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蝴蝶谷,礼敬戴巷村

峰山木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放歌蝴蝶谷,敬礼戴巷村</p><p class="ql-block"> 序:</p><p class="ql-block"> 我们骑着电动车,我们唱着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国庆、中秋双节最后半天。经历了前六天的吃喝玩乐,一天半的紧张、丰富的学习,还剩下这么个半天,我们临时决定到抹山蝴蝶谷去逛一逛。</p><p class="ql-block"> 这一趟可谓是大大大大地开了眼界!</p><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准时出发。我们大部队由九道湾池河大坝开赴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行驶在坝堤上,秋风飒飒,凉爽怡然。左边池水泱泱,草肥牛壮。右边九道湾景区,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静谧悠然。</p><p class="ql-block"> “看,那水中是什么鸟?”我大叫起来。坝下一大片水田中,有许多只白色的鸟悠闲地站着。“是白鹭啊!”听他这么一说,我不禁想起了郭沫若笔下的白鹭:雪白的蓑毛,那全身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课文中的白鹭低飞、垂钓的画面此刻已具象化了,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你们看,那水边植物的梢头,一簇簇灰白色的,像花的是什么?”没听到我们的回声,他说道:“我们这儿名叫它芦苇,可它的学名叫蒹葭,《诗经》里描写得可美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是听不懂的。嗨,祖国的文化真的博大精深啊。</p><p class="ql-block"> “荷叶都枯萎了,没有一点儿生气了。”我心里想。他就像猜着我们的心里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叫秋之美。这不是更有秋的韵味了吗?”仔细想想,也确实别有一番景致。</p><p class="ql-block"> 行至抹山脚下平整的柏油路上,仰望山林,他又说道:“你们看那些枫树,想到哪句诗了吗?”“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你们再看看那棵棵松树,那三两人家,可用哪些诗句来表达?”又见我们默不作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白云生处有人家。”“虽然没有白云,但是三二人家也是在山林幽深处,翠微掩人家,也别有一番意境。”</p><p class="ql-block"> “你们这一车幼小,刚过去车上有一位白发老人,两相对比,真叫人感叹这太平盛世啊!白发老人用什么字来说?”“翁媪。”“对,‘翁媪’分别指年老的男性,女性。‘白发谁家翁媪’啊!”</p><p class="ql-block"> 未到蝴蝶谷,路上的人车渐次多起来了。及至蝴蝶谷,游人如织,旗帜猎猎,战鼓声声。光明顶,观瀑亭,喊泉,假山叠石,五彩斑斓的蝴蝶,澄澈的湖水,十里的苏堤……于是,我们抛开大人,跑这处摸摸,跑到那儿看看,汗流浃背,不知疲倦。蝴蝶谷的美景,左看也看不够,右看也看不够,但是我们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它,来到苏乡镇戴巷村。</p><p class="ql-block"> 戴巷,是一个红色的村庄,一块红色的热土。她是皖东抗日女英雄戴锡可(汪道涵第一任妻子)的故乡。我们看到村子里处处都印着不可磨灭的红色文化,铭刻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诉说着英雄儿女的壮志豪情。这一切,让我们小学生不但能够了解英雄事迹,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与伟大。我们不禁地举起了右手,敬了一个庄严的队礼。</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顺路去了尿布滩,跃龙岗。踏着夕阳喜悦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在车内叽叽喳喳。路边有些老农在收玉米,拔花生,他问道:“你们还记得许地山的《落花生》这篇文章的情节和中心句么?你们现在睹物思文,触景生情了不?”</p><p class="ql-block"> 这个半天收获真得很出乎意料:我们明光不但山河壮美,还有光荣的历史,令人热血沸腾。这是他带我们此行的目的吧!</p><p class="ql-block"> 同行者还有五位大人,你们猜猜他们都是谁?一路上与我们交谈的他,你们猜着了吧! </p><p class="ql-block"> 哦,对了,我们的交通工具也是很有趣味的:一辆电动三轮车(外婆前几天才买的),两辆两轮电动车,一辆自行车,环保吧!记忆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我要像山一样,朗润,兀立在大地;像风一样,轻柔,偎依在田野。沿途有风景,有阳光……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