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里“天下奇观”四个字变成眼前的实景,我才真正领略了《观潮》里藏着的壮阔。农历八月十五的上午,我们循着课文的指引,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观潮的最佳地。</p> 观潮地 潮来前 <p class="ql-block"> 登上海塘大堤,课本里的画面瞬间“活”了过来。宽阔的钱塘江像一条安静的绸带横卧在眼前,越往东越宽,秋后的阳光灿烂地洒在江面上,笼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和课文中描述得一模一样。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远道而来的人们忍受着37度高温的炙烤,等着,盼着,只为早一点看到壮观的大潮。</p> 潮来时 <p class="ql-block"> 上午11点20左右,人群忽然骚动起来,风平浪静的江面,开始有了波纹。过了20分钟,有人指着江面惊呼。极目望去,水天相接处浮出一条银亮的细线,如蛟龙初醒,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翻滚逼近。随着轰鸣声渐强,白线化作万匹素绢,被无形的巨手抖开,浪头翻涌着雪白的浪花,浩浩荡荡自东向西而来。</p> <p class="ql-block"> 潮头过后,江水竟比先前高出许多,浑浊的浪花推着泡沫,在堤下翻涌咆哮,似在诉说着江底沉睡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钱塘江为何会有大潮?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呢?那是因为钱塘江的潮汐与月亮引力、喇叭形江口息息相关,但真正让潮水闻名千年的,是它从不失约的倔强。无论阴晴寒暑,每月朔望,潮水总会踏着精准的节奏赴约,将天地间最磅礴的力量,化作留给人间的永恒诗篇。</p> 潮去后 <p class="ql-block"> 走下观潮大堤时,已是午时,这时的海宁褪下了观潮胜地的磅礴外衣,露出了江南水乡温婉的模样。绿树婆娑,湖水荡漾,粉墙黛瓦,亭台轩榭,小桥流水的诗意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p> <p class="ql-block"> 这一场与大潮的相遇,让我知道了何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钱塘江的潮水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堂关于力量与永恒的哲学课——在浩瀚的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与生命的壮阔,都在这惊涛骇浪中显露无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