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去西藏(之二十二)

泛远舟

<p class="ql-block">秋天去西藏(之二十二)</p><p class="ql-block"> (第二十二天.山南站·桑耶寺)</p><p class="ql-block"> 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出发,到桑耶寺时已是阳光普照,青烟缭绕,香客如云。桑耶寺的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我们想到了它很大,没想到它那么大!光是围着寺庙核心区的围墙转经道走一圈下来,也要一二十分钟,围墙上小佛塔就有1028座,每座小佛塔内都供奉有历代高僧大德的舍利子。围墙内的建筑群是按照佛教想象中的宇宙世界设计的,建有四塔四大洲八小洲,还有日轮月轮交相辉映,而主殿乌孜大殿则是佛教中宇宙的中心须弥山。这里还设有佛学院,现有160多名佛学生在这里学习,经过长达13年的苦修并经严苛的考试考核后,合格者可以获得格西学位。我们用了将近两个小时,连主寺区也没看完,僧人修行的青朴山根本没法去,那里的聂玛隆圣洞是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地方,相传他在洞里闭关修行四年之久,诵《长寿经》十万遍,洞壁至今留有他的手印足迹。其后五世达赖罗桑加措亦在此闭关修行,念诵《长寿经》长达十四个月。我们不是不想长寿,实在是生命太短暂,得抓紧时间多走走多看看。</p><p class="ql-block"> ‌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762年奠基,775年竣工),由第三十七代赞普(藏王)赤松德赞主持兴建,本来他之前我们熟知的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已在拉萨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但只供奉佛经佛像,也没有出家僧人,还算不上真正的寺院。赤松德赞为巩固佛教地位,迎请印度高僧寂护和莲花生大师弘扬佛法,请寂护大师设计,莲花生大师勘定寺基并主持首次出家仪式,剃度“七觉士”出家为僧,这才建立了西藏完整的佛教体系,使桑耶寺成为了一座具备佛、法、僧三宝的正规寺院,被誉为“三样院”、“西藏寺院的鼻祖”、“西藏第一座寺院”。</p><p class="ql-block"> 桑耶寺住持达娃次仁在寺院角落的一幢小楼的二楼小房间里接见了我们,这是他的住处,只有十几个平方,屋里陈设也极简单,满壁的经书,这是一位生活极其清苦节俭的大师,他自己喝的和端给我们喝的都是白开水,身上穿的也是和其他僧人一样的普通僧衣。他出生在山南一个贫困藏民的家庭,自小就到桑耶寺出家为僧,但汉语说得很好,流利而准确,原来,他在北京高级佛学院读过书,看来,从一个普通僧人成为一位高僧大德,再次印证了知识改变命运。他说,他生怕浪费了时间,哪怕是在北京开完会,他都要第一时间返回,平时除了主持法会和到下面的寺院去巡视,他就是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修行,并且以此为乐。这是一位慈悲为怀的真正的修行者,他身兼数职: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常任理事、西藏自治区佛教协会副会长、山南佛教协会会长、佛学院院长等等,但他就是不把自己当干部,没有车,公车私车都没有,政协安排的办公室不要,每月发给他的工资分文不用,全部拿到青朴山去贴补那些闭关修行的僧人,他甚至请求我们把不穿了的旧冬衣寄来,他拿去给山上的修行人穿,他说:“他们很苦,只吃一点糌粑和土豆,冬天又冷得很!”除了本寺,他还管着山南的37座大小寺庙,本月7日,他又要去一个海拔5000多米的寺院,他拿出一小叠钱说:那里条件很差,这是本寺僧众自愿供奉让我带去的。</p><p class="ql-block"> 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一座千年古刹,历经无数的风风雨雨和种种劫难后,依然能够传承至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绚烂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2025·10·04于山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