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文明的碰撞——浅游雄安图书馆

半日闲主

<p class="ql-block">  并没有顾得上拍下图书馆的全貌,只是为了进入地下停车场,我整整围绕这个非常壮观的七层大楼转了一圈。因为是国庆假期,每个路口都有交警执勤,还有工作人员适时地引导进口位置,到达B2车位已经不好找了。这么多人来图书馆,是我意料之外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楼大厅进门就可仰望一面巨大的电子屏,我惊愕于这排场,这在高铁看它已是司空见惯。如今,电子屏上一页页翻出的信息让我不由得驻足观望。还没等看完,右手边又一落地的电子屏上可爱的卡通宝贝吸引了我。她在教大家实名认证,办理电子借书证。其实不难,只要在雄安图书馆小程序里人脸认证就可以。</p> <p class="ql-block">  从一层少儿读书区开始看起,这儿并没有繁复的设计,书架和读书的桌椅简洁明快,并不会让读书的人分心。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读书了,我不想自己的游览打扰到他们,服务台正在办理读书打卡活动,因为人太多,每隔一会儿,年轻人就举一个写着安静的牌子放到嘴边,我不禁为他活泼而有趣又十分有效的举动感染到。在图书馆三个多小时里并没有说一句话。</p> <p class="ql-block">  步梯宽大的像观景台,目之所及的地方都很开阔,这样以游览为目的的行进就明显费力许多,因为,我并不清楚步梯的进口,只看得到出口,而电梯分成了B2–1层,1-3层,或者1-7层。三个在不同位置,一时间上错电梯,只好装作如无其事,顺势浏览。</p> <p class="ql-block">  五、六、七层都有活动,随着人流我到了五楼,电梯口大幅广告牌书写久仰了中国画。大家趋之若鹜的是去看画啊?展厅门口,纱影翻动,文字随纱摆动,营造出唯美的意境。这个创意让人好感倍增。从第一篇章起步,盛唐的《捣衣图》如假乱真,原来不是真迹,却是原大复制,唐到宋的名家画作由历史故事和人物引领,一一呈现。《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画轴前尤其多了学生,小声讨论着关于自己知道的喜爱。最震撼的是五米长的电子屏展示,画里的花会随风流动,鸟会高飞,如今科技的力量早让小孩子们见惯不怪,我是少见的,站那儿欣赏良久。</p> <p class="ql-block">  最后留驻我脚步的是藏于幕布后最大的电子屏,几十米的巨幅山水,做了动画处理,还有背景讲解。坐于蒲团之上,从盛唐到宋末,听了整整两个时代的艺术变迁,所有耳熟能详的《寒食帖》、《祭侄文稿》、《赤壁赋》都在历史里跌宕,诗文一出,孩子们跟着朗朗声起。原来,这就是图书馆的意义,以不动声色的布展、沉浸式体验,让艺术走进大众视野,也走进每一个向往美好的人的心中。</p>