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过的手机/手机浅谈

俺老孙来也

<p class="ql-block"><b>  手机是谁发明的,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自手机问世以来,它便如一场无声的革命,彻底重塑和颠覆了我们的生活图景。从最初港台片里出现的笨重“大哥大”,到如今人手一机(或两机)轻薄智能的掌心终端,更新换代的浪潮不仅带来了功能的日益健全,更将人类社会卷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b></p> <p class="ql-block"><b>  那些年,我并没有和你们一样去追手机,说来有些感慨、也有点惭愧,我用上手机是2002年之后的事了,算下来也就二十多年。那时囊中羞涩,生存不易,最早用的诺基亚,还是朋友淘汰下来的,巴掌大的机身,功能简单纯粹,打电话、收短信、听广播,偶尔当手电筒用,也觉得足够新奇满足。后来手机日新月异,我也顺其自然地用上了智能手机,刷微信、看视频、览新闻、发朋友圈,也是不亦乐乎,期间换的几部也都是从单位里捡拾来的二手货。直到2018年,我才真正用自己的钱,花了一千七百多元,买了这部OPPO,如今它已经陪我走过了7个年头,虽然有些卡顿,但用起来依旧顺手,因为拍照功能尚可,所以暂时没有换机的打算,拟等退休后换部好点的。</b></p> <p class="ql-block"><b>  其实谁都知道,手机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它在重塑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前有句广告词:“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喔!”,手机的利弊也和它差不多:“手机虽好、可不要贪玩噢!”。</b></p><p class="ql-block"><b>手机的利与弊,如同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了它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其利,在于“集大成”的便捷,它将电话、相机、电脑等数十种工具熔于一炉,人们仅凭手中紧握的方寸屏幕,就能连接世界走遍八方,随时随地完成购物、办公、学习和社交,这极大提升了效率,简化了生活。</b></p><p class="ql-block"><b>然而,其弊亦不容忽视。手机对传统产业形成了重大的“降维打击”,导致胶片相机、MP3等行业逐渐衰退至消亡。更深远的是,它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模式,低头族兴起、颈椎病泛滥,面对面沟通疏离、注意力碎片化,以及信息过载带来的焦虑,都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巨大隐忧。</b></p> <p class="ql-block"><b>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手机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它是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如何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规避其潜在的风险,平衡效率与人文关怀,或许是每个现代人都需要思考的命题,毕竟,真正的掌控者,应当是善用工具的人,而非被工具所左右的奴,你说是不是?</b></p> <p class="ql-block"><b>  日前,在整理橱柜时,无意间翻到了这些尘封已久的手机,突发奇想,决定写一篇关于手机的文章,所以就把它们给请了出来。</b></p><p class="ql-block"><b>这些安静躺在桌上的“小家伙”,每一部都藏着一个被遗忘的瞬间,它们的主人如今身在何方是无法知道了,但每一部手机肯定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它们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也不是我用来倒卖的商品,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把别人眼中的“旧物”一一捡了回来,所以就有了这么一大堆,这就是这些手机的来历。</b></p><p class="ql-block"><b>从厚重的诺基亚,到轻薄的智能机,每一款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印记,如今它们不再响铃,屏幕也早已暗淡,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份独一无二的收藏,拿去卖了换俩钱肯定是不会的,因为这是一段段凝固的时光。(完)</b></p> <p class="ql-block"><b>用最直白的文字,讲述不平凡的故事;用最真实的影像,记录不一样的风景。</b></p><p class="ql-block"><b>——感谢您的来访与阅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