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承德外八庙

雪后的空气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9日,盘锦炫彩群49名群友,一起游览承德外八庙,第一站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承德外八庙是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部的清代皇家寺庙群,现存7座寺庙,融合汉、蒙、藏建筑艺术,始建于1713年至1780年,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5A景区,核心景点包括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p> <p class="ql-block">  承德小布达拉宫(正式名称为普陀宗乘之庙)是清代乾隆皇帝为庆祝其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建,仿照西藏布达拉宫设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占地22万平方米,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汉藏融合建筑群,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僧房等;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周围其他建筑,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由一道曲折蜿蜒的宫墙包围。共有建筑60多处,依山峦地势建筑,色彩鲜明,是中国古代皇家寺庙中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山门</p> <p class="ql-block">  碑亭内置三通石碑,分别用满文、汉文、蒙文、藏文四种文字镌刻:</p><p class="ql-block"> 1 《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录该庙的兴建背景及宗教意义;</p><p class="ql-block">‌ 2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记载蒙古土尔扈特部归附清朝的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3 《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反映清朝对土尔扈特部的优抚政策。 ‌</p> <p class="ql-block">  五塔门高10多米,为藏式白台,中有拱门3座,正中拱门上方嵌有乾隆帝题额“广圆妙觉”,白色墙上设有三层17个梯形红色盲窗。白台之上排列有五座喇嘛塔,自西向东分别为红、绿、黄、白、黑色,用彩色琉璃砖砌筑。门前有石象一对。五塔门是藏传佛塔过街塔的一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  在五塔门两侧有一对威风凛凛的石象,正对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其跪腿非偶然设计,寓意对皇权的臣服。</p> <p class="ql-block">  琉璃牌坊</p> <p class="ql-block">  小布达拉宫全貌</p><p class="ql-block">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白台群</p><p class="ql-block"> 藏式平顶碉房形制的白台现存30余座,分布在从碑亭到大红台的道路两侧,层高一至四层的都有,以二、三层者居多。白台大多用汉式砖混结构法式,以白灰抹面,青砖镶边,外墙设有红色盲窗,淌水长瓦从上檐挑出。白台分别为殿台、楼台、敞台、实台,形制和功能各不相同。有的两座白台组成一个院落作为僧房;有的台上建有汉式殿堂,作为佛堂、钟楼使用;有的台顶设置舍利塔,其中有的是单塔,也有两座靠近大红台处的白台上是五塔;有的白台砌成实心,起点缀作用。</p> <p class="ql-block">  大白台是该建筑群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大红台正面下方,高18米,承担着承托大红台的重要结构功能。 ‌</p> <p class="ql-block">  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的台阶数量为‌104级台阶‌,位于大白台东西两侧的登道,象征消除佛教中除生、老、病、死外的104种苦难。‌</p><p class="ql-block"> 佛教寓意‌:台阶代表108种人生苦难中可消除的104种(生、老、病、死为不可免),每登一级象征减少一种烦恼。‌‌</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是小布达拉宫的核心建筑,通高43米,由大白台基座(18米)和红台主体(25米)构成,采用汉藏融合风格建造。</p> <p class="ql-block">  这是“铁海”,俗称“大铁缸”,学名“铁海”,寓意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贮满水用于防火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  大红墙正中央的6个垂直排列的琉璃佛龛供奉无量寿佛象,代表乾隆皇帝的六十大寿。这种设计体现了藏传佛教与清代宫廷文化的结合,通过佛教象征表达对帝王寿辰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大红墙顶端周围的80个金边小佛龛则对应皇太后的八十大寿。这种布局既符合藏式建筑特色,又通过佛教元素传递对皇室长辈的敬意,展现了清代皇家对传统礼仪与宗教仪轨的重视。 ‌</p> <p class="ql-block">  我们登上慈航普渡殿的里面看到万里东归专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  万里东归: 1771年1月,渥巴锡率伏尔加河东岸3.3万户、16.8万人起义,烧毁住所以示决绝。途中遭沙俄哥萨克骑兵和哈萨克联军围追堵截,经奥琴峡谷血战等战役,克服严寒、瘟疫和补给短缺,历时8个月、行程近万里。抵达伊犁时仅剩1.5万户、6.6万人,损失超8万。乾隆帝接纳部众,拨银300万两救济,分四路安置于新疆(如和静县)和内蒙古,并接见渥巴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普陀宗乘之庙落成之际,乾隆皇帝特立碑以志其事。土尔扈特人民在留居伏尔加河下游的140余年中,为反抗沙俄压迫和重返祖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用自己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史诗般的英雄业绩,为我国各族人民反抗压迫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小布达拉宫的金顶是其建筑精华所在,金顶主要位于大红台内的万法归一殿以及大红台群楼顶部的慈航普渡亭、权衡三界亭等建筑上。其中,万法归一殿的金顶最为壮观,是整座寺庙的核心金顶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造型与风格:万法归一殿金顶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四角屋檐飞翘,雕刻有龙兽,既体现了藏式建筑的特色,又彰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  材质与工艺:万法归一殿的金顶采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四条屋脊饰有波状鎏金瓦,顶部为藏式法铃宝顶。建造时共用铜11.9万斤,耗用头等金叶14000多两,且金顶全身鎏金三次,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  红墙金顶,映照着信仰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乾隆帝在万法归一殿接见回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办大规模讲经祝寿活动。</p> <p class="ql-block">  金顶上有多处明显的刮痕,这是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用刺刀刮金留下的罪证,部分金顶因此失去了原有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红台上向远处眺望</p> <p class="ql-block">  慈航普渡 : 位于大红台群楼平台西北端最高处。坐北朝南,是一座铜鎏金鱼鳞瓦覆顶的重檐六角亭,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分两层,上层檐下悬有乾隆帝御题“慈航普渡”云龙陡匾,意为佛慈悲愿力如船一般,能普渡众生脱离苦海。下层檐下乾隆帝御题匾额“普度三界”,意为佛教是普度三界众生之妙法。</p> <p class="ql-block">  从顶端下来继续观赏</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 须弥福寿之庙</p> <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专为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而建,名称源自藏语“扎什伦布”的汉译,意为“多福多寿”。其兴建背景与清朝巩固边疆的政治需求密切相关:当时英国殖民势力试图离间西藏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六世班禅主动要求觐见乾隆以示忠诚,乾隆因此仿照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形制建造此庙,以强化民族团结并抵御外来侵略。六世班禅抵达后,乾隆在此举行盛大法会,班禅讲经、献礼,乾隆回赠画像,成为汉藏交流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避暑山庄之北,普陀宗乘之庙以东。寺自南而北,前有石桥。寺内大红台内壁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建妙高庄严寺,为六世班禅讲经之所。大红台东南有东红台,西有吉祥法喜殿,为班禅寝殿。</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 普宁寺</p> <p class="ql-block">  普宁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侧,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乾隆皇帝为纪念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安抚蒙古王公而敕建的皇家藏传佛教寺庙,融合汉藏建筑风格,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5A级景区,以供奉世界最大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音像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大乘之阁是普宁寺的中心建筑,四角有四座不同颜色的喇嘛塔。大乘之阁通高36.75米,外观正面6层重檐。</p> <p class="ql-block">  阁内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高22.28米,用松、榆、杉、椴等坚硬的防腐木材雕刻而成,重约110吨。为世界最大木雕佛像。</p> <p class="ql-block">‌ 普宁寺是河北承德最灵验的寺庙‌,以其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祈福传说和旺盛香火闻名,被广泛视为祈福圣地。‌‌</p> <p class="ql-block">  领导关怀 </p><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24日上午,习近平在普宁寺考察。习近平仔细察看有关历史碑刻以及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听取宗教工作等情况汇报。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创建良好宗教环境,依法依规管理宗教事务,促进宗教更好顺应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从外形上看,避暑山庄内建筑无论是庄严肃穆皇家宫殿,还是游玩欣赏的亭和轩、榭、阁,全部采用青砖灰瓦,显示出一种古朴自然风格;而在其周围建造“外八庙”,则采用彩色琉璃瓦,有一些甚至用镏金鱼鳞瓦覆顶,远远望去巍峨壮观、金碧辉煌,一派富丽堂皇景象,这与古朴典雅避暑山庄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此,不难看出,清代康乾俩帝良苦用心。</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 魁星楼</p> <p class="ql-block">  承德魁星楼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承德魁星楼创建于公元1828年,当时的承德知府(地方官的名称)海忠为祈求他所管辖的地方文化昌盛,兴建了这一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成功。</p> <p class="ql-block">  承德魁星楼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道教文化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了解古老魁星文化和体验神秘道教活动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  站在顶峰眺望承德市里</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 僧冠峰</p> <p class="ql-block">  僧冠峰位于承德市市区正南,海拔650米,相对高度300米,因峰顶形似僧帽得名,乾隆帝曾亲题其名。东临武烈河,南倚九华山,四季景致各异:春夏秋云雾缭绕,冬季银装素裹,民间以峰顶云气聚散预测天气,形成"下雨戴雨帽,刮风戴风帽"的谚语。</p><p class="ql-block"> 景区占地400公顷,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天成达摩像、龙王拜佛等奇石栩栩如生;樱花园、丁香园等植被四季成景;《世界佛教之光》摩崖雕刻汇聚多国佛教造像,德国威岗滑道提供特色体验。</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到景区已关门,只能在门口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  承德3天游览已圆满结束,感谢群友们的美拍和关心照顾!感谢老师的阅读及鼓励!感恩遇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