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驾远行,在于旅途中随行畅游的惬意。10月2日,我们前往张家口堡,去探索张家口市的“原点”与“根”。</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堡子里”,是张家口市市区的发祥地,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它最初是一座屯兵戍边的军事要塞,因防御坚固,在历史上经历多次战事却从未失手,故有“武城”之誉。随着明清时期“茶马互市”的兴盛和连接中、蒙、俄的“张库商道”开通,它逐渐由“武城”演变为北方重要的陆路商埠,见证了从军事防御到商贸交流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的核心区域东西长550米,南北长374米,以文昌阁为中心的街道四正曲直。堡内现存478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院落,其中极具历史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国保文物单体建筑33处,是国家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三A级景区,被专家评价为“明清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座落于张家口堡北城墙上,乃堡内最高建筑,形制保留较为完整。古时不仅是宗教祭祀场所,更重要的是兼具了瞭望边情的军事作用。历史上,孙中山、詹天佑、冯玉祥等众多社会名流都曾到玉皇阁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抡才书院: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抡才,意为选拔人才,是张家口堡内最早的书院。康有为、安维俊、志锐等众多名流雅士都曾在此讲学,著名的平绥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也在此举行。书院内现设有图书馆和展览,已成为游客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是堡内的中心建筑,其底层有十字拱券通道贯通4条大街,因此也被称为“四门洞”。因其建筑设计融合了佛、道文化以及西方古拜占庭式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于一体,是张家口多元文化的结点,也是张家口融合文化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定将军府:清末将领定安的府邸,是堡内重要的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金融博物馆:前身为兴吉票号旧址。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院设大川玉银号,股东是山西榆次常氏家族常立训。现经修缮,此院落作为张家口堡金融博物馆,展示了自清初张家口成为中国北方繁荣的商业重镇后,蓬勃发展的张家口金融业。</p> <p class="ql-block">▽口皮博物馆:原为中营署旧址。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裁张家口路参将,设协标中营游击,中营署是中营游击的驻守衙门。现今修缮后将此院落打造为口皮博物馆,展示张家口明清及民国时期皮毛业蓬勃发展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大源永细皮坊:创立于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创建人赵生慧(山西汾阳人),是清未民初皮裘业“行头”之一。历史上经营细皮、成衣、马鞍、皮具等。大源永是寻张家口作为“塞外皮都”辉煌历史与精湛“口皮”记忆的必访之地。</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清建筑藏宝之一,被专家评价为“民清建筑博物馆”。在这里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眼都望着岁月的痕迹,既有铁马冰河的豪壮,也有商旅驼铃的悠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