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任天应的美篇

柳林任天应

<p class="ql-block"><b>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岂容“暗箱操作”</b></p><p class="ql-block">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本是为生活无依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撑起的“保护伞”,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关键防线,更是维护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然而,近日笔者在公共场所偶然听到几位村民低声议论,言语间满是质疑,直指某地村委在落实这一民生政策时存在程序瑕疵,不禁让人对政策落地的公平性产生关注。</p><p class="ql-block"> 村民们议论的焦点,是当地一名男子的特殊情况。该村不过千数人口、四百来户人家,在这样的村庄里,谁家有上门女婿、全村总共也就那么几位,每家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家庭成员有哪些,村民们心里都清清楚楚,根本藏不住事儿。该男子39岁时,与邻村一位丧夫女子以夫妻之名共同生活,虽未正式登记结婚,但作为上门女婿,他的户口始终留在本地。多年来,两人共同生活、育有一女,如今女儿已24岁,在熟人社会的农村,这样的家庭情况早已是公开的信息,周边村民对此知晓。</p><p class="ql-block"> 可令人意外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有伴侣、有成年女儿的人,在年满60岁后,竟于2023年成功申请到了五保待遇。这不禁让人追问:五保申请的审核流程为何出现漏洞?村委的把关责任又落到了何处?众所周知,五保对象的认定有着严格标准,其中明确要求申请人必须“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而该男子既有共同生活的伴侣,又有具备赡养能力的亲生女儿,显然不符合五保条件。但村委却对这一情况未加核实,让他通过审核,背后可能存在程序不规范。这种操作,不仅影响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公平性与公信力,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更直接损害了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利益——本应属于他们的“救命资源”,被不符合条件者占用。​</p><p class="ql-block">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是困难群众的“保命钱”,容不得半点马虎与私心。相关部门必须对村民反映的这一事件展开深入调查,立即纠正违规办理的五保申请,停止该男子的五保待遇,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无论是直接审核人员,还是村委负责人,都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理,绝不能让制度的严肃性被漠视。</p><p class="ql-block"> 唯有如此,才能让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在阳光下运行,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也希望通过对这一事件的严肃查处,为各地敲响警钟,防止类似“暗箱操作”再次发生,让每一分民生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真正温暖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p><p class="ql-block"> 2023年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