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与《滕王阁序》

星星

<p class="ql-block">昵称:星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50571</p> <p class="ql-block">国庆佳节,来到了英雄城市江西南昌。江西著名的景点庐山、三清山、景德镇,“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以前都去过,一直想一睹滕王阁风采,体验一场千年的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序》是唐代王勃创作的骈文,王勃(约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以《滕王阁序》闻名于世。全文773字却包含40余个成语和大量典故,体现了其文学浓缩性。该文创作于675年,是即兴之作,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p> <p class="ql-block">读过《滕王阁序》,就一定会对滕王阁充满期待。到了滕王阁,就一定会想起传颂千古而不衰的《滕王阁序》。</p> 背诵《滕王阁序》可免门票哦!滕王阁景区创意满分,点赞! 如画江西    风景独好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或仿古街58号,地处赣江东岸与抚河故道交汇处‌,是南昌市的地标性建筑,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p> <p class="ql-block">据讲解员介绍,之所以黄鹤楼叫“楼”,而滕王阁称“阁”,是因为二者建筑格局不同。楼是平地而建,阁是建造在台座之上的,只有皇亲国戚才享有特权。滕王阁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因李元婴被封为滕王,故名滕王阁。</p><p class="ql-block">滕王阁东面正门牌楼,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大牌楼,跨度15米,牌楼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 东为“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华美的彩画显示滕王阁独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入口处的“雄州雾列”匾额由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苏轼)题写。该匾额位于东大门正上方,内容取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用以形容洪州(南昌)的地理气势与人才荟萃。</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始建于653年,历经28次毁建,1926年又毁于战火,1985年重建,1989年完工。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采用“<b style="color:rgb(1, 1, 1);">明三暗七</b>”格式(<b style="color:rgb(1, 1, 1);">外观三层,内部七层</b>),下部为12米高台座,象征古城墙;南北配“压江亭”“挹翠亭”,形成“山”字形布局。设计参照宋代《营造法式》,碧瓦琉璃瓦,斗拱榫卯结构,无铁钉。</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前面的广场是一个大大的八卦图,近处细看,它的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工匠的精湛技艺与非凡智慧,让人不禁对古建筑的精妙绝伦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登临滕王阁,见赣江东去,水天一色;抬眼望,城廓映江,尽入眼底。1300多年前,26岁的王勃在此挥毫,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成了江西的注脚。</p><p class="ql-block">如今登阁远眺,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仿佛仍在楼影与江声之间回响。我们看的不只是赣江的碧波、城市的烟火,更是一个天才与一片土地相互成就的千年诗意。</p> <p class="ql-block">走进滕王阁,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唐代。阁内装饰古朴典雅,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每一细处都透露着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极致追求。天花板上,纷繁的图案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东面匾额</p><p class="ql-block">“瑰伟绝特”:唐代怀素狂草书写,韩愈赞滕王阁“瑰丽雄伟,绝无仅有”。</p><p class="ql-block">第二层东面匾额</p><p class="ql-block">‌“江山入座”‌:清代蔡士英书写,意为登楼可尽览江山美景。</p><p class="ql-block">第三层东面匾额</p><p class="ql-block">‌“东引瓯越”‌:唐代褚遂良所书,出自《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描述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顶层“滕王阁”‌:蓝底金字,由苏轼书法拓印放大镌刻,位于顶檐下。每一处题刻都是“文化盖章”。</p> <p class="ql-block">每上一层阁楼,通过壁画,了解了囊括所有的江西著名的文人墨客及名士,其中有文天祥、杨万里、陶渊明、朱熹、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晏殊……!</p> 人杰图 <p class="ql-block">‌第二层(暗层)‌。</p><p class="ql-block">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高2.55米、长20余米),描绘先秦至明末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呼应《滕王阁序》“人杰地灵”主题。‌‌</p> 江西名人: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晏殊,朱熹是江西出名的教育家,把孔孟学说推进得更完美! 受人喜欢的八大山人也是江西画家。 <p class="ql-block">‌第三层(明层)‌。</p><p class="ql-block">回廊环绕,中厅屏壁为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汤显祖在此排演《牡丹亭》的故事;西厅设铜浮雕《唐伎乐图》,展现唐代舞伎表演《霓裳羽衣舞》的盛景。‌‌</p> 还有元代著名的戏剧鼻祖汤显祖,也是出身江西的名士。 <p class="ql-block">《童叟戏蝶图》</p><p class="ql-block">该作品取材于滕王阁典故,由发丝绣制而成,正反两面均可观赏,展现了细腻的蝶舞场景。</p> <p class="ql-block">而在这古色古香的氛围之中,再现阎公重九宴宾盛况。宾客们或举杯畅饮,或低语交谈,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在那个时代文人雅士们是如何在这里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他们的每一次聚会,都可能是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让人体会到古代江西不愧是人杰地灵之处。</p> 地灵图 <p class="ql-block">‌第四层(暗层)‌。</p><p class="ql-block">以“地灵”为主题,墙壁为大型丙烯壁画《地灵图》,浓缩江西名山大川精华,如庐山、鄱阳湖等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第五层(明层)‌。</p><p class="ql-block">回廊四绕,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均出自《滕王阁序》如“东引瓯越”“南溟迥深”;中厅展示苏东坡手书《滕王阁序》碑及陶瓷壁画《吹箫引凤图》《西山待渡图》。‌‌</p> <p class="ql-block">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大厅中央有汉白玉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有一圆拱形藻井,寓含天圆地方之意。</p> <p class="ql-block">最让人惊叹的是踏上阁楼顶层,通过A|投影知晓,滕王阁是唐朝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为了广交天下文人墨客,接迎四方名流佳宾而兴建的滕王阁,但此滕王阁非彼滕王阁,滕王阁从唐代至今,各朝各代都遭受毁灭、破坏,28次重建。今天的滕王阁是1985年第29次重建,它传承了历代滕王阁古建筑的精华。由<b style="color:rgb(1, 1, 1);">梁思诚及弟子莫宗江</b>教授在传承前人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设计,工匠们发挥精湛技艺重修而建成的。它比历代滕王阁更高耸,更宏伟!</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寿</p><p class="ql-block">插屏的核心部分是一个鎏金的“寿”字,它是由光绪皇帝亲笔书写,并在光绪二年由晚清状元曹鸿勋公之于众,作为慈禧太后贺寿的珍贵礼物。插屏上方的“天下第一寿”字样,由朱益藩题写。朱益藩不仅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师傅”,即末代帝师溥仪的老师,还曾担任过北京大学的第三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百福屏风</p><p class="ql-block">位于百福厅的百福屏风同样为缅甸花梨木雕刻,上面镌刻100个不同字的“福”字。它与寿字屏风呼应,形成“福寿双全”的格局,寓意吉祥。 ‌</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自唐代起便是重阳祈福之地,寿和福的陈列体现了中国古代“福寿文化”的传统。两件文物分别承载着皇家御笔与民间祈福的双重文化内涵,是研究清代书法艺术和民俗信仰的重要实物。</p> 南昌港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滕王阁,来到南昌港码头,远处的滕王阁,近处的八一大桥,二个地标性建筑,相映成趣,璀璨夺目!</p> 乘滕王阁游轮,赏醉美赣江景 <p class="ql-block">坐“滕王阁号”,听“琵琶语”,观“赣江两岸”风景。</p> <p class="ql-block">看过《航拍中国》第一季江西篇后,被赣江的夜景深深吸引。赣江东岸,是历史悠久的滕王阁;西岸,则是现代的城市新区红谷滩。站在赣江上,南昌城的古今繁华交织在一起,仿佛穿越时空。</p> <p class="ql-block">这次来南昌,除了游览参观滕王阁,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体验“滕王阁游轮”。想要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江西母亲河——赣江的水上文化,以及古阁的传统气息。</p> <p class="ql-block">从滕王阁神风亭码头出发,途经水上观阁、江西省博物馆、科技馆、南昌大桥、朝阳大桥声光律动、朝阳新城音频可视化、远观生米大桥、摩天轮、双子塔,最后到达一江两岸灯光秀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地点——八一大桥,再返回滕王阁游轮码头。</p> <p class="ql-block">在南昌的赣江之上,横跨着一座举足轻重的桥梁--八一大桥。南昌八一大桥的桥名由江泽民亲笔题写。这座大桥不仅承载着通达四方的交通重任,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陈祖松先生所题的那一副楹联,正是对这座大桥功能与美景的完美诠释。上联“八达摆开连两岸”,一语道破了八一大桥的神奇作用。下联“一桥飞架通四方”,则从另一个角度,对八一大桥进行了生动的描绘。</p><p class="ql-block">这副楹联语言生动、形象鲜明,结构紧凑工整。上联与下联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呼应,既突出了大桥的功能作用,又增强了艺术效果。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寓意,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桥梁的崇敬与赞美。</p> <p class="ql-block">桥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团结、沟通与和谐的象征。它不仅是连接两岸的实物,更是连接人心、沟通文化的桥梁。八一大桥,正是这样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桥梁。通过赞美八一大桥,我们也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智慧的敬仰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沿江362栋高楼的LED墙面构成的巨幕,每晚八点四十分上演精彩的灯光秀,是南昌夜生活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东岸的滕王阁古朴雄伟,西岸的红谷滩时尚靓丽,两岸风光异彩纷呈,一脉相承。滕王阁游轮360度无死角观光,是欣赏赣江夜景的绝佳平台。</p> <p class="ql-block">“人杰地灵”不是单向的标签,而是人物与山川的双向成全。王勃与滕王阁,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脚。没有滕王阁的江天浩阔,没有洪都“尊贤重才”的文脉,王勃或许难有这般喷薄的才情。而正是有了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留下“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美称,成为江西的文化符号。又恰如文中 “人杰地灵” 四字,本是对洪都的赞誉,却因这篇千古骈文的加持,成了一张代表江西人文底蕴的闪亮 “名片”。</p> <p class="ql-block">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站在滕王阁前,首先看到的是正门巨联,龙飞凤舞的草书手笔:“<b style="color:rgb(1, 1,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写的。主席的那副对联,据说是他为古代对联撰写的唯一一幅,成了滕王阁的幸运,也是江西人的幸运。</p> 历史与现代意义 <p class="ql-block">文明韧性的象征‌:历经29次毁坏与重建,每次重建均融入时代创新,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p><p class="ql-block">文化自信的活态传承‌:现代通过数字展览、非遗合作(如赣绣)和AR技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成为文化自信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滕王阁,依旧立于赣江之滨。凭栏远眺,高楼林立,江水奔流,南昌风貌尽收眼底。我们登的不只是一座阁,更是在触摸江西的“文脉根脉”,“人杰地灵”从来不是遥远的典故,是赣江的水、远山的霞,是王勃的绝代华章,王勃的陨落是可惜的,但他一直活在那篇滕王阁序里,为后世所铭记。是一代又一代天才与山川江水的共鸣,把刹那写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即便历经千年,《滕王阁序》仍能打动无数读者,核心在于它承载了中国人共通的情感与精神追求:它既是汉语言文字艺术的“教科书”,让后人见识到骈文的极致之美;更是一份关于 “理想与坚守” 的精神坐标 。 无论是怀才不遇时的自我慰藉,还是面对困境时的信念支撑,文中的字句都能给予人力量。</p><p class="ql-block">从 “落霞与孤鹜齐飞” 的视觉震撼,到 “穷且益坚” 的精神激励,《滕王阁序》早已超越了一篇文章的范畴,成为融入民族文化基因的经典,持续为后人提供着文学的滋养与心灵的共鸣!</p> 感谢欣赏,2025/10/03摄于南昌滕王阁,8日整理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