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入室

高天宏

<p class="ql-block">不知从何时起,家里便再也不能少了鲜花。并非为了附庸风雅,实在是因为这暮年的光阴,太过清寂了些。日子像一本翻旧了的书,页角卷了,字迹也淡了;又像一杯搁置久了的茶,温吞吞的,总也暖不透心怀。于是,便想着要寻些活气,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的生机。这生机,最后便落在了花上。</p> <p class="ql-block">起初,或许只是一种刻意的点缀。将一束明艳的康乃馨插入素瓷瓶,摆在客厅茶几的正中,那规规矩矩的样子,像一位初来乍到、尚有些拘谨的客人。但日子久了,这花的来来去去,竟成了习惯,成了生活中一个温柔的盼头。它的味道,也便悄然地弥漫开来,不再是客,而成了主,成了这屋子里不可或缺的魂。那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你不经意时,轻轻告诉你:生命在此刻,是芬芳的。</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倒也不再执着于什么名贵的品类了。案头清供,但随季节流转,信手拈来。春天是几枝疏疏落落的桃花,那香气是甜软的,带着些许粉扑扑的意味,叫人不由得想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般热闹而纯粹的青春。夏日便是一捧恬静的百合,或是三两枝亭亭的晚香玉,香气在入夜后愈发浓烈,白日的溽热仿佛被这清芬涤荡了去,只留下“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风致。入了秋,案上常换作几盆小小的菊,那味道是清冽而微苦的,像浸了冷露,正合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疏朗与淡泊。便是万木萧疏的寒冬,也必要有一盆水仙,或是几枝蜡梅。水仙的香是冷艳的,带着水汽的清新;蜡梅的香则是幽贞的,仿佛能将窗外凝固的寒气都沁得柔和了,正应了那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p> <p class="ql-block">这流动的芬芳,竟像一只无形而温柔的手,悄悄地将这屋子的“风水”改换了。它改换了空气的滞涩,让风也温润,光也柔和;它改换了色彩的单调,让素壁生辉,让窗影含情;它更改换了这方天地的气韵,让寂寞有了回响,让时光有了刻度,让空寂的屋子,重新成了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家”。风水之说,玄妙难言,但我想,其本意大约不在格局陈设的吉凶,而在那一股流转不息的生生之气罢。这每日更迭的花香,便是那一点活泼泼的生机了。</p> <p class="ql-block">有时夜深人静,独坐灯下,看那花的影子投在墙上,被微风拂着,微微地动着,像一场无声而曼妙的皮影戏。那香气也愈发沉静下来,丝丝缕缕,仿佛有了重量,直渗进心里去。这便觉得,自己并非全然是一个孤独的客子了。这花,它静默地懂得你。它以它的绽放与零落,与你作着最深刻的交流。它不言语,却仿佛说尽了一切;它不移动,却陪伴你走过每一寸或明或暗的光阴。这大约便是唐人诗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真意了。我之于它,并非折取与欣赏的主客,倒更像是两个生命在寂寥的时空里,一场不期而遇的相互慰藉,一场静默无言的彼此成全。</p> <p class="ql-block">花香在室,日子便不再是干瘪的。它有了颜色,有了形态,有了触手可及的温润。那浮动的暗香,是光影,是流水,是无声的诗,更是每一天清晨,推开门时,一份静默而芬芳的等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高天宏,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多家文学组织、平台顾问、导师,特邀诗词点评人,中华诗词之旗敖汉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曾任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基层医改重点联系点专家。出版的文学专著有散文集《流云心韵》上、下册,《闲人漫笔》《闲人慢笔续集》《永远的怀念》诗集《流云诗韵》《未晚斋诗稿》,小说集《花开荼蘼》等,计一百五十余万字。他编剧并任执行导演的微电影《谷乡之恋》和《“疫”往情深》曾多次获国内外大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