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爹娘万丈光芒。在网上看到2025年9月26日博山焦波俺爹俺娘天下爹娘影像艺术馆开馆了。早就按耐不住想去的念头,国庆中秋假期,不顾阴雨天气,退休摄影人相约驱车来到博山天津湾西村爹娘山游览。一路导航,直到山上停车场。假期来的人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居多,孩子们带着爹娘来观看天下爹娘影像展览,正是应验了焦波老师办馆的初心。 摄影是最好的历史记录,能让你最直观的感受到过去的记忆。咔嚓一声,原来的样子就留下来了。焦波从事摄影一辈子,利用手中的相机真实记录了《俺爹俺娘》这一主题,自1974年连续30年不间断,12000余幅照片。1998年曾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摄影展;2021年在村里利用街道墙壁组织过影展;2025年9月这是以天下爹娘影像艺术馆的形式进行展览。 <p class="ql-block">为前期做好开馆,广泛征集天下爹娘题材的片子,得到了全国各地以及外国朋友的呼应和支持,精心制作的展板进行展览,爹娘形象更丰富多了,有祖孙合照、祝寿照、全家福比比皆是,时间跨度更长。展板上排不开的作品,在草坪树梢上摆放悬挂有序。整个空间仿佛令人置身于一个大家庭,瞬间有种家的温馨。</p> “爹娘是山,爹娘是水。”爹娘山绿树葱葱,流水潺潺。焦波17年前,承包了千亩荒山,回来种地、栽树,让爹娘的生命故土延续,用个人的力量为乡村振兴增添一分助力。经过焦波辛勤开拓,如今改变了模样。人们可以沿着小路缓缓向前,一张又一张充满乡土气息的照片在乡村景致中铺陈开来。让所有人能有个地方,去看天下人的爹娘。 “俺爹俺娘天下爹娘影像艺术馆”不同于其他乡村艺术馆,依山而建,傍水陈列,属于开放式展馆。没有墙壁的阻隔,没有相框的局限,照片就悬挂在山间。 一边是老爹的木匠铺,一边是老娘的饭棚子。当年的情景再现,实景加照片,反映出当年农村人生活场景。形象又具体,令人回味无穷。 焦家的老宅也是游人必到的地方,里面就是当年一些物件陈列,一辆微型面包车被当做功勋车陈列,是焦波的座驾,想当年肯定出力不少,一边有介绍文字是写在木板上的挺多的,需要细细读来才行。 最想看到的就是这一张全村大合影。在山最高处,矗立着焦波拍摄的全村福。长15米,高10米的全村福拍摄于2002年春节期间。当时还没有无人机,焦波站在高处的木架上,喊着“一二三,黄瓜”为全村人留下了这张合影。23年过去了,现如今,不少村里人从远处赶来,从这张巨幅照片中,寻找着自己和故人的身影。当年的小伙姑娘,都变成了孩子爹和娘啦。 焦波老师因摄影获得的各类奖项多多,专门有个陈列厅。看不过来了。都不重要了,退休弃甲归田,还是没有忘了影像。一辈子就这一样爱好特长,最后接地气回到生他养他的故里。天下爹娘影像馆也是他的念想罢了。 有一张照片在这个位置回头就能看到,老娘在张望期盼等待,远处的孩子回来了。细细看来无不透漏出温暖爱意。焦波老师不止一次两次反复给游人细说。 正在我们在影像馆看作品时,听到一阵浓厚的淄博口音传过来。我一回头发现正是影展的主人公焦波老师。我上前打招呼握手。说明我们来自泰安新泰,专门慕名前来拜访参观学习的。过往的游客都想与他合影,并要我给他们合影做为纪念。我顺手用相机抓拍了几张。 为了长期保存展览,部分照片结合陶瓷烧制技术,作为展览作品陈列在“爹娘山”的步道旁,与山间的草木、潺潺的流水、游客的欢声笑语一起,构成了“爹娘山”上动人的艺术风景。 看到一幅幅焦波老师有关爹娘的摄影作品,令人赞许同时不仅回想起自己的爹娘。父亲去世的早,在我还未成年时,也是一个中秋节后的日子,留下的影像很少。只有他的一张证件照是我在他的档案里见到的,保留了下来。母亲与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多年,也于十六年前的春节后不几天离开了。留下的唯有思念,也只有在每年的清明、寒衣节回老家上坟寄相思了。青山依在,爹娘不见。唯有远见卓识的焦波为天下爹娘立撰,真是一大功德,值得让人敬佩。 天下爹娘影像展览馆远看依山树林密布,近有池塘清澈溪水,好一派山村风光。既可以游览好风景,又可以汲取感悟天下爹娘孝文化的洗涤。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归哪里!人生重要一课。 上山的路两旁有吃有喝的特产、还有玩的看的工艺品,众多的游人来客一定会带给村庄百姓效益突现。这也是焦波老师扎根爹娘山的初衷,使乡土记忆和文化根脉更加具象化,定格了流逝的时间,也留住了乡愁。 时光自有一程芬芳,岁月描绘一切美好。<div>让我们各自坚守,为心中不灭的念想努力。</div><div><div><br></div><div>摄影:金子</div><div>同行:泰山</div><div>文字:金子</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