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寝深处 读懂大汉风华

大浪淘沙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itial;">昵称:大浪淘沙(江苏)</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篇号:1301323</div> &nbsp; &nbsp; &nbsp; &nbsp;在商丘永城市东北部,由十余座山峰组成的<b>芒砀山</b>矗立于此。在距离很远的地方就可看见山顶上有一巨型塑像,威武雄壮,气势非凡。有点历史知识的朋友可能凭想像就知道他应该是刘邦。没错!因为这儿就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创立大汉四百余年基业之地,是他奠定了永城汉兴之源的地位。<div>&nbsp; &nbsp; &nbsp; &nbsp;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刘邦,而是梁孝王<b>刘武</b>,因为在公元前144年,西汉梁国诸侯梁孝王刘武首葬芒砀山的保安山之后,历代梁国国王皆择此山而葬,前后历经八代九王约170余年,共有22座西汉梁国王室地宫于此,因之形成规模宏大的芒砀山<b>王陵墓群</b>。</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那么文章开头我们先得搞清,汉王梁孝王的身份,不然大家可能看完了还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王陵,偏要介绍一下梁孝王的陵墓。</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梁孝王<b>刘武</b>为汉高祖<b>刘邦</b>之孙,汉文帝<b>刘恒</b>之子,景帝<b>刘启</b>的同母弟。梁孝王刘武公元前168年从淮阳王徒封为梁王,公元前144年突发暴疾去世,在位25年。梁国地大物博,其国界北达泰山以南,西至今开封杞县以东,拥有大县40余城,占据天下膏腴之地。加上朝廷的不断赏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其未死时,财以聚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其母<b>窦太后</b>特别宠爱他,景帝也对他特殊照顾,特别是公元前154年梁孝王平叛七国之乱立有大功,得赐天子旌旗,由此可见梁孝王刘武地位的特殊。所以,梁孝王的陵墓可是按汉代皇帝葬制建造,它对西汉梁国王陵形制产生着显著的影响,那么今天的我们,通过他的陵墓依然可以看到西汉当年之风华。<span style="color: initial;">&nbsp; &nbsp; &nbsp; &nbsp;</span></div> 这里先告诉一下大家,梁孝王<b>刘武</b>及其夫人<b>李王后</b>是“同坟异穴”合葬墓,陵墓采用“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方式建造,全长96米,面积约700平方米,其下方保存有南北长110米、东西宽60米的寝园遗址,含前庭、寝殿等建筑基址。 顺着墓道向里边走左手耳室你会发现非常震撼的兵马俑,原来这座汉式地宫也有兵马俑,不过西汉兵马俑明显在个头上比秦始皇兵马俑要小的多,但它仍然属于中国的三大兵马俑之一。<div>墓主人刘武在七国叛乱时立有大功,他喜欢练武,这里就相当于他生前的练兵场。可以看到在兵马俑的对面就是武库,这些兵器估计也就是给这些兵马俑用的。</div> 再向里边走就进入主室。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生前有的,死后也要带到地宫里边去,所以在主室周边有衣物间,浴室,厕所,兵器室等等一应俱全。但大家会发现这么大的墓室空空如也,只有梁孝王的一尊塑像,并没有更多的随葬品。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想到了这个墓是被盗过,可这个墓的盗墓者竟然是<b>曹操</b>,据说曹操当年从这里盗走了<b>72船</b>宝贝,在盗这个墓时曹操还特意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其中还有一个故事,由于这座墓异常坚固,墓道内的石头非常大很难砸碎,而且采用了契石封堵,盗墓者一连十多天毫无进展,最后曹操亲自来现场指挥,正在一筹莫展时,在一位做过石匠的小兵建议下,用火烧红巨石,然后用水浇上去将石头激碎,如此反复,终将墓道内的塞石烧坏,顺利进入墓室。 实际上,梁孝王的墓室并没有王后的墓室大,这个与王后去世时间晚于梁孝王,修建陵墓时可能继承了梁国的积累,有更充裕时间和资源投入,从而在规模和装饰上都有所提升。下来我们就去梁孝王王后墓去参观。<div>梁孝王的陵墓与王后的墓相距大约只有200米 ,它是一个典型的汉墓风格。<span style="color: initial;">王后墓可是目前我国发现最大的崖墓洞,被誉为“<b>天下石室第一陵</b>”。里面不仅有二千年前的保险箱,还有推拉门,尤其是那件两千多年前的冰箱,还有干湿分离的厕所,设计得非常科学,至今还能用,各式各样的陪葬品更是不计其数。</span><div>当我们进入墓道口时首先看到是的是右手边耳室内有两辆“宝马”静候于此,说“宝马”一点也不过份,这两辆马车在当时可是最高档次的马车,因为汉代人的丧葬理念是“视死如生”,象征着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仍可乘车马出行,同时这也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div></div> 往前走就是东宫,东宫是墓主人接待宾客、议事、宴饮的场所,从功能布局来看,东宫相当于今天的会客厅。左右耳室中的陶俑、青铜器物等陈设,也契合了东宫作为宴饮、娱乐空间的功能定位,展现了墓主人在地下世界模拟生前生活场景的布局设计。 再向前走就是墓主人的主室,也就有王后的西宫,西宫就相当于墓主人的卧室,在耳房放置着一件金缕玉衣,就相当于是王后的棺材,在汉代金缕玉衣制度中,金缕玉衣最初为皇帝专属,西汉前期制度未严格固化时,诸侯王及王后也可使用。梁孝王王后作为西汉梁国的最高等级贵族女性,其金缕玉衣属于诸侯王王后级。<div>金缕玉衣的编缀工艺,就是在玉片之间以金丝连缀,金丝细如发丝,需通过在玉片边角精准钻孔后穿缀。这也反映了当时玉器加工、金属工艺的精湛水平,也印证了梁国在西汉时期的强盛地位,同时也彰显墓主人身份的尊贵。</div> 就在这西宫的耳房我们还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冲水马桶,整个坐便池有靠背、脚踏、扶手一应俱全,而且还设有冲水系统。<div>在另外一个耳屋还有件让人更不可思议的宝贝,那就是古代的储冰室,它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用于储存冬季采集的冰块,供夏季冷藏食物,防止腐败变质,相当于汉代的“冰箱”。另 一个就是用作降温消暑,夏季可将冰块放置于宫殿内,起到降温纳凉的作用。真是让人不可思议。</div>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后墓中的“相思道”,有人也叫“黄泉道”,据说梁孝王临终时拥抱着王后,对李王后特别依恋,说道,看来咱们夫妻只能在黄泉道上再相见了,于是王后陵开凿时特意凿了一条“相思道”,试图连通两座陵墓,但由于距离较远(200米左右),在隧道开凿过程中,李王后病逝,隧道只凿了53米就被迫中止,最终未能连通。 西汉梁孝王陵的研究与挖掘,是解码西汉历史、考古、文化的关键钥匙,它既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海量实证,也为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div>梁孝王陵巨大的工程建筑让我们看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智慧,同时也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汉代的物质文明,社会生活和丧葬制度等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希望朋友们在闲暇之余可去商丘芒砀山走走,见识一下西汉时期的繁华与昌盛。</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