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再次踏上承德的土地,旅程始于张家口。当大巴在高速上飞驰,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千松坝森林公园,便将无边的草原像画卷般在窗外展开,拿稳手机拍下那份辽阔与生机的瞬间。到达承德市区,武烈河畔的垂柳仿佛旧识般在风中轻摇,像在轻轻说着:欢迎回到承德。</p> <p class="ql-block"> 入住在避暑山庄城墙马路对面的这家如家酒店,古乡古色的建筑风格与对面的避暑山庄很匹配。</p> <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皇家宫苑。它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才建成。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更是一座浓缩了中国地理风貌和园林艺术精华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正门丽正门石匾上用汉、满、藏、维、蒙五种文字书写的“丽正门”,见证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体现了承德在民族融合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在承德避暑山庄,我有幸遇到了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不仅与他合影留念,还聆听了他对山庄历史的生动讲解。</p> <p class="ql-block"> 踏进避暑山庄,仿佛一步跨过了时空。江南的婉约与塞北的苍茫,被巧妙地收纳在一座园林里。漫步湖边,看烟雨楼台倒映水中,时光都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在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景区附近,很难看到现代的高层建筑。当地人说,是为了保护避暑山庄的环境。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避暑山庄附近看不到高层建筑,是国际公约、国家法律和地方政府远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确保了每一位来访者今天依然能欣赏到与数百年前康熙、乾隆皇帝眼中意境相似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 磬锤峰作为承德的自然地标,磬锤峰在300万年前从山体中自然长出,高38.29米,形似棒槌。</p> <p class="ql-block"> 多年前随旅游团来承德,我对这里的印象只是避暑山庄。直到走进承德博物馆,目睹那些馆藏瑰宝,才真正被其背后的历史重量所震撼——不得不承认“承德半部清史”,此言不虚。被博物馆的珍藏直接上了一课!清史专家戴逸先生曾言:“读懂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就读懂了清朝统治者的天下观。”诚然,这座塞外山城如同一扇精心雕刻的窗,历史的烟云在此沉淀。我们得以窥见的,是一个多民族帝国的构建智慧,也是一个庞大王朝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漫长轨迹。</p> <p class="ql-block"> 承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清紫檀木座铜胎珐琅塔。它通高3.05米,重1吨多,由1400多个部件以卯榫结构插接而成。此塔将传统楼阁样式与藏式喇嘛塔造型融合,工艺精美。它造于乾隆三十年,原供于紫禁城慈宁宫,后为迎接六世班禅入京朝觐,被移至承德须弥福寿之庙,见证了民族团结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这张承德小布达拉宫全景照片,吸引我一定要去看看真实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承德小布达拉宫正式名称为普陀宗乘之庙,“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意译。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 。</p> <p class="ql-block"> 小布达拉宫其标志建筑为宏伟的大红台,是汉藏建筑艺术融合的典范,象征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望见普陀宗乘之庙那巍峨的红台在晴空下熠熠生辉,才惊觉——这哪里是避世之所,分明是一座无声的江山沙盘,将帝王的雄心与闲愁,一并凝固成了永恒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乾隆在承德修建“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核心目的是庆祝自己60大寿与母亲80大寿,仿照拉萨布达拉宫而建的大型藏传佛教寺庙。同时借藏式建筑风格团结蒙藏等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p> <p class="ql-block"> 承德小布达拉宫的万法归一殿金顶,以其恢宏的建筑、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历史背景,成为了承德外八庙中最闪耀的景观之一。它不仅是一座用黄金堆砌而成的建筑奇观,更是清代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万法归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为全庙举行集会和庆典活动的场所。金顶指的就是这座主殿的屋顶。</p> <p class="ql-block"> 登上大红台顶部平台,这里是观赏和拍摄金顶的绝佳位置,同时还可以远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万法归一殿顶全部被鎏金鱼鳞铜瓦覆盖,屋脊饰以水波纹状镏金瓦。据记载,殿顶的鎏金鱼鳞铜瓦,加上鎏金脊兽和惊雀铃,共耗费黄金一万四千多两。在阳光照射下,整个屋顶金光闪烁,宛如一座金山,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皇帝为迎接六世班禅来承德为其祝寿,仿照班禅居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而建造,故又称“班禅行宫”。</p> <p class="ql-block"> 寺庙以藏式建筑为主,融入汉式建筑精华。</p> <p class="ql-block"> 该庙不仅具有高度的建筑艺术价值,还对于加强清王朝与民族之间的团结,共同抵御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作用。</p> <p class="ql-block">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该长城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3座,还有挡马墙、障墙等遗迹,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的美誉。1933年,东北军曾在金山岭长城砖垛口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过多次战斗。1986年7月1日,金山岭长城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 金山岭长城 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蜿蜒的长城盘踞于群山峻岭之间,如同山脊上的巨龙。</p> <p class="ql-block"> 走出缆车站,金山岭长城便如山脊巨龙般撞入眼帘,那一刻,只感到一种发自灵魂的震撼。其巍峨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宛如苍龙横亘山巅,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 金山岭长城并非一朝一夕建成,它起源于明初,在名将戚继光手中达到了军事防御艺术的顶峰,成为明代长城中质量最高、设计最精巧的段落之一。它不仅是石头和砖块的堆砌,更是一位军事家智慧和明朝国防力量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 它很“真”:这里的城墙、敌楼(哨塔)都保持着老样子,砖石上能看到岁月的痕迹,让你感觉真的在触摸历史。</p><p class="ql-block"> 它很“野”:它建在连绵的山脊上,爬起来有些地方还挺陡峭,很有挑战和探险的乐趣,风景也特别壮阔。</p> <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想去人挤人的长城,想体验更真实、更自然、更有挑战性的那段,金山岭就是非常好的选择。金山岭长城是一段特别“原汁原味”、风景绝美的古老长城,不像有些地方那么拥挤和商业化。</p> <p class="ql-block"> 外国人喜欢金山岭长城,是因为它完美地契合了他们对于长城的核心想象:一段在苍茫山峦上蜿蜒的、真实的、宏伟的古代遗迹,既能提供身体上的挑战,又能带来精神上的震撼和文化上的满足。在这里,他们找到的不是一个被包装好的旅游景点,而是一个可以亲身触摸和感受的、活着的中国历史。</p> <p class="ql-block"> 雨中的金山岭,云雾缭绕,历史的石阶被雨水洗得发亮。就在这略显清冷的日子里,一群异国的男女老少,身着彩色的雨衣,正兴致勃勃地向高处攀登。他们友善地向我们打招呼,笑容穿透雨丝,温暖了潮湿的空气。</p> <p class="ql-block"> 这个瞬间之所以动人,在于它无声地揭示了一个事实:长城的魅力,早已超越了文化与语言的边界,成为一种全人类共通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金山岭长城保存状态良好,但未经过度修缮,砖石上的岁月痕迹、残存的垛口,都散发着真实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 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乡”,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在这一刻,我们同在长城之上,同沐这一片青山云雨,共享着同一份来自历史的震撼。这就是长城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p> <p class="ql-block"> 长城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屏障,更是人类毅力、智慧与历史想象的巨大象征。那群外国友人攀登的,不只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他们心中对奇迹的向往与想象。这场雨,非但没有消减他们的热情,反而为这次朝圣增添了一份洗礼般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每天光顾这家小区的包子店,吃上一口正宗的北方包子。</p> <p class="ql-block">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 山水间藏着帝王的抱负,庙宇里回荡着岁月的风铃。金山岭长城,是时光刻刀在山脊留下的壮丽诗行,每一块砖石都写满沧桑。在承德,我听见了历史安静的回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