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 阴天转阵雨 重庆 <p class="ql-block"> 上午9时16分,我们从成都东站搭乘D2238次动车前往重庆。行程不远,两小时后,于11时18分准时抵达重庆北站。</p> <p class="ql-block"> 重庆,这座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的山城,别称众多,如渝都、雾都、桥都。它不仅是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抗战时期,作为战时陪都,它曾是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战场指挥中心,留下了独特的陪都遗迹人文景观。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议案,将原四川省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设立重庆直辖市。自此,重庆发展日新月异,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航运、文化、教育、科技中心。</p> <p class="ql-block"> 重庆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集壮丽山水与浓郁文化于一体。全市拥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包括武隆喀斯特、巫山小三峡、大足石刻等7个国家AAAAA级景区,以及众多AAAA级、3A级和2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此次重庆之行仅有一天半时间,核心目的是寻访我的出生地——白象街。安顿好住宿并简单用餐后,我与妻子便踏上了寻根之路。重庆于我全然陌生,幸而妻子十几年前曾到访,依稀记得白象街位于解放碑和朝天门码头一带。</p> <p class="ql-block"> 解放碑作为重庆的城市标志,闻名遐迩。我们乘坐公交车直达位于渝中区民族、民权、邹容三大路交汇处的解放碑。这座碑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它初建于1940年,称“精神堡垒”,1945年重建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碑体通高27.5米,在四周林立的高楼映衬下虽显矮小,却依然保持着庄严宁静的姿态。阴沉的天空下,碑体大部分呈白色,顶端朝向四方的大钟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 虽号称中国“三大火炉”之一,但今天的重庆在蒙蒙细雨中温度宜人,甚至略带凉意。湿润的空气里混杂着淡淡火锅香料的味道。向几位年轻路人询问白象街,他们均面露茫然。一位热心肠的白发老太太主动凑过来,用浓重的重庆口音告诉我们:“我晓得,晓得!往前走,穿过人民公园下去就是咯!”</p> <p class="ql-block"> 遵循指点,沿起伏马路前行,我们来到渝中区人民公园,园内立有重庆大轰炸遗址及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庄重的造型将思绪拉回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翻过高坎,走下数十级石阶,右转前行约五六百米,一条幽长老街呈现眼前——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白象街。</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白象街此时正值老街改造,旧时痕迹难觅,商铺建筑多为六七十年风格,景象略显冷清,与父亲所述昔日“富人区”、“中国华尔街”的繁华盛况相去甚远。街道居委会前的红墙上,石板记录着白象街的过往:“东起望龙门,西抵太平门,长不过0.4公里,曾是重庆城最重要的码头,最繁华的街市。”其名源于古白象池,与南岸青狮相对,有“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p> <p class="ql-block"> 石板还提及,白象街历史底蕴深厚:南宋时设过招贤馆;重庆开埠后,外商纷纷在此设立洋行、商号,形成风云一时的“金融街”;《渝报》、《新蜀报》等报刊也曾在此创办,文化气息浓郁。记载中的江全泰号、大清邮局等11处文化古迹,此刻在现场却难寻其踪,不免令人感慨于城市变迁中对历史痕迹的消磨。所幸街头矗立着一尊近年重建的汉白玉白象雕塑,体态丰腴,象鼻高扬,我们在此拍照留念,也算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们略带失望准备离开时,一位在街边休息的大姐听闻我们的来意,热情地指引我们往回走,告知在街道另一头的停车场附近,还保留着几栋待保护的老房子。我们喜出望外,立刻返回。果然,在一片拆迁后的废墟中,两栋三层高的欧式风格老楼孤零零地伫立着。斑驳陈旧的青砖墙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圆拱形的门框和窗户上牵满了蛛网,无声地诉说着沧桑。直觉强烈地告诉我们,这就是父亲笔下的老屋。妻子也猛然回忆起多年前陪岳父来时,岳父(与我父亲同乡,解放前亦在渝经商)曾指认过:“昭儿(我的乳名)就在这楼上出生的”。父亲在自传中述及,他年少家贫,颠沛至渝,历经艰辛。1949年那场震惊全国的“九·二”大火吞噬了他多年积攒的家当,后一家人从江北迁至白象街这座楼内租住,我正是在那段困境中降临人世。</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承载家族记忆的建筑前,眼前幻化出父亲当年为了生计忙碌疲惫、母亲抱着襁褓艰行的身影。我激动地端起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下这栋于我意义非凡的老屋,它是我生命的起点,也将是心中永不磨灭的印记。主要心愿已了,顿感一身轻松。</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前往朝天门。它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历来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也是历史上官接圣旨之处(故称“朝天”)。史载其最早可追溯至秦将张仪筑巴郡城池之时。</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朝天门,旧时城门已被巨大的朝天门广场取代。广场设计成扬帆远航的巨轮造型,气势恢宏。站在广场前沿,可清晰看到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的长江水在此激流交汇,漩涡滚滚,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十分壮观。虽然传统长江航运地位有所变化,但朝天门正发展成为集交通枢纽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p> <p class="ql-block"> 傍晚,为了领略闻名遐迩的“字水宵灯”夜景,我们购买了两江夜游的船票。趁开船前的时间,我独自快步游览了附近的洪崖洞民俗风貌区。</p> <p class="ql-block"> 这里并非古迹,而是依托古老的“洪崖门”和山城特有的吊脚楼建筑风格重建的AAAA级旅游景区。它依悬崖而建,层层叠叠,将巴渝传统建筑特色与现代商业、美食文化巧妙融合,夜晚灯火辉煌时尤为梦幻,被誉为“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 我匆匆穿梭于其酒吧街、风情街和美食街之间,感受着古今交汇的独特氛围,并在十一层的城市阳台观赏了象征山城精神的《记忆山城》大型雕塑。</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八点整,我们登上的“江上明月”号游船准时启航。我们登上顶层甲板,择椅而坐。重庆的夜景果然名不虚传。随着游船缓缓行驶,江风拂面,两岸的万家灯火与霓虹彩灯依山势层层升起,错落有致地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中,宛如星河洒落人间,璀璨夺目,如梦似幻。</p> <p class="ql-block"> 船行途中,我们从水上最佳视角重温了洪崖洞的灯火楼台、朝天门广场的辉煌壮丽、以及对岸重庆大剧院如晶莹水晶球般的现代光影。黄花园大桥等跨江大桥也被灯带勾勒出雄伟的轮廓。整个航程约一小时,让我们从水、陆、空多维度领略了山城夜景的磅礴气势与细腻美感,确实是一种“<span>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 游船间隙,我尝试用微信与儿子视频,想让宝贝孙女也看看这美丽夜景,虽因信号问题画面不畅,但孙女兴奋的欢叫声清晰可闻。算来离家已十日,孩子的笑声勾起了我们的归意。想到孙女即将开学,且寻根主要目的已然达成,我们决定放弃原计划中顺江而下船游三峡的安排,改为次日前往丰都看看后便提前返家。</p> <p class="ql-block"> 对重庆更深入的探访,就留待将来有机会再来实现吧。</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rtruov" target="_blank">点击阅读上一篇《川游笔记(八)蓉城印象》</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