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道家圣地庄子祠

美好的未来[拒私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5019967</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月十八日随团探访蒙城庄子祠,这座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古迹,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地。它不仅承载着庄子的哲学智慧,更是一座历史的文化丰碑,一座承载着千年智慧的祠堂,它巍然矗立于蒙城心脏地带,其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祠堂建筑群以中轴线为纽带,左右对称,庄严肃穆。建筑风格古朴大气,透露出汉代文化的雄浑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  跨过那道朱漆的门槛,便仿佛跨入了一个迥异的时空。门外是车马喧嚣的现代街市,门内却是一片清寂,连空气都沉静下来,带着草木与旧木混合着幽远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  步入庄子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面镌刻着“法天贵真”的大影壁。这四个字,字迹遒劲,气势磅礴,是唐玄宗的手迹集字。它不仅是对庄子思想的高度概括,更是对道家文化的推崇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  影壁的背面是苏东坡的《庄子祠堂记》,字迹斑驳,却依然能看出那份对庄子的敬仰与理解。苏轼在文中写道:“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这番话道出了庄子思想的深邃与微妙,也让我对庄子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古衡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庄子祠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仿佛将人带入遥远的古代。门旁的濮池,水面平静如镜,相传庄子曾在此隐钓,为这片水域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庄子祠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大三门与影壁墙是进入祠庙的第一道屏障,影壁墙上的雕刻精细,寓意深远,仿佛在诉说着庄子的思想内涵。站在庄子祠的门前,凝视这座沉淀了千年思想的殿堂,我领悟到庄子的智慧并非供人盲目崇拜,而是激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庄子祠内现存的手书残碑名为《庄子祠堂记》残碑,该残碑是宋代庄子祠唯一留存的老物件,后因明代洪水与战乱损毁,现陈列于庄子祠内,该残碑出土于20世纪70年代蒙城东关明代庄子祠遗址,现存碑文186字,内容以苏轼亲笔书写,记载了庄子生平及思想评价等关键信息。</p> <p class="ql-block">  庄子祠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河,与庄子的智慧不期而遇。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润着道家思想的精髓,让人不禁想起《逍遥游》中那只翱翔于九天的北冥有鱼。穿过祠堂便来到了濮池。池水清澈,金鱼游弋其中,九曲桥蜿蜒曲折,汉白玉栏杆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站在桥上,仿佛能听到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感受到他们对“鱼之乐”的思辨。</p> <p class="ql-block">  漫步观鱼台,耳畔仿佛响起“子非鱼”的千古哲思。站在这里,望着池中游弋的鱼儿,恍惚间仿佛能感受到庄子笔下鱼儿的逍遥自在。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至今仍在启迪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游人纷纷把目光投向水中,各色的锦鳞在清浅的水中嬉戏,来回穿梭,自由游弋,是多么的快乐,这一刻我忽然理解了庄子,那“乐”并非需要推理证明的知识,而是生命与生命之间,在“道”的层面上的共鸣与感知。能见花开而喜,闻鸟鸣而悦,这本是人与天地最初、最纯真的连结。</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便是逍遥堂,堂前的对联“游于逍遥论以齐物,超乎象外得其圆中”道出了庄子思想的核心。逍遥,不是放纵,而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齐物,不是平等,而是一种对万物本质的理解。这种境界,让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闰土,那个纯真而朴实的少年,虽然身处底层,却有着对生活的独特理解。</p> <p class="ql-block">  走进逍遥堂,堂内庄子的塑像栩栩如生,他左手捻须,右手握竹简,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世间万物的奥秘。塑像的神态,完美地诠释了庄子的大智若愚与藏巧于拙。在堂内的东墙,有一幅“漆园为吏”的浮雕,展现了庄子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而在西墙,则是“喻牛辞相”的典故,讲述了庄子宁愿做一条自由的小鱼,也不愿成为被束缚的牺牛的故事。这些都体现了庄子对本真生活的追求,对心灵自由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几步只遥便是梦蝶楼,庄子的雕像躺在正中 ,一只蝴蝶优雅地掠过花丛,若它无意间唤醒了梦中的庄子,他还能否辨别自己是庄子还是一场梦境?“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融为一体。”庄子惊世骇俗的《齐物论》,大胆犀利地表达了对世俗的否定,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最令我神驰的,是梁间彩绘的那无数只蝴蝶。它们翩跹着,色彩斑斓,仿佛是从庄周那场著名的酣眠中逸出的精魂。</p> <p class="ql-block">  梦蝶楼作为庄子祠的核心建筑,其设计理念源自《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哲学意境。楼内陈列着《庄子》的各种版本和研究资料,让人感受到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南华经阁与东西碑廊则是书法艺术的殿堂,碑刻上的文字或遒劲有力,或婉约流畅,展现了古今名人对庄子思想的敬仰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抵达了南华经阁,阁内的对联“庄子对襟抱日月,道家灵气塞乾坤”,让我感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博大与深远。庄子,这位道家的代表人物,用他那独特的寓言故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他的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迷茫者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庄子祠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立于时光的长河之中。我随着人群,如同游鱼一般,带着几分虔敬,又带着几分好奇,穿梭在这座庄严肃穆的祠堂之间。在这里,庄子的智慧如同一束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依然能够保持一份清醒与超脱。</p> <p class="ql-block">  祠堂的东院,有“濠上观鱼园”,一池碧水,数尾红鲤,悠然自得。这便是有名的“濠梁之辩”的所在了。当年庄子与惠施同游于此,庄子说:“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施便诘问他:“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一问一答,不仅是两位哲人智慧的碰撞,更揭示了两种看待世界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我们踩着青石板小路向西院深处走去。小路蜿蜒曲折,两旁是茂密的竹林,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为这条幽径增添了几分神秘。行至半途,忽见一口古井静卧于竹林深处。井沿青苔斑驳,石壁上刻着岁月的痕迹。探头望去,井水清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仿佛是一面连接古今的镜子。站在井边,恍若能听见庄子当年汲水时的叮咚声,感受到他“上善若水”的哲学智慧。</p> <p class="ql-block">  前行便是磨盘成语碑林,在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每块石碑都刻着《庄子》的智慧,如大鹏展翅的恢弘、丁解牛的从容。我抚过庄周梦蝶的刻痕,忽觉人生如磨盘,转动间既碾碎执念,也磨亮本心。</p> <p class="ql-block">  西院“漆园古迹”相传是庄子为吏之处,地方不大草木却深,透着一种被时光浸透的幽静。想当年庄子便是在这样的园子里,做着一个小小的官,却写出了涵括宇宙的文字。这漆园或许正是他“曳尾于涂中”的人间实境。功名利禄,虽则尊贵,却失了性命之真。能于平凡中保全天性,于俗世里修养心神,才是真正的自在。</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为祠堂内的殿宇、亭台、古木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我们随着导游,缓缓向出口走去。回望那渐行渐远的祠堂门,心中并无遗憾,反倒被一种清空的满足充盈着。此番游学,不像看了多少景,倒像赴了一场漫长而恳切的心灵对话。这座祠堂并非简单的建筑,而是一道通往心灵自由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t58y2n?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15019967" target="_blank">一塔千年韵蒙城</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7ik1dj?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15019967" target="_blank">东夷遗韵皇山探幽</a></p> <p class="ql-block">(拍摄蒙城庄子祠2025.9.18欢迎光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