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林街道南音名家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美林街道南音简介</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组织大会上,南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p><p class="ql-block">南音(又称南曲、弦管)是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发源于福建泉州,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南音在南安美林传承历史悠久,黄燕红和黄春妮两位女士加入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美林街道南音社团从古至今珠渊南音传承和发展最为成功。他们世代传承,家族传承,父子传承,一代接着一人。涌现出知名南音演唱家黄燕红女士,黄春妮女士。</p><p class="ql-block">旧时,美林村有一支大鼓吹队,一支南音队。上世纪六、七、八、九十年代,代表人有黄意思、黄世万等人。美林村南音乐队,每当民俗节日,红白喜事,经常见到在祖厝公厅或大厝埕、学堂埔、宫庙前、弹唱南音。美林李东和內茂,曾经也成立过南音社团,在美林镇比较知名。新世纪初,美林街道民间南音社团在武荣公园成立,西美村黄世请和美林村黄世万共同创办。2025年10月,美林街道文化站成立美林南音活动中心。</p><p class="ql-block">南安市美林街道珠渊村南音社:初办于1833年,解放后于1964年重新组建,称为玉声,文革后组成珠渊南音协会,由美林黄奕仙南音师传教,后来,珠渊人一代传授一代。那时,乡村南音艺术家口口相传,南音演唱深受群众喜爱。几年来,珠渊村南音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非遗(南音)传承人黄燕红、黄春妮、黄衍镜等代表人物,并多次参加南安市南音大汇唱,分别获得南安市第四届第六届南音大会唱一等奖。又在第七、八九届大会唱中获二、三等奖。多次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黄燕红:福建泉州南安美林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南安市南音协会会长、 泉州高层次(第五层次)人才、2022年泉州市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南音世家第四代传人、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 </p><p class="ql-block">出生于南音世家,幼学南音,由祖父黄和庵、 伯父黄行云及父亲黄衍镜,后师承黄淑英、王大浩、吴世安、王秀怡等名家学习。 唱腔清丽委婉,源溯传统,博学众长。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磨练中初具个人演唱风格。 </p><p class="ql-block">她深耕传统艺术并为时代而歌,参与创作表演的新南音作品荣获福建省第三届曲艺丹桂奖大赛一等奖、第六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优秀奖(最高奖)、 泉州市首届南音电视大奖赛一等奖、第六届南安武荣文艺奖一等奖。创建“闽风南韵”文化交流中心并推出同名个人专辑;创作弘扬抗疫精神作品《天职》;创作弘扬社会好风气的《奉茶好家风》被中国文化馆收录,与海峡两岸南音艺术名家共同创作两岸同根同源,盼望统一的作品《归乡路》,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展演;创作歌颂建党百年的南音作品《沁园春·建党百年礼赞》获得厦门市第5届思明杯最佳演绎奖。为构建和美中国尽到自己的一份努力。长年参与南音国际传播活动,受聘菲律宾长和郎君社总社等海外南音组织国内联络主任职务,为南音国际间的联谊活动做了积极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黄春妮:福建泉州南安美林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南音传承人、南安市高层次人才。师承黄淑英、夏永西等国家级南音大师。 </p><p class="ql-block">发起创办南安首个南音精英团队“南安市咏吟女子南乐坊”。参加南安市第六届南音大会唱,代表美林街道,首次获得南安市级一等奖;荣获福建省第二届曲艺“丹桂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指导老师奖”、“个人表演奖”等四大奖项,此为首个省级“丹桂奖"的大满贯。中国曲艺家协会的“牡丹奖”是曲艺最高奖项,由黄春妮主演的南音说唱《郑成功。祖训》荣获入围奖,填补了南安市在全国最高曲艺奖的空白。2022年主演曲艺《解放军“庙”》荣获福建省“文艺践行四力,讲好福建故事”创演一等奖,作品入选全国优秀曲艺佳作。 并代表南安在中国侨联主办的“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夏令营活动中,线上为菲律宾小朋友们授课。 近年来获奖荣誉不胜枚举。 </p><p class="ql-block">黄春妮常年致力于南音教学、培训,学生屡获佳绩。2021年诗山学生演奏《八骏马》荣获泉州市中小学生南音比赛器乐演奏一等奖,打破了南安在历届泉州中小学南音乐器比赛零记录。2023年学生杨智鸿更是在新时代“五少芳贤”国际南音男声唱腔比赛中夺魁。 </p><p class="ql-block">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黄春妮在南音界里,一直默默耕耘,桃李芬芳,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南音后起新秀,为南音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美林街道文化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安市美林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9日</p> <p class="ql-block">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南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音(又称南曲、弦管)是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发源于福建泉州,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其发展历程可概括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起源与形成(唐五代至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代渊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音可能融合了唐代宫廷音乐(如“大曲”)、佛教音乐及闽南民间歌谣。</p><p class="ql-block">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外来音乐(如波斯、印度元素)与本土文化交融,为南音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定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宋室南迁,中原雅乐与闽南方言结合,形成以泉州为中心的演唱体系。</p><p class="ql-block">出现早期曲目如《四时景》《梅花操》等,乐器以琵琶、洞箫、二弦为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鼎盛与传播(元明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代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吸收南戏(如梨园戏)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曲目更丰富。</p><p class="ql-block">文人参与创作,如《百鸟归巢》《八骏马》等器乐曲诞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清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州民间“郎君社”等社团兴起,推动南音普及。</p><p class="ql-block">随闽南移民传播至台湾、东南亚(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形成海外分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近现代传承(20世纪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护与复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年,南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新与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尝试:与交响乐、流行音乐跨界合作(如《南音交响诗》)。</p><p class="ql-block">传承困境:年轻受众减少,需通过数字化(如线上教学、短视频)推广。</p><p class="ql-block">四、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唱腔:闽南方言演唱,保留古汉语“入声”发音。</p><p class="ql-block">乐器:琵琶(横抱)、洞箫(尺八)、二弦、三弦、拍板。</p><p class="ql-block">曲目:分“指”(器乐套曲)、“谱”(纯器乐)、“曲”(声乐)三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世界非遗~南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而南管的演奏上也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讨论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组织大会上,南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A1大数据</p> <p class="ql-block">南音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音亦称南曲、南管、弦管。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南音不但是中华文化千年瑰宝,而且被誉为东方古典艺术珍品。并称为中国音乐历史活化石。 </p><p class="ql-block">南音拜五代蜀国后主孟昶(919~965)为祖师,称孟郎君。</p><p class="ql-block">始于唐, 兴于宋、明,盛于清。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帝六旬大寿,普天同庆! 斯任大学士的安溪湖头人李光地乃驰书泉郡,请五位南音妙手晋京,在帝寿诞时于御苑演奏古朴优雅、清丽委婉的南音旋律。帝听后疑为仙音,欲赐封五贤为官而弗受。后赐凉伞、宫灯荣归故里。自此南音誉满中华,备受推崇。 </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在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南音以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曲调优美特点。在闽南地区暨海外闽侨居住地拥有了众多弦友。许多南音艺术家为南音艺术繁荣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使南音的发掘整理、艺术表演、理论研究以及普及校园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辉煌成就! </p><p class="ql-block">2009.9.30泉州南音正式被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珠渊村南音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安市美林街道珠渊村南音社:初办于1833年,解放后于1964年重新组建,称为玉声,文革后组成珠渊南音协会。老一辈南音艺术家口口相传,南音演唱深受群众喜爱。几年来,我村南音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非遗(南音)传承人黄燕红、黄春妮、黄衍镜等代表人物,并多次参加南安市南音大汇唱,分别获得南安市第四届第六届南音大会唱一等奖。又在第七、八九届大会唱中获二、三等奖。多次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奖。 </p><p class="ql-block">我村优秀南音人才黄燕红参与创作表演的新南音作品荣获福建省第三届曲艺丹桂奖大赛一等奖、第六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优秀奖(最高奖)、泉州市首届南音电视大奖赛一等奖、第六届南安武荣文艺奖一等奖;创建“闽风南韵"文化交流中心并推出同名个人专辑;创作弘扬抗疫精神作品《天职》;弘扬社会好风气的《奉茶好家风》被中国文化馆收录:与海峡两岸南音艺术名家共同创作的作品《归乡路》, 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展演;创作的南音作品《沁园春。建党百年礼赞》获得厦门市第5届思明杯最佳演绎奖。长年参与南音国际传播活动,受聘菲律宾长和郎君社总社等海外南音组织国内联络主任职务,为南音国际间的联谊活动做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p><p class="ql-block">黄燕红在南音的造诣得到大家的认可,她于2022年2月20日当选为南安市南音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 </p><p class="ql-block">南音优秀人才黄春妮发起创办南安个南音精英团队“咏吟女子南乐坊"。在福建省第二届曲艺丹桂奖,分别以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指导老师奖”、“个人表演奖”等四大奖项,获评南安南音首个省级“丹桂奖"大满贯美誉。也是南安首个以登上全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舞台的南音人,填补了南安市在全国最高文艺奖“牡丹奖”的空白。2022年主演曲艺《解放军庙》荣获福建省“文艺践行四力,讲好福建故事”创演一等奖,并入选全国优秀曲艺作品。近年来获奖荣誉数不胜数。 </p><p class="ql-block">黄春妮常年致力于南音教学、培训,学生屡获佳绩。2021年诗山学生演奏《八骏马》荣获泉州市中小学生南音比赛器乐演奏一等奖, 打破了南安在历届泉州中小学南音乐器比赛零记录。2023年学生杨智鸿更是在“五少芳贤”的比赛中也获国际南音一等奖佳绩。代表南安在中国侨联主办的“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夏令营活动中,线上为菲律宾小朋友们授课。 </p><p class="ql-block">黄春妮一直默默耕耘,桃李芬芳,发现并挖掘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南音后起新秀,在新时代南安市南音事业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美林街道文化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