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李朗诗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日,山西看古建之旅的第七天,我们从晋中灵石县乘坐动车来到了运城。运城,古称河东,襟山带河、钟灵毓秀,条山据其南,吕梁屏其北,内有汾水、涑水流淌,外有大河萦绕。</p> <p class="ql-block">7月4日下午我们从运城北站乘坐动车到了永济北站,出站在车站广场就有班车直达鹳雀楼景区。班车到了普救寺会停个几分种,我们下来拍了几张照片就上车了。</p> <p class="ql-block">从普救寺到鹳雀楼景区不远,十几分钟就到了。鹳雀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以西的黄河东岸,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大巴上,望着窗外,远远便能望见鹳雀楼那高大雄伟的身姿,它宛如一位巨人,稳稳地屹立在黄河岸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自幼便熟背于心,诗里那雄浑壮阔的意境,总让我们心驰神往。今天我们终于到了永济鹳雀楼,亲身去感受这座千古名楼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走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宁静的湖泊,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周围的绿树、亭台都倒映其中,美不胜收。一座石拱桥横跨在湖面之上,宛如一道彩虹,连接着湖的两岸。</p> <p class="ql-block">走在桥上,清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让人倍感惬意。桥下,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时而跃出水面,瓣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仿佛也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走进楼内,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楼大厅宽敞明亮,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壁画,这些壁画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鹳雀楼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在大厅的中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蒲州古城沙盘,通过它,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蒲州古城的繁华景象,车水马龙,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沿着楼梯继续向上攀登,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展示内容。二楼以河东五千年文明史和独特的根祖文化为主题,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女娲补天、黄帝平乱、尧王禅位等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远古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三楼主要展示了中华民族上古时期用火、制盐、冶铁、酿酒等文明史。通过一系列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展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四楼采用声光电高科技影像融合技术,展现了鹳雀楼建楼以来的沧桑变迁。站在展厅中,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影像,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鹳雀楼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p> <p class="ql-block">五楼是一个诗词的世界,这里展示了永济与鹳雀楼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关联文化。</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挂满了历代诗人关于鹳雀楼的诗作,一首首诗词,或雄浑豪放,或婉约细腻,字里行间都流淌着诗人对鹳雀楼的赞美与感慨。</p> <p class="ql-block">终于,我们登上了六楼。站在六楼的观景台上,凭栏远眺,视野豁然开朗。眼前,黄河宛如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曲折地向东流去,河水滔滔,气势磅礴。河面上,船只来来往往,穿梭不息,仿佛在续写着黄河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翠绿。此时,正值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酒在大地上,给整个世界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美不胜收。望着眼前的美景,我们不禁想起了王之涣的那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此时此刻,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那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都融入在了这短短的十个字中。</p> <p class="ql-block">在鹳雀楼的游览过程中,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更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座古老的楼阁,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文明,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