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归程漫记:九江+南昌+溧阳顺路打卡游

张京梅

<p class="ql-block">秀峰民宿我们直接打车到九江火车站,先把行李存好,便沿着长江边开始了半日游——烟水楼、浔阳楼、锁江楼、琵琶亭正好顺江排布,一路逛下来特别顺。</p><p class="ql-block"> 那天阳光格外烈,晒得人有些发燥,走下来虽有点辛苦,但踩着江风看遍这些依江而建的老建筑,倒也惬意。从上午慢悠悠逛到下午三点多,没敢多耽搁,收拾好行李就赶上去南昌的火车,把九江这趟紧凑又晒得发烫的短途游,妥妥收了尾。</p> <p class="ql-block">九江烟水亭是江西九江的标志性人文景观,始建于唐代,最初为白居易建亭讲学之地,后因他的《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意境得名“烟水亭”。历经宋、元、明、清多次修缮,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园林与历史人文特色,成为九江历史变迁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庭院内有蜿蜒水景、太湖石、古树等景观,搭配古朴的大水缸(兼具消防与装饰功能),营造出清幽雅致的中式园林意境。</p><p class="ql-block">​临湖景观:亭阁临甘棠湖而建,可远眺湖景与九江城市风貌,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交融,景致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烟水亭,相传为“周瑜点将台”,又因浸月池而名“浸月亭”。唐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常在此送客,夜闻琵琶,感泣成篇《琵琶行》,“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遂名“浸月亭”。宋熙宁年间,理学家周敦颐见亭临江,取“佛家水烟”之意,易名“烟水亭”。历代屡经兴废,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九江关督黄腾春重修,并增筑“浸月亭”“翠照轩”“船厅”等建筑,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江西布政使陈淮等又重修,增建“镜波楼”“数帆台”等。1918年遭火毁,1922年重建。2011年,九江市人民政府对烟水亭古建筑群再次进行大规模维修,2012年浔阳区人民政府对烟水亭周边环境进行修缮提升。</p> <p class="ql-block">这处碑刻位于江西九江烟水亭,上面刻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九江)司马时,在浔阳江头偶遇琵琶女,感其身世坎坷,又联想到自己仕途失意,于是写下这首诗。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名句,既抒发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共情与人文关怀的经典表达。烟水亭的这处碑刻,是对这段文学典故和历史人文的纪念,也让后人得以在当年的场景附近,重温这首千古绝唱的深邃意境。</p> <p class="ql-block">周瑜金色塑像,展现其儒将形象;旁列东吴水军铠甲、战船模型,还原三国时期水军装备风貌。</p><p class="ql-block">​烟水亭传为周瑜点将台、操练水军之地,此展览通过塑像、兵器与战船模型,结合背景山水图,生动呈现周瑜在九江(古称柴桑)执掌水军、备战御敌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1927年7月24日,叶挺、贺龙等五人在九江甘棠湖的小船上召开秘密会议,决定率部开赴南昌,这次会议为八一南昌起义的成功举行提供了关键军事保障,甘棠湖上的这条小船也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红船”之一。</p> <p class="ql-block">红船</p> <p class="ql-block">闻一阁从历史渊源看,九江是“吴头楚尾”之地,秦代就设九江郡,历代都是江南漕运、商贸的重要节点。闻一阁所在的长江岸线,见证了九江作为长江航运要冲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当地对长江文化、历史记忆的传承,是九江人文景观与长江历史交融的一处缩影。</p> <p class="ql-block">浔阳楼是江南十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始建年代不详,现楼为1987年重建,2021年所在的浔阳江畔景区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其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诗作,白居易、苏轼等文人也曾登楼题咏。更因《水浒传》中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声名远播。</p><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浔阳楼占地2800平方米,楼高21米,外三层、内四层,青甍黛瓦,飞檐翘角,具有仿宋风格。一楼大厅有“宋江题反诗”和“劫法场”大型壁画;二楼展厅陈列“水泊梁山108名好汉”瓷雕彩绘像;三楼为回廊,陈列字画;四楼是茶室,也是赏景佳处。楼门悬挂赵朴初手书“浔阳楼”匾额,还可在此远眺庐山、近观长江与鄱阳湖,感受江景与人文交融之美。</p> <p class="ql-block">宋江因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在浔阳楼饮酒时触景生情,题诗抒发壮志未酬的愤懑,诗中隐含反叛之意,后被黄文炳告发,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情节,是推动《水浒传》情节发展的关键节点之一。《西江月》</p><p class="ql-block">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p><p class="ql-block">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p><p class="ql-block">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p><p class="ql-block">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p><p class="ql-block">​七绝</p><p class="ql-block">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p><p class="ql-block">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出自白居易《题浔阳楼》,“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地重藩篱肃,恩优吏卒闲。”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登楼所作,表达对陶渊明的推崇及对浔阳楼人文景致的感怀。</p><p class="ql-block"> 左侧:“果有潯陽樓乎將見士……”</p><p class="ql-block">右侧:“會無景無蹤如無水滸傳者則梁山聚義……”</p><p class="ql-block">关联《水浒传》中浔阳楼的文学意象,凸显其在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地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场景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文字与雕塑、展陈结合,展现了浔阳楼作为唐代文人登临抒怀之地、宋代水浒故事文化地标的双重身份,是九江历史人文与文学典故交融的具象体现。</p> <p class="ql-block">锁江楼景区是围绕核心建筑形成的楼群景观,位于江西九江。</p><p class="ql-block">核心构成:以仿明代风貌重建的锁江楼主楼(楼阁式建筑)为中心,搭配其相伴的锁江塔(砖石结构、七层六面),还包含历史上用于镇水的铁牛(原物部分损毁,现存相关遗存)等附属设施。</p><p class="ql-block">​整体定位:并非单一建筑,而是集“楼、塔、镇水遗存”于一体的景观群,既保留了明代抵御水患、倡导文风的历史功能印记,如今也是展现九江地方文化的“浔阳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浔阳楼上看锁江楼</p> <p class="ql-block">锁江塔位于江西九江,与锁江楼相伴,为砖石结构,七层六面,高35米,青砖砌身,檐角悬铜铃。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最初用于镇水患、倡文风,历经劫难仍屹立,是浔阳十景之一,兼具历史、建筑与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锁江楼景区内的“渔浦鸣瑞”建筑。</p><p class="ql-block"> 为多层楼阁式建筑,采用红柱白墙的配色,飞檐翘角,装饰有“渔浦鸣瑞”牌匾及楹联,具有典型的传统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琵琶亭景区位于江西九江长江之畔,是以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为核心的文化景观群。景区以仿唐风格的琵琶亭为主建筑,亭内有白居易塑像及《琵琶行》诗文碑刻;周边可远眺长江江景,与长江岸线的自然景观相融,还融合了唐代诗歌文化、建筑艺术等元素,是集文学缅怀、景观观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滨江文化地标,也是九江展现历史人文与长江风貌的重要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琵琶行》</p><p class="ql-block">白居易</p><p class="ql-block">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p><p class="ql-block">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p><p class="ql-block">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p><p class="ql-block">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p><p class="ql-block">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p><p class="ql-block">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p><p class="ql-block">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p><p class="ql-block">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p><p class="ql-block">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p><p class="ql-block">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p><p class="ql-block">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p><p class="ql-block">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p><p class="ql-block">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p><p class="ql-block">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p><p class="ql-block">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p><p class="ql-block">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p><p class="ql-block">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p><p class="ql-block">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p><p class="ql-block">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p><p class="ql-block">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p><p class="ql-block">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p><p class="ql-block">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p><p class="ql-block">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p><p class="ql-block">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p><p class="ql-block">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p><p class="ql-block">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p><p class="ql-block">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p><p class="ql-block">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p><p class="ql-block">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p><p class="ql-block">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p><p class="ql-block">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p><p class="ql-block">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p><p class="ql-block">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p><p class="ql-block">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p><p class="ql-block">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p><p class="ql-block">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p><p class="ql-block">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p><p class="ql-block">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p><p class="ql-block">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p><p class="ql-block">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p><p class="ql-block">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p><p class="ql-block">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p><p class="ql-block">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p><p class="ql-block">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p> <p class="ql-block">中国首座三跨刚性梁、柔性拱、公铁两用大桥,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和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之间,是京九铁路和国道G105的重要过江通道,也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式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九江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广场原名人民广场,1997年更名为八一广场。面积为7.8万平方米,整体划分南部纪念区、中部中心文化区和北部市民休闲区。广场上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是南昌英雄城的标志性建筑,高53.6米,塔顶由一支直立的“汉阳造”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象征着“八一”这个历史时刻。此外,广场还是南昌市和江西省举办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每月1号会举行三军仪仗队升旗仪式。</p> <p class="ql-block">八一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设立的专题纪念馆,筹建于1956年、1959年正式开放,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起永久免费开放。原是1924年建成的江西大旅社,1927年起义部队曾在此设立前敌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贺龙指挥部是“南昌八一起义”旧址群之一,该旧址原为中华圣公会宏道堂及其主办的宏道中学校址,始建于1916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古建筑,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 。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进驻南昌,将指挥部设在此处 。7月28日,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在此会见贺龙,告知其南昌起义计划并任命他为起义总指挥 。7月30日下午,贺龙在此召开军官会议,发出最新作战任务 。8月1日凌晨,贺龙、刘伯承、周逸群在小楼前的台阶上亲自指挥攻打敌总指挥部的战斗 。旧址三楼的临街窗口至今仍留有当年的弹痕,见证了那场激烈的战斗 。如今,旧址内有贺龙等起义领导人当年的卧室、军官会议室的复原陈列,大楼大厅还设有《贺龙元帅生平展》,用大量实物、图片展示了贺龙元帅光辉战斗的一生 。</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由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创建,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远扬。历史上滕王阁屡毁屡建,共经历了29次重建,现存建筑为1989年10月8日重建落成,是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设计的仿宋式楼阁。</p><p class="ql-block">滕王阁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其正脊鸱吻高3.5米,为仿宋特制,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瓦件全部采用碧色琉璃瓦,体现了宋式建筑的开朗、明快、柔和、典雅之风。</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是为纪念东晋名道许逊而建的道教宫观,也是江右商帮的重要聚会场所,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是江西文化的代表符号。</p><p class="ql-block"> 许逊是江西南昌人,以其高超的道法和治水功绩受到敬仰。他仙逝后,乡邻和族人为纪念他,在西山建立许家宗祠,这是万寿宫的前身。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现存或曾有记载的万寿宫约1400至1500座,其中近千座分布于江西以外的地区,甚至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p><p class="ql-block">​江西省内现存万寿宫遗址约600余座,省外约700余座,但保存完好且有宗教活动的不足十分之一。随着江右商帮的迁徙,万寿宫文化扩散至全国乃至海外,形成了“有江西人的地方就有万寿宫”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代表建筑</p><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西山镇,又名玉隆万寿宫,是净明忠孝道的祖庭,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二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八福地,迄今已有1700年历史。宋徽宗手书“玉隆万寿宫”匾额,清乾隆二年重建后占地面积达32000多平方米,1957年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溧阳市博物馆是溧阳市第一座综合性城市博物馆,2024年8月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 </p><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初建设完成并于当年“两节”期间试运营,11月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建筑设计以东汉时期蔡邕在溧阳制作的焦尾琴为原型,整体造型独特,如同一座巨大山体上“飘浮”着一块褐色“流云”。</p><p class="ql-block">​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000余平方米,展区共分为3层,1-2层为博物馆,设有“4500万年前中始新世中华曙猿”“千秋金濑话溧阳”等基本陈列,3层为规划展示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网上刷到溧阳博物馆就被它独特造型吸引,这次从庐山回来特意绕路打卡——果然没失望!不光外形独特和普通博物馆不一样,里头建设得也超用心,果然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华曙猿的复原模型,它生活在约4500万年前的江苏溧阳,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高等灵长类动物之一,堪称人类及类人猿的远古祖先。</p><p class="ql-block"> 这种小家伙体型迷你,体重仅50-150克,却有着极重要的进化意义——它的发现把高等灵长类的起源时间往前推了近1000万年,还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传统观点,学界甚至称其意义“可与北京人发现媲美”。你在溧阳博物馆看到的这个模型,就是为了还原它当年在丛林中活动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场景中的人物形象是孟郊和他笔下的慈母。《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任县尉时所作,诗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句,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母子间的深挚情感,成为歌颂母爱的千古绝唱。溧阳博物馆通过这样的场景复原,展现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南山竹海泉水和瀑布。</p> <p class="ql-block">这次旅行特别圆满,庐山行程结束后,我们接着打卡了九江的沿江景点、南昌的八一纪念馆和滕王阁,最后到溧阳逛了博物馆、游了南山竹海,整个行程充实又尽兴。一路上既能在青山绿水里赏景游玩,玩得兴奋又舒畅,又能在古迹和展馆中增长不少知识,不管是看山水还是访古迹,全程心情都特别高兴,收获满满返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