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川福夜宴记:双节后的亲情归期</p><p class="ql-block"> (原创)作家:吕承欢</p><p class="ql-block"> 双节的余温尚未散尽,晚风便携着暖意,将我引向了川福酒店那盏亮着的灯。888包厢的门推开时,满室的笑语瞬间裹住了我,像握住了一捧久违的暖阳——自四月二十六日那场绵长的疗养开始,这还是兄弟姐妹们第一次这样整整齐齐地围坐,让想念有了具象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那段疗养的日子,倒也不是全然的沉寂。清晨会被窗外的鸟鸣唤醒,推开窗就能接住带着露水的风,楼下的桂花树偶尔会把香气送进房间,落在摊开的书页上;午后常在阳台的藤椅上坐着,看阳光把影子拉得很长,手边的保温壶里总温着医生嘱咐的汤药,苦涩里却藏着安稳。也正是这样慢下来的时光,让我更懂身体发出的信号,所以当五十余次社会团体与个人的宴请递来时,我都轻轻婉拒——比起推杯换盏的热闹,此刻的平静才是最该守住的约定。可当家人说“今晚就想陪你吃顿饭”,我无法拒绝这份沉甸甸的心意。这不是寻常的饭局,是亲情跨越时间与距离的奔赴,是他们把牵挂熬成了桌上的热汤,把惦念摆成了满桌的菜肴。</p><p class="ql-block"> 席间,熟悉的酒杯在眼前流转,我却笑着摇了摇手:“得听医生的话,这酒今日就先欠着。”没人觉得遗憾,反而有人忙着给我添上温热的茶水,有人絮絮问着“最近早上还能听见楼下的鸟叫吗”“阳台的花是不是又开了几朵”。我们聊起家里的琐事,谁的孩子又长高了,谁的院子里种了新的花;也聊起各自的工作,那些忙碌里的小成就,那些疲惫时的小坚持;更聊起退休后的日子,有人计划着去看山看海,有人想着在家学做新菜,话语间全是对生活最朴素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窗外的夜色渐浓,包厢里的灯光却越发明亮。这一晚没有酒的醇香,却有比酒更暖的亲情在流转;没有热闹的劝饮,却有比喧闹更珍贵的倾听与陪伴。感谢我的兄弟姐妹们,用这样一场相聚,为我的康复岁月添了最温柔的注脚。往后的日子,愿我们常相聚,常欢笑,让这份亲情,在时光里愈发醇厚绵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