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的中心,距秦皇岛市区15公里。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下第一关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军徐达所建,是以展现明代重要关口和平原长城为主的历史遗迹人文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景区占地0.1平方公里,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瑞莲阁公园、瓮城、一关广场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因景区涵盖山海关标志性建筑——“天下第一关箭楼”而得名,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长城军事防御体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山海关东西南北方向各有4座关门:东边是镇东门,西边是迎恩门,南边是望洋门,北边是威远门。这四各城门中以镇东门最为著名,因为它也具有“悬天下第一关”的寓意,镇东门城台上楼,并在上层额枋前有“天下第一关”的巨幅匾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下第一关箭楼”,又称“镇东楼”,是山海关城的东门。据《临榆县志》记载,明清之际曾多次维修,解放后又多次修缮。城楼建筑面积198平方米。其建筑为歇山单檐顶,四角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北、东、南三面共有68孔箭窗。在箭楼之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天下第一关”巨匾,楼内外一共三块匾,一楼内悬挂的为原匾,传为明朝成化八年(1472)进士肖显所书。在“天下第一关”箭楼南北两侧各有两座配楼回护,它们分别是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和威远堂(现仅存遗志),形成“五虎镇东”之势。这段长城及其建筑在明朝为防止东北女真族的崛起和元朝的残余势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清朝入主中原后,山海关一带长城失去了军事防御作用,但仍然是东北和华北的交通要冲。清朝成为皇帝到沈阳祭祖的必经之路,是文人雅士登楼揽胜的最佳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下第一关”的匾额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1米有余,这五个大字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不过匾额没有留下任何落款,现在也造成很多传说,不过公认的还算出自明朝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萧显也是山当地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在山海关楼上收藏的牌匾是光绪八年纪念刻的匾额,而楼外悬挂牌匾是1929年纪念刻的匾额。</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镇东楼”内的展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城墙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城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家大院,又称山海关民俗博物馆,它座落于雄伟的“天下第一关”西侧,位于山海关东三条胡同,被誉为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总占地面积十余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分三个套院,其建筑布局非常严谨,风格典雅别致,是一个典型明清四合庭院,有诗描述道:“清砖铺地叠瓦房,花格窗户映回廊。翠竹摇曳青草绿,燕语蝶舞花凝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家兴盛于咸丰年间,主人曾是山西盐商,他们的经营方式本着忠厚持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从小本经营做的盐运、边贸,直至经营钱庄,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光绪年间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商巨贾,占据了山海关的“半壁江山”,被称为山海关“南半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在这里曾经住过一位乱世佳人“陈圆圆”。据说吴三桂任职明末关宁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镇守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那年吴三桂回京时,田国丈想深结这个实力派作为以后的依靠,让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陈圆圆招待这个武夫。吴三桂一见陈圆圆,疑为天仙,又惊叹她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田国丈见吴三桂如此的动容,便将陈圆圆送给了他。吴三桂喜得陈圆圆,将她带到山海关小居,常常与陈圆圆出入这个宅院,游乐于“天下第一关”之上及老龙头大海之边,其乐融融共赏风花雪月。但吴三桂无奈于关外军情紧急,只好将陈圆圆送回京城。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迄今还被戏曲家们吟唱传颂,这也应了杨慎的那句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野临时指挥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