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的智慧老人——写在阅读量500万

昆昆434390

<p class="ql-block">文:昆昆</p><p class="ql-block"> 图:昆昆</p><p class="ql-block">编辑:昆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做新时代的智慧老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一一写在阅读量500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美篇平台通知我发布的文章、视频和AI 生成图片等作品总阅读量突破 500 万时,我对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忽然生出许多感慨——这份来自陌生网友的认可,不仅是对我晚年创作的肯定,更让我清晰地意识到:原来年过耄耋,依然能在数字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坐标,这也正是我想做“新时代智慧老人”的初心起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份探索,其实早在二十余年前便已启程。那时我第一次将指尖落在电脑键盘上,伴随着清脆的敲击声成功连接互联网,数字世界的大门在我眼前缓缓打开。在那个时候,我便与许多平台,许多从未谋面的网友,一起走过数码历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余年来,我像个好奇的孩子,在浩瀚的数字大海边,去寻觅珍奇的贝壳。而这份对未知世界的热忱,成了我退休后逐梦的底气。我从学拼音到学代码编辑制作文案、音画,为了破解一个代码,在电脑上整了十多个小时;我从零开始自学平面设计与书籍装帧,为了制作一本画册,常常对着软件界面反复调试,直到色彩、字体与图片完美融合付梓;为了让文字更有温度,我笔耕不辍,写下的上百篇文章见诸报刊,亲手设计编辑了三十余本画册、书籍,其中有的还被档案馆与图书馆收藏;为了学习编辑制作小视频,从老式的编辑软件“绘声绘影”一直学习到现在的“剪映”。那些伏案创作的日夜,让“老有所学”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日不可缺的充实,那些发表在“美篇”近千部的作品,都是我近年来的心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恰逢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这个特殊的节点更让我想用数码的方式传递正能量。我撰写了相关主题的论文,并用 AI 辅助修改润色,制作口述视频,让文字既保留历史的厚重感,又更贴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这篇文章被全国、省市多家报刊平台刊用,同时,通过网络世界,弘扬抗战精神;我还为一家单位设计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的书籍封面,将抗战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结合,让红色记忆以更鲜活的形式呈现。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让我真切感受到,AI 等新工具能让我的创作更有价值,也让“老有所为”有了更具体的落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科技迭代,我始终追着时代的脚步接触新事物,从学习 AI 基础原理,到用它辅助编辑摄影作品、生成创意文案,原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工作,在科技助力下变得高效又快乐。在数字世界里徜徉,不仅仅益智,还健身。此前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我曾由衷感慨:我们这代人虽历经岁月,却能赶上新时代这样美好的时光,有互联网、AI 这些新鲜事物相伴,是何等的庆幸,何等的荣光,何等的幸福!而这份幸福,也成了我不愿停下脚步的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用AI赋能,通过文生图制作的单篇文章,创下超 10 万次阅读的纪录,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想像的。我充分体会到生活在新时代,我们是何等幸运,一定不能辜负时代给予我们的美好生活,不仅仅是享受,还要创造!在此,我要感谢《美篇》以及那些不认识又给了我鼓励支持的美友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月,我就要迎来 78 岁的生日,身边人常说,这个年纪该放下忙碌,安享清福,但我却闲不住——新时代给了我们老年人拥抱新知识、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机会,怎能轻易辜负?未来,我仍想在智慧型、现代型老人的新路上继续前行。或许会深入研究 AI 视频剪辑,让家乡的四季风光在镜头里更灵动;或许会继续组织协会里的老伙计们一起学新技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数字时代的乐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500 万的阅读量不是终点,年龄更不是阻碍探索新事物的边界,只要心中始终装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新知识的渴望,就能让“新时代智慧老人”的底色,在岁月里愈发鲜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