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5年十一假期,我和先生乘飞机前往成都,看望正在读大二的儿子。龙口老乡德臣专程去机场接我们,并安排我们第二天到成都著名景点—锦里古街游玩。秋日的风裹着巴蜀的温润扑面而来,仿佛预示着一场不期而遇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三日上午德臣带着家眷开车接我们来到热闹非凡的锦里,古街风情万种,美食琳琅满目。下车后,德臣让我们稍等,说他朋友的夫人王姐正带着孩子赶来同游。他告诉我们,王姐也是龙口人,她的大女儿在法国留学,每逢节假日,她常带小女儿和德臣的两个女儿一同出游。正聊着,德臣忽然抬手向前方打招呼,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位穿着白衣的女子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从桥东向我们缓缓走来。</p> <p class="ql-block"> 随着母女俩慢慢走近,我发现德臣说的这位王姐竟然是我的初中同学。不会这么巧吧?没等德臣介绍,我脱口喊出她的名字:“王绍蕾”。这时绍蕾也认出我来,只是她忘记了我姓什么,只记得我叫芳。她率直地说:“你咋比以前白了,也更漂亮了。”我俩高兴得不得了,没想到三十年后,居然在千里之外的成都遇见,缘分的丝线悄然织就一场美丽的邂逅。我俩的意外重逢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并肩漫步锦里古街,老成都的韵味扑面而来,我的思绪却飞回到三十年前。1985年2月,我随父亲转业回到老家—山东龙口。春节后我转学到了南关中学,分在六年级六班,和绍蕾成了同班同学。我对她印象深刻,是因为她如一朵清丽的花,白净、洋气、眉目如画,深受老师和同学喜欢。七年级、八年级我和绍蕾都没分在一个班,初中毕业后我俩也没有再见面。一晃三十年过去,缘分让我们在成都喜相逢。</p> <p class="ql-block"> 一朝同窗缘,一生同学情。虽多年未联系,老同学见面,话匣子打开还是关不上。沿锦里古街,我俩边走边聊,从青春年少说到毕业后的求学、工作与生活,从恩师的教诲谈到旧日同学的去向。我得知绍蕾原来在龙口一银行工作,如今已跟随先生定居成都,一年回龙口几次看望父母及哥哥姐姐。</p> <p class="ql-block"> 我感叹岁月对老同学的偏爱,四十多岁的绍蕾,容颜依旧清丽,身材也特别好。她思维敏捷,性格开朗,办事利落,举手投足间透着从容。衣着打扮看起来休闲随意,实则很精致也很有品位。她对小女儿嘟嘟的教育更是润物无声:孩子在饭桌上任性,她并不当众责备,而是借带她去洗手间的片刻,轻声细语地引导。那份温柔与智慧,令我心生敬佩。</p> <p class="ql-block"> 得知我家先生第一次来成都,绍蕾和德臣又安排我们第二天到风景秀丽的青城山游玩,领略“青城天下幽”的静谧之美。还宴请我们品尝成都有名的巴蜀大宅门地道火锅,龙抄手的鲜香四溢。舌尖上的成都,因老同学的盛情而格外温暖。有老同学在,孩子在成都读书我也放心了很多。每年小假期,热情的老同学都会招呼儿子去家里吃饭,改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成都的邂逅,架起了我和绍蕾之间的友谊桥梁。这些年绍蕾回龙口,只要有时间,我们就聚聚,或家庭或同学。少年时的情谊,如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它不因岁月而褪色,反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发温润动人。愿绍蕾在异乡生活永远幸福!愿我们的同学情谊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