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孙庄小队(卅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这句出自鲁迅的杂文《华盖集·忽然想到(五至六)》的话,于我来说,终生受用。</p><p class="ql-block">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文豪,能够像鲁迅先生那样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诠释一个优秀的作品是如何产生的。</p><p class="ql-block">然而,这仅仅是说明:一切文艺作品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最终高于生活,当然,穷极一生的是写作者的心血。</p><p class="ql-block">大千世界,风情万种;过往多故事,草木皆关情。那是一个雨后初停的夏日黄昏。中国四大火炉之一,金陵的夜晚,潮湿无风,闷热难当。</p><p class="ql-block">当年的我,为了追逐明日的幸福,滞留南京,寻找一技之长的出路一一拜师学艺木工活。劳作了一天的我,跑下西武学园鸽子笼般的小楼,只为一解小屋里的无聊,呼吸一口雨后清新的空气。</p><p class="ql-block">踏着还沾着雨水的铺石小路,弯弯曲曲,经过几道拐弯抹角,北出西武学园,左转程阁老巷,聊聊数步,豁然开朗,就来到了中山南路。</p><p class="ql-block">雨虽然停了,但在路旁高高大大的梧桐树下,不时还有滑过枝叶滴滴答答落下的水滴,打在头上,虽不舒服,却也给人带来些许凉意。晚风微起,沿着中山南路上的林荫大道,漫无目的,一路向北,朝着古城南京城市中心一一新街口,信步而去。</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夜色撩人,天空中依稀还存的片片雨云,满天晚霞映射之下,火红火红的火烧云,争奇斗艳,预示着明天的太阳更加毒辣逼人。</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之中,暮色早已悄悄的笼罩着这方城市中心,华灯初上,把雨后的新街口映照得朴实之中还是带有那么几分靓丽,毕竟这里还是当年省城南京的商业中心。“中央商场”、“新百商店”等等的商业橱窗虽然没有什么亮化,但也在路灯的余光之下,还是映射出那么一点时代的光辉。</p><p class="ql-block">微风徐徐,余兴未尽。绕过新街口的中心花园,民国之父一一孙中山先生的百年铜像,矗立花园中心的花台之上,面朝北伐革命的方向,缓缓地抬起右手,仿佛振臂一呼:“革命还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p><p class="ql-block">雨后的晚风,夹带着充沛的负离子,沁人心脾,凉爽宜人。不知不觉,继续向北。在时明时暗的路灯的指引下,走过了形形色色的百年老店和焕发新春的民国建筑:工商银行南京分行、南京日报社、李顺昌服装店、胜利电影院……各领风骚,枚不胜数。</p><p class="ql-block">一抬头,前面已到长江路,风儿轻轻,信步遥遥,过得街来,已到当年南京鼎鼎有名的“长江南北货商店”。在那个什么都匮乏的年代,南北货异军突起,撑起了物品供应的半壁江山。“长江南北货”成了彼时南京老百姓最爱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时光已晚,已近暮色。店里店外,灯红酒绿,人头攒动,顾客三两。只见大门旁,一担小吃挑子,沿街叫卖:“酒酿元宵……”。</p><p class="ql-block">自带炭火炉子,现做现卖,一碗现出锅的酒酿元宵,二两九分钱,这也是当年寻常百姓消费得起的民间小吃之一。工作之余,逛街之后,小摊周围,吃客不断,来来往往,倒也是古城金陵一道充满市井风情的暮色风景线。</p><p class="ql-block">停步片刻,正在寻思:到底是否也与他人一样,打打牙祭?彷徨之间,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如风而至的一位妙龄女士的现身小吃,打破了我的思绪。</p><p class="ql-block">身材高挑,面容秀丽,端庄文静,沉鱼落雁,妥妥的美女一枚。但是,她的穿着让我大跌眼镜:没有什么让人亮眼的时尚女装也罢,但也不至于一身短衫短裤而已。</p><p class="ql-block">文革伊始,破四旧,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最遭孽的就是妇女同志,连烫头卷发的权利都被剥夺,更不要提奇装异服。但是,打倒孔家店,妇女解放,批判三从四德,也不至于大庭广众之下,着汗衫裤头,游走于闹市如无人之境。</p><p class="ql-block">只见该女郎买了一份圆宵,不声不响,站在一边,吃了起来,一切看似正常,却仿佛又有一点莫名其妙?路过的行人,也大多投来奇异的眼光。</p><p class="ql-block">怜香惜玉,人之常情,面对眼前如此这般,有人诧异;有人不解;有人叹息……最后,终于有知情者道出了其中的苦衷: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姑娘原本是家中独女,插队农村的知识青年,多年在乡下务农,虽说艰苦,倒也无怨无悔,心无旁骛。</p><p class="ql-block">随着后来知青政策的调整,父母身边无子女的家庭,可以照顾一人回城。这对于姑娘来说,犹如天上掉下的一个大馅饼,幸福来到太突然,超出了她的现象……乐极生悲,可怜的姑娘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精神失常了。她也不打,也不闹,只是会暗暗的傻笑,笑的让人心疼。</p><p class="ql-block">也许就是一个生活中的玩笑,它毁掉了一个妙龄女郎的一生。但愿这也许就是道听途说的一个故事;但愿故事的终点还有另外一个传说。</p><p class="ql-block">夏日的夜晚,天边的残阳如血,把大半个天空照得通红,今晚必将又是一个无人安眠的星辰一一“红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