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部队进驻陕南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 1964年毛主席发出“建设大西南”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二汽、新型钢厂、飞机鋁厂等国家重点企业相继在湖北、四川、贵州等西南省份落户。但连接中原和西南的交通不便,秦岭、大巴山脉、汉江横纵贯穿之间。1968年党中央决定建设襄渝铁路(湖北襄樊—重庆),建成后经十堰、郧县可进入陕西;经安康、紫阳可进入四川;经达县、华蓥可进入重庆、贵州。襄渝铁路将是该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对发展经济,加强国防有重大意义。 </p><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决定。抽调铁道兵承担了襄渝铁路建设任务。在建设中期七十年代初,仅在陕南就有从抗美援越前线撤回的铁二师、还抽调铁六师、铁十师、铁十一师,分别驻扎陕西旬阳、安康、紫阳三地。 于此同时,阳安铁路(宝成铁路的阳平关——安康)也在建设中。 </p><p class="ql-block"> 部队进驻陕南时,西安到安康还没有铁路可到达。仅有的是一条沙石公路,颠簸二三天才能到汉江边,当时还没有汉江桥,汽车需要船载才能到安康。到紫阳、旬阳全是山路,时间就更长了。 </p><p class="ql-block"> 由于交通不便,生活物资匮乏。铁道兵进驻后,蔬菜供不应求,有的部队很长时间以咸菜、煮黄豆来应付……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二、迅速组建总后325基地兵站 </p><p class="ql-block"> 1971年初,总后勤部决定由总后西安办事处筹建安康325基地兵站(师级建制),在西安至安康沿途设立江口、老城、池河三个兵站(分别是连、营建制),并抽调182、165、55三个野战医院进驻陕南。全力保证铁路建设大军的进驻和国防工程的全面开展。 </p><p class="ql-block"> 安康基地兵站在汉阴县境内还筹建三个战备仓库(555、517、483),团级建制。库区工程由工建210团承担。 </p><p class="ql-block"> 1971年上半年,325兵站一边组建一边为建设大军提供物资、生活和医疗保障。</p><p class="ql-block"> 沿途设立三个小兵站(江口、老城、池河兵站)为运送兵员和物资的部队解决了食宿问题。</p><p class="ql-block"> 三个野战医院(五十五、一六五、一八二医院)陆续进驻为陕南部队的医疗救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p> <p class="ql-block"> 555部队拉练途中野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回顾艰难创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组建初期,325基地兵站机关在恒口借用一学校部分校舍办公,就开始为建设大军协调分配各类物资;恒口油库边建边供,很快保障了部队的工程、车辆所需油料;工建210团日夜奋战,开山爆破,打山洞建库区,有的连队长年住在帐篷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中战备油库(原总后555库)是</span>1971年组建的。</p><p class="ql-block"> 生活办公区建在汉阴县东南处马家梁山坡上,陆续调入的干部战士经历了几年奋战,自己动手、建宿舍和食堂、砌护坡、修道路、建办公楼,当时连一台吊车都没有,运石料、上楼板等全凭干部战士们的肩膀……。 </p> <p class="ql-block"> 库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艰苦创业,发展起来</p> <p class="ql-block"> 当年连队的节日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连队简易篮球场上的激烈争夺</p> <p class="ql-block"> 露天电影放映中</p> <p class="ql-block"> 办公楼落成后,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当年连队司务长、上士就是赶着这样的毛驴车去汉阴采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今日陕南</b></p><p class="ql-block"> 几十多年过去了,襄渝、阳安铁路已分别于1979年和1978年全线通车。</p><p class="ql-block"> 今日陕南,铁路运输四通八达,安康重镇誉满天下,陕南巨变待你亲临!</p><p class="ql-block"> 今日陕南,现代化的555(平时战时)储备油库已投入使用。一代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军人,正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他们也像我们当年一样扎根山沟,为现代化国防建设续写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连队宿舍门前,这都是当年战友们一砖一瓦匆匆建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 2010年的战士宿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是七、八十年代奋战在陕南的义务兵,我们虽没有机会上战场,但我们在祖国需要的战线,同样流血出汗,我们很光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陕南,我们为你献出了青春!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无怨无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很光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