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清西陵的慕陵,泰陵和崇陵

雪霁

<p class="ql-block">  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城西永宁山下,是清朝皇室陵墓群之一,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清西陵建于1730年至1915年,总面积80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清西陵山川秀美,景色宜人,中国最大的人工古松林遍布景区。</p> <p class="ql-block">慕陵,是清道光皇帝及孝穆、孝慎、孝全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p> <p class="ql-block">作为帝陵神道标志性建筑的五孔桥是慕陵神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与整体陵寝格局保持一致,体现了清代皇家建筑的严谨规制。</p> <p class="ql-block">沿着青白石和汉白玉铺建的神道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经过龙凤门</p> <p class="ql-block">映入眼帘的就是神道碑亭,其造型为重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四面设拱券门,内置石碑镌刻墓主庙号。</p> <p class="ql-block">和紫禁城一样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青松翠柏,红墙黛瓦</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所有木架结构均为金丝楠木,不施彩绘,用姿态各异的1096条楠木雕龙进行装饰,工艺桌绝,叹为观止。为祭祀的主要场所,每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祭辰五大祭,每月朔望两小祭均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外俭内奢‌:虽取消彩画与石雕,但隆恩殿采用1318条金丝楠木雕龙,每平方米天花板雕刻16条立体盘龙。‌‌</p> <p class="ql-block">殿前的丹陛石浮雕。</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后就是通往陵寝的三路三孔石平桥</p> <p class="ql-block">三门四柱式汉白玉石牌坊,彰显皇家陵寝的规格‌。</p> <p class="ql-block">东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泰陵是雍正皇帝的陵墓,建于清雍正八年至清乾隆元年(1730—1736年),占地面积8.47公顷,是清西陵中的第一陵,内葬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p> <p class="ql-block">清泰陵在清西陵中的建筑年代较早、规模较大、风水格局较为完整。清泰陵无论是选址,还是规划布局,都是雍正年间国家繁荣与稳定的写照,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辉煌时代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泰陵建筑以一条2500米长的神道为中轴,由南向北错落有序排列着单体建筑74座。</p> <p class="ql-block">鼎式铜香炉</p> <p class="ql-block">大红门为单檐庑殿顶,面阔34.8米,进深11.35米,高13.3米,门洞为拱式结构,共3个拱洞。门板高4.5米、宽2.3米,每扇门钉81个铜圆帽钉。门前还设有獬豸(高3.15米)作为避邪守护。 ‌</p> <p class="ql-block">明楼是整个陵寝中地势最高的建筑物,重檐歇山顶,楼内矗立一统石碑。楼下方形城墙称方城,楼后半圆形土丘称宝顶,宝顶下为雍正皇帝安息的地宫。</p> <p class="ql-block">在明楼回望的视角。</p> <p class="ql-block">泰陵陵园封域以一周顺山势起伏的土质夯筑城垣为标志,称为神墙。</p> <p class="ql-block">崇陵是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皇后)的合葬陵寝。</p> <p class="ql-block">由于光绪皇帝生前未动工修建陵寝,所以崇陵是其驾崩后才进行修建的。清崇陵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始建,完工于民国四年(1915年),共耗银438400两。</p> <p class="ql-block">后记:清西陵是古代建筑与自然风景的完美融合,被联合国誉为“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