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社稷南疆炊火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星月辉映军旅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是吕社星,1954年4月5日出生于南安诗山红星村一个农村家庭,读过四年小学,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广州军区41军123师368团三营七连服役,197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12日提拔为368团高机连司务长。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带领炊事班等后勤人员圆满完成连队作战保障任务,所在炊事班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1979年5月被提拔为368团高机连副指导员,1982年2月提拔为368团政治处干部股正连职干事。在部队期间因表现突出,先后被上级记三等功两次。1991年7月从部队转业被安置到南安县人武部政工科任干事,1996年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被提拔为南安市水头镇人民武装部部长,2015年4月享受正科级待遇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一、军旅情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回顾人生历程,我对军人这个职业怀有深厚的情结。打从孩提时代起,幼小心灵里就很敬佩军人,每当解放军野营拉练路过家门口,就会情不自禁地跑到公路边大喊“解放军叔叔好”。上学时,特别敬仰课本中的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模范人物,心想长大后,要是能当一名解放军,那该是多么的光荣啊!从那时起当兵保家卫国成了我梦寐以求的夙愿,军人的情结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也无法化开。</span></p> <p class="ql-block"> 1976年2月我如愿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被分配到广州军区41军123师368团三营七连,当时部队驻守在广西桂林奇峰镇。当年一同入伍的诗山老乡共有101名,其中男兵100名、女兵1名,大家对绿色的军营都充满着好奇和憧憬。我们连队是步兵连,摸爬滚打成为官兵们每天的必修课,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是我的手中武器。那时部队生活极其艰苦,上世纪70年代,在南方服役的陆军军人,每人每天的生活费只有5角钱,实际上只吃0.45元,余下5分钱在部队执行抢险任务或进行野外训练时作为改善官兵生活的补贴。为改善官兵生活,部队发扬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在营房周边开荒种菜、养鱼、养猪、养鹅,连队每周可以吃上一次自养的鱼和鹅,每月可以自给一头猪,能让官兵美味好几天。那时生活费虽然少,但物价极低,加上部队利用早晚及节假日业余时间搞副业,旺季时蔬菜基本能自给,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并提升官兵的生活水平。连队有时也会临时抽调3~5名表现积极的士兵,组成副业组种菜养猪,养猪的士兵会被戏称为“猪司令”,人员定期轮换以不影响士兵的军事训练成绩。因部队农副业生产的需要,我所在连队成为团里临时的生产队,负责400亩土地的耕种,长年累月都在与稻田打交道。一开始,有一些士兵不理解,常私底下发牢骚:“当兵是拿枪杆子打仗的,怎么成了拿锄头铁锹的农夫,早知来部队是种田的就让俺老爸来好了。”当然这其中有调</p> <p class="ql-block">侃的成份,正所谓“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因我上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时期,只读了小学四年级,早早就出来放牛参加生产劳动,干农活咱是内行,当做小菜一碟。1976年底,123师与121师对调换防,部队从广西桂林奇峰镇调往广西贵县(现贵港市),121师则从贵县调往桂林奇峰镇。此后,我被调到团部机关当通信员,离开连队生活,居住在团家属区药厂,任务是负责团机关通知下达以及团后勤药厂部分工作,这期间因我工作积极肯干,任劳任怨,1977年1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8年3月,团农场给养员被提拔为团直炮连司务长,因我的工作表现得到领导的充分认可,在药厂领导极力推荐下,我被调往团农场任给养员,补上这个空缺。当上农场给养员后,要负责农场全体官兵吃、喝、穿、用等后勤保障事务,职务相当于连队的班长,因农场没有司务长编制,我还要兼管农场经费账目。为了搞好伙食,让全场官兵吃饱吃好,我想方设法调剂伙食,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骑着自行车到县城购买食材,从不叫苦喊累。</p> <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10日中午,我刚从贵县买菜回来,正在吃午饭,分管农场工作的团后勤处副处长告诉我:“小吕,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下午二点半钟到卫生队体检,团领导准备让你到高机连任司务长。”当时司务长是干部编制,作为一个农家子弟,能成长为一名军官意味着人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我兴奋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78年12月13日我正式到高机连报到,担任高机连司务长一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奉命集结</b></p><p class="ql-block">1978年越南当局,恃以为有苏联老大哥撑腰疯狂反华排华,强行将我二十多万华侨赶回中国,并在中越边境地区制造武装冲突200余起,打死打伤我边民,严重威胁我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是可忍,孰不可忍”,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发出宣言:决心进行一次有限度的惩罚作战,目的是教训一下这个狂妄的邻居小弟,安定边境的局势。随即军队进入全面备战阶段,我师转入一级战备,开始收拢部队,补充兵员和弹药物资。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78年12月13日,我师由原来的乙种师迅速扩编为甲种师。12月14日,368团、369团共4000余人,从凌晨开始徒步奔赴广西靖西边境地区集结。从贵县(现贵港市)营房驻地出发到靖西全程400多公里(师属其他部队摩托化开进),经过7天的徒步行军和第8天的摩托化开进,于12月21日晚顺利到达集结地域(靖西城郊公社和化峒公社),我们是对越自卫还击战参战部队中,唯一一支徒步行军200多公里到达临战集结地的部队。</p> <p class="ql-block">(368团徒步向靖西边境地域集结)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的后勤炊事人员既要与大部队</p> <p class="ql-block">一样行军,又要保证部队官兵有饭吃,都要争分夺秒抢时间,赶在行军队伍之前,把饭菜做好;部队吃完饭后,我们还要清洗整理炊具,每个人都忙得连轴转,非常紧张辛苦。行军途中,由于单兵装备重(人均负重约四十至五十斤),很多官兵脚底都磨出血泡,有的还磨烂了裤裆,我们后勤炊事人员和其他所有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按时到达指定集结地域。</p> <p class="ql-block">(出征前急练功,练就过硬本领,随时听从祖国召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临战训练</b></p><p class="ql-block">部队到达靖西县域后,团部驻靖西城郊公社亮表大队,我们高机连担负防空掩护任务,随团部驻守在附近一个开阔的小山坡上。我连装备的14.5毫米双管高射机枪的枪长3900毫米,枪重560公斤,采用的是汽车牵引,发射的是56式14.5毫米枪弹,弹箱容弹量为150发,战斗射速为每分钟300发,发射穿甲弹时在1公里范围内可以射穿20毫米厚的钢板,可以360度旋转,高低射角为-10度到90度,在汽车牵引下的公路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50公里。按照实战要求,我们没有住进老百姓村庄,而是以班为单位在山上搭起帐篷,食宿均在帐篷里。这时,从其他部队调来加强补充的老兵和二次入伍的老兵,以及1979年新入伍新兵,全部抵达部队,武器装备也基本配齐,我连109人齐装满员全部到位。</p> <p class="ql-block">车辚辚,马萧萧,临战气氛骤紧,战前应急训练正在紧张有序展开。指挥机关精心制订作战计划,利用沙盘反复推演战法。部队则昼夜备战演训,重点组织实弹射击、投弹、利用地形地物等单兵战术,战场自救互救等技能。此外,还组织学习了战场简单越语喊话,如“缴枪不杀,我们宽待俘虏”等,每个连队也专门配备一位熟悉地形的向导和一位懂越语的翻译。 </p> <p class="ql-block">我们炊事班重点组织野炊、野外挖灶、野外生火、烟窗排烟等训练,虽然这些训练枯燥而又费心费力,但我们懂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训练起来都非常刻苦。团里怕战士想家,影响思想情绪,每个星期都安排一些娱乐活动,晚上组织看电影。开展战前教育和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部队进行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内国际形势教育,参观了越军迫害我边民、蚕食我疆土、驱赶我华侨,对我国犯下了种种罪行的</p> <p class="ql-block">图片展。各级还组织形势报告会,请驻守边防一线官兵作英雄事迹报告。官兵们纷纷写请战书、决心书、挑战书,都按上手印,并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宣读,以此激发官兵的爱国热情和战斗士气,克服消极情绪。</p> <p class="ql-block">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1979年2月上旬我们41军召开誓师大会,所属部队派代表参加,我有幸作为我们连的代表参加。尽管前一天晚上加班搞夜间训练,训练结束后又加夜班做账目,但还是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誓师大会现场。只见会场上战旗猎猎飘扬,官兵们斗志昂扬,呐喊声、口号声响成一片,冲破云霄,无不让人心潮澎湃、热心沸腾,表达了将士们同仇敌忾、视死如归、捍卫祖国尊严的坚定决心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大战在即</b></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3日,368团召开誓师大会,向攻坚先锋连队授旗,宣布战场纪律;各级指挥员指定战时代理人;个人物品打包统一存放在驻地村指定农户代管。每个参战官兵都全部验好血型,标注在上衣领章上和帽子上,以便受伤时输血抢救,每个人还打了破伤风针,头发剃得光光的,比电灯泡还亮。说心里话,第一次面对生死考验,心情还是比较紧张的。打仗以前只是在电影里看过,在书本上读过,如今是自己披甲上阵,亲身上战场,至于能否活着回来还是被“光荣”了,谁也说不定。2月14日,我团奉命开始向进攻方向靖西龙邦检查站(现称龙邦口岸)集结,战争已迫在眉睫,一触即发。2月15日晚,我连秘密进入龙邦口岸两侧小高地,先将弹药搬到山上;16日晚,二排将高射机枪分解搬到</p> <p class="ql-block">山顶并构筑工事,完成战前的一切准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作为连队司务长身上责任也很重,除了保障战时部队有饭吃、有水喝,还要负责战时弹药运输供应,伤员抢救后运,连队11部装备车辆的安全警戒,人少任务艰巨,但都要全力以赴,不能有丝毫闪失。部队开拔时,每个官兵只随身自带两天的压缩饼干。当晚我带领炊事班人员协助二排将高射机枪部件搬到山顶后,在连队进攻背侧,找一个比较隐蔽的山沟,每人挖一个防炮击的猫耳洞,布置好警戒,才半睡半醒地眯了一下眼。记得那天晚上部队的特别口令是:“自有公论”。在这个紧张而又弥漫着硝烟气息的夜晚,参战部队紧张而有序地进入了冲锋出发阵地待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攻克“两岭”</b></p><p class="ql-block">2月17日,新华社发布声明:越南当局无视中国的一再警告,侵犯我领土,袭击我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与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p> <p class="ql-block">2月17日凌晨6时40分,在中越边境1300多公里的东西防线万炮齐轰,愤怒的炮火射向越军阵地,为步兵出击打开通道。我团主要作战任务是对盘踞在八达岭和八姑岭一带越军进行牵制性进攻。越南境内的八达岭</p> <p class="ql-block">和八姑岭与我靖西县龙邦接壤,是通往越南茶灵和高平的重要军事屏障。其作战构想是,对敌进行牵制性进攻,牵制越军主力,迷惑敌人,以掩护军、师主力从那坡方向对越谅山高平纵深执行穿插任务。八达岭和八姑岭两岭相连,山头高地众多,越军在此构筑了大量工事据点,其守军是被越军吹嘘为“决战决胜团”的346师677团。我团的决心是,拿出主力部队进攻态势,达到歼灭八姑岭、八达岭之守敌,牵制威胁茶灵地区至高平的敌人,作战任务十分艰巨。越军凭借山高、暗堡、前沿阵地布设地雷、防御阵地坚固,摆出与我军决一死战的态势。两军狭路相逢,一场你死我活生死搏斗、大战恶战的序幕全面拉开。</p> <p class="ql-block">我连的主要任务是守护团指挥所上空安全,由于越军没有出动空军,我连作战任务由对空转为支援地面步兵进攻火力,以平射压制敌碉堡、暗堡火力点,掩护步兵分队进攻。我连14.5双管高射机枪有效射击距离2000米,可击穿轻型坦克战车防护钢板,射击速度快,火力强悍,打击敌暗堡,如拿着牛刀杀鸡,被形象地称为战场恐怖的“单兵收割机”。我连连长张少雄根据上级意图,命令各排各就各位占领发射阵地,准备</p> <p class="ql-block">支援步兵进攻。在龙邦乡所在地,参战的几个重炮加强炮兵营,炮火齐射整整打了半个多小时,炮火大范围覆盖了整个敌阵地。在我军强大炮火向纵深延伸后,冲锋号响了,肉眼可以看到先锋分队向八姑岭、八达岭发起进攻,我连也同步用火力压制敌阵地冒出火舌的暗堡。每当我们的武器开火后,越军的炮兵就会进行反击报复,炮弹不停地落在我们阵地上。我们炊事班要送弹药、开水到阵地,一路都是冒着炮火前进的。</p> <p class="ql-block">368团第一次进攻,战斗异常激烈,伤亡很大。团指挥所多次调整作战方案,经过10余个小时的连续强攻激战,于当天下午五时左右占领了敌“八达岭”和“八姑岭”阵地。临近六时,战报发到各连,连长传达指示说:“步兵进攻取得了胜利,八姑岭、八达岭等高地均被我团占领,现就地构筑工事,固守等待下一步任务。”经过一天的殊死搏斗,正当步兵分队准备继续巩固阵地的时候,却忽然传来撤出占领阵地的命令,虽然官兵们心里十分不舍,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还是撤出好不容易才夺来的阵地。虽说是撤退,但仍然危机四伏,要面临更无情的生死考验,既要防敌炮击,又要防敌夜间偷袭阵地,同时还要面对二月阴雨绵绵的天气,身上穿着单衣和雨衣,在寒冷的山头,吃着压缩干粮,喝着凉开水,在腥风血雨中与越军阵亡士</p> <p class="ql-block">兵尸体一同度过难熬之夜,这就是战时军人所处的险境。</p> <p class="ql-block">当然首战告捷,极大振奋了官兵们的士气,但经一整天的惨烈战斗,给我军人员和装备造成较大的损失。经战场清理:我连高射机枪弹药消耗了三分之一;一排长黄建宁被越军炮弹炸成重伤,还有几个战士受了轻伤;有一门机枪供弹箱被炮弹片击穿。当晚我们炊事班受命协助连队转移阵地,在距离约1000米左右处,我们来到龙邦海关大楼所在区域,在一个转弯处,第一眼看到满地都是白天牺牲战友的遗体。原来这里开设了战地医院,有很多伤员都是在这里抢救后,运送回国内治疗,烈士也是在这里转运。由于越军炮火封锁了龙邦通往茶灵的公路,烈士的遗体一时运不走,那种惨烈场景是电影里、书本上难以描述的,这一幕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终身难忘。有了第一次的战场经历,官兵们经过猛烈炮火和战火硝烟的洗礼,心绪渐渐平静了下来,头脑更加清楚了,反复回忆着第一场战斗的情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随后在转移阵地时,官兵们都十分注意隐蔽,挖好猫耳洞等防御工事,切实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战争中成长。我连奉命转移到团指附近,担任团指挥所防空警戒,虽然离前方战场远一点,</p> <p class="ql-block">但危险还是时时存在,无论我连如何转移,越军炮火对我连的炮击仍然有增无减。下午1时30分左右,凶残的越军还打了毒气弹,落到团指挥所周围,我们都立即戴上防毒面具。傍晚,我连又奉命转移到一个地名叫雷达山的阵地待命,迎接明天新的战斗。我们炊事班赶紧挖灶做饭,仅一个小时就弄好两菜一汤,供连队官兵饱餐一顿。2月26日下午2时30分,我团奉命再次攻打“两岭”,经过10余小时的激烈战斗,虽然再次拿下“八姑岭、八达岭”等十几个大小山头,但付出惨痛的代价。阵地终于再次夺回来了,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却倒下了,他们的青春永远定格在20来岁,还有大量官兵被敌埋设的地雷炸成重伤,断腿断手伤情严重,惨不忍睹。我连二班长于垂佑(山东即墨人),敌军的炮弹正好击中他掩蔽的猫耳洞,旁边的树木被炮弹拦腰炸断,他头上的钢盔被炸出好几个洞,手中的冲锋枪炸成了两截,我们把他从泥土里挖了出来,已是血肉模糊,体无完肤,只能将遗体一块一块捡起来包在雨衣里交给民工队运回靖西烈士陵园安葬。第二天,部队接着向831高地进发,攻占了831高地敌677团二营指挥所。第三天,部队占领了茶灵县城。至此,“两岭”战斗正式结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六、清剿残敌</b></p><p class="ql-block"> 攻克“两岭”后,我连跟随团指挥所挺进越南茶灵县城,这时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清剿残敌,搜查茶灵周边的兵营、公安屯和公共场所等所有</p> <p class="ql-block">敌军能藏身的地方。团指挥所就设在茶灵县城,我连担负团指上空安全警戒任务,军高炮部队和152加农榴弹炮兵也部署在茶灵,152加农榴弹炮兵还不时炮击越重庆方向守军,支援我军围攻高平主力部队。我们部队后勤给养要到龙邦采购,那时买菜、米、油、肉等食材不用付现金,登记签字便可,因此连队司务长不用带账本、现金,且我们炊事班配有一辆解放牌汽车,所有食材可以用汽车运输,从而保障连队三餐都有饭吃、有水喝。记得一天中午,我们炊事班正忙着做饭,忽然空中传来炮弹飞行的呼啸声,根据经验判断,这发炮弹直冲我们而来,正当我们发现情况不妙准备疏散时,炮弹“叭”的一声掉了下来,落在离我们两米多的地方,当时我们一个念头心想这下肯定完蛋了。让我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这发炮弹钻进土坑里没有爆炸,只露出尾部像液化气瓶气盖的尾翼。好险啊!幸亏这是哑弹,否则整个炊事班可能都会全部“光荣”了。后来,我连奉命进入茶灵县城南侧一个小村庄布防,看上去这好像是一个废弃的农机修理厂,厂里有一个较为宽阔的停车场,刚好方便我连停车。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就是进驻农机厂后,为确保部队安全,在观察周围地形和搜索有没有隐藏的残敌时,在村庄旁边发现有一个山洞。战士们先往洞里投两枚手榴弹,打了一梭子弹,然后再进洞搜查,竟然在山洞里找出了很多食用油、牛奶、罐头和几包印有中国字样的中国大米,还就地取材,找到其它一些食物,当天晚上就给连队加菜,犒劳大家,美餐一顿。天黑后,团里考虑到我连单独驻防,安全得不到保障,随即命令我连连夜开拔回茶灵县城驻防,并负责守护茶灵到龙邦公路一座桥梁,保障茶灵至龙邦公路畅通。3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表声明:越南当局不断对我国进行武装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自2月17日起,被迫进行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中国政府宣布:“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撤回中国境内。”3月16日,我连掩护工兵爆破撤退,随后与大部队平安回到国内。当走进凯旋门时,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夹道欢迎。</p> <p class="ql-block">回国后,我连驻扎在地州鲁利村的一个山头上,炊事班临时挖灶,搭盖伙房,开火做饭,饭后第一件事是给家里打电报报平安,然后下河洗澡。因为一个月没洗澡,没换衣服,没理发,全身上下都脏得不得了,特别是我们炊事班的战士,炒菜做饭油烟粘在衣服上,下雨天雨水直接从衣服上流走,可当雨衣使用了。对越自卫还击战,我军在地形特殊、气候特殊、对手特殊、民情特殊的条件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也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仅368团就牺牲163名官兵,463人负伤。战后,368团荣立集体三等功,全师5个战斗英雄均出自我团,我们高机连炊事班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也受团里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七、战备施工</b></p><p class="ql-block"> 部队凯旋回国,进行了战后总结,休整了一段时间。这时我军扩编了边防五师,我们高机连连长张少雄和三排整个建制排人员调往扩编师,同时挑选部分优秀骨干到军事院校深造。为掌握对越军事斗争的主动</p> <p class="ql-block">权,战后我军采用深挖洞、广积粮的战略,在中越1300多公里边境沿线交通要道、战略要地、重要军事支撑点的崇山峻岭中挖掘地下坑道。上级命令368团继续驻守边防进行战备施工,这项任务既是苦差事,又是一场硬仗,丝毫不亚于“两岭”攻坚仗。我团具体负责广西那坡、靖西边境一带战略要点、重要交通枢纽的国防施工,团部设在那坡县。高机连和步兵一营在靖西岳圩驻防,主要任务是打坑道和建隐蔽部、碉堡等防御工事。当时施工条件很差,装备落后,全部是人工操作,坑道施工没有排风除尘设备,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施工,一天下来官兵全身上下都成了泥雕。边境一线又经常有越军骚扰,部队施工还要派出岗哨执勤,随时应对突发情况。我们连重点任务是在岳圩况屯、边防检查站一侧山底,开挖一条150多米长的坑道,坑道里面设有弹药库、水池等,同时还修建了两个隐蔽部,全部都是用钢筋水泥灌筑而成。在坑道施工的日日夜夜里,我连官兵克服种种困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日夜不停奋战,用风钻机打孔装炸药定向爆破,用小推车运出石碴,用肩膀扛水泥、沙石、挑水,砌成宽1.5米、高2米、长150米的具有防爆防毒气功能的坑道,是边境线上百千条坑道之一,为守卫祖国南疆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1979年5月,我被提拔为高机连副指导员,团里选派我到靖西烈士陵园搞建设,协助当地民政局做好烈士家属来访和建设烈士陵园工作。1980年8月,368团按要求完成国防施工任务,班师回贵县(现贵港市)营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班师回营 </b></p><p class="ql-block">部队告别靖西回贵县(现贵港市)后,1980年10月,广州军区在崇左进行广字8号“山岳丛林地加强军进攻演习”。这次演习以山岳丛林地进攻战斗为课题,规模大,要求严,分为“红军”、“蓝军”进行实战性攻防对抗。我被调往参加军事演习,被安排到导演部扮演假想敌。为了把假想敌“演”好,我认真按照导演部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演习一开始,“红军”飞机狂轰滥炸,顿时阵地上硝烟弥漫,蓝军赶紧组织防御。当时我在一个好像是叫869高地的山头阵地,主要任务是放炸药包,假设“红军”炮火准备。当扔出一个炸药包时,突然山地着火,风夹着火势迅速蔓延,当时我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把火扑灭,避免当地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起初用泥土撒盖,用刚从树上摘下的生树枝打,但火势还是越来越旺,实在没有办法,就赶紧卧倒用全身翻滚压火。</p> <p class="ql-block">这时,刚好演习部队正在组织进攻,41军军长张序登拿着望远镜观察演习场上的情况,我的一举一动张军长看得清清楚楚,看到我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在山顶扑火很勇敢,立即命令一个营的兵力紧急支援,把山头的大火扑灭。在演习总结大会上,张军长还特地表扬了我,但不知道我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第二天,我团政委陈细钦到导演部看望我们,看到我头发、眉毛全被烧光,脸上、手臂多处烧伤,连忙问清缘由,我如实报告了昨天扑灭山火的经过。陈政委既心疼又高兴地说:“原来军长在总结会上表扬的人就是你啊!”演习回营后,团里给我记了个三等功。1980年11月,我离开连队调往团农场,任农场指导员。1982年2月,我被调往团政治处干部股任正连职干事,负责计生、随军家属管理事务,工作轻松了许多。1988年8月上级批准我爱人及小孩到部队随军,我被调往师制药厂工作,负责产品销售,1991年因工作表现出色,被123师后勤部授予三等功一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九、军旅感悟</b></p><p class="ql-block"> 1991年7月,我被确定转业,被安置到南安县人武部政工科任干事,1996年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我被提拔为南安市水头镇人民武装部部长。2015年4月,我享受正科级待遇退休。这里借用好友赠诗,概括自己的军旅生涯:身历南疆烽火浴,把厨战地米花香,生死度外硝烟日,矢志归来献武装。回顾军旅岁月,常让我心潮澎湃夜不能寐。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经过千锤百炼,不断地茁壮成长、锻炼成才。回想我应征入伍前,只读了四年小学,肚子里的墨水并不多,经过部队十六载的磨砺和锻造,能力水平得到全面锻炼提升。转业到地方基层武装部工作,部队培养的优良作风和工作能力,成为我战胜各种困难的重要法宝,使我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实现人生的价值。想当年,绿盈盈军装穿在身上,承载着我的青春韶华,承载着梦想翱翔,在我人生广阔的舞台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军装上的褶皱,是岁月的细腻痕迹,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从青涩青年到钢铁军人,这身军装,伴我一路成长,一路激情飞扬。星辰下的誓言,是我永恒的信仰,那枚熠熠生辉的徽章,诉说着保家卫国、捍卫正义与真理的荣光。这份荣光,我铭记于心。虽已脱下这身军装,那份情怀,永远在我心中激荡。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无价的珍藏,是我奋力前行的动力,是我努力奋斗的方向与力量。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我时常会不由自主地望着南疆方向的那片星空,想起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想起那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战友,想起那一个个英勇为国捐躯的烈士,想起部队驻训时待我们如亲人的老乡。2018年10月,我连参战老兵聚会故地重游,重返龙邦当年战斗过的</p> <p class="ql-block">地方,并专程到靖西烈士陵园祭拜牺牲的战友,再次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况屯村与村民联欢。当来到当年我们一揪一镐、一锤一钎开凿、砌成的战备坑道时,虽然坑道模样依旧,但已没有往日的热闹与青春的律动,我默默地看着,静静地想着,眼角禁不住流下了泪花,当年我们挥汗如</p> <p class="ql-block">在暴风雨中展翅翱翔。你们怀揣着心中的梦想,在光辉的人生岁月中闪光。你们是祖国长城的一块金砖,在从军的路上锤炼着自己人生的刚强。啊!漫漫人生路,崎岖又漫长。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儿,扛起钢枪,迎着朝阳,告别了父母,奔向了战场。南疆的炮火,阻挡不了你们宽阔的胸膛。险峻的高山,割不断你们保家卫国的意志和刚强。战场上,你们迎着弹片横飞的炮火,怒吼拼杀,让越寇闻风丧胆,缴械投降。丛林中,你们穿过密林,踩着杂草丛生的雷区向前,英勇作战。立功入党,实践了自己人生的誓言和希望,让青春的灵魂在炮火中闪光。一个人倒下,你们掩埋了战友,擦干了眼泪,继续向前,昂首挺胸,决不彷徨。二十八天生死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祖国的家园,绝不许越寇疯狂!为国而战,为党增光,是我们至高无上的信念和理想。高山下的花环,在烈士的墓碑旁,摆成了花墙,血染的风采啊!在我们的心中,铸起了万里长城的榜样!和平年代,你们不居功自傲,也不争名夺利,默默无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着无穷的力量!你们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你们的功绩,将名垂青史,世代传唱!路漫漫,红旗扬,伟大的新时代,正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祝你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体健安康!鸿运当头!家庭幸福!事业兴旺!笑口常开!俏舞夕阳!安度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