奢侈品牌的旗舰店,也可以选择一些小店逛逛,寻找独特的纪念品……</p><p class="ql-block">著名的香榭丽舍大道的夜景很美,香榭丽舍大街位于协和广场和凯旋门之间,全长约2公里,是巴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街中心</span>的女王,香榭丽舍大街几乎平行于塞纳河的市中心河段,从大道的南面就可以到达塞纳河……流动的车流和流淌不停河水上游船的灯光共同构筑了巴黎流淌盛宴的旋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值得打卡的原因有哪些?</p><p class="ql-block">1、它建设之初,就是由当时的皇后请出名的设计师团队设计的,香榭丽舍大街成形之后,不断被完善和发展,喷泉、人行道和煤气路灯等这些原来本没有的元素也依次为这条大街增添了更多风情。</p><p class="ql-block">2、美丽欧陆,阳光清丽,柔和的光线编织初夏的色彩。</p><p class="ql-block">3、据说,国际影星张曼玉很喜欢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休闲购物的自由感觉。沿街琳琅满目的漂亮橱窗,即使只做windowshopping,也会让你心情大好。</p><p class="ql-block">4、香榭丽舍大道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长约5公里,有两道8线行车的大马路,每年的国庆都在这条大道上庆祝。</p><p class="ql-block">5、著名的香榭丽舍大道在哪里夜景很美。香榭丽舍大街位于协和广场和凯旋门之间,是巴黎的女王。从凯旋门到协和广场,全长2km,香榭丽舍大街几乎平行于塞纳河的一段,从大道的南面就可以到达塞纳河。</p><p class="ql-block">6、榭丽舍的传说和描写,毁谤和赞誉说得太多。像是现代巴黎,流行年代,小资本主义的代言。我知道它是从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里,其早在18世纪她已经是富贵和权势的象征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被视为时尚与奢华的代名词。 大街上的奢侈品品牌、时装设计师店铺和精品商店云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爱好者和购物者。 香榭丽舍大街成为了国际时尚界的重要舞台,时装周和时尚活动在这里频繁举行。 这种独特的时尚氛围和商业活力对巴黎的经济和文化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和作家们的聚集地和灵感来源。 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文学家都在这里生活、工作和寻找创作灵感。 大街两侧的画廊和艺术空间展示了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吸引了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 同时,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咖啡馆和书店也成为了文学界的重要场所,许多文学巨匠在这里畅谈创作和文学理念。</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与电影和娱乐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大街上的电影院和剧院举办着各种电影放映、演出和表演活动。 许多知名电影节,如戛纳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都与香榭丽舍大街有关。 大街本身也成为了电影拍摄的热门地点,许多经典电影中都出现了香榭丽舍大街的身影。 这种电影和娱乐业的影响使得大街上充满了艺术与梦幻的氛围。</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以其众多的餐厅、咖啡馆和露天咖啡座而闻名。 这里提供各种美食,包括法国经典菜肴和国际美食,满足了各种口味的需求。 大街两侧的露天咖啡座成为了人们品味美食、休闲放松的场所。 香榭丽舍大街对餐饮与咖啡文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独特的美食体验,也体现在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性上。</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作为巴黎最重要的商业街之一,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街上的奢侈品店、精品商店和时尚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购物者,为巴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 香榭丽舍大街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涉及零售、餐饮、旅游和娱乐等行业。 这些经济活动为巴黎的商业生态系统和就业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塑造了巴黎的城市形象和品牌。 大街上独特的建筑风格、时尚氛围和豪华品牌的聚集,赋予了巴黎一种奢华、浪漫和时尚的形象。 这种城市形象的塑造对于吸引游客、投资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香榭丽舍大街的存在使巴黎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并增强了巴黎作为国际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大街的宽敞道路、精心设计的景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示了城市规划中人文环境和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其他城市可以借鉴香榭丽舍大街的经验,注重发展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区域,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并将商业、文化和娱乐等元素相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尽管香榭丽舍大街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人流量的管理和安全问题。 大街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购物者,人流量的增加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线上购物的流行也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香榭丽舍大街需要适应新的市场趋势和消费习惯。</p><p class="ql-block">为了应对挑战并确保可持续发展,香榭丽舍大街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持续交通是一个关键问题,通过改善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行等方式,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可以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其次,大街上的商家和机构应该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此外,文化保护和历史遗产的维护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和景观元素,传承和展示巴黎的独特文化。</p><p class="ql-block">为了确保香榭丽舍大街的未来发展,规划和管理机构应该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这可能包括提升大街的可访问性,改善行人和自行车的流动,增加公共空间和绿化的面积,提供更多的文化和娱乐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同时,与商家和社区合作,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商业和文化活动的协调和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和创新应用也可以为大街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智能城市解决方案、数字化导览等。</p><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世界最美丽大道的巴黎香榭丽舍大道,长1.9公里,介于凯旋门和协和广场之间,这条由世界奢侈品牌(路易威登,卡地亚,娇兰,万宝龙。。。),经典的丽都夜总会,还有各种精致的咖啡店和法式餐馆(如 : Fouquet’s)构成的大街,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地游客。狭义定义(约2公里),指的是从协和广场到戴高乐广场这一段。广义定义(约5公里或9公里)。</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正如比弗利山庄的罗迪欧大道,用其无穷的奢华魅力,召唤着那些乐于追求更美好事物的人。巴黎人亲切地称其为“The Ave”,这里有太多令人忍不住剁手的设计大牌:</p><p class="ql-block">• 路易威登</p><p class="ql-block">• 古驰</p><p class="ql-block">• 香奈儿</p><p class="ql-block">• 蒂芙尼</p><p class="ql-block">• Maison Laduree甜品店</p><p class="ql-block">• 卡地亚</p><p class="ql-block">• 迪士尼商店</p><p class="ql-block">• H & M</p><p class="ql-block">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你将惊奇于目之所及的华丽建筑,比如巴黎大皇宫、发现宫、凯旋门等建筑奇观。香榭丽舍大街只有约1.93公里,但却充满了欢乐、美丽和奇迹。漫步于此,务必带上相机,捕捉所见的美;在当地的面包店或咖啡馆停留,品尝精致的法式美食;若赶时间,这里也有不错的快餐可供选择。</p><p class="ql-block">西段闹市区并没有高耸的现代楼宇,但世界各大公司争相把这里作为向世界展示自己实力的窗口。雷诺、白茹、雪铁龙、奔驰、菲亚特等欧洲名牌汽车公司在这里设立汽车展销大厅﹐甚至把整车搬到橱窗里展示;日本的索尼、精工等名牌公司在此开设专卖店;法航、俄航等众多航空公司在这里开设了售票处;高档的时装店、皮鞋店、首饰店、箱包店、香水店鳞次栉比;LouisVuitton﹐ZARA,Naf Naf,再过去的Virgin Megastore、娇兰、Sephora、Planet Hollywood,香榭大道因各国观光客涌入,多为一般品牌商店,价位和其他真正精品街相比,还在手指头数得完的范围内。即便如此﹐价格仍然不菲。举LouisVuitton作个例子﹐这一个包就要800欧元﹐合人民币7680元。LV在巴黎一共有四家店面,在香榭大道上就有两家。 很多大陆人士跑单帮买包,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要回去卖给高干之类的有钱人。因为用这种方法带回去,比到在大陆的LV专卖店便宜,所以很有赚头! 他们自己不进去买是因为LV的受货员已经发现这样的情形,他们都被列为拒绝往来户,所以会在香榭大道上拦东方人,请他们代为买包。多数人借口﹕“我们是国内来这边玩的,可是在前面有一家卖LV皮包的店,因为每个人限制只能买两件,而我们乡下的亲戚又托我们多买几件。”想起红楼梦中刘姥姥在贾府螃蟹宴上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的了。”2000年一个三口之家的农村家庭的年收入为6759元﹐现在大陆的干部和富人一个包就超过农村人一年收入﹐所谓的“经济奇迹”造成的贫富差距甚至超过清朝﹐更不要提LV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每天到巴黎的公款考察团也已经称为巴黎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p><p class="ql-block">走过LV﹐夜总会、歌舞厅、咖啡屋星罗棋布﹐继续沿着香榭大道向凯旋门行去,此时凯旋门雄浑的影子已愈来愈清楚了。在香榭大道的精美的橱窗、璀灿灯光,洒着金粉的舞台中,世界最大的夜总会“丽都”(Lido)与世界知名的美餮餐馆“富格”(Fouquet’s)相继出现了。</p><p class="ql-block">世界知名的餐馆富格的外貌并不华丽,楼下一层也不起眼,但楼上另有会员专用餐厅,华丽赛过皇宫,在法国著名的米其林评鉴中每年都是最高评分。香榭大道的餐馆大多在人行道上设出户外座位﹐与寸土寸金的纽约第五大道不同﹐优雅自在的巴黎人把人行道建得很宽﹐在座位四周摆上鲜花﹐让食客享受美食的同时饱览巴黎众生相。若错过用餐时间或不想吃饭,至少也点杯咖啡,在林木扶疏合鲜花环抱中中,啜饮法式浪漫,将自己想像成宫廷贵妇(贵族)好好享受美丽的午后。要走在流行服饰的核心就应在香榭丽舍圆形广场向右(背对凯旋门,面对方尖碑时)拐入蒙塔涅大道(Avenue Montaigne),那里有DIOR等专卖店。还有一条街,叫圣‧奥诺雷名店街(rue du Fbg St-Honore),就是爱丽舍宫背后的那条街﹐街上都是名牌专卖店,当这条街向东走到旺多姆广场(中间是旺多姆圆柱)时,那有BOSS和CHANNEL等。法国流行服装的历史较其他国家来得悠久,早年众多设计师先驱又将他们的高级时装总店设在蒙塔涅大道,及其附近,所以这里几乎成为服装界最重要的舞台。当然日新月异、适者生存,今日外来的高级品牌亦在此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街上更热闹了。街灯、车灯、装饰灯交相辉映,流光溢彩。漫步街头,伴着闪烁的光,起舞的影,各种肤色、操各种语言的游客在领略质朴的古老建筑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现代气息。历尽沧桑的香榭丽舍大道仍旧热闹缤纷,尤其是璀璨夺目的夜景。古色古香的路灯,燃着橘色的光泽,融入香榭丽舍大道灯河,一直注如入凯旋门的不灭之火;从凯旋门一路散射过来的火树灯海,不但点燃夜里的香榭丽舍大道,也叫人的眼光跟着扑朔迷离、浪漫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浪漫之都 —— 巴黎</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两旁,矗立着各色建筑、纪念碑、历史遗迹、商业和文化地标,不断强化和巩固着“香榭丽舍”的品牌形象。</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巴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而香榭丽舍大街,则是这座城市中最美丽的街道。法国人称她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她是如此优雅、高贵、个性鲜明,连接着从凯旋门到协和广场之间、约1800米的风景。她是世界的瑰宝、巴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两旁,矗立着各色建筑、纪念碑、历史遗迹、商业和文化地标,不断强化和巩固着“香榭丽舍”的品牌形象。</p><p class="ql-block">尽管在过去100年间,香榭丽舍大街历经了战火、政变、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她仍保有其一贯的传统风韵,沿街建筑、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环境,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延续至今。这些传统特征,恰恰成为今日香榭丽舍大街迷人魅力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全世界所有商业街中,“香榭丽舍”这个品牌很有可能是最响亮、最鲜明、最深入人心的。</p><p class="ql-block">然而,您可能不知道,300年前,香榭丽舍大街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步行街。她如何在这300年间一跃成为巴黎的象征、法国的象征,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街道一度容貌毁损、街景混乱。巴黎政府如何使她重获新生、再现辉煌?现在,让我们回顾这条大街的传奇历史。</p><p class="ql-block">1860年,香榭丽舍大街两旁的私人住宅开始消失,大街原本的居住功能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化进程的加速。</p><p class="ql-block">1930年,香榭丽舍大街上开始出现大量影院,大众娱乐业的进入,使这条街逐渐丧失了高端、优雅的定位,许多奢侈品商家纷纷撤出,取而代之的是出售大众消费品的商家、以及价格低廉的餐馆。1980年,在香榭丽舍大街上,甚至能找到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的身影。人们不禁为这条大街逝去的高雅定位和迷人魅力扼腕叹息。</p><p class="ql-block">所幸的是,香榭丽舍大街并未因此沉沦,而是根据时代的变迁、与时俱进,以其不断创新的精神,重现昔日魅力,再度成为巴黎的亮丽名片。</p><p class="ql-block">1989年起,在香榭丽舍大街管理委员会的协助下,巴黎市市长M. Jacques Chirac先生开始对香榭丽舍大街实施改造。香榭丽舍大街管理委员会,是为保护、宣传、服务香榭丽舍大街而设,目前共有会员160人。委员会与巴黎市政府、警察局都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香榭丽舍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及良好治安环境的营造。</p><p class="ql-block">改造之后的香榭丽舍大街,全街禁止停车。巴黎市政府专门委托GTM公司开设了一座拥有850个停车位的地下公共停车场,在解决停车问题的同时,也保护沿街树木免遭破坏。这些树木日后更成为了香榭丽舍大街的另一道风景,为在香榭丽舍大街购物的人们带来阵阵阴凉。</p><p class="ql-block">1989年的改造项目为期5年,到1994年,大街的原貌得到基本恢复,巴黎市市长M. Jacques Chirac先生为这条大街举行了改造后的揭牌仪式。亦即今天大家看到的香榭丽舍大街。</p><p class="ql-block">对香榭丽舍大街的改造,大获成功。从1995年起,香榭丽舍大街陆续吸引众多国际奢侈品牌和其他知名品牌入驻。商业气息的浓郁,并未冲淡其历史和人文积淀,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沉越香,形成了独具香榭丽舍特色的、无可比拟的商业街文化:</p><p class="ql-block">1. 一条有故事的街</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见证了法国诸多历史事件。包括:1840年,拿破仑骨灰回归故土仪式、1885年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葬礼致辞、1885年8月巴黎解放、1944年戴高乐将军检阅大街1998年庆祝法国队获得世界杯冠军的庆典、庆祝中国新年(中法友好年),等等。</p><p class="ql-block">2. 一条活力四射的街</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见证了世界诸多著名体育赛事。她是法国马拉松开跑仪式的举行地,是环法自行车赛的目的地,也是欢庆世界杯的绝佳场所。</p><p class="ql-block">3. 一条充满欢乐的街</p><p class="ql-block">130多位法国重量级高官,在香榭丽舍大街上被授予荣誉。每一届新当选的法国总统,在其就职仪式后,都会到香榭丽舍大街上步行,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和惯例。此外,法国每年国庆日(7月14日)的阅兵式,也都在香榭丽舍大街举行。</p><p class="ql-block">4. 一条灯火辉煌的街</p><p class="ql-block">每逢假期和新年,香榭丽舍大街都会亮起点点星灯。香榭丽舍大街的景观灯,主要集中在Etoile到协和广场段,由巴黎市政府和香榭丽舍大街管委会共同设计、制作。从2007年起,为保护环境,香榭丽舍大街全面启用LED照明。从2000年起,香榭丽舍大街每年都会举行亮灯仪式,由巴黎市市长、香榭丽舍管委会主席、国际巨星共同点亮大街灿烂的灯光。</p><p class="ql-block">5. 一条人气鼎盛的街</p><p class="ql-block">Healy和Baker的调查数据表明,香榭丽舍大街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已达1亿,是世界各国游客的理想胜地。</p><p class="ql-block">6. 一条独一无二的街</p><p class="ql-block">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您既能找到几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奢侈品,又能找到价格亲民的大众消费品牌。所有国际知名品牌都为能在香榭丽舍大街开设店铺而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2009年,香榭丽舍大街首次被评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商业街”。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街商品的平均零售价格下降了8%。同时,为减缓“快时尚”消费品牌进入大街的速度,巴黎市政府抬高了商铺的租金价格,通过这种方式保持香榭丽舍大街的高雅定位。</p><p class="ql-block">7. 一条星光熠熠的街</p><p class="ql-block">在法国,许多电影的首映礼,都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一些国际著名公司也纷纷入驻,并举行盛大的开幕典礼。</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之所以能聚集人气,除了拥有国际知名的品牌、赏心悦目的绿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应接不暇的庆典节目外,还因为她为游客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并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兴趣爱好、风格品味的游客的一致认可。去香榭丽舍大街逛街,已然成为巴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国内有一条大街可以跟香榭丽舍大街放在一起聊一聊,就是在第一大城市上海的有着“东方香榭丽舍”美誉的淮海中路,与香榭丽舍大街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她们也面临着体量有限、准确定位、大客流管理、治安、商业与文化环境保护、吸引品牌入驻等方面的共同挑战。这也是今天在此与大家分享香榭丽舍重建经验的主要原因,希望能抛砖引玉、为淮海中路商业街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与精品店</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听说香榭丽舍大道是年轻时看小说《基督山伯爵》,一是感觉这个名字很好听很浪漫,二是深深被小说中传奇故事吸引,三是被大仲马的文笔而折服“去香榭丽舍大道!”那么一股骄傲劲……</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载满巴黎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巴黎最美大道”香榭丽舍大道,从协和广场的方尖碑到夏尔·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横贯东西,全长1910米,宽70米。这条路载满巴黎的历史,但一点都不沉重。</p><p class="ql-block">巴黎最美的街道在哪里?文学史上最善于炫富的角色基督山伯爵,为了复仇,初到巴黎,在阿尔贝子爵的早餐桌上,接受全巴黎最豪富青年们的建议。贵族世家夏托·勒诺建议他“去圣日耳曼区找一座迷人的公馆,带庭院和花园”;内政大臣秘书德布雷建议他去昂坦堤道买房子,“那是巴黎真正的重心”。巴黎首席记者博尚建议他去歌剧院林荫大道,坐在二楼阳台看全巴黎人从他眼皮下经过。基督山当然要给出一个凌驾于这些选择的答案:他已经在香榭丽舍大道30号买好房子了。这答案理所当然吓坏了所有人。见多识广的记者博尚大叫:“匪夷所思!”贵族世家夏托·勒诺惊呼:“王者气派!”</p><p class="ql-block">极乐净土,香榭丽舍大道在巴黎八区,一般被当作巴黎最美大道,有些人相信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大道。确切位置,在小巴黎的西北,长1910米,横贯东西。从协和广场——或者干脆点,方尖碑——一直延伸到夏尔·戴高乐广场。宽度70米——30米归车道,两边各20米是人行大道。实际走起来时,会比感受中的长:因为香街平直,又有戴高乐广场上那不朽的凯旋门指引,总让人觉得“再走几步就到了——等等,怎么还没到啊?!”</p><p class="ql-block">狭义定义(约2公里),指的是从协和广场到戴高乐广场这一段。广义定义(约5公里或9公里)</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又被称为凯旋大道,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也被人们称作世界十大魅力步行街。她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为双向八车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是高级商业区,世界名牌、服装店、香水店都集中在这里,火树银花、雍容华贵。因此这里被称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每年七月十四号的法国国庆大阅兵都在这条大道上举行。</p><p class="ql-block">许多关于18、19世纪的小说,例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作品都对香榭丽舍大道的繁华做了描写,香榭丽舍大道也成为文学作品中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娱乐天堂。</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以圆点广场为界分成两部分:东段是条约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以自然风光为主,道路是平坦的英式草坪。西段是长约1200米的高级商业区,也是全球世界名牌最密集的地方。而服装店、香水店、靠近凯旋门一段商店最多。香榭丽大道几乎与塞纳河的一段是平行的,大道南方,便是塞纳河。两道是8线行车的大街,大街其间起伏。大道尽头是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历史探究与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街之一,不仅仅是巴黎的象征,也是法国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见证。 本论文将对香榭丽舍大街的历史进行深入探究,从其起源、演变、文化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对巴黎乃至全球都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论文旨在揭示香榭丽舍大街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对法国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街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地位不仅体现了巴黎作为全球文化和时尚之都的重要性,也彰显了法国作为欧洲文化的中心地位。 了解香榭丽舍大街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对于深入了解巴黎和法国的历史进程、城市规划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当时,该地区是一片荒凉的郊区,远离巴黎市中心。 然而,随着巴黎的发展和贵族阶层的兴起,这片区域开始吸引富裕阶层建造豪华住宅的兴趣。</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的发展得益于路易十五国王(Louis XV)的倡导。 他下令开辟一条宽阔的道路,连接了图卢兹宫(Palais des Tuileries)与贝尔维尔宫(Palais de Bellevue)。 这条道路最初被称为“沙龙大街”(Champs Élysées),意为“天堂大街”,体现了国王的抱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榭丽舍大街逐渐成为巴黎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世纪,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下令对大街进行扩建和改造,增加了行道树和公园空间,使其更加宽敞美观。</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的命名由来与希腊神话有关。 据说,沙龙大街是通往奥林匹斯山的大道,也是英雄们在战斗胜利后的庆祝之地。 这个神话故事为沙龙大街赋予了一种神圣和宏伟的氛围,也与当时国王对自己和王国的理想形象相呼应。</p><p class="ql-block">后来,为了纪念拿破仑一世的妻子约瑟芬,路易十八国王将沙龙大街更名为香榭丽舍大街,以纪念约瑟芬在埃及发现的一种花朵“丽舍”,寓意着美丽和愉悦。</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的建设与规划经历了多次改造和重建。 最早的规划包括道路的开辟和街道两侧的建筑开发。 在波拿巴的统治下,香榭丽舍大街进行了扩建,并增加了行道树、雕塑和公园空间,增添了更多的景观元素。</p><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香榭丽舍大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工程。 街道被拓宽,建设了地下隧道和地铁线路,以提供更好的交通流动性。 此外,为了保持大街的文化和历史特色,政府也采取措施限制高楼建设,保护了许多历史建筑的风貌。</p><p class="ql-block">如今,香榭丽舍大街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它不仅是一个购物和娱乐的中心,也是举办庆典、游行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香榭丽舍大街的建设和规划一直在不断进行,以适应城市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并继续保持其作为巴黎文化和历史遗产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的建筑风格多样,展示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建筑特色。 在大街两侧,可以看到从18世纪到现代的建筑风格,包括巴洛克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艺术装饰风格和现代主义风格等。</p><p class="ql-block">18世纪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巴洛克风格,特点是装饰华丽、线条复杂。 例如,路易十五时期的巴黎歌剧院(Opéra de Paris)就是一座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 而19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则以简约、对称和优雅为特点,如香榭丽舍大街上的格兰德宫(Grand Palais)和小皇宫(Petit Palais)。</p><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的艺术装饰风格影响了一些建筑,这种风格强调细节和装饰,注重建筑的艺术性。 而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则体现了功能主义和简洁性的理念,如香榭丽舍大街上的路易·韦尔索工会大厦(Maison de la Radio)。</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的道路设计与景观规划使其成为一条宽敞而美丽的大街。 大街中央是宽阔的行车道,两侧是人行道和行道树。 行道树沿着整个大街排列,为行人提供了阴凉和舒适的环境。 此外,沿街还设置了休闲区、花坛和喷泉等景观元素,增添了大街的魅力。</p><p class="ql-block">近年来,为了改善行人和自行车的流动,香榭丽舍大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工程。 部分车道被改造成了步行街和自行车道,以提供更多的空间供人们休闲和运动。 这些改造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大街的可持续性和人文环境……</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作为法国巴黎的标志性景点,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里通过对香榭丽舍大街的历史、建筑、文化影响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探究,揭示了它在巴黎和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以其丰富的历史、独特的建筑和文化影响力,对巴黎和其他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塑造了城市形象,还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然而,香榭丽舍大街仍然面临着挑战,需要持续努力和创新来保持其活力和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 走一路奢华一一香榭丽舍大道</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巴黎 地标景点之一。 这条大道位于巴黎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地带,是无数时尚达人的聚集地。 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 连心中轴线上,因此又被称为凯旋大道,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也被列为世界十大魅力步行街之中。 站在大道中央可以拍到凯旋门的全貌。</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太阳王建造的香榭丽舍大道,香榭丽舍大道为什么那么出名呢?它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下令建造的,有三百年历史,这里曾经是贵族和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另一方面来说,这里是巴黎的名牌街,想逛名牌店的朋友来这里一定没错。</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全长两公里,由凯旋门一直延伸到罗浮宫。香榭丽舍大道周围的建筑都风格一致、非常整齐。香榭丽舍大道全长两公里,太阳王当时叫设计师把罗浮宫花园中心道路,一直打通到现在的凯旋门圆形广场。香榭丽舍大道上有各种豪华咖啡厅、剧院和名牌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LV旗舰店。香榭丽舍大道是巴黎的名牌街,想逛名牌店的朋友来这里一定没错。香榭丽舍大道上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LV旗舰店。香榭丽舍大道上有各种豪华咖啡厅、剧院和名牌店。狭义定义(约2公里),指的是从协和广场到戴高乐广场这一段。广义定义(约5公里或9公里)。</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加上巴黎十二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看上去相当有气势。香榭丽舍大道两边种的大树修剪得齐刷刷。</p><p class="ql-block">在这个浪漫的大道上散步的时候,我还遇到一位法国绅士,给我介绍了一首香榭丽舍大道的著名歌曲「Les Champs-Elysées」(香榭丽舍大道)……</p><p class="ql-block">分享一首咖啡厅超爱播「Les Champs-Élysées」据说是法国人人人会唱的歌曲……</p><p class="ql-block">法国歌香榭丽舍大道的歌词?</p><p class="ql-block">《Je m***elle Hélène》我的名字叫依莲 歌手:Hélène Rollès 法国连续25周冠军单曲,法语初学者印象最深的法语歌之一。天明醒来,夜里的歌曲就像梦一般地在例子的记忆中浮现。他一口气写下歌词,谱上音符,随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歌曲是法语香颂:Joe Dassin《香榭丽舍大道》rm里是110424 E40 嘉宾:玉泽演 nichkhun(2pm)颜艺有看头,后面在法国风情村邀请rm节目组成员临时组成演奏队伍,演奏歌曲,过程爆笑,歌曲洗脑……</p><p class="ql-block">法语歌曲-Champs-Élysées 香榭丽舍大道</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uCKDBMjP73iTm5KKUhZB2Q</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oyYlF4UielqfMMWSrFc-Qw</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eOo9xlgnyp8PN44TvFz3Zw</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wWyWhj1yRIXeKpJxcrkHHA</p><p class="ql-block">闻名全球的经典香颂《香榭丽舍大道》,旋律和大道一样极具诱惑!闻名全球的经典香颂《Avenue des Champs - Elysées》(中文《香榭丽舍大街》)其中一个链接是由美国出生的法国歌手兼作词人Joe Dassin演唱,不仅以其旋律和歌词的美丽而闻名,还因法国巴黎最美丽的大道而具有特殊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一首著名的Champs-Élysées,这首歌也是把Champs-Élysées捧红的推手之一!有许多歌手翻唱的版本。法国奥运会唱的也是它,歌词很浪漫,也是常常可以听到的法文歌曲……</p><p class="ql-block">Je m’baladais sur l’avenue le coeur ouvert а l’inconnu.</p><p class="ql-block">我散步在这条林荫大道上</p><p class="ql-block">J’avais envie de dire bonjour а n’importe qui</p><p class="ql-block">就想跟人打招呼说声「日安」</p><p class="ql-block">N’importe qui et ce fut toi, je t’ai dit n’importe quoi,</p><p class="ql-block">不管是谁都想跟她聊两句,</p><p class="ql-block">Il suffisait de te parler, pour t’apprivoiser.</p><p class="ql-block">就想要和你说几句话 希望和你聊聊</p><p class="ql-block">Aux Champs-Elysées, aux Champs-Elysées</p><p class="ql-block">到香榭丽舍 香榭丽舍吧</p><p class="ql-block">Au soleil, sous la pluie, à midi ou à minuit</p><p class="ql-block">不管在晴天, 雨天, 中午, 半夜, 任何时间</p><p class="ql-block">Il y a tout ce que vous voulez aux Champs-Elysées</p><p class="ql-block">你想要的 香榭丽舍都有</p><p class="ql-block">Tu m’as dit “J’ai rendez-vous dans un sous-sol avec des fous,</p><p class="ql-block">妳说妳和一群疯子约好在地下室见面</p><p class="ql-block">Qui vivent la guitare à la main, du soir au matin”.</p><p class="ql-block">他们从晚上到清晨疯狂的弹着吉他</p><p class="ql-block">Alors je t’ai accompagnée, on a chanté, on a dansé</p><p class="ql-block">我陪伴妳, 一起唱, 一起跳</p><p class="ql-block">Et l’on n’a même pas pensé а s’embrasser</p><p class="ql-block">想都没想 就抱在一起了</p><p class="ql-block">Aux Champs-Elysées, aux Champs-Elysées</p><p class="ql-block">到香榭丽舍 香榭丽舍吧</p><p class="ql-block">Au soleil, sous la pluie, à midi ou à minuit</p><p class="ql-block">不管在晴天, 雨天, 中午, 半夜, 任何时间</p><p class="ql-block">Il y a tout ce que vous voulez aux Champs-Elysées</p><p class="ql-block">你想要的 香榭丽舍都有</p><p class="ql-block">Hier soir deux inconnus et ce matin sur l’avenue,</p><p class="ql-block">昨晚的陌生人, 今早的热恋人, </p><p class="ql-block">Deux amoureux tout étourdis par la longue nuit.</p><p class="ql-block">走在大路上 经过漫长的夜, 眼花撩乱的恋人.</p><p class="ql-block">Et de l’Etoile à la Concorde, un orchestre а mille cordes,</p><p class="ql-block">从凯旋门走到协和广场, 千百样乐器在他们脑袋里吵吵闹闹</p><p class="ql-block">Tous les oiseaux du point du jour chantent l’amour</p><p class="ql-block">鸟儿高唱着恋爱的歌曲</p><p class="ql-block">Aux Champs-Elysées, aux Champs-Elysées</p><p class="ql-block">到香榭丽舍 香榭丽舍吧</p><p class="ql-block">Au soleil, sous la pluie, à midi ou à minuit</p><p class="ql-block">不管在晴天, 雨天, 中午, 半夜, 任何时间</p><p class="ql-block">Il y a tout ce que vous voulez aux Champs-Elysées</p><p class="ql-block">你想要的 香榭丽舍都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巴黎最美丽的街道——香榭丽舍大街</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一条著名的大街。法国人把它称为巴黎最美丽的街道。香榭丽舍大街取自希腊神话“神话中的仙景”之意。法国人形容她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又被称为凯旋大道,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也被人们称作世界十大魅力步行街。她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为双向八车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是高级商业区,世界名牌、服装店、香水店都集中在这里,火树银花、雍容华贵。因此这里被称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每年七月十四号的法国国庆大阅兵都在这条大道上举行。狭义定义(约2公里),指的是从协和广场到戴高乐广场这一段。广义定义(约5公里或9公里)。</p><p class="ql-block">巴黎最美丽的街道,许多关于18、19世纪的小说,例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作品都对香榭丽舍大道的繁华做了描写,香榭丽舍大道也成为文学作品中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娱乐天堂。</p><p class="ql-block">知名品牌的汇集之地,自1900年始香榭丽舍就成为了法国向世界展示它在各领域傲人成就的橱窗,现在它更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的汇集之地。前往法国考察,沿街两旁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星巴克(Star bucks)、高级时装店、高级轿车展示中心(如“梅赛德斯——奔驰”、“菲亚特” “雷诺”、“雪铁龙”)电影发行公司、影剧院、娱乐品专卖店(如FNAC法雅克国家采购联盟、Virgin Megastore)、高品味餐厅(如马克西姆(Maxim's)、富格(Fouquet's))、酒吧和夜总会[如丽都(Lido)]、好莱坞星球(Planet Hollywood)、坚石咖啡(Hard Rock Café))星罗棋布,装点着这条浪漫又时尚的巴黎城最美的道路。</p><p class="ql-block">由于香榭丽舍所处的显赫位置,法国许多重要事件都常选在这里举行。比如每年七月十四日国庆游行,环法自行车赛终点冲刺等。法国人还喜欢在每年年末新旧交替之时按响汽车喇叭集体上演一场声势浩大的汽车喇叭交响乐晚会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p><p class="ql-block">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指的是:<b>香榭丽舍大街</b>(法国巴黎)、<b>第五大道</b>(美国纽约)和<b>银座</b>(日本东京)。这三条大街都是世界著名的购物和商业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繁华的景象而闻名。</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位于法国巴黎,是巴黎市中心的一条著名商业街,以其高档商店、咖啡馆和剧院而闻名。第五大道,位于美国纽约,是曼哈顿的一条主要街道,以其豪华商店、博物馆和地标建筑而闻名,是全球最著名的购物街之一。银座,位于日本东京,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以其高档百货公司、时尚商店和餐厅而闻名,是日本的时尚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这些大街不仅是购物的天堂,也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p><p class="ql-block">巴黎之魂香榭丽舍大街 </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一条著名的大街,法国人把它称为巴黎最美丽的街道。香榭丽舍大街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又被称为凯旋大道,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也被人们称作世界十大魅力步行街。每年七月十四号的法国国庆大阅兵都在这条大道上举行。</p><p class="ql-block">她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为双向八车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是高级商业区,世界名牌、服装店、香水店都集中在这里,火树银花、雍容华贵。因此这里被称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p><p class="ql-block">许多关于十八、十九世纪的小说,例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作品都对香榭丽舍大街的繁华做了描写,香榭丽舍大道也成为文学作品中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娱乐天堂。</p><p class="ql-block">街道的名字香榭丽舍(Champs Elysees)是由田园(Champs)和乐土(Elysees)两词构成。“爱丽舍(Elysees)”一词原指希腊神话中众神聚集之地,因此又被译为“天堂乐土”或“极乐世界”。“香榭丽舍”这个译名是由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时所赐,既有古典的中国韵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气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在巴黎的位置香榭丽舍大街</p><p class="ql-block">巴黎的位置:第八区,街区 Champs-Élysées Faubourg-du-Roule,起点 戴高乐广场, 终点 协和广场,道路长度 1.91公里(1.19英里) 道路宽度 70米(230英尺),建造竣工 1670 1864年3月2日</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法语: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法语发音:[av(ə).ny de ʃɑ̃z‿e.li.ze]),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一条大道,位于城市西北部的第八区。它被誉为巴黎最美丽的街道。「香榭丽舍」原意是希腊神话中圣人及英雄灵魂居住的冥界中之至福乐土。</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巴黎八区,城市的西北部。起始于协和广场,广场上矗立有方尖碑,大街由东向西延伸1915米,前半段较平坦,接著有一段上坡直到戴高乐广场(旧称星形广场,位于夏佑宫所在的高地顶部),广场中心屹立着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其笔直的街道能够让人们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罗浮宫和它里面的金字塔、卡鲁索凯旋门、杜伊勒里花园、方尖碑、凯旋门,以及在西边更远处,巴黎城外的拉德芳斯新凯旋门。这是巴黎西边的历史轴线。</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是巴黎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香榭丽舍大道的前半段被绿地(square Marigny)和一些建筑包围着(theatre Marigny, palais de la Decouverte)。在高处有很多奢侈品商店和演出场所(电影院、丽都夜总会、香榭丽舍剧院),还有许多著名的咖啡馆和餐馆(Fouquet's)。</p><p class="ql-block">在十七世纪,自从凡尔赛城堡的风景画家勒·诺特于1640年请人在卢浮宫和杜伊勒宫的延长线上种下了一排树以来,香榭丽舍大街在当时还只是一个还未城市化的区域中心的一个漫长的散步场所。它的目前轮廓(在被称作“夏佑宫”之星以前)成形于1724年,延伸了杜伊勒花园的视线。半个世纪以后,它的西部通过目前巴黎的la Grande Armée大街以及纳伊的戴高乐大街延伸到塞纳河,但是不久之后,Fermiers Généraux墙又重新把它界定在星形广场。从1828年开始,巴黎市政府对它进行了修整,建成了最早的人行道。1838年,建筑师Jacques Hittorff对香榭丽舍大街加以规划(包括如今依然保存的路灯,花园是在拿破伦三世统治时期由Jean-Charles Alphand规划)。</p><p class="ql-block">1994年,香榭丽舍大街得到2.5亿法国法郎投资以进行必要的整修,参与者主要有Bernard Huet(城市规划专家),Jean-Michel Wilmotte和Norman Foster(道路和公共场所设施设计师)。</p><p class="ql-block">经济,大街北边的人行道,大道上的商家组成了香榭丽舍委员会,该会于1860年组成,原名为香榭丽舍守卫及促进会,而于1980年改为现在的名称。委员会的主旨是要维持大道的声名及形象。为了达到主旨,委员会会监督地方政府调查商家的装潢(照明、室内外装饰等)还有商业活动(这里的营业时间可以不受限制而比法国其他地方都长),委员会也有责任帮助新店家融入,同时确定这些店家符合大道的形象。</p><p class="ql-block">因为它的名声和豪华的排场,在香榭丽舍大道上开店自然成本不菲。高房价使得很少人在这里居住,而一楼以上的位置多半是当办公室使用。在这开店所需价钱并不一致,如朝北店铺受益于长日照时间,橱窗不会像南边被建筑物的阴影挡到,因此相较之下租金高昂。截至2013年9月,香榭丽舍大街每月商用租金为世界第三。2013年,香港铜锣湾罗素街在两年内先后超越香榭丽舍大街和美国第五大道,成为每月商用租金最贵街道。</p><p class="ql-block">活动,香榭丽舍,每年7月14日巴士底日,法国总统都会出席在香榭丽舍大道举行的阅兵式。</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也是传统上环法自行车大赛最后一个赛段的终点。</p><p class="ql-block">每年的最后一天,香榭丽舍大道的大部分就会成为步行街,人们聚集在街上狂欢,凯旋门灯光秀和烟花宣告新年到来。此活动在2020-2021跨年间因新冠疫情而暂停……</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是巴黎一条著名的大道,位于城市西北部的第八区,被誉为巴黎最美丽的街道。国庆阅兵式、环法的最后一程都在香榭丽舍大街上进行。</p><p class="ql-block">巴黎香榭丽舍大道 – 凯旋门</p><p class="ql-block">这一座美丽又浪漫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佼佼者:凯旋门,是由拿破仑一世委托吉恩夏尔格兰在19世纪初,为纪念法国军队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所建造。时至今日,巴黎凯旋门已成为了全世界为纪念战争胜利中,最雄伟的纪念碑。让人为之惊叹的经典大气浮雕,墙上558位为法国胜利而牺牲的法国英勇战士的姓名以及凯旋门下的无人烈士墓,都让您不得不感叹法国战士的英勇。</p><p class="ql-block">凯旋门高50米,长45米,宽22米, 坐落于巴黎浪漫的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星形广场上。凯旋门的上方有一个超大平台,可以让游客尽情享受香榭丽舍大道的完美全景……</p><p class="ql-block">巴黎 Paris 你不知道的香榭丽舍大道 — 3个关于巴黎Les Champs-Élysées的小故事</p><p class="ql-block">有关巴黎与香榭丽舍大道, Paris et Les Champs-Élysées, 说到「巴黎」,就很想颁一个「最佳城市行销奖」给他们的市政团队,不论是运动赛事、艺文活动,还是影视活动,市政的行销团队可是创意满分,配合度也很高(都能出租塞纳河了),加上许多品牌的活动加持,整个被包装的超梦幻、浪漫,「巴黎」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旅游城市。不过,我从法国人口中听到的巴黎可不一样,巴黎没有想像中的浪漫、整洁,也不是到处都是「时尚模人」,尤其是外国人到一定会逛的「香榭丽舍大道les Champs-Élysées」(名牌大街),竟然常常被巴黎人嫌弃。在这边和大家分享我听到的3个跟「香榭丽舍」有关的有趣小故事,还有分享一首咖啡厅超爱播「Les Champs-Élysées」。</p><p class="ql-block">1、以前是巴黎的「林森北路」?</p><p class="ql-block">在「香榭丽舍」还没规划之前,在凡尔赛城堡的风景画家勒·诺特的建议下,在这条路上种起了一排树木,起初成为了「散步」大道。之后在18世纪,也被命名为Les Champs-Élysées,意思是冥界中的「极乐之地」,想洗刷之前的污名,在20世纪获得巨额的投资和受到超强都市规划师Bernard Huet的神助攻下,成为巴黎最有名的大道。 一开始巴黎人将沼泥形容成「妓女的怀抱」,随后又因为「极乐」之名,成为了妓女与享乐人士的聚集之地,18世纪时,可是巴黎红极一时的「红灯区」,周边的公园充满了「站壁」的妓女到处揽客,搞得一批正经的巴黎人避而远之,深怕被冠上「泡香榭丽舍」的污名,但是这段风流的岁月随后就被革命盖过去了。</p><p class="ql-block">2、曾被「洗血」的革命发源地?</p><p class="ql-block">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军队率领着一票的人马从「香榭丽舍」奔向大皇宫「凡尔赛」,捉拿一批皇室成员。在1791年,路易十六在逃亡后被擒拿回来,一路就是从「香榭丽舍」被押回的。而「香榭丽舍」的起源「协和广场la Concorde」就是当时的断头台位置,当时有无数的鲜血和头颅染红这条现在的康庄大道。当我们现在听到歌颂「香榭丽舍」的歌曲,又想到这段历史,真觉得沧海桑田啊。</p><p class="ql-block">3、巴黎人「最讨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巴黎」是世界观光人口第一大的城市,每个去巴黎的人应该都会去逛一逛「香榭丽舍」,这条知名的林荫大道已经成为商业化的区域,吸引了许多名牌商店、夜总会的进驻,还有来自中东、中国等商人的投资,让巴黎人常常指着这个地方说:「又粗又俗!」,觉得这个地方是「让观光客体验自己幻想中的巴黎」,变成有点像现在亚洲台北的信义区、香港的广东道,充斥着外国人,东西又贵、待客又高傲,服务生常常觉得反正不差你一个旅客。但觉得亚洲人跟巴黎人的差别就是,亚洲人挺喜欢挤在商业区的。不过身为外国旅客,搜集「符号」的行程好像是必备的,虽然这里被巴黎人讨厌,但是对于旅客的我们,还是可以去体验一下,作为一种成就感,无论如何,「巴黎」的魅力难以言喻,也无法取代。不过近些年变了,国人都去巴黎歌剧院旁的“老佛爷百货”……</p><p class="ql-block">有一次遇到一对来自巴黎的夫妇,问他们说「你们最喜欢巴黎的哪个地方、做什么事?」,他们推荐4~5月来巴黎,一定要在公园野餐!巴黎有许多公园是很有历史的,而且里面的花草都有人打理,设计非常典雅,春天来看樱花是最好的,巴黎人喜欢自己在家里做好三明治,带来和朋友一起坐在树下,喝红酒聊天。听起来好惬意啊,有空也想来体验个巴黎的公园野餐……巴黎的公园和广场、桥都很多,都是非常值得一逛的美景,本人有一个专门的美篇介绍巴黎的各个公园,欢迎朋友们闲暇时间去欣赏斧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另一个方向远处的拉底坊斯大凯旋门和立体新城……</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全长说法不一,主要是因为人们对“香榭丽舍大街”的定义和范围存在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香榭丽舍大街仅指协和广场到戴高乐广场的一段,约为2公里;有的人则将包括周边延伸区域在内的大道都算上,形成5公里或9公里的说法。</p><p class="ql-block">狭义定义(约2公里):</p><p class="ql-block">通常,当人们提到香榭丽舍大街时,指的是从协和广场到戴高乐广场这一段,全长约2公里。这是最常见的理解,也是游客通常会游览和欣赏的区域。</p><p class="ql-block">广义定义(约5公里或9公里):</p><p class="ql-block">一些人将香榭丽舍大街的范围扩展到包括周边区域,例如从卢浮宫延伸到拉德芳斯,甚至是包括部分塞纳河沿岸区域。这样,总长度可能会达到5公里或更长。</p><p class="ql-block">其他因素:</p><p class="ql-block">此外,不同测量方式和对“大街”的定义也会造成长度差异,例如是否包括人行道、绿化带等。</p><p class="ql-block">因此,在不同场合下,人们对香榭丽舍大街的长度有不同的说法,这主要取决于其定义的范围和测量方式……</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中轴线延伸线上巴黎古城外新建的现代化立体新城—拉底坊斯,而拉底坊斯是俗称类似纽约的巴黎现代建筑的集合代表,巴黎人不愿意破坏巴黎古城内的建筑风格,就干脆另起了一座新城,而新城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就是那座与凯旋门遥遥相对的“大凯旋门” —— 拉底坊斯门……</p><p class="ql-block">我在1987年第一次长住巴黎时就住在拉底坊斯的东方酒店,整个拉底坊斯城相当于是建在一个大大的平台上,公交和汽车通道什么的都建在平台下面大都被覆盖的一层,各层之间都有许多电梯,而我们去搭乘地铁就都在再下一层的地下了,光电梯就拐好几圈……平台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除了那个巨大的大凯旋门,还有大型音乐喷泉广场等等,喷泉的水柱高度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韵律不断调整跳动……其他各类艺术作品、塑像、小主题广场的玻璃建筑很多,当时最让我吃惊的就是,第一次见到广场上的每一颗树的下方都有一段水管并有一盏灯照着,那时候可还是1987年啊……</p><p class="ql-block">记得那时候在这个立体新城住了四个多月,第一次到西方城市生活就经历了两种不同的环境,</p><p class="ql-block">一种是历史文化名城巴黎市区,整个城市都是一栋一栋的五、六层楼群,或者说一圈一圈的楼群组成的经典式街块建筑,城市自然而然由这一块一块的楼群结合漂亮的大街和城市广场及花园和谐统一起来,每个块状的栋楼组合都有一个内院并由连在不同方向围成,尽管都是五六层,内部都有许多头一次见到的很小很小的电梯,应该都是持续的城市改造的产物,放眼整个城市整齐划一,那些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地标建筑点缀期间,更加被衬托出宏大壮观……当你置身于巴黎的大街小巷里,满眼都是一栋一栋的黄白墙体黑灰楼顶组成的块块建筑民居……巴黎毕竟是西方大都市,大型公共公园占地不少,这样的街区也是有60-70%左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除了那个高迪的圣家大教堂,全城90%以上都是这样整齐统一的块状城区,被誉为保存最好的欧洲古城……</p><p class="ql-block">另一种就是像拉底坊斯这样的现代化城区了,玻璃高层大厦高低不同布局巧妙争奇斗艳,现代交通生活设施多元方便……当时就听说,拉底坊斯就跟纽约曼哈顿一样是现代都市的标志,这个立体化的新城区也是我们居住那几个月活动最多的地方了,上下班搭地铁早起晚归,这个新区大型公司和商业文化金融银行的现代办公楼大厦很多,内部的艺术装修风格各异叠彩纷呈,各类社会文化艺术表演活动也很多,尤其是到了周末,即使平时下班回来吃完晚饭出去散步遛遛,灯光如昼,电梯楼街步行通道曲曲折折相互贯通很长,联通着马路对面、河岸、车站、商场、办公和公寓楼,上下层斜的是电梯横的就应该叫传送带了吧,人们在上面走着速度也快了许多,也有不少人就站在侧面还有人悠闲的看着书,那时候还没有手机……灯光下的喷泉广场和大大小小的公共街区使得夜色下的城市天空显得格外生动迷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埃菲尔铁塔方向看位于中轴延伸线上的拉底坊斯大凯旋门与现代立体新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回到凯旋门……</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 – 穿越时间和优雅的旅程</p><p class="ql-block">当您沿着香榭丽舍大街漫步,从协和广场走向凯旋门时,您将体验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街最初设计于17世纪,是杜乐丽花园的延伸部分,现已发展成为巴黎奢华和魅力的象征。香榭丽舍大街两旁遍布剧院、咖啡馆和精品店,与这座城市的优雅气质相呼应。</p><p class="ql-block">大道尽头的凯旋门等待着您,这是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胜利后下令建造的。这座巨大的纪念碑矗立在戴高乐广场的中心,纪念那些为法国而战和牺牲的人们。登上凯旋门的顶端,欣赏令人惊叹的景色,捕捉巴黎市中心的壮丽景色。香榭丽舍大街的日落,如果想要拍照留念,不妨在日落时参观香榭丽舍大街。一年中的某些时候,通过凯旋门可以观赏唯美的日落。 之后您还可以前往老佛爷百货香榭丽舍大街分店、享受绝佳购物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 香榭丽舍大道 Champs-Élysées</p><p class="ql-block">凯旋门 + 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巴黎第八区的</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为法国最美丽大道!</p><p class="ql-block">起于协和广场埃及方尖碑,终点在戴高乐广场巴黎凯旋门!</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是巴黎最好逛最好买的地方,沿路有许多奢侈品牌旗舰店。欧美品牌快闪店也会在此设立。若是逛街逛累了,路上也有许多咖啡厅及餐厅可以坐下来休息用餐,非常方便。</p><p class="ql-block">在圣诞节期间,香榭丽舍大道两端会燃起美丽的圣诞灯,在夜晚时非常有意境。</p><p class="ql-block">举世闻名的凯旋门就位于香榭丽舍大道正中央,持有巴黎博物馆通行证就可以免费登顶参观!</p><p class="ql-block">从顶端了望台可以远眺以凯旋门为中心所放射出的十二条街道,路上车水马龙,十分热闹。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法国国庆日会有阅兵典礼从凯旋门开始经由香榭丽舍大道游行至协和广场,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协和广场 Place de la Concorde,协和广场,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一座大广场,面积约 8.4 万平方公尺,建于 1757 年,设计师为 Ange-Jacques Gabriel。广场上立有雕塑、喷泉,在 1763 年时,曾以当时国王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Place Louis XV),竖立起国王的骑马雕像,直到法国大革命期间,雕像被推倒,广场也改名革命广场(Place de la Révolution),成为一段时间的断头台、无数血泪的过去,包含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等人都是在革命广场被处决。</p><p class="ql-block">而广场上的方尖碑是十九世纪埃及政府送给法国的方尖碑,高 23 公尺,重达 250 公吨,为一红色花岗岩柱。尖塔部分曾经被偷,直到 1989 年才由法国政府重新立上金顶。协和广场 Place de la Concorde</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 — 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p><p class="ql-block">凯旋门应该没人会陌生,绝对是巴黎地标级景点,而它所在的巴黎戴高乐广场就像个圆环中心,周围包含最知名的香榭丽舍大道,共有12条街道以凯旋门为中心呈现放射状分布,推荐大家可以上到凯旋门顶端,视野相当壮观呢!网路上可以买到凯旋门快速通关门票,如果遇到旺季时超实用。</p><p class="ql-block">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还没亲身造访巴黎之前,对法国的印象就是铁塔&凯旋门,所以既然已经来到巴黎自由行,说什么都一定要来看看它不是吗?</p><p class="ql-block">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的凯旋门,为拿破仑为纪念 1805 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 1806 年下令修建而成的。凯旋门高 49.54 公尺,宽 44.82 公尺,厚 22.21公尺。在两面的墙面上,以四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为最精采的看点之一。四周的门内刻着跟随拿破仑远征的 386 名将军及 96 场胜战的名字及 1792 年至 1815 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如果想要登高眺望巴黎市景及铁塔,那可以爬 284 街的石梯或搭乘电梯登顶。2018 年 12 月 1 日,因「黄背心」运动,示威者冲进凯旋门博物馆做破坏,击毁了博物馆入口处法兰西共和国的象征——《玛丽安雕像》…等文物,这些破坏历史文物的人真的是很可恶…。</p><p class="ql-block">——-杜乐丽花园 Jardin des Tuileries 从协和广场到卢浮宫,香榭丽舍大道的延长线!</p><p class="ql-block">杜乐丽花园为巴黎最大也是最美丽的花园,位于罗浮宫与协和广场间,拥有莫内巨幅画作睡莲的橘园美术馆也座落于此。杜乐丽花园由王后凯萨琳·德·美第奇于 1564 年时为了兴建杜乐丽宫所设计的并根据家乡佛罗伦斯的风景来设立一座庭园。花园于 1667 年首次对外开放,并在法国大革命后成为公园。现在是巴黎市区的重要景点,也是当地人日常休闲、慢跑的地方!杜乐丽花园 Jardin des Tuileries</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沿线还有著名的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府)和巴黎大小宫殿、巴黎皇家宫殿等等许多非常值得游览的著名景观……</p><p class="ql-block">巴黎大皇宫 Grand Palais</p><p class="ql-block">因为看《不可能任务:全面瓦解》而认识的巴黎大皇宫,阿汤哥跳伞跳到宫顶的帅气让人难忘!巴黎大皇宫是为举办 1900 年世界博览会所兴建的展览馆,由建筑师德格拉那及卢伟两人共同建造,正面长 240 公尺、高 43 公尺。 虽然中文译名有「皇宫」一词,但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并非皇家宫殿。现在为用来举办展览、大型活动、时装秀及冬天溜冰场…等场地。如果想要尝试米其林餐厅,那也千万不要忘记大皇宫内的米其林三星餐厅《Le Mini Palais》。巴黎大皇宫 Grand Palais……</p><p class="ql-block">巴黎皇家宫殿 Palais Royal</p><p class="ql-block">Daniel Buren柱, 黑白柱, 皇家宫殿, Palais Royal, 现代柱子作品, 两个平台, Les Deux Plateaux, 巴黎景点, 巴黎网美景点,罗浮宫附近不可错过的巴黎网美景点《巴黎皇家宫殿 Palais Royal》,除了有漂亮的花园吸引许多当地电视剧或美剧为拍摄场景外,更有许多 IG 网美因巴黎皇家宫殿广场上相当具有视觉效果的现代作品「Les Deux Plateaux 两个柱子之间 / 黑白柱」慕名而来。它位在罗浮宫附近,虽然名气不及罗浮宫来得大,但是是我私心非常喜欢的一个景点:)巴黎皇家宫殿 Domaine National du Palais-Royal……</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香榭大道</p><p class="ql-block">法国的象征:香榭大道与凯旋门</p><p class="ql-block">12条大道相交于此的星星广场,拱卫着庄严雄伟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香榭大道与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塞纳河畔到香榭大道蛮近的,这条贯穿巴黎市中心西边核心区域的大道,堪称闻名遐迩的世界级城市大道,每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来这边朝圣,不管是蜂拥是大道靠近凯旋门那边的精品店,或者由东侧绿地区漫步,都能体会到浓浓巴黎风情。</p><p class="ql-block">大道东边对应的是协和广场,继续向东登上台阶可以望远、拍照,也就进入了杜乐丽花园,再向东就是卢浮宫!</p><p class="ql-block">卢浮宫,沿着塞纳河东行便是位于塞纳河右岸的罗浮宫,全球最知名博物馆之一,也是过往的皇宫。馆内的三大镇馆之宝(米洛的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也让这个必游的巴黎景点成了游客最多的博物馆。除了众多典藏,旁边的卡鲁索凯旋门跟杜乐丽花园的游客也络绎不绝,体验花都日常风情之余,沿着这条轴线还可由协和广场漫步到香榭大道跟凯旋门。</p><p class="ql-block">由卢浮宫去杜勒丽花园的小凯旋门,卡鲁塞尔凯旋门……记得罗马大斗兽场旁边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吗?拿破仑最喜欢的就按照那个建的,外部装饰有8根科林斯花岗岩圆柱,拱门上方镶嵌玫瑰色大理石浮雕,描绘奥斯特利茨战役等历史场景。门顶四匹镀金奔马原为拿破仑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掠获,1815年拿破仑退位后归还意大利,现存为复制品并增设马车与和平女神像……</p><p class="ql-block">凯旋门算是塞纳河的右岸,步行到最后一个景点:左岸的艾菲尔铁塔约2.5公里、半小时,虽然远了点,可以沿着塞纳河畔散步也是蛮惬意的,有鹤立鸡群的艾菲尔铁塔当地标绝对不会迷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巴黎与拿破仑</p><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与荣军院、枫丹白露宫、凡尔赛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凡尔赛宫的油画</p><p class="ql-block">拿破仑加冕, 艺术家 雅克-路易·大卫, 年份 1805年–1807年, 媒介 油画, 尺寸 6.21 m × 9.79 m(20英尺4英寸 × 32英尺1英寸), 收藏地 法国巴黎罗浮宫</p><p class="ql-block">《拿破仑加冕》(法语:Le Sacre de Napoléon)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807年完成的油画,描述拿破仑的加冕礼场景。1804年9月,拿破仑口头委托雅克-路易·大卫制作这幅画,他于1805年12月21日开始在索邦神学院附近克鲁尼学院小教堂里开工。雅克-路易·大卫在学生乔治·鲁杰特(Georges Rouget)的协助下,于1808年1月完成这幅画。</p><p class="ql-block">从1808年2月7日至3月21日,《拿破仑加冕》于1808年在年度沙龙画展上展出。这幅画为大卫的私人财产,1819年转移到皇家博物馆,直到1837年保存在馆内。然后在路易-菲利普一世国王命令下,《拿破仑加冕》被安置在凡尔赛宫博物馆。 1889年,《拿破仑加冕》从凡尔赛宫转移到罗浮宫。</p><p class="ql-block">此画其实有两幅,第一版本现存于卢浮宫,1808年至1822年间大卫亲自复制重画的第二版本现存于凡尔赛宫,两幅画均为真品。差别在于画面中拿破仑妹妹宝琳公主着装颜色不同:凡尔赛宫的这幅着红纱,卢浮宫的另一幅着白纱。</p><p class="ql-block">雅克-路易·大卫受美国企业家的委托,在1808年原版发行后立即绘制全尺寸复制品。他在那一年开始工作,但直到1822年在布鲁塞尔流亡期间才完成。复制品最终于1947年返回法国凡尔赛宫。</p><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唯一向拿破仑致敬的房间,最著名的画作竟然……</p><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里的拿破仑,这个房间里的大部分元素都跟拿破仑相关,但略显讽刺的是:拿破仑从未住过凡尔赛宫!而且他本人对凡尔赛宫极其抗拒,因为这里到处都是路易十四的影子。</p><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以其宏伟的建筑和花园闻名,主要与法国的君主制,特别是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的时代相关,而不是拿破仑时期。拿破仑一世,虽然也曾是法国皇帝,但他的统治时期主要与法兰西第一帝国相关,而非凡尔赛宫。虽然拿破仑在位期间也对一些艺术品有所收藏,但他更偏爱卢浮宫等其他宫殿。凡尔赛宫主要展示的是路易十四及其后继者的宫廷生活和艺术品。</p><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的历史:凡尔赛宫最初是作为路易十四的行宫,后来成为法国王室的主要居所和政治中心。宫殿及其花园的设计和装饰都体现了绝对君主制的风格和理念。</p><p class="ql-block">拿破仑的收藏:拿破仑一世在位期间,对艺术品和文物进行了大量的收藏和展示,其中一部分收藏于卢浮宫。拿破仑也曾委托艺术家创作反映他统治时期的艺术作品,例如雅克-路易·大卫为他创作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描绘了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的场景。</p><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与凡尔赛宫的关系:拿破仑虽然是法国皇帝,但他与凡尔赛宫的关系不如路易十四等早期君主密切。拿破仑更偏爱卢浮宫和枫丹白露宫等地方,用于展示他的收藏和举办宫廷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三皇会战奥斯特里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拿破仑第一王宫,承载半部法国史的枫丹白露宫</p><p class="ql-block">枫丹白露宫最著名的就是拿破仑了,另一个使之扬名天下的是枫丹白露画派……</p><p class="ql-block">入住枫丹白露宫十年后,拿破仑在1814年4月20日下午1点,站在马蹄形楼梯上,与排列整齐的士兵们告别:“我的老卫兵们,我来向你们说永别了!继续为法国效劳吧!”此后,白马庭院又称为永别庭院。拿破仑做皇帝不在巴黎的宫殿就住在枫丹白露宫,故而提到枫丹白露宫,就会想到这是第一帝国拿破仑的宫殿……</p><p class="ql-block">中国的紫禁城,曾有明清24代皇帝居住在此。在法国,同样有一个多位国王居住过的法国皇宫-枫丹白露宫(法语:Chteau de Fontainebleau,译为:美丽的泉水)。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和拿破仑等法国帝王都曾在此居住过。它也是唯一的一个有众多国王连续居住过的法国皇家宫殿。拿破仑第一王宫,承载半部法国史的枫丹白露宫。</p><p class="ql-block">枫丹白露宫,位于法国巴黎东南约60公里处。在一片蓊蓊郁郁的自然森林中,坐落着这个独具艺术魅力的法国王宫。多位君王在此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复,并留下了法国不同时期的艺术瑰宝。1981年,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全球游客汇聚于此……</p><p class="ql-block">枫丹白露宫:法国文艺复兴的灵感之源</p><p class="ql-block">都知道法国的四大宫殿,卢浮宫、凡尔赛宫、爱丽舍宫和枫丹白露宫。位于香榭丽舍大道中部的爱丽舍宫现在仍为法国总统府,大道尽头市中心与凯旋门遥遥相望的卢浮宫是最大最著名的馆藏最丰富的国家级博物馆,蒙娜丽莎、维纳斯和胜利女神享誉全球。而其中的凡尔赛宫和枫丹白露宫都不在巴黎市区,却都是历代法国国王住的最久的王宫。而枫丹白露宫离巴黎市区就更远了一些……</p><p class="ql-block">在法国北部,相距巴黎市中心约50公里处的枫丹白露镇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有着丰富的森林景观和优雅壮观的枫丹白露宫(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每年吸引大量观光客前往。枫丹白露宫是约12世纪至19世纪法国国王的住所,可想而知,这里也是法国规模最大的王室宫殿之一。不过,枫丹白露宫不仅是一座成功的建筑作品,其建筑设计和艺术造诣对于法国的艺术,甚至整个欧洲的艺术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也是历代的艺术家们临摹效仿的对象。</p><p class="ql-block">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为美丽的泉水。十二世纪时,由于这里有着大量的泉水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法王路易七世便决定在此建造一间狩猎小屋和礼拜堂,成为他喜爱的居所之一。在13世纪的时候,法王路易九世将其改建成了一座中世纪的城堡。后续的君主对其进行了许多改造,不过这时候的枫丹白露宫基本上还是一座带有防御功能的中世纪城堡。</p><p class="ql-block">枫丹白露宫, 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巴黎圣母院),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p><p class="ql-block">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巴黎市区的拿破仑墓</p><p class="ql-block">拿破仑墓位于巴黎的塞纳河南岸的荣军院。巴黎荣军院建于 1670 年路易十四时代,是为历次战争中残废军人修建的一座疗养院。荣军院正门是高大圆顶的圣路易教堂,里面庄严肃穆,法国历史上著名皇帝拿破仑的灵柩就安葬在这里。 拿破仑墓室经过 20 余年的施工才全部建成,就设在教堂正下方地下室里,凭吊拜祭者络绎不绝。所用石料是从俄国运来的。整个石结构的墓室设计得庄严肃穆,色彩低沉凝重… …</p><p class="ql-block">1821年5月5日,拿破仑一世在圣赫勒拿岛去世,自1815年起,他便被流放至此。人们将其安葬在"天竺葵谷"的溪边柳荫下。直到1840年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才决定将拿破仑遗骸迁回故里。在连城(Jointville)王子的要求下,法国海军用美丽少女号(Belle Poule)将棺柩带回法国。</p><p class="ql-block">1840年12月15日,法国举行国葬,欢迎天子拿破仑一世魂归故里,迁入荣军院,等待陵墓的修成。 1842年,路易-菲利普一世要求建筑师威斯康提(Visconti) (1791-1853年) 对圆顶教堂进行大规模整修,挖洞修建皇陵。1861年4月2日,拿破仑一世终于在此长眠。</p><p class="ql-block">陵墓用红色石英岩打造而成,基座采用来自沃日(Vosges)山区的绿色花岗岩,周围环绕着一顶桂冠,铭文中则表述了拿破仑的丰功伟绩。陵墓四周墙上是由雕塑家布拉迪耶(Pradier)雕刻的十二尊"胜利女神"浮雕像,象征着拿破仑所经历的战争。彩色大理石地面上刻着八次大捷的名称。在环形走廊的墙上,斯玛尔特(Simart)用十幅浮雕讲述了拿破仑的十大丰功伟绩,如参与平叛战争、建立中央集权、成立国务委员会、编撰民法典、签署法国政府与教会间的和解协议、设立法兰西帝国大学、成立审计法院、撰写商业法典、实施大建设及恢复荣誉勋章等。地下室中拿破仑棺椁之上的拿破仑雕像身上装饰着第一帝国的标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祭坛华盖是不是很像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三宝之一的贝尼尼青铜作品?那个更高大一些,由四根螺旋盘绕的20米高的青铜圆柱耸立托举,并且自上而下连同华盖顶子全是青铜一个色也显青黑色,而这个主祭坛华盖略小是由四根螺旋状黑色大理石盘绕升腾巍然而立且其顶子做成了金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星形凯旋门》。1806年由拿破仑一世奠基,1836年由路易-菲利普一世完成。献给法国军队。让-皮耶·蒙塔尼(1789-1862)设计的纪念奖章。</p><p class="ql-block">1、巴黎凯旋门:历史与战争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在1806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击败了俄奥联军之后,拿破仑向其军队表示,“你们将通过胜利之门而回家”。因此,当拿破仑回到巴黎后,立即下令建造一座凯旋门以纪念这场胜利。如今,鉴于这座凯旋门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在此观光并拍照留念,然而奇怪的是,在1836年,仅有11人参加了这座建筑物的落成典礼,其中包括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斯·菲利普。这座由皇帝下令建造的建筑,却由一位国王完成修建工程,现在又成为了法兰西共和国的著名古迹。那么,巴黎凯旋门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这座凯旋门是法国首都巴黎在当时兴建的建筑及装饰工程之一,根据皇帝拿破仑的意愿,这座建筑物采取了古罗马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2、提图斯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公元82年建于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凯旋门,也是罗马皇帝图密善在其哥哥提图斯去世后不久建立的,目的是纪念提图斯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其中包括公元70年罗马大军围攻耶路撒冷的战役。因此,自16世纪以来,提图斯凯旋门成为了世界上包括巴黎凯旋门在内的众多凯旋门的建筑模板。</p><p class="ql-block">3、无名战士之墓</p><p class="ql-block">法国人民萌生出一种想法,即将一位在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牺牲的无名战士的遗体体面安葬,使之成为战争中牺牲的人们的象征。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议签署并宣布停战之后,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将这位无名战士的遗体葬入巴黎的“先贤祠”内,这也被称为巴黎大公墓。然而,部分人认为应将其埋葬在更具代表性的地点,于是,象征着帝国及共和国胜利的凯旋门便成为首选。</p><p class="ql-block">1920年,这位无名战士的遗体被雄伟的送葬队伍送至凯旋门,并被埋葬在凯旋门下的墓穴内。1923年11月11日,战务大臣安德烈·马格诺在此点燃了纪念之火,从此以后,每晚6时30分,都会在此重现点火仪式,燃起具有象征意义的火焰。凯旋门两侧的墙壁上刻有法国在大革命期间及帝国时期所遭遇的战役名称、战争领袖等名字。据悉,名字下方划上线条,是表明此人在战争期间遇难。</p><p class="ql-block">4、星形广场</p><p class="ql-block">拿破仑原本希望在巴黎东部的拉巴斯蒂建造这座凯旋门,因为他的军队将从该地返回,但是最终却选择修建在星形广场之上,因为该广场坐落在香榭丽舍大道的尽头,正对着皇帝居住的杜乐丽皇宫,高50米、宽45米。在17世纪这座广场仍处于空旷状态,它坐落在安德烈·卢诺特绘制的轴线尽头,作为杜乐丽花园中央走廊的延伸,可在视觉上与地平线相连。在17世纪巴黎的道路规划中包括8条道路,但是在当时塞纳地区州长的要求下,最终的计划增加到了12条街道。此外,自1980年起,这一广场也更名为戴高乐广场。站在凯旋门最上方的平台上,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一目了然。凯旋门位于这座星形广场的中央,四周的道路呈放射状排列,正如闪闪的星光。巴黎凯旋门是数百万游客的观光胜地,凯旋门是首都巴黎内多条主干道的交汇点,</p><p class="ql-block">5、小凯旋门</p><p class="ql-block">在1806年至1808年之间建成了“卡鲁塞尔凯旋门”,又称小凯旋门,这是对罗马的塞蒂米奥·塞韦罗凯旋门的模仿。最初的设计是将这座建筑作为杜乐丽皇宫的入口。这座凯旋门位于卢浮宫的西侧,对面是香榭丽舍大街和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卡鲁塞尔凯旋门之所以被称为小凯旋门,是因为它仅高19米、宽23米,不到星形广场凯旋门的一半。这座凯旋门的设计特点在于拱门上方的4匹镀金奔马,过去曾在奥运会中使用,象征着名誉与胜利。</p><p class="ql-block">6、国家大事</p><p class="ql-block">凯旋门在1806年至1836年竣工期间,由于政治风波及负责工程的建筑师之间的权力斗争,而发生了几处变化。1830年7月革命后上台的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希望在纪念其在革命部队中的军事历史的同时,兼顾帝国支持者们的感受。此外,还刻有对其他事件的纪念,例如1870年9月4日宣布共和国的成立,1918年法国再次吞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以及1940年发生的反对德国占领的学生示威。</p><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见证了法国的众多大事件,例如1840年拿破仑的骨灰被运回巴黎、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葬礼,以及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p><p class="ql-block">而如今,凯旋门也见证了许多国家大事,例如,庆祝新年的到来,以及庆祝国家足球队的胜利——最近一次是法国足球队在2018年世界杯中的夺冠。凯旋门是法国人民庆祝新年到来的重要地点之一……</p><p class="ql-block">此外,很多时候,凯旋门也会成为黄马甲运动示威者们的目的地,黄马甲运动的抗议者们利用凯旋门的名气为其示威造势,由于凯旋门身上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这也是法国人民至今仍然信奉的关于国家、解放的信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凯旋门的地点嘛,就选在巴黎的“历史轴”上(有点类似与我们的长安街)。事后证明,选择这个地方是非常有眼光的,这个地方是巴黎的交通要道,有12条大街通向这里,而其中一条就是大名鼎鼎的香榭丽舍大街。(条条大街通凯旋,多好的寓意)</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地方选好了,钱也到位了,开始动工!</p><p class="ql-block">1806年8月5日,拿破仑在他35岁生日的那一天亲手放下了凯旋门的第一块基石,然后就继续打仗去了。</p><p class="ql-block">开工啦!工人们开始辛勤的建地基。</p><p class="ql-block">半年过去了,工人们依然在建地基。。。</p><p class="ql-block">一年过去了,工人们继续建地基。。。</p><p class="ql-block">两年过去了,工人们还在建地基。。。</p><p class="ql-block">最后凯旋门的地基整整两年才建好。要知道巴黎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埃菲尔铁塔从动工到建好一共也就花了两年。而且人家才能方便拆,而且人家还能发射电视信号,还能收门票~</p><p class="ql-block">终于地基建好了,开始建4个门柱子。本以为建地基的速度就已经够慢了,但没想到修柱子的时间更慢,整整修了两年,柱子才修了一米高!期间两个建筑师又不断的发生争执,导致工程进度十分缓慢。</p><p class="ql-block">1810年,拿破仑的使者带了一个消息:拿破仑要结婚了,他要乘着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之际迎娶奥地利公主!</p><p class="ql-block">建筑师说:猴啊,恭喜恭喜!</p><p class="ql-block">使者紧接着说:皇帝宣布,他要奥地利公主的婚车从凯旋门下穿过,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加油!</p><p class="ql-block">建筑师们回头看了看修了4年才修了1米多高的门。。。。面如土色。。。。</p><p class="ql-block">最后建筑师还算老实,让使者如实向拿破仑通报了凯旋门的进度。</p><p class="ql-block">拿破仑样暴怒着处死了建筑师。。。。是不可能的~如果拿破仑真是一个暴君,那他就不配被法国人民永远怀念了。</p><p class="ql-block">拿破仑听到消息后只是微微的一笑,让建筑师来见朕,朕自有办法。</p><p class="ql-block">最终婚礼如期举行,婚礼当天奥地利公主乘坐着马车穿过了上半身是木!制!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拿破仑安排画家“如实”的记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p><p class="ql-block">这一刻,法兰西民族的浪漫、幽默、虚荣、机智被演绎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婚礼结束了,木制的上半部分被拆下来,工程继续。</p><p class="ql-block">1814年,在工程开工整整8年后,凯旋门终于修到了拱顶。但是前方拿破仑失败的消息传来,随之反法联盟占领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p><p class="ql-block">工程也只能随之停止了,再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先是波旁王朝复辟、然后拿破仑再次短暂统治法国、再后来波旁王朝的再次复辟。这十几年时间里整个法国乱成了一团乱麻。没有人有精力去顾得上那一座象征着荣耀和强大的建筑,甚至拿破仑的反对者都没有来得及拆掉它。</p><p class="ql-block">可怜的凯旋门就这样从万众期待的国家象征变成了无人问津的烂尾门………</p><p class="ql-block">1830年,无法忍受波旁王朝的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波旁王朝再次被推翻,法国进入到七月王朝时期。这幅《自由引导人民》刻画的就是7月起义的场景。</p><p class="ql-block">题外话:小时候这幅画被我盯着看了很久(相信你们都一样),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位阿姨要不穿衣服,直到后来被告诉女士能裸上身是自由的标志。但我始终觉得这位阿姨严重的分散了画左边那两位叔叔的注意力和战斗意志。。。他们明显就是两眼一愣嘛!</p><p class="ql-block">革命又成功了(为什么要说又~~),凯旋门再次被人想起,当然其实也很难忘记,整整16年了,这座烂尾门就这样杵在巴黎12条街的交汇口,想忘记他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p><p class="ql-block">与是大家说,本来这凯旋门就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现在大革命又成功了一次,不如咱们就把他修完算了。</p><p class="ql-block">于是工程得以继续进行,新来的建筑师接手起来完全没有困难,就照着拿破仑婚礼时候的木门造就好了,全巴黎的至少有一半都还记得那长什么样子。</p><p class="ql-block">又过了6年漫长的修建,1836年7月29日,凯旋门终于完工了!</p><p class="ql-block">这座本来被希望用来炫耀战功的凯旋之门整整修建了三十一年,而他的奠基者拿破仑,早在凯旋门完工的11年前就离开了人世。</p><p class="ql-block">1840年,拿破仑的灵柩返回巴黎,最终安葬在巴黎荣军院。巴黎90万市民冒着大雪来迎接拿破仑,当拿破仑的灵柩通过凯旋门时,无数人热泪盈眶、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伟大之人也会被打败,却终将会被铭记……</p><p class="ql-block">凯旋门虽然没有由拿破仑亲自组织完成,但却牢牢的刻上了拿破仑的印记……</p><p class="ql-block">城门边的四座雕塑、上方的浮雕、门内部的刻着的名字都在向来往的人们无声的诉说着那段辉煌与动荡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前面的介绍已经比较详细的把主要的雕塑、浮雕和人名录展现给了朋友们,不知记住了多少?想回顾的时候,就可以去翻看查询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凯旋门两个门柱的前后四面上有四个著名的花饰浮雕:</p><p class="ql-block">1、出征:右侧门柱上的那个展翅的自由女神后跟随着朝气蓬勃前去出战的战士的雕塑是“志愿军出发远征( le Depart des Volontaires 1792)”即著名的“马赛曲(La Marseillaise)” </p><p class="ql-block">2、胜利:拿破仑凯旋(Le Triomphe de Napoléon 1810)表现了拿破仑大捷归来后举行庆祝胜利仪式的欢腾场面。这两个不朽艺术杰作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3&4、和平和抵抗:面向万军林荫大道(Avenue de la Grande Armee)的门楣上是由昂图瓦纳·艾戴克斯(Antoine Etex)雕塑的“共和国(La Republique)”,又称“抵抗运动(La resistance 1814)和“和平之歌(La Paix 1815)”大型浮雕。</p><p class="ql-block">在这些巨型浮雕之上一共有六个平面浮雕,分别讲述了拿破仑时期法国的重要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1、马赫索(Marceau)将军的葬礼 2、阿布奇(Aboukir)战役</p><p class="ql-block">3、强渡阿赫高乐(Arcole)大桥 4、攻占阿莱克桑德里(Alexandrie)</p><p class="ql-block">5、热玛卑斯(Jemmapes)战役 6、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战役</p><p class="ql-block">门楣上还刻有由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指挥的所有大型战役的名字及法国大革命战争的名字:,凯旋门内部还刻有558位法兰西第一帝国时代英雄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划着线,那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在战争中阵亡的:,</p><p class="ql-block">在凯旋门面向香榭丽舍田园大道(Champs Elysees)的门楣上有两个花饰浮雕………</p><p class="ql-block">浅浮雕</p><p class="ql-block">六个较小的浅浮雕雕刻于凯旋门的各面,刻画革命与帝国时期的场景。这些浮雕位于四座大型雕塑群的上方及拱门侧面:</p><p class="ql-block">由菲利普·约瑟夫·亨利·斯勒梅尔创作的《1796年9月21日马尔梭将军葬礼》(南侧右面)。</p><p class="ql-block">由贝尔纳·瑟尔创作的《1799年7月25日第一次阿布基尔战役》(南侧左面)。</p><p class="ql-block">由卡罗·马洛凯蒂创作的《1792年11月6日热马佩之战》(东面)。</p><p class="ql-block">由让-雅克·弗歇尔创作的《1796年11月15日阿科莱战役》(北侧右面)。</p><p class="ql-block">由约翰-艾蒂恩·查邦尼尔创作的《1798年7月3日攻占亚历山大港》(北侧左面)。</p><p class="ql-block">由让-弗朗索瓦-西奥多·盖什特创作的《1805年12月2日奥斯特利兹战役》(西面)。</p><p class="ql-block">“热马普战役”,1792年11月6日</p><p class="ql-block">“奥斯特利茨战役”,1805年12月2日</p><p class="ql-block"> “马尔梭将军的葬礼”,1796年9月21日</p><p class="ql-block">“第一次阿布基尔战役(英语:Battle of Abukir (1799))”,1799年7月25日</p><p class="ql-block">“阿科莱战役(英语:Battle of the Bridge of Arcole)”,1796年11月15日</p><p class="ql-block">“攻占亚历山大港”,1798年7月3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革命和帝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姓名上方设有四个浅浮雕,以著名战役命名:</p><p class="ql-block">《北方胜利的象征》(Attributs des victoires du Nord}),由弗朗索瓦-约瑟夫·博西奥创作。</p><p class="ql-block">《东方胜利的象征》(Attributs des victoires du Rhin),由雅克-弗朗索瓦·约瑟夫·西蒙创作。</p><p class="ql-block">《南方胜利的象征》(Attributs des victoires des Germains),由让-皮埃尔·科尔托创作。</p><p class="ql-block">《西方胜利的象征》(Attributs des victoires d'Italie),由皮耶尔-雅克·达维杜创作。</p><p class="ql-block">《北方胜利的象征》 《东方胜利的象征》《南方胜利的象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西方胜利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罗列战役列表</p><p class="ql-block">大拱门上刻96场战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罗列姓名列表</p><p class="ql-block">在小型拱门柱内侧,刻有革命和帝国的重要人物姓名;其中阵亡者的名字以下划线标示,例如于滑铁卢战役阵亡的法国将军弗雷德里克·纪尧姆·德·多诺普[37]。</p><p class="ql-block">北方支柱 东方支柱 南方支柱 西方支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沙尔格兰于1806年提出的凯旋门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一世与玛丽·路易丝女大公在凯旋门比例模型前结婚,1810年4月2日</p><p class="ql-block">1818年,未完工的凯旋门位于星形路障两座亭阁之间。</p><p class="ql-block">沙尔格兰建造的凯旋门等比例木构、灰泥及画布模型。</p><p class="ql-block">从凯旋门顶部拍摄的巴黎全景,当时仍在建造中,约1830年。</p><p class="ql-block">《迁葬拿破仑遗骸》,1840年12月15日。</p><p class="ql-block">1848年4月20日兄弟节上交还军旗的仪式。</p><p class="ql-block">星形广场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1882至1886年间安装于凯旋门上的石膏制四马战车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9年夏尔·戈德弗鲁瓦飞越凯旋门。</p><p class="ql-block">1921年,以凯旋门为中心的巴黎鸟瞰图。</p><p class="ql-block">1920年代星形广场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1935年夜间照明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1944年8月26日巴黎解放时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1962年,从福煦大街远眺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启用的凯旋门常设展。</p><p class="ql-block">2012年,从耶拿大街远眺凯旋门。</p><p class="ql-block">2017年巴士底日阅兵。</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凯旋门遭受破坏现场。</p><p class="ql-block">20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的灯光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回顾一下凯旋门的建造过程:</p><p class="ql-block">呈盾牌形、带有铭文的奠基石于1806年8月15日(即皇帝生日)安置,并覆盖上一块青铜板以作保护。奠基仪式未举行任何官方庆典,且几乎未引起关注。基础工程为长54.56米、宽27.28米、深7.55米的巨型基座,共耗费两年时间完成。至1810年,四根桥墩已建至高出地面约一公尺。为庆祝与玛丽·路易丝女大公的婚礼及进入巴黎,拿破仑拨款允许沙尔格兰建造一座等比例实物大小的模型,以木构、灰泥和绘制画布搭建而成,模型保存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玛丽·路易丝公主即在其下通过。不久后,沙尔格兰于1811年突然去世,八天后雷蒙亦相继辞世。</p><p class="ql-block">在拿破仑的首次失利(俄法战争)以及1814年法国战役期间,凯旋门的建筑已升至拱顶(大拱门的柱顶石于第45层安放完成),但在法国波旁复辟期间,工程被中断并随后遭到放弃。1823年,路易十八恢复施工,由建筑师路易-罗贝尔·古斯特及让-尼古拉·于约负责,工程由路易-艾蒂安·埃里卡尔·德·蒂里监督。此时,凯旋门被指定用来纪念保皇党战争与圣路易斯十万之子的胜利。</p><p class="ql-block">1830年,路易-菲利普一世恢复拿破仑一世的原始构想,但以和解的精神,将1792年至1815年间各方参战部队共同纳入纪念范畴。路易-菲利普与阿道夫·梯也尔决定雕塑主题与艺术家名单,其中包括弗朗索瓦·吕德创作的《1792年志愿军出征》(通称《马赛曲》),以及让-皮埃尔·科尔托的《拿破仑的凯旋》。更为壮观的是位于凯旋门顶部的浮雕带,分为两部分:《军队出征》与《军队凯旋》,中间是一段颂扬国家的长场景。该工程最终于1832年至1836年间由建筑师纪尧姆-阿贝尔·布卢埃完成,其名字亦被刻于纪念碑三层的纪念铭牌上。</p><p class="ql-block">落成典礼</p><p class="ql-block">《星形凯旋门》。1806年由拿破仑一世奠基,1836年由路易-菲利普一世完成。献给法国军队。让-皮耶·蒙塔尼(1789-1862)设计的纪念奖章。</p><p class="ql-block">凯旋门于1836年7月29日举行落成典礼,恰逢七月革命六周年纪念。起初,原计划在路易-菲利普国王出席下举行大规模阅兵,但由于国王于1836年6月25日刚遭遇新的刺杀未遂,因此决定取消阅兵。取而代之的是由国王宴请三百名宾客的大型宴会,而纪念碑则于当日上午七时在秘密情况下揭幕,仅有梯也尔及财政大臣安托万·莫里斯·阿波利奈尔·达尔古出席。</p><p class="ql-block">1840年12月15日,从圣赫勒拿岛遗骸返国的拿破仑灵柩经过凯旋门,最终安葬于荣军院。</p><p class="ql-block">1842年,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将凯旋门视为士兵对皇帝忠诚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即便是那些最敌视皇帝的人们,也都向苍天祈求祖国荣耀。即便是那些对欧洲与法国之间战争感到极度疲惫的人们,也都在经过凯旋门时放下了仇恨。</p><p class="ql-block">按照设计者的构想,凯旋门顶部原应加冕一组巨型雕塑。历经多种方案,其中包括胜利女神、巨鹰、球体上的拿破仑、水塔甚至巴士底广场大象雕塑等。1882年,雕塑家亚历山大·法尔吉耶在空置的基座上安装了一座木质与石膏制成、等比例的《四马战车雕塑》,象征“法国或共和国驾著古代战车,准备粉碎无政府与专制”。该雕塑被命名为《革命的胜利》(Triomphe de la Révolution),但因逐渐损坏于1886年被拆除,最终也未以青铜制作永久版本。今日仍可在多张历史照片中见到凯旋门顶部带有法尔吉耶雕塑的景象,包含1885年维克多·雨果国葬期间的影像。目前一座高约1.2公尺的小型大理石复制品仍陈列于格勒诺布尔美术馆第17展厅。</p><p class="ql-block">自1896年2月6日起,凯旋门被列为法国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20世纪</p><p class="ql-block">1919年7月14日的纪念仪式上,由建筑师安托万·萨托里奥设计的一座巨型衣冠冢被安置于凯旋门下方。该结构为一座高17.5公尺、重30吨的镀金石膏塔,饰有胜利女神像,略微向右偏移,以便军队通过。无名战士墓于1920年11月11日安置在凯旋门之下,被认为安葬一名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无名士兵,以象征性纪念在此次战役中为法国牺牲的的150万军人。</p><p class="ql-block">1919年8月7日,即1919年巴黎胜利游行三周后,夏尔·戈德弗鲁瓦驾驶他的纽波特双翼飞机飞越了凯旋门的主拱顶,这一事件被拍摄成新闻影片。此次飞行任务原由飞行员让·纳瓦拉负责,但他于1919年7月10日在维拉库布莱附近执行飞行训练时坠机身亡。</p><p class="ql-block">1938年,为防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破坏,法国官方对凯旋门上弗朗索瓦·吕德创作的《马赛曲》浮雕进行石膏翻模。1940年6月14日,纳粹德军首次在凯旋门下阅兵。同年11月11日,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及凯旋门前爆发由中学生与大学生发起的示威,为法国最早的公开抗德行动之一,但该示威最终遭纳粹严厉镇压。1944年8月26日,巴黎解放后,法国将军夏尔·戴高乐步行沿香榭丽舍大道,前方由法国第2装甲师的四辆坦克开道。</p><p class="ql-block">1968年5月30日五月风暴期间,由安德烈·马尔罗和米歇尔·德勃雷领导的政府支持者举行大规模游行,游行队伍沿香榭丽舍大道展开,参与人数介于30万至50万人之间。</p><p class="ql-block">1995年,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武装组织在凯旋门附近放置了一枚炸弹,造成17人受伤。1998年7月12日,在法国国家足球队以3比0夺得世界杯决赛胜利后,逾百万人于香榭丽舍大道庆祝。次日,法国队乘坐巴士沿大道游行。2000年夺得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后,亦出现类似场景。</p><p class="ql-block">21世纪</p><p class="ql-block">2008年2月,凯旋门全新常设展“战争与和平之间”(Entre guerres et paix)正式启用,由艺术家莫里斯·贝纳永与建筑师克里斯托夫·吉罗(Christophe Girault)共同策划完成。</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1日,凯旋门在黄背心运动的行动中遭受人为破坏,部分示威者闯入建筑并造成严重损毁。法国文化部长弗兰克·里斯特表示整体修复费用估计约为120万欧元。在2021年3月的审判中,八名示威者被判定闯入并破坏凯旋门罪名成立,虽获判处轻刑,但主要肇事者身份仍未确认。</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作为艺术家克里斯多与珍妮-克劳德自1960年代初策划的遗作项目“凯旋门,包裹”的一部分,凯旋门被银蓝色布料与红绳临时包裹持续两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最著名的四大宫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浮宫,沿着塞纳河东行便是位于塞纳河右岸的罗浮宫,全球最知名博物馆之一,也是过往的皇宫。馆内的三大镇馆之宝(米洛的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也让这个必游的巴黎景点成了游客最多的博物馆。除了众多典藏,旁边的卡鲁索凯旋门跟杜乐丽花园的游客也络绎不绝,体验花都日常风情之余,沿着这条轴线还可由协和广场漫步到香榭大道跟凯旋门。</p><p class="ql-block">由卢浮宫去杜勒丽花园的小凯旋门,卡鲁塞尔凯旋门……记得罗马大斗兽场旁边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吗?拿破仑最喜欢的就按照那个建的,外部装饰有8根科林斯花岗岩圆柱,拱门上方镶嵌玫瑰色大理石浮雕,描绘奥斯特利茨战役等历史场景。门顶四匹镀金奔马原为拿破仑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掠获,1815年拿破仑退位后归还意大利,现存为复制品并增设马车与和平女神像……</p><p class="ql-block">1987年卢浮宫的入口还在顶头的方城呢,那个时候还没有玻璃金字塔……96年再去就从玻璃金字塔进入了……对了,87年每周末还有免费参观,96年好像也有,法国人要博物馆有国民艺术教育责任,可能会有一半展馆开放吧,<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是工作人员很少,没有讲解,不过</span>我们要去的油画、雕塑场馆,尤其是三个镇馆之宝都开,……25年再去,导游说没听说有免费的了……后来也听说是每月第一周的周日还是有1天的,25年我们跟团再次来卢浮宫就不可能有免费了,不过也好一大早进来,正赶上人少,连蒙娜丽莎名画前都可以近看了,只是自从发生盗窃案后换了地方,更隐秘也更光线暗了,拍照困难了不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俄罗斯的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始建于1190年左右,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古典主义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80和90年代在巴黎学习常住期间,曾几次参观过伟大的卢浮宫。记得87年第一次参观就被其广博辉煌的空间、精湛无比的艺术、高大尚的设计惊住了。那个年代国内的博物馆业还不太流行,多重在历史的展示方面,即使是故宫和秦兵马俑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一看是震撼广博的观感,确实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多精致而富丽堂皇的艺术作品,加上卢浮宫这样欧洲经典建筑的加持,很少有机会出国的我们确实被彻彻底底的惊到了……</p><p class="ql-block">卢浮宫平时参观是要门票的,当然会有很多工作人员服务项目也很多,但每周末会有一天还有重大节假日有免费的,但也不是所有的馆都开放,我们喜欢的绘画部和雕像部大部都开放,当时听一起的法国同事说法国的博物馆是有普及提高本国百姓艺术素质的责任的,除了游人,对那些没钱的或者是想经常进去学习的学生们都创造了良好的雰围和环境……</p><p class="ql-block">免费的一天工作人员也少,但入门处还是可以拿到各种语言的带指示图的博物馆介绍和指南,记得80年代末还没有中文的但有日文的,我们一般就是拿上英日法三种语言的小型折叠指南,对照着找想看的内容……对了,这些精致美观的各种宣传印刷品竟然也都是免费的也让我们不少同事赞叹连连称赞其人性化,第一次就是奔着蒙娜丽莎、维纳斯和胜利女神去的,绘画部、雕像部是重点……</p><p class="ql-block">卢浮宫,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p><p class="ql-block">卢浮宫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有古近东、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伊斯兰艺术、意大利和欧洲北方雕像,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绘画作品,以及十六世纪法国绘画杰作,工艺品和装饰艺术有王室珠宝、拿破仑三世套房、中世纪和路易十四时期的艺术品,如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法国雕像作品等。其中有卢浮宫镇馆三宝《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米洛的维纳斯》、《蒙娜丽莎》。</p><p class="ql-block">卢浮宫的建筑物在近代曾多次进行扩建,今天所见的模样是一个巨大的翼楼和亭阁建筑群,占地面积超过 60,600 平方米,馆内永久收藏包括雕像、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分类,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艺术作品与考古文物,卢浮宫博物馆在1793年8月1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后,据统计,平均每天有 15,000 名游客到此参观,约65%是外国游客。</p><p class="ql-block">卢浮宫博物馆,展览实用面积约198万平方米(连地下室四层),分新老两部分。如今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杜乐丽花园 Jardin des Tuileries</p><p class="ql-block">杜乐丽花园为巴黎最大也是最美丽的花园,位于罗浮宫与协和广场间,拥有莫内巨幅画作睡莲的橘园美术馆也座落于此。杜乐丽花园由王后凯萨琳·德·美第奇于 1564 年时为了兴建杜乐丽宫所设计的并根据家乡佛罗伦斯的风景来设立一座庭园。花园于 1667 年首次对外开放,并在法国大革命后成为公园。现在是巴黎市区的重要景点,也是当地人日常休闲、慢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杜乐丽花园 Jardin des Tuileries ——- 卢浮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协和广场 ——— 香榭丽舍大街的另一端,与凯旋门遥遥相望……</p><p class="ql-block">香榭丽舍大道另一端的协和广场、卢浮宫以及旁边的爱丽舍宫、大宫殿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市中心的协和广场是巴黎最大的广场,埃及方尖碑更是巴黎市中心的中心……</p><p class="ql-block">虽说与凯旋门一道分别作为香榭丽舍大街的东西两端,但就协和广场本身,以天空地球为圆广场自然为方……</p><p class="ql-block">东西一边连着香榭丽舍大街,更远是凯旋门,另一边连着杜乐丽花园,更远就是卢浮宫……</p><p class="ql-block">而协和广场的南北方向,北边是河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南边是海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Mers),而更远向北是马德兰大教堂,往南过塞纳河就是波旁宫(法国议会)……看看下面我做的对比图,分不清喷泉细节的你可以试试去找找这两大古建筑的不同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欧洲建筑去巴黎,当然还有雅典、罗马、佛罗伦萨、伊斯坦布尔等等,其他许多欧洲城市也不遑多让,巴黎似乎是更集中一些更有游览冲动一些……上期的美篇巴黎圣母院详细的介绍了这个哥特式建筑的典范,中世纪以后的建筑相比与古典式的保留的更完整一些也显得更漂亮一些,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加上上面不同风格的世界五大教堂,让我们领略了欧洲建筑的震撼和美好……</p><p class="ql-block">尽管现今的巴黎在朋友们的口中似乎已经多了很多差强人意的感觉,但是除了巴黎圣母院,在巴黎你还是会看到许多不同风格的美丽建筑。卢浮宫、凡尔赛宫、残废军人院、巴黎歌剧院……巴黎魅力四射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是璀璨的欧洲建筑的重要一环。</p><p class="ql-block">再看一看巴黎吧,海明威曾在一本书的扉页上题词: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不论你此后去到哪里,她将终生与你同在,因为巴黎就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流动的盛宴》,是这本书的名字,而这五个字,也是巴黎最真实贴切的写照。</p><p class="ql-block">无需重复卢浮宫的富丽堂皇珍宝璀璨,凯旋门的恢弘大气历史苍凉,圣母院的阴森诡异故事凄美,先贤祠的安静肃穆灵魂荡涤,以及音乐殿堂歌剧院、金顶灿然的荣军院、悠闲宁谧的卢森堡公园、制高点上俯瞰城市的圣心堂等等如何如何,巴黎闻名于世值得一去的名胜古迹太多太多,每一处都凝结着岁月和文明的痕迹,每一位到达的旅客也总是不由沉思不停感慨不住惊叹。尽管生活工作常常奔波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但始终感觉似乎巴黎有更多的人性化的东西,甚至一些大的路和建筑以宜人的角度出发的更多,即使加上生活过多年的城市,巴黎似乎也是我最熟悉的城市,可能是当时每到周末的2天半就拿着月票转遍几百个地铁站,拿着地图看遍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的缘故吧,尽管我那时的法语口语也就不多的句子而已……</p><p class="ql-block">20多岁和30多岁二次长住巴黎,当我走过了落日时分的塞纳河,在埃菲尔铁塔上俯瞰这座城市浩瀚的夜景,我不得不承认,巴黎的确是一席流动的盛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浪漫之都 ——— 视频集锦……</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