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跨越山海的救赎》

陶俊石

<p class="ql-block">跨越山海的救赎:杨珑的觉醒之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一章:象牙塔下的初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盛夏的梧桐树叶在阳光下泛着油光,燕园的林荫道上,杨珑抱着刚借来的《非洲文学史》,脚步轻快地走向教学楼。她是外语学院大三学生,一头乌黑的长发束成马尾,白色连衣裙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library is?” 一个低沉的男声在身后响起,带着浓郁的非洲口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杨珑转过身,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黑人青年站在不远处,白色T恤配牛仔裤,笑容爽朗,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他叫古德,来自非洲东南部的卡隆国,是经管学院的交换生。杨珑用流利的英语指明了方向,古德连声道谢,临走前笑着说:“你的英语像泉水一样清澈,希望能再次遇到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次偶遇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杨珑心里漾起涟漪。几天后,在学校的国际文化节上,她又见到了古德。他穿着色彩斑斓的传统长袍,在展台前向围观者介绍卡隆国的木雕艺术。杨珑被那些雕刻着图腾的面具吸引,古德趁机递来一杯棕榈酒:“尝尝我们家乡的味道,像阳光一样热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日子,古德成了杨珑生活里的常客。他会带她去吃地道的非洲料理,在宿舍楼下用吉他弹唱卡隆民谣,讲述家乡的草原、长颈鹿和部落传说。“我们那里的星空很低,伸手就能摸到星星,” 古德望着夜空,眼神悠远,“每个女孩都像花儿一样被珍视,男人会用最虔诚的心对待妻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杨珑的父母是外交官,常年驻外,她从小在寄宿学校长大,内心深处渴望被呵护。古德的热情像火焰,温暖了她看似独立的外壳。他会记得她不吃香菜,在她来例假时默默递上红糖姜茶,在她为论文熬夜时送来热咖啡。室友打趣说:“杨珑,古德对你可真是上心,当心被拐回非洲哦。” 杨珑红着脸嗔怪,心里却悄悄种下了一颗种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二章:飞往未知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四那年,杨珑意外怀孕了。当她拿着验孕棒,手指颤抖地告诉古德时,他先是愣住,随即紧紧抱住她,声音激动得发颤:“珑,嫁给我吧!回我的国家,我会让你成为最幸福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杨珑慌了神。她才二十一岁,还没来得及规划未来,可看着古德眼里的憧憬,听着他描绘的“大家庭”生活——“我的母亲会像疼女儿一样疼你,兄弟姐妹都会爱护你”,她动摇了。古德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们卡隆国虽然不富裕,但男人对妻子的忠诚是刻在骨子里的,我会用一生守护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她没敢告诉父母,只留下一封书信,说要去追寻爱情。当飞机降落在卡隆国首都机场时,热浪夹杂着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古德的家人来接她,母亲穿着缀满亮片的传统服饰,笑容满面地拥抱她,几个兄弟姐妹围着她叽叽喳喳,虽然听不懂语言,却能感受到热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古德的家在距离首都三百公里的乡村,泥土夯成的房屋围着低矮的篱笆,院子里拴着牛羊,墙角堆着木薯和玉米。婚礼在一周后举行,部落长老用树枝蘸着牛血,在她和古德的额头点上印记,鼓声和歌声震耳欲聋。杨珑穿着红色的非洲长袍,看着古德灿烂的笑脸,告诉自己:这里就是新的家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初的日子充满新鲜感。古德的母亲教她用陶锅煮西马(一种玉米糊),姐妹们带她去河边洗衣,孩子们围着她喊“Mama Long”。她用带来的课本教村里的孩子学英语,傍晚坐在芒果树下,看夕阳把草原染成金红色,觉得日子简单而宁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三个月后,当她的肚子渐渐隆起,古德却支支吾吾地说出了一个让她如坠冰窟的秘密。“珑,我们部落有个习俗,” 他不敢看她的眼睛,“男人的兄弟可以共享妻子,这是为了家族的兴旺……我的五个弟弟,他们都还没娶媳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杨珑的血液瞬间凝固了。她抓住古德的胳膊,声音发抖:“你说什么?你不是说只爱我一个人吗?这是一夫多妻?不,这是……这是侮辱!” 古德掰开她的手,脸色沉了下来:“这是我们的传统,你既然嫁给了我,就要遵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古德的大弟推门进来,一股酒气扑面而来。杨珑吓得缩到墙角,用英语大喊“滚开”,可对方只是嘿嘿地笑,伸手就要抓她。她抄起桌上的陶罐砸过去,陶罐在门框上碎裂,惊动了外面的人。古德冲进来,却只是呵斥弟弟“明天再说”,转头对杨珑吼道:“别给脸不要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三章:牢笼中的挣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杨珑彻底明白了,所谓的“幸福生活”不过是一场骗局。古德口中的“忠诚”,在部落习俗面前不堪一击。她被没收了护照和手机,像囚犯一样被看管起来。白天,她要和其他女人一起下地种木薯,晚上则在恐惧中熬过每一刻,提防着古德兄弟的骚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古德的母亲不再对她和颜悦色,时常指着她的鼻子骂“不下蛋的母鸡”(虽然她怀着孕)。姐妹们也对她疏远,因为她的反抗让家族蒙羞。有一次,她试图逃跑,刚跑出村子就被巡逻的族人抓住,古德用皮带抽得她浑身是伤,警告她:“再跑,就打断你的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肚子里的孩子成了她唯一的慰藉。她常常抚摸着隆起的腹部,泪水无声滑落:“宝宝,对不起,是妈妈错了,把你带到这样的地方。” 夜里,她会想起燕园的梧桐道,想起图书馆的灯光,想起父母温暖的怀抱,悔意像毒蛇一样啃噬着她的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生产那天,没有医生,只有一个年长的妇人用生锈的剪刀剪断脐带。她生下了一个男孩,皮肤是浅浅的棕色,像她一样有着黑色的眼睛。古德抱着孩子,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却对刚经历生死的杨珑视而不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孩子的出生并没有改变她的处境,反而让她更难脱身。古德的兄弟们看着她的眼神更加露骨,古德则以“孩子需要多个父亲照顾”为由,强迫她接受“共享”的命运。有天夜里,古德喝醉了,带着两个弟弟闯进她的房间,她拼死反抗,咬得古德胳膊淌血,最终被打得昏死过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醒来时,她躺在冰冷的地上,嘴角带着血腥味。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一个念头在她心中疯狂滋长:必须逃出去,就算死,也要带着孩子离开这个地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她开始假装顺从,默默地观察村子的情况。她发现每周三下午,会有卡车来村里收购棉花,司机是个混血儿,会说一点英语。她偷偷攒下古德给的零钱,藏在枕头下,又用攒下的布料给孩子做了件结实的小衣服,缝了个口袋放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机会终于来了。那天,卡车司机卸货时,她抱着孩子假装去河边洗衣,趁人不注意钻进了卡车的后斗,躲在棉花堆里。卡车启动时,她听到古德和族人的呼喊声越来越远,紧紧捂住孩子的嘴,泪水无声地浸湿了棉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四章:绝境中的微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卡车在半路停下加油,司机发现了蜷缩在角落的杨珑。她扑通一声跪下,把所有的钱递过去:“求求你,救救我们母子,我可以给你干活,什么都愿意做!” 司机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名叫阿里,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卡隆人。他看着杨珑绝望的眼神,叹了口气:“上车吧,我送你们去首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首都的贫民窟,阿里给了她们母子一个临时住处。杨珑白天去工地搬砖,晚上帮人缝补衣服,勉强维持生计。她四处打听中国大使馆的位置,可战乱让许多机构都撤离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华侨商会,却被告知回国的机票费用高昂,且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就在她快要绝望时,阿里带来了一个消息:有个中国医疗队要回国,可以带她们一起走,但需要支付一笔费用。杨珑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还差一大截。阿里默默地补上了差额,说:“我父亲常说,中国人在海外要互相帮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登机那天,古德不知怎么找来了,在机场疯狂地喊着她的名字。杨珑紧紧抱着孩子,在医疗队的保护下登上了飞机。当飞机起飞,冲破卡隆国浑浊的天空时,她看着舷窗外越来越小的土地,失声痛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到中国,她不敢回家,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租了间小房子。她找了份翻译的工作,一边抚养孩子,一边接受心理治疗。那段在非洲的经历像噩梦一样缠绕着她,时常在夜里惊醒,看到黑皮肤的人就会莫名恐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年后,她鼓起勇气给父母打了电话。电话那头,母亲的哭声撕心裂肺,父亲沉默了很久,只说:“回来吧,家里永远是你的港湾。” 见到父母的那一刻,她所有的坚强轰然倒塌,扑在他们怀里哭得像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母没有责怪她,只是心疼地看着她身上的伤疤和眼角的沧桑。他们帮她找了最好的心理医生,带她去旅行散心。孩子渐渐长大,会用稚嫩的声音喊“妈妈”“外公外婆”,那双黑眼睛里,终于有了属于孩子的纯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五章:破茧成蝶的重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杨珑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想警醒那些和曾经的她一样,对异国爱情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女孩。“爱情不分肤色和国界,但任何以爱为名的欺骗和压迫,都值得警惕,” 她在文章里写道,“真正的尊重,是平等与自由,而不是用‘传统’做借口的掠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她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有过类似经历的女孩给她留言,诉说自己的痛苦。她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为在跨国婚姻中遭遇不幸的女性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她重新回到学校,攻读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学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帮助更多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是阿里打来的。他说古德因为在部落里实行暴力统治,被村民举报,关进了监狱。杨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没有恨,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她给阿里寄了一箱儿童书籍,托他转交给贫民窟的孩子们:“希望他们能有机会读书,知道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她遇到了周明,一个温和的中学老师。他知道了她的过去,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心疼她的坚强。“过去不能定义你,” 周明看着她的眼睛说,“你走过的黑暗,都成了照亮别人的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们的感情慢慢升温,周明对她的孩子视如己出,带他去公园放风筝,教他写汉字。孩子开始叫他“周叔叔”,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年后,杨珑在一场反家暴论坛上做演讲,台下座无虚席。她穿着得体的套装,眼神坚定而从容,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也讲述着那些依然被困在异国牢笼里的女性故事。“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传统,但我们可以选择不成为牺牲品,” 她的声音清亮而有力,“每一个女性,都有权利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无关种族和国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演讲结束后,掌声雷动。周明抱着孩子,在台下对她微笑,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杨珑知道,那些伤痛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但它们已经不再能伤害她。她像一只破茧的蝴蝶,在经历了风雨之后,终于展翅飞向了属于自己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孩子渐渐长大,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却从未因此自卑。杨珑会告诉他:“你的肤色里,有两个国家的血脉,这不是耻辱,只是一段特殊的经历。重要的是,你要成为一个尊重他人、保护弱小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夕阳下,杨珑牵着孩子的手,和周明一起走在公园里。孩子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周明时不时侧过头和她说着什么,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远处的天空,晚霞绚烂,仿佛在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那些跨越山海的伤痛,最终都化作了成长的勋章,让她懂得了自由的可贵,也让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