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畔的夕阳情

蓝天绿水山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四秩杏坛缘梦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往来携孙共韶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江静水心宁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闲趣天然韵里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一个土生土长的汉中人,宛如一棵深深扎根于佛坪县深山的老树,在那片土地上度过了漫长岁月。四十载,我站在山里的讲台上,岁月简单而纯粹,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我的足迹,每一声鸟鸣都见证着我的时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曾经,教育工作偶尔将我带离那片熟悉的深山,去往汉中城参加学习、培训与会议。然而,那些短暂的停留,于我而言,不过是匆匆过客的短暂歇脚。我就像一只眷恋巢穴的鸟儿,外面的世界再精彩纷呈,也只作短暂的逗留。门坎猴般的习性,终究难以改变,只因那山里,有我魂牵梦绕、割舍不下的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山里岁月与教育初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山里的日子,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却独有一份大山的宁静与温暖。我目睹着山里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他们那清澈明亮的眼眸里,满是对知识的炽热渴望。作为一名山里人,我深知教育对于这些孩子意味着什么,它宛如一盏明灯,能照亮他们走出大山、拥抱广阔世界的漫漫征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多年来,我默默以自己的方式,为山里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除了走村串户的家访,我还随着学校组织一些简单却意义非凡的课外活动。我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述山外的故事,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向往;我也曾自掏腰包,为家庭困难的孩子购置学习用品。当看到他们接过文具时那羞涩又感激的笑容,我的心中满是欣慰与满足。在山里,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孩子们心灵的滋养,让他们明白,即便身处大山深处,也有追逐梦想的权利与可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汉中新篇与亲情牵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悄然流转,如今我已退休,生活也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我在汉中购置了房产,今年秋季,孙子又转到这边上学。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我出门的次数多了起来,到汉中的频率也愈发频繁。双节前刚来过,节后又为送孙子上学再次踏入这座城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汉中,闲暇时光变得充裕起来,我便喜欢四处漫步。秦岭深处,山大水小,看惯了崇山峻岭的我,汉江边便成了我最爱去的地方。每一次漫步在江边,都仿佛是与大自然进行一场亲密无间的对话,那悠悠江水,承载着我太多的情感与思绪,宛如一条情感的纽带,将我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逆流探野:寻生态与历史之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汉江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穿汉台区而过,自西向东串联起郊野生态、城市景观与交通枢纽,绘就了一幅“逆流探野趣、顺流赏城韵”的绝美全域画卷。以龙岗大桥北为原点,向西逆流至褒河沿线约5公里,这段郊野生态线,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原始之美与历史的厚重沉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逆流途中,唯一的跨江大桥——褒河大桥,宛如一位沉默而坚实的守护者,静静地横跨在汉江之上。它是连接汉台区与勉县的关键通道,也是G108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采用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虽无华丽装饰,却以扎实的设计承担着区域货运与客运的重任,是汉中城西对外联通的“门户桥”。站在桥头,我凝视着桥下奔腾不息的江水,心中感慨万千。这座桥见证了无数行人的来来往往,承载着生活的希望与梦想,宛如一部无声的历史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而更让我惊喜的是,大桥北侧西侧便是汉江最大支流——褒河的汇入处。站在此处,能清晰看到两江交汇的水文景观:汉江水色偏碧,褒河水色略浊,两水交融处形成明显的色彩分界,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成为小众观景的亮点。这独特的景象,让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江边继续前行,便来到了褒河森林公园汉江片区。这里,是汉台区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它沿汉江岸线展开,以原生林地与浅滩湿地为核心特色,保留了大片杨树林与芦苇丛。四季更迭,这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春季,新叶吐绿,一片生机勃勃,仿佛大自然打翻了绿色的颜料盘;夏季,浓荫蔽日,带来丝丝清凉,宛如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秋季,落叶铺金,宛如金色的地毯,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冬季,疏枝映水,尽显宁静与悠远,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市民周末露营、野餐的“隐秘去处”,清晨,常有晨跑者与摄影爱好者前来,记录汉江晨雾缭绕、白鹭掠江的诗意画面。而我,也常常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用相机捕捉每一个动人的瞬间。更难得的是,片区内散落着少量汉代灌溉遗址残件,虽历经千年风雨的侵蚀,仍能从斑驳的石构件中窥见古代汉江水利开发的痕迹。抚摸着这些古老的遗迹,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汉代,感受到了先人们的智慧与勤劳。这些历史遗迹,为这片郊野风光添上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让我更加珍惜这片土地所承载的文化底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顺流赏城:品城市与人文之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龙岗大桥北顺流向东,汉江逐步融入城市肌理,串联起三座特色滨江公园与三座跨江大桥,成为展现“水韵汉中”的核心廊道。这段城市景观线,让我感受到了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的完美融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旅程的开端,是龙岗大桥——这座无官方编号的跨江大桥,堪称汉中城西的“桥梁地标”。它是亚洲首座三塔斜拉一字锚式悬索组合体系桥,桥身如银龙卧江,主塔与钢缆勾勒出灵动线条,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创作的艺术品。夜晚,3000余盏LED灯亮起,金色光带倒映江面,宛如星河入江,美不胜收。大桥北侧连接龙岗新区,江面开阔平缓,沿江步道从桥下延伸,成为自然景观与城市交通的过渡节点。站在桥头,我望着汉江向东南流淌的壮阔开端,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这座桥,不仅是交通的要道,更是汉中城市发展的象征,它见证了这座城市从古老走向现代的历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龙岗大桥北出发,顺流向东约3公里,便踏入了第一处核心景观——汉中生态文化公园。这座占地约180亩的公园以“生态打底、文化点睛”为特色,沿江岸线长1.2公里。走进公园,原生芦苇荡在江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荷花池夏季碧叶连天,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陶醉其中。步道旁散落着“汉江古栈道”主题浮雕、秦汉风格石刻,行走其间,既能感受江风拂面的惬意,又能触摸汉中“两汉三国”的历史脉络。园内的观景台与亲水平台是市民晨练、观鸟的好去处,清晨,常有白鹭掠过江面,为旅程添上灵动一笔。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既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又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继续顺江而下约4公里,江面上会出现第二座跨江大桥——天汉大桥(2号桥)。作为汉中市中心的“交通主轴桥”,它位于天汉大道之上,在原2号桥旧址西100米处重建,2011年通车后成为连接汉台与南郑两区的核心通道。大桥全长645米,桥面宽4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兼顾通行效率与景观性,桥栏雕刻着简约的汉风纹样,与周边城市建筑和谐相融。站在桥上,我将两岸公园景致尽收眼底,心中不禁感叹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汉大桥西侧不远处,便是这段路线中最具“自然野趣”的天汉湿地公园。作为国家4A级景区,它占地1100亩,水域面积超60%,是汉江流域重要的生态缓冲带。春季,樱花、桃花沿江岸绽放,如一片绚丽的云霞;夏季,荷叶田田、蛙鸣此起彼伏,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秋季,芦苇荡泛着金黄,候鸟在此栖息越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冬季,腊梅映江更显雅致,散发着阵阵清香。沿江步道穿行于湿地间,木栈道深入芦苇丛,观鸟屋隐匿其中,游客可近距离观察白鹭、苍鹭等水鸟;园内的天汉阁观景塔是制高点,登顶后能俯瞰汉江如碧带穿城而过的全景,将湿地与城市的共生之美尽收眼底。公园沿江岸线长约2.5公里,足以让人沉浸式感受自然之息。在这里,我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忘却了城市的喧嚣与烦恼,只专注于眼前的美景与内心的宁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湿地公园再向东约3.5公里,江风渐染“人文气息”,抵达汉中滨江文化公园。这座占地200亩、岸线长1.8公里的公园,主打“文化展示与市民互动”。民俗文化长廊里,汉中皮影、羌绣等非遗展品诉说着地方特色,让我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音乐喷泉广场每到傍晚便成“夜汉中”焦点,水柱随旋律起舞,灯光映照江面,市民在此散步、休憩,尽显城市活力。公园紧邻老城区,周边餐饮、购物设施完善,逛累了可就近品尝热米皮、菜豆腐等汉中美食,感受“景城相融”的便利。在这里,我不仅品尝到了家乡的美食,更感受到了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终点守望:忆江景与建设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滨江文化公园顺流向东约1.5公里,旅程的终点——汉江桥闸(3号桥)映入眼帘。作为兼具“交通与水利功能”的综合性设施,它不仅是跨江大桥,更是调控汉江水势的重要水利工程。桥长1160米,桥面可通行车辆与行人,闸体在汛期泄洪、枯水期蓄水,保障汉江生态与城市安全。桥身设计兼顾实用性与景观性,桥头设有观景平台,站在此处回望,12公里江道上的公园、桥梁串联成线,从龙岗大桥的壮阔到湿地的野趣,再到文化公园的活力,完整呈现汉中“一江两岸”的建设成果。望着眼前的一切,我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感慨。这座城市,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变迁,而汉江,始终是它最灵动的脉络,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成长与繁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汉江汉台全域段,无论是逆流探索郊野生态,还是顺流体验城市景观,都能让人深度感受汉江的多元魅力。沿途休息驿站、导览标识齐全,4座大桥串联起交通与观景功能,4处景点覆盖了原生生态、历史文化、市民休闲等维度,共同构成了体验汉中城市风貌不可错过的经典路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我已步入夕阳之年,但我对生活的热爱、对教育的关注、对大自然的敬畏从未减退。在汉江畔的这些日子里,我仿佛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激情与意义。我愿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每一寸美好;我愿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每一份馈赠;我更愿用自己的行动,继续为山里的孩子们传递知识与希望,让他们在这片充满爱的土地上茁壮成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汉江上,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金色的绸带在舞动。我静静地站在江边,望着那悠悠江水,心中满是宁静与满足。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常常来到这里,与汉江相伴,与自然对话,继续书写属于我的夕阳故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