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情叙)桂香里的年轮

王治伟(不私聊)

<p class="ql-block">美篇号:49940693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王治伟</p> <p class="ql-block">——引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桂花香遇见菊花韵,当中秋的月光拥抱晨霜,我们便站在了千年温情的交汇点上。中秋那轮清辉,照亮了多少归家的路,又映照过多少母亲凝望的眉眼;重阳那阵金风,拂过父母渐白的鬓角,也轻抚着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你看,生命就是这样一场温柔的轮回——儿时那抹照亮童年的月光,经岁月细细酝酿,终化作暮年时我们为父母掌的灯。所谓孝道,从来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将曾经收获的温暖,在时光中慢慢熬成陪伴。就像秋日午后那片不炽不烈的阳光,恰能驱散岁月积存的凉意。值此双节交替,让我们在团圆中学会感恩,在敬老中读懂深情。让血脉里的月光与暖阳,交织成世间永不落幕的风景。这,便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最动人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中秋夜露微凉时,母亲总会取出那只釉面开片的青花瓷盘。这是奶奶的嫁妆,盘底还留着民国二十三年的窑印。她用软布蘸着山泉水擦拭三遍,才将月饼请进盘里。去年我偶然发现,她每做完一个月饼,就往粗陶糖罐里投一粒红豆。直到第七年中秋,罐底铺满两千五百五十五粒红豆,她才望着月亮说:"你爸头七那天,我往月饼里多放了一勺糖,后来就收不住手了。"</p><p class="ql-block">那夜桂影婆娑,我忽然读懂糖罐里的秘密——每粒红豆都是她未能说出口的思念,而多放的糖,是她怕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尝不到人世甜味。</p> <p class="ql-block">重阳节拂晓时分,蒸糕的雾气漫过窗棂。母亲嵌红枣的手势仍如四十年前般庄重,那时她跟着婆婆学做九枣重阳糕,每个枣孔都要精准距糕边三指宽。"你三岁偷吃生糕粉"的故事总在这时重现,但今年她翻相册时,指尖在父亲照片上停留良久:"其实那年是他偷掰了糕角给你,怕我责怪才说是你偷吃的。"</p><p class="ql-block">半山亭里她掏出的豆沙糕,油纸包竟裹着三层:最里层给孙女的是兔形糕,中层给我的是嵌着核桃的成年版,底层藏着父亲最爱的芝麻馅。油纸边缘渗出的糖渍,串联起三代人指尖的温度。当她颤巍巍拆开褶皱的油纸,山风送来她年轻时的歌谣:"重阳糕,九重天,层层都见月儿圆......"</p><p class="ql-block">此刻暮色中的承诺已生根发芽。我们预订了来年春天的峨眉行程,旅行社听说三代同游特意准备了两份行程册——简体版给孙女认字,繁体版让母亲怀旧,而我的行囊里,装着父亲那个从来未使用的望远镜。</p> <p class="ql-block">母亲如今常对着老桂树缝补衣服,针脚依旧细密如初。她给每件旧衣都绣上暗纹:我儿时的肚兜缀着桂花,父亲的衬衫领口藏着小字"平安",孙女的围嘴则绣着"攀登"。她说等我们登上金顶那日,要把父亲那件磨破肩的中山装铺在佛光台上,"让他也看看你们看见的云海"。</p><p class="ql-block">桂香年复一年浸润着青砖小院,我们发现母亲开始往月饼里减糖了,却添了新的心意——今年她收集七年来飘落的桂瓣,制成香囊系在重阳糕的食盒上。当她在月光下展开给父亲的信,墨迹里混着桂花汁:"他们都说我做的糕越来越像你的手艺,其实是你教我的,爱会转移,但从不消失。"</p><p class="ql-block">秋风翻动信纸时,漫山枫叶应和着沙沙作响,像极了那些年父亲在灶台前,教她如何让糕饼更松软的温柔絮语。此刻的庭院仿佛被时光浸染成暖金色,母亲缝补的动作与桂树摇曳的节奏浑然一体,每一针都似在编织跨越生死的对话。她将七载春秋的落桂收进香囊,那淡黄色的花瓣早已不是简单的植物标本,而是将岁月熬成信物的永恒见证。当系着香囊的重阳糕食盒被打开时,桂香与糕点的热气交融升腾,仿佛父亲从未离开过这个厨房,他依然在用看不见的双手调整着火候,通过母亲愈发精湛的手艺延续着爱的传承。</p><p class="ql-block">月光在信纸上投下流动的银斑,那些用桂花汁写就的字迹在夜风中微微颤动,如同父亲当年握笔时颤抖却坚定的手腕。母亲对着虚空轻声念信的模样,让庭院里的石凳、井栏甚至飘落的枫叶都成了忠实的听众。山间的云海此刻正在远处翻涌,与庭院里蒸糕的热气奇妙呼应,我们忽然明白父亲那件将要铺在佛光台的中山装,其实早已化作无数看不见的丝线,将三代人的步履缝合成向上的阶梯。当第一缕晨光穿透桂树枝叶,母亲收起针线篮的微笑里,竟与父亲当年看着糕饼出炉时的骄傲神情重叠如一——原来深情的最高境界,是让逝者的生命通过延续者的双手重绽光芒。</p><p class="ql-block">这个秋天,我们终于读懂母亲减糖月饼里藏着的甜蜜哲学:减少的是糖分,增加的却是让爱穿越时空的醇厚。就像她绣在围嘴上的"攀登"二字,不仅是给孙女的寄语,更是对生命传承最生动的诠释——爱如同桂树年轮,表面静默无声,内里却蓄满跨越生死的磅礴力量。当金顶的钟声穿过云海传来,我们看见母亲将最后一块绣着暗纹的帕子收进行囊,那上面并蒂的桂花与云纹,正预示着即将在佛光中完成的三代人的团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